期刊文献+
共找到8,0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置换在神经系统免疫原性疾病中的置换量及个体化 被引量:3
1
作者 韩伏莅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63-363,共1页
关键词 神经系统 免疫原性疾病 血浆置换 置换量
下载PDF
神经系统免疫原性疾病患者血浆置换术的护理
2
作者 方军 《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神经系统免疫原性疾病 血浆置换术 护理
原文传递
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3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尹西 王淼 +2 位作者 高中宝 韩根成 王振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2-724,共3页
神经炎症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防御性反应,但过度及持续的神经炎症也是神经系统疾病损伤最常见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神经炎症反应涉及神经胶质细胞(包括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及炎性因子、趋化因子释放等,与多种神经系统疾... 神经炎症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防御性反应,但过度及持续的神经炎症也是神经系统疾病损伤最常见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神经炎症反应涉及神经胶质细胞(包括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及炎性因子、趋化因子释放等,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神经炎症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多项基于此机制的免疫治疗方案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 脑血管病症 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3
下载PDF
重组甘精胰岛素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曾敏莉 周远大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7期14-15,共2页
目的研究长效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和对犬的免疫原性。方法选取小鼠40只,随机分为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组,每组10只,均皮下注射给药,测定小鼠行为活动、激怒反应、爬竿运动... 目的研究长效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对小鼠神经系统的影响和对犬的免疫原性。方法选取小鼠40只,随机分为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组,每组10只,均皮下注射给药,测定小鼠行为活动、激怒反应、爬竿运动及自主活动的变化。将24只Beagle犬随机分为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大、中、小剂量组及溶剂对照组,每天皮下注射给药1次,连续3个月,观察犬的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结果大、中、小剂量的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给药后,小鼠步态活动(每分钟在实验台的活动距离)有明显改变,给药后30min及60min步态活动减少,翻正反射降低,攻击和逃避反应差,自主活动减弱,激怒反应减弱。给药前后犬的淋巴细胞分类百分数、淋巴细胞绝对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未检测到血清抗体;免疫器官脾脏、胸腺、淋巴结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重组甘精胰岛素对正常小鼠的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对犬无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甘精胰岛素 神经系统 免疫原性 小鼠 BEAGLE犬
下载PDF
肉苁蓉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璐 吴丽娥 贾建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4,共5页
肉苁蓉(Cistanches)是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肉质茎,又名金笋、地精、大芸。肉苁蓉的提取物主要包括肉苁蓉总苷、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类、挥发性成分、木脂素类、多糖、生物碱等。肉苁蓉的传统中药作用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女子不孕、... 肉苁蓉(Cistanches)是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肉质茎,又名金笋、地精、大芸。肉苁蓉的提取物主要包括肉苁蓉总苷、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类、挥发性成分、木脂素类、多糖、生物碱等。肉苁蓉的传统中药作用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女子不孕、滋补强身等;现代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凋亡、调控自噬、增强体力和抗疲劳、改善学习认知功能。相关研究表明肉苁蓉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发生常伴随着脑水肿、血脑屏障的破坏、神经炎症、神经元凋亡,肉苁蓉提取物肉苁蓉总苷可抑制神经细胞炎症及凋亡,减少脑梗死面积,对CIRI模型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肉苁蓉通过减少自由基堆积、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提高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肉苁蓉可以改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运动行为异常,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肉苁蓉能够抑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兴奋性氨基酸的水平,减轻神经毒性作用,改变星形胶质细胞功能,提高神经细胞存活率。目前肉苁蓉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就其药理作用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肉苁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病 神经系统变性病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倩 胡天芹 +1 位作者 王成斌 赵文娟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81-89,共9页
目前有关肠道菌群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已得到证实,肠道菌群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相关性研究也逐步深入。然而,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仍处于起步... 目前有关肠道菌群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已得到证实,肠道菌群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相关性研究也逐步深入。然而,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影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文献,阐述了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互作用,以及通过靶向肠道菌群的方法辅助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肠道菌群 炎症
下载PDF
