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疗法治疗肝性脊髓病(附1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文清 柴叶红 +4 位作者 杨晓莲 谢睿智 姜贵云 冯晶晶 方鑫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肝性脊髓病 饮食治疗 功能性改变 神经系统 传统疗法 营养神经
下载PDF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朱毅 徐丹 程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8年第6期20-22,共3页
中风患者在中国有500~600万,其中12%~25%的脑卒中患者合并肩手综合征。有研究表明,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其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将受到严重影响,大多数患者运动功能在BmnstromⅡ以下,需要长期护理,无法重返社会。我们以现代康复... 中风患者在中国有500~600万,其中12%~25%的脑卒中患者合并肩手综合征。有研究表明,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其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将受到严重影响,大多数患者运动功能在BmnstromⅡ以下,需要长期护理,无法重返社会。我们以现代康复疗法结合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治疗肩手综合征,利用中医中药的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益血濡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 穴位注射 肩手综合征 中风
下载PDF
改良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廖长艳 印杰松 +1 位作者 杨波 王翔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7期2243-2245,共3页
目的 观察改良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PNF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PNF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 观察改良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PNF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PNF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疗效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疗效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疗效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传统的PNF相比,采用改良PNF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更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 改良 效果
下载PDF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在脑梗死患者的超早期康复中的疗效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绍云 戚晓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3期1873-1875,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在脑梗死患者的超早期康复中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超早期康复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1例)。超早期康复组在...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在脑梗死患者的超早期康复中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超早期康复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1例)。超早期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24h内对患者采用PNF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常规治疗组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48h后进行PNF治疗,由专业康复治疗师进行康复训练,每次30min,每天1次,60d为1个疗程。采用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MA)及Berg评定治疗前后下肢功能和平衡功能。结果治疗60d后,两组患者FMA、BI及Ber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超早期康复组FMA、BI及Berg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PNF训练,有利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并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 脑梗死 超早期康复
下载PDF
通阳针法联合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瑞杰 邢若星 张志鑫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0期1773-1775,共3页
目的:探究通阳针法联合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1年3月我院康复科治疗的94例脑卒中后SH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7例。常规组实施PNF治疗,... 目的:探究通阳针法联合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1年3月我院康复科治疗的94例脑卒中后SH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7例。常规组实施PNF治疗,实验组于常规组基础上予以通阳针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病情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手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36%,显著高于常规组为72.34%(P<0.05);治疗后两组ET-1、Hcy水平降低,CGRP水平升高,且实验组ET-1、Hcy水平低于常规组,CGRP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分、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升高,手肿胀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降低,且实验组SSS、FMA、ADL评分高于常规组,肿胀程度、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阳针法联合PNF通过调节病情因子水平能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神经功能,能减轻肿胀程度,缓解患者疼痛,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增强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阳针法 脑卒中后 肩手综合征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联合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在提升脑卒中急性偏瘫患者运动能力中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夏雪 王立娟 马文静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S01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联合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在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来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接受治疗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联合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在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来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的接受治疗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联合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个性化护理联合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以后,治疗前后的运动能力评分(16.82±8.32)、(49.49±16.85)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运动能力评分(16.43±7.76)、(27.63±10.23),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联合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对于脑卒中急性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具有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 脑卒中急性偏瘫患者 运动能力
下载PDF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结合悬吊疗法对产后骨盆带疼痛患者腰椎角度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安莹 林少平 瞿代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4期564-565,584,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结合悬吊疗法产后骨盆带疼痛患者腰椎前凸角及骶骨倾斜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康复科门诊治疗的45例产后骨盆带疼痛患者,实施PNF技术结合悬吊训练疗法。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结合悬吊疗法产后骨盆带疼痛患者腰椎前凸角及骶骨倾斜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康复科门诊治疗的45例产后骨盆带疼痛患者,实施PNF技术结合悬吊训练疗法。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和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角度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45例患者临床总疗效为95.56%;治疗12周后,45例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45例患者的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45例患者总腰椎前凸角度、L4/L5节段前凸角、骶骨倾斜角均明显大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结合悬吊疗法治疗产后骨盆带疼痛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其疼痛感,有利于改善患者腰椎前凸,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 悬吊疗法 骨盆带疼痛
下载PDF
通阳针法联合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8
