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子排球运动员神经肌肉适应性训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岳晓燕 孙天佳 +1 位作者 华伟 孟国正 《山东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7-81,共5页
基于功能性测试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测试、实验、数理分析及逻辑法,选取10名男子二级排球运动员安排功能性训练(PNF拉伸及核心稳定性训练)。训练前后测试运动员柔韧素质,核心稳定性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结果显示:经过4周12次拉伸和核心... 基于功能性测试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测试、实验、数理分析及逻辑法,选取10名男子二级排球运动员安排功能性训练(PNF拉伸及核心稳定性训练)。训练前后测试运动员柔韧素质,核心稳定性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结果显示:经过4周12次拉伸和核心稳定性训练,运动员下肢肌肉关节柔韧素质、核心稳定性以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测试指标出现显著性差异,个别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运动员基本运动模式得到改善,为系统专项训练打下基础。建议教练员在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安排PNF拉伸训练,完善神经肌肉适应性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F拉伸训练 核心稳定性训练 功能性测试 神经肌肉适应训练
下载PDF
同期力量和耐力训练的神经肌肉和分子生物学适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锋 田浩楠 +1 位作者 周越 汪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8-327,共10页
科学合理的同期力量和耐力训练既可以提高力量项目运动员的运动表现,也可以提高耐力项目运动员的运动表现。但是,如果训练安排不合理,可能会产生干扰效应,从而削弱运动表现。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从同期力量和耐力训... 科学合理的同期力量和耐力训练既可以提高力量项目运动员的运动表现,也可以提高耐力项目运动员的运动表现。但是,如果训练安排不合理,可能会产生干扰效应,从而削弱运动表现。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从同期力量和耐力训练对身体产生的神经肌肉和分子生物学适应方面着手,探讨同期训练对身体产生的有益或者干扰效应,以及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旨在为完善同期训练理论体系,进而为提高运动员运动表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多种因素影响同期训练的效果。在神经肌肉系统层面上,力量训练可以增强神经肌肉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对耐力成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同期训练对力量素质的影响争论较多;在分子层面上,力量和耐力训练可能存在干扰效应,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期训练 力量 耐力 神经肌肉适应 分子适应
下载PDF
相同g值强度时不同振幅与频率模式对下肢神经肌肉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帆 王竹影 +3 位作者 蒋琴华 林榕 吴志建 宋彦李青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9-66,73,共9页
目的:探讨相同g值条件下不同振动频率与振幅组合模式,对下肢神经肌肉表现的急性与长期效益。方法:28名受试者,年龄20.3±2.1岁,身高168.2±3.7 cm,体质量63.5±4.1 kg。自变量为高频率低振幅(HF+LA,32Hz/1mm)、中频率中振幅... 目的:探讨相同g值条件下不同振动频率与振幅组合模式,对下肢神经肌肉表现的急性与长期效益。方法:28名受试者,年龄20.3±2.1岁,身高168.2±3.7 cm,体质量63.5±4.1 kg。自变量为高频率低振幅(HF+LA,32Hz/1mm)、中频率中振幅(MF+MA,18Hz/3mm)、低频率高振幅(LF+HA,3 Hz/114 mm)与控制组(CON)4种训练模式,因变量包括下蹲跳高度(CMJ)、峰值力矩(PT)、T反射、H反射及M波、触觉敏感度、肌力控制等。急性影响(acute effects,AE)实验部分,受试者分别实施4种训练,并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因变量测试;长期影响(chronic effects,CE)实验时,受试者随机分配至上述4组,实施为期8周、每周3次的振动训练,并在训练前后进行因变量测试。