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神经病变与抗神经节苷酯抗体关系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微雅 李妮 +2 位作者 钟华 颜晓东 陈晖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0-141,共2页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与抗神经节苷酯 (GS)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和无神经病变以及其他神经病变和正常人进行抗神经节苷酯IgM、IgG抗体检测。结果 DPN组抗GS IgM、抗GS IgG...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与抗神经节苷酯 (GS)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和无神经病变以及其他神经病变和正常人进行抗神经节苷酯IgM、IgG抗体检测。结果 DPN组抗GS IgM、抗GS IgG抗体分别为 46 7%和 2 0 0 % ,明显高于无神经病变组和其他神经病变组及正常人。结论 抗神经节苷酯抗体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关系密切 ,其在病理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节苷酯抗体 DPN GS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的神经节苷酯抗体检测
2
作者 林艾羽 慕容慎行 +2 位作者 许国英 吴秀丽 林嘉友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290-291,共2页
目的 观察多发性硬化 (M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 (CSF)中神经节苷酯抗体的分布 ,研究其在M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Marcus法检测 2 0例MS患者血清和CSF神经节苷酯抗体的水平。结果2 0例MS患者CSF和血清神经节苷酯抗体阳性率分别... 目的 观察多发性硬化 (M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 (CSF)中神经节苷酯抗体的分布 ,研究其在M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Marcus法检测 2 0例MS患者血清和CSF神经节苷酯抗体的水平。结果2 0例MS患者CSF和血清神经节苷酯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75 %、6 5 % ;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神经节苷酯抗体 血清 脑脊液
下载PDF
糖尿病神经病变与抗神经节苷酯抗体的关系
3
作者 李迎军 孟宇萌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22期111-111,共1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抗神经节苷酯(GS)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和无神经病变以及其他神经病变和正常人进行抗神经节苷酯IgM、IgG抗体的检测。结果:DPN组抗GS-IgM、抗GS-IgG抗体...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抗神经节苷酯(GS)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和无神经病变以及其他神经病变和正常人进行抗神经节苷酯IgM、IgG抗体的检测。结果:DPN组抗GS-IgM、抗GS-IgG抗体分别为47.6%和20.8%,明显高于无神经病变组和其他神经病变组及正常人的抗体含量。结论:抗神经节苷酯抗体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关系密切,在病理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节苷酯抗体
下载PDF
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与血清GM1抗体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合华 邢红霞 +2 位作者 赵建华 王玉梅 毛兴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39,共2页
收集4例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及51例同期典型GB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应用EL ISA间接法测定血清神经节苷酯1(GM 1)抗体。发现变异型GBS患者病程、病情等与典型GBS间无明显差异,变异型GBS患者GM 1抗体阳性率(100%)明显高于典... 收集4例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及51例同期典型GB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应用EL ISA间接法测定血清神经节苷酯1(GM 1)抗体。发现变异型GBS患者病程、病情等与典型GBS间无明显差异,变异型GBS患者GM 1抗体阳性率(100%)明显高于典型GBS患者(51%)。推测血清GM 1抗体可能是GBS出现中枢神经损害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病理征 神经节苷酯抗体
下载PDF
感染性与创伤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纪玲 黄梁江 +3 位作者 杨晓旭 熊永洁 宋建新 张苏明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8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比较感染性与创伤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揭示创伤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病特征。方法:收集17例创伤相关性GBS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并将同期收治的34例感染相关性GBS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脑脊液检... 目的:比较感染性与创伤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揭示创伤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病特征。方法:收集17例创伤相关性GBS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并将同期收治的34例感染相关性GBS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脑脊液检查、神经节苷酯抗体检测、神经电生理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7例创伤相关性GBS中男性12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4.7±13.3)岁,创伤至起病的中位潜伏时间为10 d,10例合并呼吸肌麻痹,8例行血清神经节苷酯抗体筛查,其中5人为阳性,13例肌电图提示轴索损害。经积极免疫治疗后,仅有2人恢复良好,15例患者恢复不佳。与感染性GBS相比,创伤相关性GBS患者的起病年龄(岁)更大(54.7±13.3 vs 44.5±17.1,P=0.036),呼吸机麻痹发生率更高(58.8%vs 11.8%,P=0.001),轴索型损害更常见(76.5%vs 26.5%,P=0.002),进入重症监护室的比率更高(52.9%vs 14.7%,P=0.004),住院时间(d)更长[27(14,38)vs 17(12,21),P=0.030],病情好转率更低(11.8%vs 70.6%,P=0.000)。而神经节苷酯抗体的出现率在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62.5%vs 61.5%,P=0.965)。结论:外伤或手术后能够诱发GBS,与感染性GBS相比,创伤相关性GBS具有起病年龄大,轴索型损害比率高,症状重,预后差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创伤 感染 神经节苷酯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