作者 康乐乐 王绿雅 刘骞豪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第7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观察通阳针法及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并用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治疗,观察组加用通阳针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 目的:观察通阳针法及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并用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治疗,观察组加用通阳针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SHSS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BI指数、WHO-QOL-10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阳针法联合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SHS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通阳针法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
下载PDF
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9
作者 梁天佳 龙耀斌 +7 位作者 陆丽燕 周金英 黄福才 黄林鹏 邬映超 龙耀翔 韦小翠 柳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2-978,共7页
目的探讨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BCI)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32)、PNF... 目的探讨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BCI)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32)、PNF组(n=32)和联合组(n=32)。各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常规组给予上肢PNF训练,PNF组给予上肢绳带辅助PNF训练,联合组给予上肢绳带辅助PNF训练和上肢绳带辅助BCI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各组FTHUE-HK评分、MBI评分的组内效应(F>341.219,P<0.001)、组间效应(F>21.705,P<0.001)和交互效应(F>3.171,P<0.05)均显著;FMA-UE评分的组内效应(F=520.472,P<0.001)和组间效应(F=41.939,P<0.001)显著,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为联合组最优(P<0.05)。结论绳带辅助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BCI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绳带疗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脑机接口 康复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焦慧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3期26-28,35,共4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NF,两组均连续干预12周。对比两组平衡功能、躯干控制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步行功能和10 m步行测试(10MWT)。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闭眼、睁眼轨迹总面积(A)及轨迹长度(L)小于对照组,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UGT)、10MWT用时短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Sheikh躯干控制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l)评分、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AC)高于对照组,稳定性指数(S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应用PNF可改善平衡、步行能力,提高躯干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恢复期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平衡功能 步行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步行时关节负荷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11
作者 沈培鑫 罗心 +3 位作者 车欣恒 刘延浩 毛德伟 宋祺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4-860,共7页
目的 探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老年患者步行时膝外展力矩和股内侧肌-内侧腓肠肌(VM-MG)共激活指数的影响。方法 2022年3月至5月,在济南社区招募膝骨关节炎老年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训练组(n=... 目的 探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老年患者步行时膝外展力矩和股内侧肌-内侧腓肠肌(VM-MG)共激活指数的影响。方法 2022年3月至5月,在济南社区招募膝骨关节炎老年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训练组(n=16)。训练组接受PNF治疗,对照组自行居家运动,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同步三维测力台和肌电图系统测量患者平地步行时的膝外展力矩和肌肉共激活指数。结果 对照组3例脱落,训练组2例脱落。治疗后,训练组膝外展力矩第一峰值、第二峰值和VM-MG共激活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t|> 2.460, P <0.05),且训练组膝外展力矩第一峰值、第二峰值均较对照组改善(|t|>2.454, P <0.05)。结论 PNF有助于促进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内外间室负荷的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关节力矩 共激活 步行
下载PDF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恢复期的效果及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
12
作者 马宁 刘芳芳 +2 位作者 张广飞 杨翠花 白艳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5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恢复期的效果及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恢复期的效果及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上、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胫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 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 脑卒中 恢复期
下载PDF
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妙芳 张小耀 陈嘉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2期165-168,177,共5页
目的 分析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结合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智能组、PNF技术... 目的 分析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结合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智能组、PNF技术组,以及联合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智能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治疗,PNF技术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PNF技术治疗,联合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PNF技术+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比较四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Brunnstrom六期评估量表(BR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UL)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治疗后,四组屈肘肌MAS分级分布均较治疗前改善,但治疗后各组间MA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BRS、FMA-UL和M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四组间BRS、FMA-UL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采用PNF技术结合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上肢及整体运动能力的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 脑卒中 上肢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肩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何泽祥 王莉莉 +1 位作者 庄惠红 张翼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1期54-57,共4页
目的研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与常规疗法相结合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5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使用... 目的研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与常规疗法相结合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5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热疗、超声、牵伸以及运动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PNF训练。治疗6周后,评估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SPADI)和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分数。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的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旋主动关节活动范围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ADI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在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能够增加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度,缓解疼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肩关节功能 肩关节疼痛
下载PDF
