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患者高表达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预后差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少芬 池秀芳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055-3057,共3页
目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L1CAM)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0例肝癌样本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方法检测L1CAM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了L1CAM表达与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L1CAM蛋白、mRNA表达水平... 目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L1CAM)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0例肝癌样本用Western blot及qRT-PCR方法检测L1CAM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了L1CAM表达与肝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L1CAM蛋白、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非肿瘤组织(P<0.01);在中-低分化肝癌患者L1CAM表达量高于高分化肝癌患者(P<0.01);L1CAM 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高表达L1CAM患者预后差(P<0.01)。结论 L1CAM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或许可作为评估肝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 预后
下载PDF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
2
作者 曹振杰 陈琦 +1 位作者 孙雪花 夏冰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研究L 1型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 ICAM)基因在先天性巨结肠不同肠段的表达。方法:分别取1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狭窄段和正常段平滑肌组织,经处理后提取总RNA,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目的基因和看家基因片段,观察狭窄段和... 目的:研究L 1型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 ICAM)基因在先天性巨结肠不同肠段的表达。方法:分别取1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狭窄段和正常段平滑肌组织,经处理后提取总RNA,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目的基因和看家基因片段,观察狭窄段和正常段的L 1CAM基因的表达,并与看家基因(-βactin)在狭窄段和正常段的表达作对比。结果:16例患者正常段L ICAM和-βactin均有明显的表达,狭窄段-βactin亦有明显的表达,但L ICAM均无表达或弱表达。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狭窄段L ICAM减少的原因可能是L ICAM的mRNA的减少或缺如,并进一步引起病变段运动障碍和巨结肠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促进神经细胞突起和功能性突触的形成(英文)
3
作者 钟振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5期5422-5423,共2页
背景: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对神经细胞的发生、发育和神经-神经黏附发挥重要作用,然而L1对细胞突起和功能性突触形成的影响是不清楚的。目的:探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在神经细胞突起生长和功能性突触形成中的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 背景: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对神经细胞的发生、发育和神经-神经黏附发挥重要作用,然而L1对细胞突起和功能性突触形成的影响是不清楚的。目的:探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在神经细胞突起生长和功能性突触形成中的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地点为广西中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材料为NG108-15神经细胞株、L1cDNA、抗L1抗体:由日本金泽大学神经物性部门提供。方法:在体外细胞培养,用脂质转染剂将黏附分子L1cDNA表达到NG108-15细胞,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电生理学检查技术测定细胞-肌突触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细胞突起指数、突触形成率、微小终板电位的频率。结果:以分化剂cAMP处理4d后,L1-转染组有突起分叉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数为(31±8)%,明显高于非转染组的(13±2)%或Mock-转染组的(15±5)%(P<0.001)。L1-转染组的细胞突起平均长度为(142.5±12.3)μm,明显高于非转染组的(94.2±12.3)μm或Mock-转染组的(86.8±6.7)μm(P<0.05)。L1转染组功能性突触的形成率为(58.0±11.5)%,也高于非转染组的(36.7±0.83)%或Mock-转染组的(39.2±0.84)%(P<0.001)。但突触后膜电位的频率在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1在NG108-15细胞的高度表达提高cAMP诱发的神经细胞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 神经细胞 细胞突起 功能性突触 突触形成
下载PDF
雪旺细胞源性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_1对脊髓轴突再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魏海峰 曹莉 +6 位作者 肖建如 贾连顺 袁文 石学银 叶晓健 桂斌捷 何成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研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抗体封闭后的雪旺细胞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将纯度高于98%的新生SD大鼠坐骨神经源性雪旺细胞、经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抗体封闭后的雪旺细胞及生理盐水分别移植于成年SD大鼠T10节段左侧胸髓半横切... 目的研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抗体封闭后的雪旺细胞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将纯度高于98%的新生SD大鼠坐骨神经源性雪旺细胞、经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抗体封闭后的雪旺细胞及生理盐水分别移植于成年SD大鼠T10节段左侧胸髓半横切损伤处(各组大鼠均为24只),8周后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NF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blot蛋白定量等方法,观察损伤脊髓的神经轴突再生情况。结果L1抗体封闭组与应用未封闭雪旺细胞组相比,HRP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再生神经轴突量减少,Westernblot显示前者NF量仅为后者的2/3左右。结论雪旺细胞源性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对损伤脊髓的轴突再生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AM 许旺氏细胞 神经再生 脊髓损伤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
原文传递
黏附分子L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姜忠敏 成元华 王淑妍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4-786,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L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检测66例GIST、10例平滑肌肿瘤、6例神经鞘瘤及14例正常肠壁组织中L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胃肠道间质瘤中L1蛋白及m...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L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检测66例GIST、10例平滑肌肿瘤、6例神经鞘瘤及14例正常肠壁组织中L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胃肠道间质瘤中L1蛋白及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57.6%(38/66)和83.3%(3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1在不同侵袭危险性GIST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在GIST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平滑肌肿瘤及正常肠组织中的表达(P<0.01),与其在神经鞘瘤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1表达在GIST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L1可作为GIS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 胃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胃肠道间质瘤
下载PDF
