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A调控DDR1介导的细胞自噬对孤独症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1
作者 王凌啸 刘阳 +2 位作者 袁俊梅 张浩 王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56-2063,共8页
目的探究维生素A(vitamin A,VA)对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 acid,VPA)诱导的孤独症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孕12.5 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VA组、DDR1抑制剂组(DDR1 inhibitor)、VA+DDR1过表达组(V... 目的探究维生素A(vitamin A,VA)对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 acid,VPA)诱导的孤独症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孕12.5 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VA组、DDR1抑制剂组(DDR1 inhibitor)、VA+DDR1过表达组(VA+OVE-DDR1),每组各10只。腹腔注射VPA(600 mg·kg^(-1))构建孤独症幼鼠模型。各组大鼠于出生后D28,自梳理实验检测大鼠重复刻板行为;三箱实验检测大鼠社交行为;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形态和表型;电镜观察自噬小体数量;Western blot检测DDR1及自噬标志性蛋白LC3和p62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大鼠社交及学习记忆能力减弱,重复刻板行为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加重,NeuN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DDR1、p62表达升高,LC3表达降低,自噬小体数量减少(P<0.01)。与Model组相比,VA组和DDR1 inhibitor组大鼠社交及学习记忆能力增强,重复刻板行为减轻,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减轻,NeuN阳性细胞数量增加,DDR1、p62表达降低,LC3表达增加,自噬小体数量增加(P<0.01)。与VA组相比,OVE-DDR1能够逆转VA对孤独症大鼠的作用。结论VA能够改善孤独症大鼠神经行为,机制与抑制DDR1表达,增强细胞自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丙戊酸钠 孤独症 盘状结构域受体1 自噬 神经行为学
下载PDF
TBL教学法在神经行为学测评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文娟 高鹏 +2 位作者 马秦龙 余争平 何旻蒂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715-720,共6页
目的针对传统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团队的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TBL)在神经行为学测评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1班(107人)和2班(125人)学生为教学对象,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TBL教学... 目的针对传统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团队的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TBL)在神经行为学测评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1班(107人)和2班(125人)学生为教学对象,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TBL教学法开展实验课教学。采用个人准备度测试问卷和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各班学生对实验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授课教师和学生对TBL教学法的满意度。结果TBL教学组个人准备度测试评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0.001)。参与TBL教学的学生中,91.2%学生表示TBL教学法很有趣,愿意参与TBL教学;79.2%学生认为TBL教学法能够实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教学目标;86.4%学生认为团队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76.0%学生认为TBL教学法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及人群现场工作能力的形成。授课教师均认为,与传统教学法相比,TBL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丰富课堂内容,促进其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人群现场工作能力的形成。结论将TBL教学法应用于神经行为学测评实验课教学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L教 神经行为学测评 实验课教
下载PDF
复方地黄方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行为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何建成 王振华 +1 位作者 袁灿兴 庄燕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90-592,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地黄方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于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PD模型。模型组用复方地黄方(4.14g/ml,2ml/d)中药进行治疗,此外设立了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观察PD大鼠... 目的:观察复方地黄方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于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PD模型。模型组用复方地黄方(4.14g/ml,2ml/d)中药进行治疗,此外设立了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观察PD大鼠神经行为学、氧化应激的变化及复方地黄方的作用。结果:PD模型组进行复方地黄方治疗后有明显的神经行为学改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均明显降低,活性氧与丙二醛(MDA)含量升高。结论:复方地黄方能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复方地黄方 神经行为学 氧化应激
下载PDF
50mg/kg剂量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行为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何建成 王文武 +1 位作者 丁宏娟 王慧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09-1212,共4页
