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永泰 朱龙 寇堃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9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TN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MVD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分析比较微球囊压迫术(PM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对象为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TN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MVD治疗,观察组采用PMC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术后3 d,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TN患者,选择PMC比MVD临床疗效更确切,术后恢复更快,治疗费用更少,且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更小,术后炎症反应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微球囊压迫 血管减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
2
作者 肖铮铮 张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球囊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 目的分析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球囊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和微血管组(42例,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经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微血管组术后1年内复发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球囊组(P<0.05)。微血管组的手术时长、总住院时长显著长于球囊组(P<0.05)。术后,微血管组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显著高于球囊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下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与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均可取得较佳疗效,但后者较前者的预后效果更佳,而前者较后者的手术应激反应更小,在临床选择中需考虑患者的耐受度与适应证合理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神经导航及C臂辅助 经皮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 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MRI三维重建技术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李丹 刘阳 +3 位作者 雷苗 李传坤 张明 王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4-850,共7页
目的探讨MRI三维重建技术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责任血管识别和神经受压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微血管减压术前对91例三叉神经痛及72例面肌痉挛患者行桥小脑角池段颅神经和血管成像,将获得的MRI原始数据分别进行二维和三维水平(曲面... 目的探讨MRI三维重建技术在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责任血管识别和神经受压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微血管减压术前对91例三叉神经痛及72例面肌痉挛患者行桥小脑角池段颅神经和血管成像,将获得的MRI原始数据分别进行二维和三维水平(曲面及仿真内窥镜)重建,多维度评价责任血管的数目、来源和颅神经受压程度,并将影像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三维重建技术对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的正确识别率为95.6%,对血管压迫神经判定的准确性为94.5%。此技术对面肌痉挛责任血管的正确识别率为91.7%,对血管压迫神经判定的准确性为89.5%。三维重建技术对责任血管与颅神经单纯性接触的判定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图像(P<0.05)。结论MRI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高责任血管识别的正确率,更加准确地检测颅神经受压程度,对于多支责任血管造成的颅神经复杂性压迫更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责任血管 曲面重建 仿真内窥镜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评价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研究进展
4
作者 冯晨 刘政 +5 位作者 宫雪梅 张晓鹏 毕博昊 程琳 穆实 朱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0期168-173,共6页
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常见的表现有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等,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是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而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难治性患者的一线手术,是解除... 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常见的表现有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等,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是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而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难治性患者的一线手术,是解除血管压迫神经的有效方式。术前磁共振成像可以观察受累神经的解剖结构、责任血管的来源及状态,显示血管与神经的走行关系。使用特定的磁共振序列作为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诊断检查的一部分,可以检测可能的神经血管接触并排除继发原因,同时神经血管接触的证明可用于促进手术决策。本文基于磁共振成像对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相关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解剖基础及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序列和多模态交互式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为患者减轻病痛,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 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夏英华 闵飞祥 +4 位作者 余桂 冷景兴 杨宇 钟凤英 向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4-281,共8页
