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步行时关节负荷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1
作者 沈培鑫 罗心 +3 位作者 车欣恒 刘延浩 毛德伟 宋祺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4-860,共7页
目的 探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老年患者步行时膝外展力矩和股内侧肌-内侧腓肠肌(VM-MG)共激活指数的影响。方法 2022年3月至5月,在济南社区招募膝骨关节炎老年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训练组(n=... 目的 探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老年患者步行时膝外展力矩和股内侧肌-内侧腓肠肌(VM-MG)共激活指数的影响。方法 2022年3月至5月,在济南社区招募膝骨关节炎老年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训练组(n=16)。训练组接受PNF治疗,对照组自行居家运动,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同步三维测力台和肌电图系统测量患者平地步行时的膝外展力矩和肌肉共激活指数。结果 对照组3例脱落,训练组2例脱落。治疗后,训练组膝外展力矩第一峰值、第二峰值和VM-MG共激活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t|> 2.460, P <0.05),且训练组膝外展力矩第一峰值、第二峰值均较对照组改善(|t|>2.454, P <0.05)。结论 PNF有助于促进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内外间室负荷的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关节力矩 共激活 步行
下载PDF
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吕郑茜 赵洋洋 张水亮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 目的:观察基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的康复训练在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72例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PNF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前后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训练后,两组FAC等级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BS、FMA-LE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WS水平、MBI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基于PNF的康复训练可提高卒中恢复期患者步行功能分级、BBS评分、FMA-LE评分、MWS水平和MBI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恢复期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康复训练 平衡能力 步行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理念下呼吸训练护理对心梗PCI术后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池璐 彭丽娟 时晨晨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179-182,共4页
目的分析在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临床干预中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理念下呼吸训练干预对其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 目的分析在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临床干预中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理念下呼吸训练干预对其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治疗的92例心梗P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本体感觉神经促进技术理念下行呼吸训练,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运动耐力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肺功能高于对照组,运动耐力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梗PCI术后患者临床干预中,本体感觉神经促进技术理念下实施呼吸训练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增强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呼吸训练 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 肺功能 运动耐力
下载PDF
针灸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吕运良 万彩玲 +1 位作者 王付涛 常立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3期398-403,共6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试验组,各49例。单一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62.67±6.71)岁,采取PNF治疗;试验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63.75±6.76)岁,采取PNF+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相关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水平、肢体功能[徒手肌力量表(MM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水平、步态时空参数(步速、步长、步频、患侧摆动相、患侧支撑相、双侧支撑相水平)及运动学参数[关节力矩峰值(髋、膝、踝)、最大屈伸角度(髋、膝)]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92%(47/49),高于单一组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3,P=0.031)。治疗后,试验组FCA、MBI及BBS评分[(65.19±4.23)分、(73.82±8.56)分、(43.18±3.45)分]均高于单一组[(61.86±5.35)分、(66.79±5.98)分、(34.59±2.80)分],NIHSS评分[(3.15±1.17)分]低于单一组[(5.27±2.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18、4.713、13.533、5.596,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上肢FMA、下肢FMA评分及MMT[(55.79±6.55)分、(27.06±3.67)分、(4.07±0.62)级]均高于单一组[(49.65±5.25)分、(24.68±3.35)分、(3.46±0.87)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20、3.353、3.997,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步频、步长、步速及患侧摆动相水平[(107.76±10.96)步/min、(40.67±6.48)cm、(0.63±0.13)m/s、(42.84±6.01)%]均高于单一组[(95.19±9.25)步/min、(36.50±5.71)cm、(0.45±0.11)m/s、(39.76±5.24)%],患侧支撑相及双侧支撑相水平[(57.21±5.01)%、(31.16±6.11)%]均低于单一组[(61.89±5.06)%、(37.46±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35、3.380、7.399、2.704、4.601、4.723,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髋关节力矩峰值、髋关节最大屈伸角度、膝关节力矩峰值、膝关节最大屈伸角度、踝关节力矩峰值[(0.64±0.13)Nm、(34.35±7.09)°、(1.59±0.32)Nm、(49.46±8.02)°、(1.59±0.27)Nm]均高于单一组[(0.55±0.11)Nm、(29.64±6.71)°、(1.37±0.31)Nm、(42.98±7.61)°、(1.45±0.24)N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00、3.378、3.457、4.103、2.713,均P<0.05)。结论针灸+PNF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可提高疗效,增强患者肢体肌力、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改善步行能力及神经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针灸 肢体功能障碍 步态时空 运动学特征
下载PDF
头体针巨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研究
5
作者 常士峰 杨保元 狄心灵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125-131,共7页
目的:观察头体针巨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50例。对照1组予PNF治疗,对照2组予头体针巨刺法治疗,... 目的:观察头体针巨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50例。对照1组予PNF治疗,对照2组予头体针巨刺法治疗,观察组予PNF联合头体针巨刺法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并比较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及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1组70.00%及对照2组72.00%(P<0.05)。治疗1个月、3个月,3组NFD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MBI指数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NFD评分低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MBI评分高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3组FMA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FMA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3组BBS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3组正中神经N20潜伏期均逐渐缩短(P<0.05),且观察组短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3组正中神经N20-P25波峰振幅均逐渐增大(P<0.05),且观察组大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1个月、3个月,3组SS-QOL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1组、对照2组(P<0.05)。结论:头体针巨刺法联合PNF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平衡能力,减轻肢体障碍程度,促进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头体针巨刺法 肢体功能 平衡功能 体感诱发电位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向勇 张生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后对其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收治...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后对其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及电针刺激神经干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前者基础上联合PNF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肢体功能,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蛋白(ALB)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BRS)评估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逐渐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WBC、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NF联合电针刺激神经干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加快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脑卒中后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且减轻了患者机体炎症反应,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干刺激 电针疗法 脑卒中偏瘫
下载PDF
四肢联动康复训练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
7
作者 顾铭星 《大医生》 2024年第14期8-10,共3页