目的观察50mg/kg剂量左旋多巴(L-dopa)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脑部偏侧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PD模型,进一步腹腔注射50mg/kg剂量L-dopa,连续4w。每周观察2次行为学异常不自主动作(AIM)评分、对... 目的观察50mg/kg剂量左旋多巴(L-dopa)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脑部偏侧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PD模型,进一步腹腔注射50mg/kg剂量L-dopa,连续4w。每周观察2次行为学异常不自主动作(AIM)评分、对侧旋转行为的评定,并进行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PD大鼠对侧旋转行为的评定。实验结束后行心脏灌注固定,分离双侧黑质、纹状体,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模型大鼠对APO诱导的旋转圈数、AIM评分、大鼠旋转启动时间,在2、3、4w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持续时间、药效期平均旋转圈数、剂峰旋转圈数,虽有增加的趋势,但仅与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注射侧(右侧)黑质、纹状体出现细胞膜皱缩,细胞体积缩小,线粒体嵴部分溶解,细胞核皱缩或不规则,核膜部分不完整等。结论50mg/kgL-dopa对PD大鼠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有典型的神经行为学改变和超微结构改变。模型稳定,可用于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 帕金森病 模型 神经行为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针刺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海马区Caspase-9蛋白表达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惠芳 任秀君 +1 位作者 图娅 林彩霞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82-386,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及高脂血症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脂模型组、脑缺血模型组、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组、脑缺血治疗组、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治疗Ⅰ组、高血脂合并脑缺...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及高脂血症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脂模型组、脑缺血模型组、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组、脑缺血治疗组、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治疗Ⅰ组、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治疗Ⅱ组,每组10只。采用经典高脂配方饲料喂养并结合化学刺激诱导血栓性闭塞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高血脂合并局灶性脑缺血联合模型。脑缺血治疗组针刺"百会""水沟"穴;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治疗Ⅰ组先电针"三阴交""丰隆",每日1次,治疗10d后再造脑缺血模型;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治疗Ⅱ组脑缺血后针刺"三阴交""丰隆""百会""水沟"穴,每日1次,治疗7d。治疗结束后,用神经行为学症状评分标准评定大鼠的神经症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海马区Caspase-9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Caspase-9表达增加(P<0.01),以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大鼠尤为明显(P<0.01);针刺后Caspase-9表达明显减少,其中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治疗Ⅰ组较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治疗Ⅱ组减少更显著(P<0.01)。同时各治疗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亦明显降低。结论:针刺可改善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学症状,减轻Caspase-9的过度表达,表明针刺治疗高脂血症可有效地预防和减轻脑缺血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脂合并脑缺血 针刺 CASPASE-9 神经行为学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后神经行为学和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特点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朝鲜 周玲 +2 位作者 袁琼兰 高小青 邓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1-602,642,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尾壳核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神经行为学和脑组织病理学的特点,为利用该模型研究脑出血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脑出血组大鼠通过立体定向术向脑内注入自体动脉血制成脑... 目的观察大鼠脑尾壳核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神经行为学和脑组织病理学的特点,为利用该模型研究脑出血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脑出血组大鼠通过立体定向术向脑内注入自体动脉血制成脑尾壳核出血模型,并按不同的再喂养时间(1d、3d、7d、14d、30d)分为5个亚组。采用神经功能评分和HE染色分别观察脑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和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上升(1d和3d时P<0.05,7d、14d和30d时P>0.05)。脑出血后1~3d在尾壳核区域可见椭圆形或不规则血肿;7d出血灶内部分血细胞被吸收,血肿周围脑组织有胶质细胞增生;14d时出血区形成一个椭圆形或不规则囊腔;30d时病灶区仅存少量血细胞,出血周边区见胶质细胞进一步增多。结论脑出血后神经行为学的改变、血细胞的吸收及囊腔的形成与出血时间有关,此结果为选择时间窗治疗脑出血疾病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大鼠 神经行为学 病理
下载PDF