2018—2022年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神经系统疾病谱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宝珍 陈淡芬 +2 位作者 林静 边壮 许萍 《现代医院》 2024年第1期114-116,共3页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神经系统疾病近5年住院患者疾病谱变化规律,从而有效制定针对性的疾病防治策略。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某三甲医院神经系统疾病病例资料,采用ICD-10编码进行疾病分类,对病种、性别、年龄分布等情况进...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神经系统疾病近5年住院患者疾病谱变化规律,从而有效制定针对性的疾病防治策略。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某三甲医院神经系统疾病病例资料,采用ICD-10编码进行疾病分类,对病种、性别、年龄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收治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共9060例,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出院患者最少,占15.96%;2022年最多,占24.05%;病例呈增长的趋势;各年龄段之间患者发病类别不同,神经系统疾病排名前10位的病种依次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头痛、脊神经疾病、脑神经疾患、癫痫、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瘫痪、脑的其他疾患、脑积水。结论医院可根据疾病谱分布特征制定不同年龄人群诊治技术,针对重点人群落实综合防治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住院患者 疾病 疾病顺位分析
下载PDF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吴燕子 陈晨 +4 位作者 魏萌 赵宇蕾 尹琼 周强 沈华超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临床应用现状调查分析,促进IVIg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9月应用IVIg治疗的神经内科住院病例,提取患者基本资料、疾病诊断、药物治疗情况、药品不良反... 目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临床应用现状调查分析,促进IVIg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9月应用IVIg治疗的神经内科住院病例,提取患者基本资料、疾病诊断、药物治疗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疾病转归等信息,并根据药品说明书和疾病治疗指南评价IVIg使用合理性。结果110份病例纳入分析,男性70例(63.64%),女性40例(36.36%),需重症监护的19例(17.27%)。使用IVIg治疗的疾病共15种,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吉兰-巴雷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和视神经脊髓炎及其谱系疾病,占全部病例的44.55%。IVIg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总有效率71.82%,不良反应发生率5.45%,大多为一过性反应。IVIg临床超说明书适应证使用普遍,其中7例(6.36%)缺乏循证医学证据,IVIg剂量或疗程不足的有8例(7.27%),IVIg静滴前后未冲管2例(1.82%),冲管液选择不适宜21例(19.09%)。结论IVIg在神经系统疾病中超说明书用药比例超90%,存在无证据使用、用法用量不适宜、使用过程不规范等情况,应需进一步加强IVIg的临床合理应用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神经系统疾病 合理用药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9
作者 阎瑾逸 李志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9-544,共6页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组因免疫系统攻击神经系统导致功能损伤障碍的疾病。近年关于肠道微生物群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常常伴随有肠道菌群紊乱以及微生物代谢产物异...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组因免疫系统攻击神经系统导致功能损伤障碍的疾病。近年关于肠道微生物群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常常伴随有肠道菌群紊乱以及微生物代谢产物异常。肠道菌群紊乱以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改变,以及病原体增加为特征。当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免疫稳态无法维持时,可能通过神经途径、内分泌以及免疫炎症网络等多元化的机制参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综述了常见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自身免疫性脑炎、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等)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关系,并探讨了未来可能涉及肠道微生物群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肠道菌群 微生物-肠-脑轴
下载PDF
“鱼缸”教学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0
作者 朱兰 黄思思 +3 位作者 王庆雷 季盼盼 沈滢 郭川 《中国康复》 2024年第6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鱼缸”教学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4名康复治疗专业学生,随机分为2组各22名。其中观察组采用“鱼缸”教学法,对照组采取PBL教学法。结果:2个月后,观察组在理论和实践考核方面的成绩明显... 目的:探讨“鱼缸”教学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4名康复治疗专业学生,随机分为2组各22名。其中观察组采用“鱼缸”教学法,对照组采取PBL教学法。结果:2个月后,观察组在理论和实践考核方面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生在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培养临床推理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自身整体能力以及教学满意度这七个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在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师生互动沟通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更好结合这3个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鱼缸”教学法可显著提升神经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实践教学效果,但仍需不断总结完善以更好地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缸”教学法 神经系统疾病 物理治疗 实践教学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江西省儿科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11
作者 易鹏飞 万慕湲 朱慧婷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7期902-906,共5页
目的调研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江西省医疗机构中儿科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思路与依据。方法依托江西省药物警戒专业委员会平台,选取省内具备儿科的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以调研问卷形式向各医疗机构收集数据,从... 目的调研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江西省医疗机构中儿科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思路与依据。方法依托江西省药物警戒专业委员会平台,选取省内具备儿科的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以调研问卷形式向各医疗机构收集数据,从多个维度对儿科神经系统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开展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调研了江西省51家医疗机构的18种儿科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用药情况,共有不同规格的注射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13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推注为主,占比为94.12%。最常见用于治疗的儿科神经系统疾病为热性惊厥、急性中毒性脑病、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近半数疾病的使用疗程无明确标准,具有明确使用指南医疗机构占比为43.14%~56.86%,全省各地区医疗机构均普遍配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用于治疗儿科神经系统疾病,但存在部分医疗机构使用不规范的情况。