结果:AE部分,各组的PT、T/M_(max)、H_(max)/M_(max)及肌力控制在组内与组间比较皆无显著差异,而MF+MA组的CMJ高度达显著进步,LF+HA组的外踝触觉有显著进步,CON组在外踝及腓肠肌肌腹的触觉有显著进步。CE部分,各组CMJ高度皆有显著进步;HF+LA组的股四头肌力量输出显著进步,T/M_(max)与H_(max)/M_(max)显著下降,除了中足触觉其他部位皆有显著进步;LF+HA组的T/M_(max)显著上升且大于其他组别;CON组的下肢力量输出显著进步;MF+MA组的H_(max)/M_(max)显著上升;而CON组除了外踝触觉其他皆有显著进步。结论:经过HF+LA与MF+MA振动刺激后,可降低α运动神经元终池的兴奋性,增加力量输出表现,且对小腿的触觉敏感度有显著进步,而LF+HA对肌梭刺激较大,可增加γ反射弧的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值 振动刺激 下蹲跳 神经肌肉适应 触觉敏感度
下载PDF
加压抗阻训练的肌肉效应、量效关系及生理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雷森林 张明辉 +3 位作者 马春莲 郜卫峰 夏骁研 董琨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4254-4264,共11页
背景:加压抗阻训练是通过“加压”和“抗阻”的双重刺激达到训练效果的一种新型训练模式,但由于学者们在试验中进行加压干预时通常采用不同的加压量,因此不同的加压抗阻训练模型下肌肉功能表现不同,加压抗阻训练与肌肉功能表现的量效关... 背景:加压抗阻训练是通过“加压”和“抗阻”的双重刺激达到训练效果的一种新型训练模式,但由于学者们在试验中进行加压干预时通常采用不同的加压量,因此不同的加压抗阻训练模型下肌肉功能表现不同,加压抗阻训练与肌肉功能表现的量效关系暂无定论,其中潜在的生理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目的:对国内外新近加压抗阻训练的试验研究进行梳理,归纳加压抗阻训练诱发的主要训练效应,厘清加压抗阻训练中的量效关系,深度剖析潜在的生理机制,为提高肌肉目标功能表现提供指导意见。方法:以“加压训练”“血流限制训练”“抗阻训练”“力量训练”“肌肉适能”“肌肉训练效应”“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神经肌肉适应”“Blood flow restricting”“Pressure training”“KAATSU training”“KAATSU volume”“Resistance training”“Anaerobic training”“Strength training”“Muscle fitness”“Muscle hypertrophy”“Muscle strength”“Muscle endurance”“Neuromuscular adaptation”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等文献数据库进行详细检索。检索日期截至2022-06-30,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获得核心相关文献75篇。结果与结论:①加压抗阻训练能够强化肌肉力量、提升肌肉耐力并促进神经肌肉适应。②在加压抗阻训练中加压压力与肌肉功能表现可能存在一种“倒U型”的量效关系。③然而,在有效加压范围内高闭塞压力的加压干预能更好地强化肌肉力量表现,中闭塞压力的加压干预则更有利于提升肌肉耐力表现,持续加压对于神经肌肉适应的促进效果优于间歇加压。④加压抗阻训练通过诱发更大的代谢压力、促进肌肉生长相关激素分泌、促进神经肌肉适应、调控骨骼肌生成相关的microRNA及分子表达等生理机制促进肌肉力量;通过上调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缺氧诱导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基因或蛋白的表达,促进骨骼肌毛细血管生成,激活p38MAPK、AMPK信号通路及其下游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的磷酸化,促进线粒体生成和有氧代谢酶活性等生理机制提高肌肉耐力;可能通过诱发更高阈值的Ⅱ型肌纤维募集增加促进神经肌肉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抗阻训练 肌肉力量 肌肉耐力 神经肌肉适应 加压量
下载PDF
血流限制法对交叉迁移现象的诱导及肌肉功能重建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永超 王保臣 +3 位作者 魏祝颖 鲍春雨 刘世军 孟庆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762-2767,共6页