同时间不同频率针刺内关穴对MCAO大鼠脑血流量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超 樊小农 +5 位作者 孟智宏 张俊清 韩科 牟蛟 赵帅 焦洋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5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主穴内关在治疗脑梗死中的特异性效应及针刺频率对其特异性的影响。方法:Wistar成年雄性大鼠12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非针刺组和针刺组,针刺组在固定针刺时间均为60s的基础上又随机分为3个频率组,即1...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主穴内关在治疗脑梗死中的特异性效应及针刺频率对其特异性的影响。方法:Wistar成年雄性大鼠12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非针刺组和针刺组,针刺组在固定针刺时间均为60s的基础上又随机分为3个频率组,即1次/s组、2次/s组、3次/s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分别对以上各组进行对应处理,观察脑血流量的变化,并通过Zau-singer六分法对其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针刺组与模型组、非针组相比较,脑血流量与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当针刺内关频率为3次/s时,脑血流量和神经行为学评分的改善最显著。结论:内关穴对于脑梗死具有特异性治疗作用,针刺频率对于其特异性治疗作用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针刺频率 脑血流 神经行为学 大鼠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行为学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文武 何建成 丁宏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57-1659,共3页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于脑右侧黑质造成单侧PD损毁模型,并用中药天麻钩藤饮(浓度为5.13g/ml)进行治疗,共给药14d。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观察各...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于脑右侧黑质造成单侧PD损毁模型,并用中药天麻钩藤饮(浓度为5.13g/ml)进行治疗,共给药14d。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变化,同时运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大鼠中脑黑质、纹状体部位活性氧、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活性。结果神经行为学方面,模型组大鼠治疗前后旋转圈数无显著差异;天麻钩藤饮组大鼠旋转圈数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模型组活性氧、MDA明显升高,GSH、GSH-Px、SOD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而天麻钩藤饮对其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可以明显改善PD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变化,并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 帕金森病 神经行为学 氧化应激 大鼠
下载PDF
神经行为学实验Narrow-Alley Test及Corner Test改良:Narrow-Alley Corner Test 被引量:9
9
作者 陈绍春 潘伟生 +3 位作者 李明 路钢 冯忠堂 李圆圆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06-409,I0002,共5页
目的改良传统的Narrow-alley Test及Corner Test,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可靠性。方法用Narrow-alley Test、Corner Test及改良后的Narrow-alley Corner Test检测三组SD大鼠:脑出血+GCSF治疗组;脑出血+生理盐水安慰治疗组;正常对照... 目的改良传统的Narrow-alley Test及Corner Test,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可靠性。方法用Narrow-alley Test、Corner Test及改良后的Narrow-alley Corner Test检测三组SD大鼠:脑出血+GCSF治疗组;脑出血+生理盐水安慰治疗组;正常对照组。结果(1)与Narrow-alley Test及Corner Test结果一致,正常大鼠在Narrow-alleyCorner Test实验装置中向左、向右"站立转身"的几率接近,而脑损伤大鼠则趋向沿损伤同侧作"站立转身"。(2)Narrow-alley Corner Test不须反复刺激大鼠,减少了人在实验现场对动物活动的影响,增强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可信度。结论Narrow-alley Corner Test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结果可靠的神经行为学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行为学 动物实验 改良
下载PDF
不同穴组电针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行为学及Neuroca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钟艺华 唐显军 +1 位作者 李光勤 黄浩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4-447,共4页
目的比较电针不同经络穴组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行为学及neurocan表达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85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n=5)、模型组(n=20)、水沟-百会组(n=20)、肝俞-肾俞组(n=20)和足三里-曲池... 目的比较电针不同经络穴组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神经行为学及neurocan表达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85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n=5)、模型组(n=20)、水沟-百会组(n=20)、肝俞-肾俞组(n=20)和足三里-曲池组(n=20);模型组和各电针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再分为脑缺血1 d、3 d、7 d、14 d和21 d共5个亚组.神经行为学采用Longa评分,RT-PCR及免疫组化测定缺血侧皮质neurocan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障碍;各电针组大鼠在缺血3 d后神经行为学评分逐渐恢复,7~21 d时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模型组neurocan mRNA和蛋白表达在缺血1 d后逐渐增强,14 d达到峰值,21 d时有所下降,但仍维持高水平表达(P〈0.01);各电针组在缺血3 d后neurocan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低(P〈0.05),其中水沟-百会和肝俞-肾俞组在缺血14 d时neurocan mRNA和蛋白表达较足三里-曲池组低(P〈0.05).结论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缺血侧皮质neuroca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急性期给予电针刺激能下调其表达水平,改善神经行为学评分;其中电针水沟-百会穴和肝俞-肾俞穴较足三里-曲池穴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电针 NEUROCAN 轴突再生 神经行为学
