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肌肉促进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侧肢体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聪聪 张秀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1,共4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老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脑卒中患者因长期卧床和运动障碍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1],偏瘫侧尤为明显,而且脑卒中患者较正常人更易摔倒,导致骨折发生率也明显增高。据Watanabe报...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老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脑卒中患者因长期卧床和运动障碍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1],偏瘫侧尤为明显,而且脑卒中患者较正常人更易摔倒,导致骨折发生率也明显增高。据Watanabe报道83例脑卒中患者40%合并骨质疏松,脑卒中后股骨颈骨折达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骨质疏松症 神经肌肉促进术 侧肢体 脑卒中患者 治疗 骨折发生率 运动障碍
下载PDF
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术在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其乐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45期25-25,共1页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后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在卒中患者中发生率为32%-81%,多见于发病后3~4周,是影响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主要用于神经肌肉疾病的治疗。现就肩关节半脱位定义、诊断...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后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在卒中患者中发生率为32%-81%,多见于发病后3~4周,是影响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主要用于神经肌肉疾病的治疗。现就肩关节半脱位定义、诊断标准、机制、PNF技术的概念、对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半脱位 神经肌肉促进术 脑卒中后 脱位治疗 本体 应用 上肢功能恢复 神经肌肉疾病
下载PDF
电针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治疗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玲玲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20期185-188,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NF)对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的本体感觉、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NF)对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的本体感觉、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联合PNF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本体感觉测试结果及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多轴平均轨迹差(ATE)和测试执行时间(TT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TE、TTE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合2组差值大小,观察组本体感觉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合2组差值大小,观察组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电针配合PNF治疗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本体感觉及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本体感觉 电针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马凯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1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NF)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20例,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常规组(n=60)与PNF...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NF)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20例,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常规组(n=60)与PNF组(n=60)。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PNF组采用PN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治疗后PNF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E)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PNF组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级优于常规组,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MWS)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PNF组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PNF用于脑卒中恢复期相对于常规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升步行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 脑卒中恢复期 下肢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
下载PDF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神经肌肉促进术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赵辉 杨维明 +2 位作者 马国立 郝建雯 孙江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70-0073,共4页
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神经肌肉促进术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方法 于2022年5月~2023年4月间取患者100例,分两组。对照组神经肌肉促进术治疗,观察组额外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比对疗效。结果 观察组FMA评分(42.63±3.... 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神经肌肉促进术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方法 于2022年5月~2023年4月间取患者100例,分两组。对照组神经肌肉促进术治疗,观察组额外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比对疗效。结果 观察组FMA评分(42.63±3.05)分、生活质量总分(134.62±6.58)分,高于对照组(30.25±2.52)分、(104.25±5.62)分(P<0.05);同时VAS评分(2.31±0.45)分,低于对照组(4.22±0.85)分(P<0.05);以及全血低切、高切黏度,以及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分别为(9.89±1.24)mPa·s、(5.01±0.85)mPa·s、(0.95±0.19)mPa·s、(38.54±1.98)%,低于对照组(13.22±1.85)mPa·s、(6.72±1.03)mPa·s、(1.41±0.22)mPa·s、(43.22±2.05)%(P<0.05)。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神经肌肉促进术可有效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促使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大幅度改善,以及促使患者肩颈疼痛度大幅度降低,就此帮助患者获得理想疗效,以及获得生活质量的全面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补阳还五汤 上肢运动功能 神经肌肉促进术 生活质量 脑卒中 血液流变学指标 肩手综合征
下载PDF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跌倒风险的影响
6
作者 韩朋 胡慧 +1 位作者 章敏 冯同忠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7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术(PNF)躯干模式训练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制定康复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术(PNF)躯干模式训练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制定康复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7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常规康复训练)和研究组(37例,常规康复训练+PNF躯干模式训练+减重步行训练)。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4周。观察比较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平衡及步行功能及跌倒风险评分。结果与干预前比,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10m最快步行速度及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升高,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躯干前倾距离均延长,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长,坐-站-坐时间缩短,研究组较对照组更短;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评分均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PNF躯干模式训练与减重步行训练康复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并减少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躯干模式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 跌倒风险
下载PDF
肌筋膜松解术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治疗髌股疼痛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
7
作者 王波 张阳 +1 位作者 张格 丁义龙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72-77,共6页