目的探究四肢联动康复训练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四肢联动康复训练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四肢联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平衡能力、生活质量。结果训练后,两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下肢FMA、Berg平衡量表(BBS),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训练结束后1个月,两组患者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联动康复训练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较好,可改善运动和神经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联动康复训练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 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焦慧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3期26-28,35,共4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NF,两组均连续干预12周。对比两组平衡功能、躯干控制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步行功能和10 m步行测试(10MWT)。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闭眼、睁眼轨迹总面积(A)及轨迹长度(L)小于对照组,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UGT)、10MWT用时短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Sheikh躯干控制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l)评分、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AC)高于对照组,稳定性指数(S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应用PNF可改善平衡、步行能力,提高躯干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恢复期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平衡功能 步行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印杰松 廖长艳 张壮壮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平衡软垫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存在FAI的34例学生进行治疗,按照随... 目的:观察平衡软垫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存在FAI的34例学生进行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和平衡软垫训练,观察组采用平衡软垫训练结合PNF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利用踝关节功能评价量表(ankle joint functional assessment tool,AJFAT)、患侧单足站立试验(one leg standing test,OLST)、星形偏移平衡测试(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s,SEBT)对两组学生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的AJFAT、OLST、SEB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平衡软垫和常规运动训练以及利用PNF疗法结合平衡软垫训练FAI患者均能取得不错的训练效果,综合运用PNF疗法与平衡软垫训练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平衡软垫
下载PDF
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叶妙芳 张小耀 陈嘉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2期165-168,177,共5页
目的 分析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结合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智能组、PNF技术... 目的 分析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结合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智能组、PNF技术组,以及联合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智能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治疗,PNF技术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PNF技术治疗,联合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PNF技术+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比较四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Brunnstrom六期评估量表(BR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UL)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治疗后,四组屈肘肌MAS分级分布均较治疗前改善,但治疗后各组间MA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BRS、FMA-UL和M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四组间BRS、FMA-UL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采用PNF技术结合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上肢及整体运动能力的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智能上肢多功能磨砂板 脑卒中 上肢功能
下载PDF
电针齐刺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效果观察
11
作者 胡佳婷 秦小怡 姜玭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观察电针齐刺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效果。方法 该院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102例,按照数字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予以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 目的 观察电针齐刺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效果。方法 该院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102例,按照数字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均予以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观察组加用电针齐刺,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相关指标,上肢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6/51)高于对照组(74.5%,38/51),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8%,5/51)略高于对照组(3.9%,2/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电针齐刺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效果好于单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前者能明显减轻症状,改善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齐刺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脑卒中 肩关节半脱位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技术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的治疗效果
12
作者 黄林鹏 周开斌 +4 位作者 龙耀斌 梁天佳 宁育艺 覃方巍 周楳畯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9期2321-2324,2354,共5页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技术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ICUAW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早期康复训练,给予观察组...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技术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ICUAW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常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早期康复训练,给予观察组PNF技术联合早期康复训练,两组的治疗时间均为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评分总分、ICU患者生理机能测试(PFIT)量表评分,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RC评分总分和PFIT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PNF技术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ICUAW患者的肌力和生理机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单纯的早期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肌无力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康复训练 重症加护病房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对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双下肢肌力及膀胱功能、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13
作者 周胜娟 张晓阳 齐瑞敏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目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对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双下肢肌力及膀胱功能、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04月至2023年04月期间97例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等基础治疗,对照组48例... 目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对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双下肢肌力及膀胱功能、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04月至2023年04月期间97例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地塞米松联合丙种球蛋白等基础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49例给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14 d后,对比两组患者双下肢肌力、膀胱功能、肠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双下肢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平均尿流率、首次排尿量、强烈排尿量、最大膀胱容量及排尿期压力-流速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的国际尿失禁问卷量表(ICI-Q-SF)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平均结肠传输时间及直肠压力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的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对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双下肢肌力,提升膀胱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并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膀胱功能 肠道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任艺 王蕊 章耀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50-755,共6页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4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康复医院CAI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观察组增加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A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4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康复医院CAI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观察组增加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踝跖屈/背屈相对峰力矩、Y平衡测试(YBT)和足踝功能障碍指数(FAD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踝跖屈/背屈相对峰力矩、YBT和FADI均改善(|t|>2.208,P<0.05),对照组VAS评分和踝背屈相对峰力矩改善(|t|>2.156,P<0.05),观察组VAS评分、踝跖屈/背屈相对峰力矩、YBT和FADI均优于对照组(|t|>2.067,P<0.05)。结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缓解CAI患者的疼痛,增加踝关节周围肌力,从而改善踝关节稳定性,提高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