针灸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运良 万彩玲 +1 位作者 王付涛 常立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3期398-403,共6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试验组,各49例。单一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62.67±6.71)岁,采取PNF治疗;试验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63.75±6.76)岁,采取PNF+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相关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水平、肢体功能[徒手肌力量表(MM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水平、步态时空参数(步速、步长、步频、患侧摆动相、患侧支撑相、双侧支撑相水平)及运动学参数[关节力矩峰值(髋、膝、踝)、最大屈伸角度(髋、膝)]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92%(47/49),高于单一组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3,P=0.031)。治疗后,试验组FCA、MBI及BBS评分[(65.19±4.23)分、(73.82±8.56)分、(43.18±3.45)分]均高于单一组[(61.86±5.35)分、(66.79±5.98)分、(34.59±2.80)分],NIHSS评分[(3.15±1.17)分]低于单一组[(5.27±2.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18、4.713、13.533、5.596,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上肢FMA、下肢FMA评分及MMT[(55.79±6.55)分、(27.06±3.67)分、(4.07±0.62)级]均高于单一组[(49.65±5.25)分、(24.68±3.35)分、(3.46±0.87)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20、3.353、3.997,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步频、步长、步速及患侧摆动相水平[(107.76±10.96)步/min、(40.67±6.48)cm、(0.63±0.13)m/s、(42.84±6.01)%]均高于单一组[(95.19±9.25)步/min、(36.50±5.71)cm、(0.45±0.11)m/s、(39.76±5.24)%],患侧支撑相及双侧支撑相水平[(57.21±5.01)%、(31.16±6.11)%]均低于单一组[(61.89±5.06)%、(37.46±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35、3.380、7.399、2.704、4.601、4.723,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髋关节力矩峰值、髋关节最大屈伸角度、膝关节力矩峰值、膝关节最大屈伸角度、踝关节力矩峰值[(0.64±0.13)Nm、(34.35±7.09)°、(1.59±0.32)Nm、(49.46±8.02)°、(1.59±0.27)Nm]均高于单一组[(0.55±0.11)Nm、(29.64±6.71)°、(1.37±0.31)Nm、(42.98±7.61)°、(1.45±0.24)N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00、3.378、3.457、4.103、2.713,均P<0.05)。结论针灸+PNF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可提高疗效,增强患者肢体肌力、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改善步行能力及神经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针灸 肢体功能障碍 步态时空 运动学特征
下载PDF
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郑茜 赵洋洋 张水亮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PNF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训练后,两组FAC等级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BS、FMA-LE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WS水平、MBI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基于PNF的康复训练可提高卒中恢复期患者步行功能分级、BBS评分、FMA-LE评分、MWS水平和MBI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恢复期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康复训练 平衡能力 步行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理念下呼吸训练护理对心梗PCI术后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池璐 彭丽娟 时晨晨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179-182,共4页
目的分析在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临床干预中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理念下呼吸训练干预对其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 目的分析在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临床干预中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理念下呼吸训练干预对其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心梗P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本体感觉神经促进技术理念下行呼吸训练,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运动耐力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肺功能高于对照组,运动耐力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梗PCI术后患者临床干预中,本体感觉神经促进技术理念下实施呼吸训练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增强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呼吸训练 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 肺功能 运动耐力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向勇 张生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后对其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收治...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后对其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及电针刺激神经干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前者基础上联合PNF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蛋白(ALB)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BRS)评估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逐渐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WBC、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NF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加快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脑卒中后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且减轻了患者机体炎症反应,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干刺激 电针疗法 脑卒中偏瘫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及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效果对比
19
作者 许婉娜 吴伟鹏 丁洁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6期88-90,共3页
目的浅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及Bobath技术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0例采用PNF技术;对照组30例采用Bobath技术治疗... 目的浅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及Bobath技术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0例采用PNF技术;对照组30例采用Bobath技术治疗,对比躯干功能和肢体运动能力、生活独立能力、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躯干功能和肢体运动能力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功能评分、健康功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PNF技术及Bobath技术均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但PNF技术更有助于患者躯体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BOBATH技术 脑卒中偏瘫 康复效果
下载PDF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跌倒风险的影响
20
作者 韩朋 胡慧 +1 位作者 章敏 冯同忠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7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术(PNF)躯干模式训练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制定康复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术(PNF)躯干模式训练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制定康复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7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常规康复训练)和研究组(37例,常规康复训练+PNF躯干模式训练+减重步行训练)。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4周。观察比较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平衡及步行功能及跌倒风险评分。结果与干预前比,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10m最快步行速度及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升高,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躯干前倾距离均延长,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长,坐-站-坐时间缩短,研究组较对照组更短;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评分均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PNF躯干模式训练与减重步行训练康复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并减少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术躯干模式训练 减重步行训练 跌倒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