目的:比较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与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 目的:比较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与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19例PTN病人,其中接受MVD手术66例(MVD组),接受PBC手术53例(PBC组),并进行了至少2年的随访。每例病人在术前接受3.0 Tesla磁共振成像,以获得三维飞行时间序列(3D-TOF)。之后按照MRI的检查结果,通过3DSlicer软件对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人进行三维重建,并按照压迫程度分为I、II、III型,将其与性别、年龄、侧别、发病区域、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发病时长一起纳入MVD和PBC的术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风险分析。通过ROC曲线验证风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对PTN病人进行亚组分析,根据COX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曲线评估预后结果。结果:MVD组的立即缓解率为92.4%,复发率为11.5%,3年内总体缓解率为81.8%;PBC组的立即缓解率为96.2%,复发率为21.6%,3年内总体缓解率为75.5%;通过卡方检验比较,发现MVD和PBC在术后立即缓解率、复发率、3年内总体缓解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VD的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提示:血管压迫程度与MVD的预后明显相关;PBC的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管压迫程度与PBC的预后无关。基于血管压迫程度对PTN病人进行亚组分析,COX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曲线结果显示:对于I型(无明确血管压迫)PTN病人来说,MVD和PBC的预后无明显差异,对于II+III型(有明确血管压迫)PTN病人来说,MVD的预后优于PBC。结论:血管压迫程度对上述两种手术方式所取得的手术效果有影响,对于I型PTN病人而言,PBC与MVD的术后无明显差异;对于II+III型PTN病人而言,MVD的预后明显优于PBC,对于不同病人的手术方式选择,血管压迫程度是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压迫 血管减压术 典型三叉神经 血管压迫程度 手术效果
下载PDF
磁共振检查在脑神经血管压迫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陈科光 李松良 +1 位作者 陈周祥 潘盛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69-0072,共4页
脑神经血管压追症是指现在被认为是三又神经痛的主要原因,也是面肌疡挛症的一种表现,是由于相应的脑神经REZ的活动性压力,致使局部神经的脱销,造成神经维接触性传导的过度兴奋。随着磁共振颅后窝神经血管成像技术的进步,三又神经痛的诊... 脑神经血管压追症是指现在被认为是三又神经痛的主要原因,也是面肌疡挛症的一种表现,是由于相应的脑神经REZ的活动性压力,致使局部神经的脱销,造成神经维接触性传导的过度兴奋。随着磁共振颅后窝神经血管成像技术的进步,三又神经痛的诊断也得到了发展。本文综述磁共振检查在压迫大脑神经血管时的应用,以为临床诊断脑神经血管压迫提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神经血管压迫 三叉神经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林雄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治...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治疗,观察组实施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0)。术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
下载PDF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对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孟言言 杨彩侠 张红 《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56-59,共4页
目的针对微血管减压(MVD)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通过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筛选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98例微血管减压术后TN患者予以研究,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参照组(n=49)提供微血管减压术,研究组(n=49... 目的针对微血管减压(MVD)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通过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筛选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98例微血管减压术后TN患者予以研究,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参照组(n=49)提供微血管减压术,研究组(n=49)提供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对比治疗效果、手术指标、炎性因子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复发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12个月对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单纯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用于MVD术后复发性TN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血管减压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 复发
下载PDF
MRI不同成像序列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曹晓明 章凯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MRI不同成像序列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微血管减压(MVD)术前均进行MRI颅脑扫描,首先行MRI平扫,再采用... 目的:探讨MRI不同成像序列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微血管减压(MVD)术前均进行MRI颅脑扫描,首先行MRI平扫,再采用三维快速平衡稳态成像(3D-FIESTA)序列、三维时间飞跃破坏性稳态梯度回波(3D-TOFSPGR)序列进行扫描,之后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最后再次采用3D-TOF-SPGR序列进行扫描,即为增强三维时间飞跃破坏性稳态梯度回波(3D-CE-TOF-SPGR)序列。以MVD术中所见神经与血管的关系作为金标准,计算三种序列在患者神经与血管关系判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计算三种序列与MVD术中所见的诊断一致性。再以MVD术中所见责任血管的情况作为金标准,计算三种序列对责任血管的显示率。结果:三种序列对神经与血管关系的敏感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排序均为:3D-CE-TOF-SPGR>3D-TOF-SPGR>3D-FIESTA,三种序列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3D-FIESTA序列的Kappa值<0.4,与MVD术结果的一致性较差;3D-TOF-SPGR与3D-CE-TOFSPGR序列的Kappa值在0.4~0.7,与MVD术结果的一致性中等,且3D-CE-TOF-SPGR序列最优。三种序列对单支动脉责任血管的显示率均较高,其中3D-TOF-SPGR和3D-CE-TOF-SPGR序列达到了100.0%,而两支及两支以上动脉、动静脉复合的责任血管显示率均以3D-CE-TOF-SPGR序列最高。结论:与3D-FIESTA和3D-TOF-SPGR序列相比,3D-CE-TOF-SPGR序列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且能更清晰地显示责任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血管压迫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 三维时间飞跃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
10
作者 诸明亮 康文博 +3 位作者 秦月琪 魏琦杭 张鼎容 刘中洪 《当代医学》 2024年第9期114-118,共5页
目的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4月武警重庆总队医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DSA引导下接受PBC... 目的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4月武警重庆总队医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DSA引导下接受PBC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复发情况及症状(面部麻木、单纯疱疹、复视、耳深部疼痛)发生情况。结果手术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0%,无患者因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术后即刻疼痛缓解118例,延迟缓解2例;复发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患侧面部麻木120例,咀嚼肌无力78例,单纯疱疹15例,复视1例,耳深部疼痛5例。结论DSA引导下行卵圆孔穿刺成功率高,PBC疗效显著,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球囊压迫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神经血管压迫机制的面肌痉挛临床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杜权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1期1581-1583,共3页