下载PDF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雪迪 赵凯 +3 位作者 陈岩 张阿康 高晓平 陈和木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F组和联合组,每组分...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F组和联合组,每组分别22、22、23例,治疗过程中分别有2、2、3例患者脱落/中止,最终每组纳入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物理因子治疗(20 min/次,2次/d,6 d/周)、偏瘫肢体综合训练(40 min/次,1次/d,5 d/周)和作业治疗(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4周;PNF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上肢PNF训练,其中偏瘫肢体综合训练20 min/次,PNF训练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4周;联合组在PNF组基础上接受肌内效贴治疗,贴布每3 d更换1次,持续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MAS)评估肌张力;采用表面肌电(sEMG)评估积分肌电值(iEMG)和协同收缩率(CR)。结果:①上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PNF组及联合组治疗后FMA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NF组及联合组治疗后FMA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NF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FMA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上肢肌张力: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M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NF组及联合组治疗后M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表面肌电图: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CR明显降低(P<0.05);PNF组和联合组治疗后iEMG值、CR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NF组治疗后CR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iEMG值、CR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NF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iEMG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上肢肌电信号传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肌内效贴 痉挛 运动功能 表面肌电
下载PDF
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肩袖损伤患者康复的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文杰 袁慧 +3 位作者 彭天忠 熊黎明 侯新聚 朱满华 《医疗装备》 2023年第7期58-60,64,共4页
目的 探究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对肩袖损伤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2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8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针刺联合中医传... 目的 探究针刺结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对肩袖损伤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2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80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针刺联合中医传统推拿手法治疗,试验组采取针刺联合PNF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肩关节功能。结果 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后,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各项得分和总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肩关节评分高于治疗前,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PNF技术可提高肩袖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针刺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文裕 李哲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568-571,共4页
目的 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FES-cycling)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该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NF组(A组)、FES-cycl... 目的 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FES-cycling)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该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NF组(A组)、FES-cycling组(B组)和PNF+FES-cycling组(C组),每组20例,共持续治疗4周。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随访时(治疗结束后2周)上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MAS)]及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随访时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C组患者均低于A、B组,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C组患者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F技术联合FES-cycling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情况,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功能性电刺激踏车 脑卒中 上肢功能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和下肢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和自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雪娇 彭广卫 +5 位作者 沈小花 邓梅葵 丁小琴 胡公伟 周哲 荣积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77-1682,共6页
目的:探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和下肢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在下肢运动功能、步行速度和自动态平衡功能临床疗效方面的特性与差别。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5例)、PNF组(24例)和下肢机器人组(23... 目的:探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和下肢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在下肢运动功能、步行速度和自动态平衡功能临床疗效方面的特性与差别。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25例)、PNF组(24例)和下肢机器人组(23例)。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MWS)和Neuro Com平衡测试系统评估下肢运动功能、步行速度和自动态平衡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PNF组的FMA-LE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和下肢机器人组(P=0.001),下肢机器人组MWS评分相比常规组(P<0.05)和PNF组(P=0.001)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NF组MWS评分相比常规组(P<0.05)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下肢机器人组的反应时、移动速度、端点行程、最大偏移和方向控制指标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和PNF组(P<0.05),PNF组的方向控制指标评分相比常规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49)。结论:徒手PNF治疗和下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具有各自的临床疗效,PNF技术更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而在自动态平衡功能和行走速度方面下肢机器人则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徒手治疗 最大步行速度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稳定极限测试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绳带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5
19
作者 梁天佳 龙耀斌 +5 位作者 陆丽燕 周金英 黄福才 邬映超 龙耀翔 韦小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2-268,共7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绳带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绳带组和联合组,...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绳带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绳带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PNF训练,绳带组接受PNF绳带训练,联合组接受PNF绳带训练和rTMS,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r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FTHUE-HK、FMA-UE和MBI评分均提高(t>2.167,P<0.05),联合组优于绳带组(P<0.05),绳带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NF绳带训练联合rTMS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PNF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运动功能 绳带疗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临床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冰雪 蒋闻蔚 +3 位作者 凌卓然 刘方明 吴若祎 杨伟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12期804-806,共3页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是利用肌肉牵伸、关节挤压和牵拉、施加阻力等本体感觉刺激,促进神经肌肉收缩,从而改善异常运动模式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随着我国康复医学的高速发展,PNF在...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是利用肌肉牵伸、关节挤压和牵拉、施加阻力等本体感觉刺激,促进神经肌肉收缩,从而改善异常运动模式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随着我国康复医学的高速发展,PNF在临床康复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其应用和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回顾了近年来PNF技术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以往研究中的不足,思考如何弥补现存不足,并将其与传统医学相结合,总结出科学有效的实践方法,以期更好地把PNF技术应用到临床康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康复医学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