背景:独立的交叉迁移现象和血流限制法目前已在运动康复领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诱导交叉迁移现象的众多方法中,传统抗阻训练法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由其衍生的血流限制法却极少得到人们的关注。在国际上目前已有数篇文章... 背景:独立的交叉迁移现象和血流限制法目前已在运动康复领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诱导交叉迁移现象的众多方法中,传统抗阻训练法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由其衍生的血流限制法却极少得到人们的关注。在国际上目前已有数篇文章证实了血流限制法对交叉迁移现象有着显著诱导作用,但却尚未发现关于传统抗阻训练与血流限制法对诱导交叉迁移效应幅度的对比实验。目的:通过对交叉迁移现象的产生机制和血流限制法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探究,探讨血流限制法在诱发交叉迁移现象时所能产生的更大效益和更广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由第一作者在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对相关高质量文章结果进行详细探究、分析与整理。结果与结论:(1)与非血流限制法阻力训练相比,低负荷血流限制法阻力训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替代方法,可以在较小的机械应力和运动量下诱导更大的神经-肌肉适应性;(2)康复后和肢体固定期间,血流限制法也能用作一种新的减少肌肉力量和肌肉体积损失的运动方案,同时血流限制法还提供一个独特的机制,可以单独使用或结合运动来潜在地增加对侧未训练肢体的肌力和肌肉质量;(3)于交叉迁移效应最重要的传导通路由神经系统所承载,逢集血流限制法训练对运动单位的招募速度提升,以及在局部较高代谢压力下所激发的更高神经-肌肉适应性,如此使得血流限制法训练对诱发交叉迁移效应具有更高效的先决条件;(4)现阶段,由于各研究样本数量的限制,以及血流限制法训练中对压力的使用范围还尚无明确界定,使得血流限制法-交叉迁移的实际应用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在临床应用中压力的使用范围、各年龄阶段患者对不同压力的反应差异,以及如何在训练痛感下督促患者完整执行整个周期的康复训练等;(5)未来的研究中,需加强对血流限制法诱导交叉迁移现象的探索,将会在交叉迁移领域的临床使用中获得更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迁移 血流限制法 抗阻训练 神经-肌肉适应 骨骼肌肥大 力量增长 综述 运动康复
下载PDF
血流限制训练改善认知功能的机制及应用方案 被引量:4
6
作者 柏星 王国军 王少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4577-4585,共9页
背景:血流限制训练是阻力训练领域的一种新型训练方式,血流限制训练在对肌肉力量、质量和躯体能力产生影响的同时可以诱导激活神经可塑性和认知功能等相关信号通路。然而,目前的研究尚未系统综述血流限制训练对不同人群认知能力的影响,... 背景:血流限制训练是阻力训练领域的一种新型训练方式,血流限制训练在对肌肉力量、质量和躯体能力产生影响的同时可以诱导激活神经可塑性和认知功能等相关信号通路。然而,目前的研究尚未系统综述血流限制训练对不同人群认知能力的影响,对血流限制训练改善认知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缺乏全面认识,且对血流限制训练的应用方案尚不完全清楚。目的:对国内外现有的血流限制训练对不同人群认知功能影响的试验研究进行梳理,深度剖析潜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归纳总结以往研究应用血流限制训练改善认知功能的合理性方案,旨在为安全有效地应用该技术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间设定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0月,中文检索词包括“血流限制训练、加压训练、血流限制疗法、血流限制、加压血流阻滞训练、血流阻滞、认知功能、认知能力”,英文检索词包括“Blood Flow Restricting Therapy,KAATSU training,KAATSU volume,Resistance training,BFR Therapy,BFRT,Blood Flow Restriction Exercise,Cognition,Cognitive Function”。根据文章需要确立相应的入组标准,最终纳入84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血流限制训练对认知能力影响主要选择健康人群作为受试对象,试图探索其对健康老年人群的应用价值,但总体来看有关老年人群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研究较少。