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单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神经疾病,其病因通常与面神经(第七对脑神经)的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典型症状为单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扩展至面部其他区域。面肌... 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单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神经疾病,其病因通常与面神经(第七对脑神经)的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典型症状为单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扩展至面部其他区域。面肌痉挛具有典型的自发性和不对称性,通常仅累及一侧面部,双侧发作的情况非常少见。此外,情绪激动、疲劳等因素往往会加重痉挛的频率和强度,而在睡眠时症状则可能减轻或消失。DANDY提出面神经受血管压迫引发的异常放电是导致面肌痉挛的关键机制,JANNETTA基于神经血管压迫(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NVC)理论提出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面肌痉挛[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神经血管压迫 血管减压术 眼轮匝肌 临床研究进展 面部肌肉 异常放电 神经疾病
下载PDF
微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比
12
作者 韩秀斌 李宪锋 《大医生》 2024年第23期39-42,共4页
目的比较微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微血管组(67例,接... 目的比较微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微血管组(67例,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和微球囊组(77例,接受微球囊压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氧化应激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血管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微球囊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均升高,且微血管组均高于微球囊组(均P<0.05)。结论微球囊压迫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效果均较好,均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但微球囊压迫术对患者的应激刺激更小,微血管减压术的安全性更高,临床医师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囊压迫 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
下载PDF
经皮球囊压迫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差异分析
13
作者 张睿 石昕悦 +2 位作者 张春博 殷斯同 赵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71-074,共4页
三叉神经痛,予经皮球囊压迫术、微血管减压术,对比效果。方法 三叉神经痛患者共82例,根据手术手段的差异,分成对照组(41例,微血管减压术)、观察组(41例,经皮球囊压迫术),全面分析治疗价值。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性、疼痛评分、炎性因子... 三叉神经痛,予经皮球囊压迫术、微血管减压术,对比效果。方法 三叉神经痛患者共82例,根据手术手段的差异,分成对照组(41例,微血管减压术)、观察组(41例,经皮球囊压迫术),全面分析治疗价值。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性、疼痛评分、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经皮球囊压迫术相较于微血管减压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表现出更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值得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予以重视、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压迫 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 炎性因子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血管压迫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压迫位点与面部痛区关系的MRI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清 张振光 +3 位作者 李宗芳 赵卫 谢伟 张荟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9-503,共5页
目的探讨MRI分析血管压迫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神经血管压迫(NVC)位点空间方位与面部痛区关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单侧血管压迫性PTN患者三维时间飞跃法MRA(3DTOF MRA)、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增强3DTOF MRA图像,依据... 目的探讨MRI分析血管压迫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神经血管压迫(NVC)位点空间方位与面部痛区关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单侧血管压迫性PTN患者三维时间飞跃法MRA(3DTOF MRA)、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增强3DTOF MRA图像,依据三叉神经断面解剖特点将NVC位点空间方位划分为8个,结合神经断面长轴转位情况分析其中60例单支血管单点压迫PTN患者NVC位点空间方位与面部痛区的一致性;测量123例患者206个NVC位点到神经入脑干处距离(d)、神经根总长度(L),计算d/L比值。结果 60例单支血管单点压迫PTN患者中,57例(57/60,95.00%)NVC位点空间方位与面部痛区符合,3例(3/60,5.00%)不符合;其中d/L≤1/4的NVC位点占58.33%(35/60),d/L≤1/2的NVC位点占85.00%(51/60)。全部123例患者中,206个NVC位点平均d值为(2.50±1.35)mm,92个(92/206,44.66%)NVC位点d/L≤1/4,153个(153/206,74.27%)NVC位点d/L≤1/2。结论采用MRI判断血管压迫性PTN患者的NVC位点空间方位与面部痛区的关系并测量NVC位点距神经入脑干处的距离,有助于判定责任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神经血管压迫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患者血管压迫MRI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陈克敏 沈加林 +3 位作者 丁小龙 李善泉 张晓华 罗其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7-270,共4页
目的 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 ,探讨MRI对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8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  8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共 170侧脑池段三叉神经MRI检查中 ,5 9侧存在三叉神经血管... 目的 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 ,探讨MRI对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8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  8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共 170侧脑池段三叉神经MRI检查中 ,5 9侧存在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 ,可疑接触 35侧 ,其中症状侧有神经血管压迫、接触或可疑接触者为 75侧 ,经统计学分析 ,三叉神经痛患者症状有无与是否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 ;85例患者症状侧行手术治疗 ,术中证实有血管压迫或接触者 6 9例 ,根据手术结果 ,MRI诊断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敏感性为 88.2 % ,特异性为 94.4% ,诊断神经血管可疑接触的特异性为76 .2 %。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毗邻血管之间的关系 ,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正确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血管压迫 磁共振成像 手术结果 对照