结论糖皮质激素在儿科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期通过制定相关专家共识或指南,进行培训和推广,提升合理用药管理水平,加强用药监护,搭建使用数据共享平台,促进糖皮质激素在儿科神经系统疾病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儿科 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2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任宁 么秀华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白细胞介素-22(IL-22)是炎症和感染过程中免疫细胞向组织传递信号的重要介质,在炎症中发挥双重作用。在急性感染中,短期内IL-22具有的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增加黏蛋白和抗菌肽产生等能力对宿主有益;在慢性感染中,细胞增殖过度... 白细胞介素-22(IL-22)是炎症和感染过程中免疫细胞向组织传递信号的重要介质,在炎症中发挥双重作用。在急性感染中,短期内IL-22具有的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增加黏蛋白和抗菌肽产生等能力对宿主有益;在慢性感染中,细胞增殖过度和凋亡减少可导致异常增生。IL-22可通过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等信号通路参与缺血性脑卒中、胶质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调节,可作为未来神经系统疾病调控的一个新的、可持续的研究方向,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精准的靶点和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白细胞介素-22 炎症
下载PDF
中等长度导管与PICC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陈良英 吴惠文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目的:总结中等长度导管与PICC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的效果和并发症,以探讨适合神经系统患者治疗方案的最优静脉通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3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外科诊治的置入中等长度导管和PICC患者的临... 目的:总结中等长度导管与PICC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的效果和并发症,以探讨适合神经系统患者治疗方案的最优静脉通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3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外科诊治的置入中等长度导管和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纳入中等长度导管组(n=111)和PICC组(n=169),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置管的相关资料。结果:PICC组输液时疼痛、堵管、导管相关性血栓、局部感染及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均明显少于中等长度导管组(P<0.05);但两组需要转下级医院继续治疗无明显差异。结论:与中等长度导管相比,应用PICC可以降低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更适合神经系统患者长病程和治疗方案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长度导管 PICC 并发症 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Sox2、BrdU及Nestin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发展的关系研究
14
作者 徐彦芳 王景伟 +2 位作者 陈晓密 贾红力 李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74-0177,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小老鼠模型中,不同疾病状态下血清中Nesfatin-1、以及Sox2、BrdU和Nestin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与疾病状态之间的潜在关联。方法 实验采用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小老鼠模型,将其分为活动组(疾病活跃期)、... 本研究旨在探究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小老鼠模型中,不同疾病状态下血清中Nesfatin-1、以及Sox2、BrdU和Nestin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与疾病状态之间的潜在关联。方法 实验采用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小老鼠模型,将其分为活动组(疾病活跃期)、稳定组(疾病稳定期)和对照组(健康小老鼠)。通过免疫学方法测定各组小老鼠血清中Nesfatin-1、Sox2、BrdU和Nestin的表达水平。利用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表达差异,并结合疾病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活动组小老鼠中,血清中的Nesfatin-1、Sox2、BrdU和Nestin的表达水平相较于稳定组和对照组均出现显著差异。其中,Sox2和BrdU的表达在活动组中显著上调,暗示神经细胞的增殖活动增加;而Nestin的表达水平则呈现复杂的变化模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Nesfatin-1的表达水平在活动组中也有显著变化,可能与疾病的活跃状态密切相关。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神经系统疾病小老鼠模型中,血清中的Nesfatin-1、Sox2、BrdU和Nestin的表达水平与疾病状态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这些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进程,并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和潜在靶点。未来的研究应深入探讨这些分子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和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2 BRDU NESTIN 神经系统疾病 疾病发展
下载PDF
干细胞因子在3例犬急性脊髓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体会
15
作者 王福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2,共5页
犬神经系统疾病常表现为突发性、复杂性和难治性的特点,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很多困难。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具备良好的软组织对比效果,为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提高了准确性。本文介绍了3例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犬病例,结合临床症状和X线或... 犬神经系统疾病常表现为突发性、复杂性和难治性的特点,给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很多困难。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具备良好的软组织对比效果,为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提高了准确性。本文介绍了3例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犬病例,结合临床症状和X线或MRI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其为椎间盘疾病并继发急性脊髓神经损伤。患犬经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后通过静脉输注干细胞因子,1支/d,连用3 d治疗,迅速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由本文患犬治疗结果得出,干细胞因子在修复神经损伤方面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磁共振成像(MRI) 干细胞因子
下载PDF
自噬与神经系统疾病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钰莹 黄泳 +5 位作者 刘俊升 欧毅琳 李逸文 张睿 李政 张治楠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9,共9页