(2)血流限制训练通过对肢端应用低氧刺激所引起的短暂性大脑氧气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触发积极神经适应的关键性因素,血流限制训练可使与认知功能改善相关的生物活性分子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因子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生长激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乳酸、缺氧诱导因子1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和去甲肾上腺素。(3)血流限制训练应用方案的制定涉及训练参与者的选择、训练变量的控制和袖带压力及其宽度的设置因素。(4)未来的研究建议通过比较不同血流限制训练方法在不同人群的应用效果,使血流限制训练的临床应用更加完善合理,为血流限制训练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训练 认知功能 神经生物学机制 神经肌肉适应 运动干预方案 阻力训练 抗阻训练 肌肉力量 肌肉质量 加压袖带
下载PDF
血流限制训练法的研究阻碍及对老年人群的干预效益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国柏 李紫荆 +2 位作者 孙嘉伟 孟庆华 鲍春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7-1002,共6页
血流限制法(BFR)是一种独特的训练方法,通过在运动期间限制肢体动脉的部分流入及静脉流出来减少肌肉组织附近血管系统的血流量,进而增强目标肌群的局部代谢水平,实现肌肉的力量增长和骨骼肌肥大[1]。此方法由佐藤医生于50年前所创,也被... 血流限制法(BFR)是一种独特的训练方法,通过在运动期间限制肢体动脉的部分流入及静脉流出来减少肌肉组织附近血管系统的血流量,进而增强目标肌群的局部代谢水平,实现肌肉的力量增长和骨骼肌肥大[1]。此方法由佐藤医生于50年前所创,也被称为Kaatsu训练,意指增加压力的训练。Kaatsu训练通常由气动止血带或普通袖带在上肢或下肢的近端区域施加外部压力从而达到限制血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法 神经-肌肉适应 抗阻训练 骨骼肌肥大
下载PDF
弹震式阻力训练在跆拳道训练中的辅助作用
8
作者 康高超 《饮食科学》 2018年第3X期181-181,共1页
目前跆拳道运动日益普及,成为广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竞技,还吸引了很多业余人士。为了进一步提高跆拳道训练水平和效率,应当设计相应的科学方法辅助训练,而弹震式阻力训练是目前最有效的训练辅助方式之一。为此,本文对... 目前跆拳道运动日益普及,成为广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竞技,还吸引了很多业余人士。为了进一步提高跆拳道训练水平和效率,应当设计相应的科学方法辅助训练,而弹震式阻力训练是目前最有效的训练辅助方式之一。为此,本文对弹震式阻力训练在跆拳道训练中的辅助作用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弹震式阻力训练在特殊性训练和神经肌肉适应性等方面起到的辅助作用,并进行试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震式阻力训练 跆拳道训练 特殊性训练 神经肌肉适应
下载PDF
力量训练提高有氧能力:效果、机制与训练策略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锋 汪军 周越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3-122,共10页
目的:探究力量训练对有氧能力表现的影响及其内在的机制。从影响有氧能力的生理学因素入手,尝试从力量训练的神经肌肉和分子生物学适应方面,寻找力量训练提高有氧耐力成绩的科学证据,并探寻相关的生物学机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国... 目的:探究力量训练对有氧能力表现的影响及其内在的机制。从影响有氧能力的生理学因素入手,尝试从力量训练的神经肌肉和分子生物学适应方面,寻找力量训练提高有氧耐力成绩的科学证据,并探寻相关的生物学机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阅读。对不同耐力运动项目的力量训练方式和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其提高有氧能力的内在机制。结果:各种类型的力量训练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有氧耐力项目运动成绩,主要通过改善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百分比利用率和跑步经济性来实现;其机理主要在于力量训练改善神经肌肉系统的适应能力,而间接提高有氧能力;但是力量和耐力训练对骨骼肌分子生物学适应方面还不太清楚。结论与建议:针对性的安排与专项运动模式一致的力量训练;且采用组合干预手段,训练负荷逐渐递增,最终保持在中等以上强度的力量训练方案;总的干预时间应在8周以上,每周2~3次,力量和耐力训练间隔最少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训练 有氧能力 神经肌肉适应 分子适应 训练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