L1-CAM在肿瘤组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梓月 韩毅敏 王晶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665-668,共4页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演进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L1-CAM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增高,并与肿瘤的进展、转移、侵袭、预后密切相关,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因此,深入研究L1-CAM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开发有关L...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演进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L1-CAM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增高,并与肿瘤的进展、转移、侵袭、预后密切相关,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因此,深入研究L1-CAM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开发有关L1-CAM的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上能否取得突破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L1-CAM的结构、生物学功能、肿瘤组织中的L1-CAM与信号转导机制以及L1-CAM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等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 免疫球蛋白类 信号转导 肿瘤
下载PDF
细胞黏附样分子L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转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汤虹 吴育锋 +4 位作者 贾永旭 秦艳茹 王启鸣 王献增 关新元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8-164,共7页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样分子L1(CALL)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纳入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0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获取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应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样分子L1(CALL)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纳入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0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获取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组织中CALL的表达情况。建立CALL过表达的食管癌细胞株,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验证CALL对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应用纤丝状肌动蛋白(F-actin)染色分析CALL对肌动蛋白微丝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t检验。 结果CALL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正常表达率为56%(56/100),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95%(9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14,P〈0.01)。CALL蛋白质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病理T分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702、5.317、21.453,Fisher确切概率法;P均〈0.05)。CALL蛋白质表达下调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5年疾病相关生存率为0(0/49),低于CALL蛋白质正常表达者的25.5%(1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38,P〈0.01);CALL蛋白质表达下调组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正常表达组为38个月。CALL蛋白质表达是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0.353,95%CI 0.188~0.666,P=0.001]。细胞划痕实验显示,划痕后24 h CALL过表达组CALL-k30细胞较对照组Vec-k30细胞迁移能力弱。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CALL-k30细胞附着于膜下表面的迁移细胞数为44.000±13.748,少于对照组Vec-k30细胞的154.333±25.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6,P=0.036)。F-actin染色结果显示,CALL-k30细胞中肌动蛋白微丝数量为234.667±65.118,低于Vec-k30细胞中的597.000±119.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7,P=0.042)。 结论CALL通过抑制F-actin微丝形成减弱食管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表达异常可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转移 组织芯片 肌动蛋白
原文传递
CHL1在高糖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细胞和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8
作者 陶静 刘军 +3 位作者 袁玉娟 沈鑫 程慧 李国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94-1102,共9页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CHL1在高糖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细胞和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前脂肪细胞系3T3-L1通过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CHL1过表达组,分别转染空载体和CHL1过表达载体,随后通过胰岛素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再...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CHL1在高糖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细胞和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前脂肪细胞系3T3-L1通过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CHL1过表达组,分别转染空载体和CHL1过表达载体,随后通过胰岛素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再通过高糖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葡萄糖消耗实验检测成熟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效应。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细胞CHL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水平以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磷酸化水平,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mRNA表达水平。然后,选取6~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24只,体重20~25 g,通过完全随机法分为常规饲料组(常规组)、高脂饲料组(高脂组)、过表达对照+高脂组和CHL1过表达+高脂组,每组6只。通过高脂饲料饲喂小鼠构建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慢病毒过表达CHL1。各组小鼠饲养4个月后称重,然后处死收集附睾白色脂肪并称重,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病理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CHL1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组织中CHL1、TNF-α、IL-6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细胞实验结果:Western blot结果示CHL1过表达组细胞中CHL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葡萄糖消耗实验结果示,CHL1过表达组细胞葡萄糖剩余量低于对照组(P<0.05);RT-qPCR结果示,CHL1过表达组细胞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Western blot结果示,CHL1过表达组细胞GLUT4和p-AKT/AKT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2)动物实验结果:饲养4个月后高脂组和过表达对照+高脂组小鼠体重和附睾白色脂肪质量均高于常规组(P均<0.01),CHL1过表达+高脂组则均低于过表达对照+高脂组(P均<0.01);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示,高脂组和过表达对照+高脂组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细胞体积大于常规组,CHL1过表达+高脂组则小于过表达对照+高脂组(P均<0.01);RT-qPCR结果示,高脂组和过表达对照+高脂组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组织中IL-6和TNF-α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均<0.01),CHL1过表达+高脂组则均低于过表达对照+高脂组(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结果示,高脂组和过表达对照+高脂组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组织中CHL1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常规组(以常规组的表达量为1,高脂组、过表达对照+高脂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344、0.427),CHL1过表达+高脂组(表达量1.465)则高于过表达对照+高脂组;RT-qPCR结果示,高脂组和过表达对照+高脂组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组织中CHL1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均<0.01),CHL1过表达+高脂组则高于过表达对照+高脂组(P<0.01)。结论CHL1可改善高糖高脂诱导的细胞和小鼠模型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激活和相关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