目的 观察肌筋膜松解术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NF)治疗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PFP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超短波联合PNF治疗,治疗组采用肌筋膜松解术联合PNF治疗。2组... 目的 观察肌筋膜松解术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NF)治疗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PFP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超短波联合PNF治疗,治疗组采用肌筋膜松解术联合PNF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4次,连续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随访1个月后比较2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以及臀大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的表面肌电中位频率(MF)值。结果 治疗6周及随访1个月后2组VAS评分明显降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臀大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的表面肌电MF值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筋膜松解术联合PNF可减轻PFPS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且短期内效果维持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松解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 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原理和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魏国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92-192,F003,共2页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原理和应用河北省人民医院魏国荣曲镭校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cptiveNeu-romuscularFacilitation,PNF)是一种治疗性锻炼的方法。目的在于改善运动控...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原理和应用河北省人民医院魏国荣曲镭校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cptiveNeu-romuscularFacilitation,PNF)是一种治疗性锻炼的方法。目的在于改善运动控制能力、增加肌力、耐力以改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促进术 本体感觉 康复 原理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结合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杰 李海燕 +1 位作者 林祖琛 卢孔珏 《江苏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 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NF)结合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短期疗效。方法 60例首次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A组加用PNF治疗;B组加用rTMS治疗;C组加用PNF和rTMS治... 目的 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NF)结合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短期疗效。方法 60例首次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A组加用PNF治疗;B组加用rTMS治疗;C组加用PNF和rTMS治疗。治疗3周后评估疗效,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评分、偏瘫上肢功能评定量表(香港版)(FTHUE-HK)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和受累侧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最大峰值。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的MSS、FTHUE-HK、BI评分和受累侧MEP波幅最大峰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C组患者MSS评分、FTHUE-HK评分和受累侧MEP波幅最大峰值改善程度均优于A组和B组(P<0.05),但BI评分改善程度仅优于B组(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PNF或rTMS短期治疗均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联合采用PNF和rTMS的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
原文传递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窦祖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84-186,191,共4页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及其应用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窦祖林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neuromuscularfacilitationapproach,PNF)与Bobath、Ro...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及其应用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窦祖林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neuromuscularfacilitationapproach,PNF)与Bobath、Rood、Brunnstrom的神经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促进术 本体感觉 神经疾病 康复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唐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87-191,共5页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中山医科大学康复医学教研室唐丹卓大宏(指导)1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PNF即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NeuromuscularFacilitation)的英...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中山医科大学康复医学教研室唐丹卓大宏(指导)1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PNF即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NeuromuscularFacilitation)的英文字头。按照Basmajian和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促进术 本体感觉 康复
下载PDF
上肢机器人联合PNF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嘉妍 钟锡波 《智慧健康》 2022年第31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上肢机器人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r oprioc ep tiv e neur omus cular facilitation,PNF)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排列法将本院于2021年1~12月收治的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 目的探讨上肢机器人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r oprioc ep tiv e neur omus cular facilitation,PNF)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排列法将本院于2021年1~12月收治的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17例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18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施上肢机器人联合PNF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干预前ARAT评分和FM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ARAT评分和FMA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其中试验组干预后ARAT评分和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M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MBI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试验组MBI升高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上肢机器人联合PNF技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重回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机器人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
下载PDF
电针配合PNF调节脑卒中患者下肢本体感觉及运动功能: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李菲 孙琦 +4 位作者 邵晓梅 谢晶军 刘海兵 徐艳 仰唯栋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34-1040,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NF)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本体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性。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PNF组和联合组,每组32例。电针组先进行头部运动区、感觉区及患侧环跳、阳陵泉、...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NF)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本体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性。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PNF组和联合组,每组32例。电针组先进行头部运动区、感觉区及患侧环跳、阳陵泉、悬钟、足三里、三阴交针刺治疗,再于阳陵泉、悬钟穴行电针治疗,予连续波,频率2Hz,每次20min,每日1次;PNF组采用PNF治疗,每次20min,每日1次;联合组先予电针再进行PNF治疗,每日1次。各组均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半年后随访。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4、8、12周后及随访时多轴平均轨迹差(ATE)和测试执行时间(Time),简化的Fugl-Meyer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MBI)评分;进行ATE、Time与FMA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3%(28/31),优于电针组的64.5%(20/31)和PNF组的62.5%(20/32,P<0.05)。②本体感觉测定:各组患者在治疗4、8、12周后及随访时ATE、Time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联合组ATE值在治疗8、12周后及随访时明显低于电针组及PNF组(P<0.05,P<0.01);联合组Time值在治疗12周后及随访时明显低于电针组、PNF组(P<0.05,P<0.01)。③运动功能评定:电针组、联合组在治疗4、8、12周后及随访时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NF组在治疗8、12周后及随访时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联合组FMA评分在治疗8、12周后及随访时高于电针组及PNF组(P<0.05,P<0.01)。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各组患者在治疗4、8、12周后及随访时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联合组MBI评分在治疗8、12周后及随访时高于电针组(P<0.01),在治疗12周后及随访时高于PNF组(P<0.01)。⑤本体感觉与运动功能相关性:ATE、Time值与FMA相关系数r值基本介于0.4~0.75之间(P<0.05),具有中等强度相关。结论:电针、PNF及两种方法联合治疗均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本体感觉、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而以联合治疗效果更优,并且本体感觉与运动功能在脑卒中患者病情恢复中具有较强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电针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 本体感觉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