下载PDF
锁孔手术微血管减压治疗颅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被引量:19
16
作者 梁维邦 倪红斌 +2 位作者 陈明基 蒋建 王嵘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 观察锁孔手术微血管减压治疗颅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 112例患者 ,其中三叉神经痛 78例、面肌痉挛 31例、舌咽神经痛 3例 ,并对手术入路及血管神经隔离方法进行改良。结果 手术早期... 目的 观察锁孔手术微血管减压治疗颅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 112例患者 ,其中三叉神经痛 78例、面肌痉挛 31例、舌咽神经痛 3例 ,并对手术入路及血管神经隔离方法进行改良。结果 手术早期的手术总有效率为 98 2 % ,除 1例听力明显下降外 ,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锁孔手术微血管减压是治疗颅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安全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手术微血管减压 治疗 颅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 三叉神经 面肌痉挛 舌咽神经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3TMR体层血管造影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飚 李新 +5 位作者 李若坤 强金伟 廖治河 蒋春梅 饶圣祥 陈财忠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3T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MRTA)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手术治疗的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TA表现,评判三叉神经周围有无血管压迫,并与术中观察结果对照。结果:症状侧血管压迫者52例,非症状... 目的:探讨3T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MRTA)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手术治疗的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TA表现,评判三叉神经周围有无血管压迫,并与术中观察结果对照。结果:症状侧血管压迫者52例,非症状侧血管压迫5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TA显示的神经血管接触52例中,术中49例发现有血管压迫或接触,MRTA显示无接触的8例中有4例发现血管压迫或接触。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MRTA判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5%、57.1%、88.3%、94.2%和50%。结论:MRTA可以准确显示三叉神经根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血管神经压迫 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静脉压迫的处理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广鑫 徐伦山 +2 位作者 许民辉 周椿 沈广建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80-1281,共2页
目的总结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岩上静脉压迫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从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该科采用MVD治疗320例原发性TN术中发现确认为责任动脉压迫之外并存岩上静脉及其属支压迫有39例(12.18%)责任静脉处理方法... 目的总结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岩上静脉压迫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从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该科采用MVD治疗320例原发性TN术中发现确认为责任动脉压迫之外并存岩上静脉及其属支压迫有39例(12.18%)责任静脉处理方法,电凝后切断12例;将静脉充分游离后,以Tef1on棉垫开4例,另外23例由于静脉不是责任血管,给予单纯游离。结果 39例患者术后即刻有效(94.86%),另外2例即刻未治愈,于术后2周延迟治愈。治愈率100%,平均随访39个月无复发病例,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MVD影响原发性TN手术入路和责任动脉压迫并存在岩上静脉及其属支压迫,应电凝后切断,方能使三叉神经充分减压。术后临床观察未发生与静脉处理有关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静脉压迫
下载PDF
磁共振3D-TSE序列和3D-VIBE序列在诊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中的价值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晓辉 刘丹 +1 位作者 于联芳 李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3 D-TSE序列和3 D-VIBE序列对于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 DTSE序列和3 D-VIBE序列扫描28例临床拟诊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经3 DMRP、MIP、min-MIP后处理图像,观察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目的探讨磁共振3 D-TSE序列和3 D-VIBE序列对于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 DTSE序列和3 D-VIBE序列扫描28例临床拟诊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经3 DMRP、MIP、min-MIP后处理图像,观察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 28例患者手术证实26例存在血管神经接触或压迫,3 D-VIBE、3 D-TSE序列综合判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手术符合率分别为92.0%(23/25)、33.3%(1/3)、92.0%(23/25)、85.7%(24/28)。而且MRI所显示的责任血管与神经的相对位置关系与术中所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0.81)。结论 3 D-TSE序列和3 D-VIBE序列结合可以清楚显示脑池内血管和三叉神经的空间关系并辨认责任血管的来源,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血管压迫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杜垣锋 杨定博 +3 位作者 俞文华 王昊 朱强 杜权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8期118-120,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11月~ 2012年8月采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技术治疗的32例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半月节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11月~ 2012年8月采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技术治疗的32例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 术后30例患者(93.4%)疼痛完全消失,1例偶疼痛但不需服用药物,1例疼痛服药可控制,整体有效率96.8%;术后进行18~51个月(平均28个月)的随访,3例轻度复发,2例重度复发,效果满意.术后手术同侧面部麻木31例(96.8%),咀嚼肌无力19例(59.3%),面部感觉异常2例(6.25%),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作为复发性三叉神经痛一种理想的微创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复发 球囊压迫 血管减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