自噬是细胞内异常聚集蛋白和受损细胞器主要的降解和循环途径,维持着细胞正常的代谢平衡及物质更新。自噬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通过调节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稳态、发育和凋亡等生理过程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神经... 自噬是细胞内异常聚集蛋白和受损细胞器主要的降解和循环途径,维持着细胞正常的代谢平衡及物质更新。自噬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通过调节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稳态、发育和凋亡等生理过程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疾病与异常自噬密切相关,自噬的抑制或过度激活均能影响抑郁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了解自噬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对于预防与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对当前自噬与上述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以上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神经系统疾病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CXC趋化因子受体3对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文慧 于淼 +4 位作者 郭莹 刘宇朋 幸洋 洪新雨 崔佳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74-1480,共7页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神经系统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其中CXC趋化因子受体3 (CXCR3)是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介质,不仅在诱导炎性趋化和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中起作用,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也发挥重要调控作用。CXCR3及其配体可直接或间接参与...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神经系统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其中CXC趋化因子受体3 (CXCR3)是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介质,不仅在诱导炎性趋化和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中起作用,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也发挥重要调控作用。CXCR3及其配体可直接或间接参与神经炎症和神经免疫等反应,有望成为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及胶质瘤等疾病治疗的靶点。现对CXCR3及其相应配体在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神经系统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性疼痛等方面的表达及影响,及其与CXCR3配体间的关联进行综述,揭示CXCR3与疾病关系的机制,探讨CXCR3作为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和药物干预靶点的潜力,为CXCR3对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3 CXC趋化因子受体3配体 神经系统炎症 神经系统肿瘤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与介入治疗
18
作者 张炜 杨士娟 +1 位作者 王强 郭志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7,共7页
卵圆孔未闭与脑卒中、偏头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减压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可有效预防与治疗上述神经系统疾病。本文探讨卵圆孔未闭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以及卵圆孔未闭封堵... 卵圆孔未闭与脑卒中、偏头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减压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可有效预防与治疗上述神经系统疾病。本文探讨卵圆孔未闭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以及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治疗上述疾病的潜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以为卵圆孔未闭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 未闭 神经系统疾病 心间隔封堵装置 综述
下载PDF
人机交互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老年患者护理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缪冬瑞 马桂月 +2 位作者 徐元玲 唐芳 张秀梅 《护理学报》 2024年第10期29-32,共4页
目的综述国内外人机交互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以供临床应用和相关技术开发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通过归纳总结,分别从早期识别、疾病监测、认知训练、肢体锻炼、步态训练和心理调节6方面进行阐述。结... 目的综述国内外人机交互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以供临床应用和相关技术开发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通过归纳总结,分别从早期识别、疾病监测、认知训练、肢体锻炼、步态训练和心理调节6方面进行阐述。结果人机交互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预警、治疗、康复和长期监测等方面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结论人机交互技术能够为神经系统疾病老年患者提供智能化、便捷、高效、精准的护理服务。未来应加强人机交互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改进设备,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支持,以更有效地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技术 神经系统疾病 护理
下载PDF
低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发展简史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和展望
20
作者 谢雪微 荆京 +3 位作者 姜倩梅 索阅 王义槐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0-745,共6页
近10年来,高场强MRI系统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不断深入,但其安装和扫描条件要求较高,运行成本昂贵,限制了其在基层医院的普及。相比之下,低场强(0.01~1.0 T)MRI虽然成本较低,但因其成像性能欠佳,也未能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10年来,高场强MRI系统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不断深入,但其安装和扫描条件要求较高,运行成本昂贵,限制了其在基层医院的普及。相比之下,低场强(0.01~1.0 T)MRI虽然成本较低,但因其成像性能欠佳,也未能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低场强MRI有望实现类似于高场强MRI系统的各种应用,通过优化软件、硬件设计和技术革新,低场强MRI可以在保持成本经济、便于转运优势的同时提高信噪比,达到提高诊断性能,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际场景的目标。特别是在急重症诊断方面,低场强MRI有望成为脑血管疾病诊断和监测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追溯了低场强MRI的发展历程,对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应用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未来低场强MRI技术的发展探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影像 低场强 磁共振成像 神经重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