下载PDF
不同剂量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丁宏娟 何建成 王文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3-96,10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左旋多巴(LD)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PD模型,并将成功PD模型随机分成2组,分别每日腹腔注射20 mg/kg和50 mg/kg LD,共28 d。在不同时间点(3、7、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左旋多巴(LD)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PD模型,并将成功PD模型随机分成2组,分别每日腹腔注射20 mg/kg和50 mg/kg LD,共28 d。在不同时间点(3、7、10、14、17、21、242、8 d),观察PD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大鼠对侧旋转圈数、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分、旋转启动时间、旋转持续时间、药效期、药效期平均旋转圈数和剂峰旋转圈数)的变化。结果 PD大鼠注射不同剂量LD后均逐渐出现不自主动作(AIM)表现,且随着LD用药时间的延长,阿扑吗啡(APO)诱导的对侧旋转圈数、药效期平均旋转圈数及剂峰旋转圈数均呈不断增加趋势,且20 mg/kg剂量组的各指标变化值在不同时间点均高于50 mg/kg剂量组,其中对侧旋转圈数在14 d和21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M评分、旋转持续时间及药效期50 mg/kg剂量组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20 mg/kg剂量组则先减少后增加,且20 mg/kg剂量组的变化值均低于50 mg/kg剂量组,其中旋转持续时间在7、14、172、4 d和28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药效期在71、4 d和28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旋转启动时间20 mg/kg剂量组有先增加后减少趋势,50 mg/kg剂量组则有先减少后增加趋势;50 mg/kg剂量组LD各指标的变化趋势明显且稳定。结论 20 mg/kg和50 mg/kg剂量LD长期治疗对PD大鼠黑质细胞均有神经毒性作用,以50 mg/kg剂量LD的神经毒性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神经行为学
下载PDF
项丛刺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大鼠BDNF、NGF以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章显宝 汪瑛 +5 位作者 王震 孔红兵 汪节 江六顺 郭晓利 肖伟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观察项丛刺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大鼠海马区BDNF、NGF以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青年清洁健康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西药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动物均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 目的观察项丛刺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大鼠海马区BDNF、NGF以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青年清洁健康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西药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动物均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疗程结束后,观察大鼠神经行为评分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BDNF、NGF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BDNF、NGF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与西药组大鼠海马区BDNF、NGF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西药组相比,治疗组效果显著(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与西药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西药组相比,治疗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项丛刺针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大鼠脑组织有神经保护和修复作用,疗效优于西药,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有效上调大鼠BDNF、NGF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项丛刺针法 中风后遗症 BDNF NGF 神经行为学 大鼠 穴位 头颈部
下载PDF
针刺对老年性痴呆神经行为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姜国华 徐强 张洋 《针灸临床杂志》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 :探索针刺治疗AD的机理。方法 :运用MMSE、CDR、ADL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 认知功能 (MMSE评分 ) :针刺组与药物组评分二者治疗后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疗前疗后自身对照二者均有明显提高 (P <0 .0 5 )。 2 痴呆程... 目的 :探索针刺治疗AD的机理。方法 :运用MMSE、CDR、ADL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 认知功能 (MMSE评分 ) :针刺组与药物组评分二者治疗后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疗前疗后自身对照二者均有明显提高 (P <0 .0 5 )。 2 痴呆程度 (用CDR评分 ) :针刺组与药物组评分二者治疗后无明显差异 (P>0 .0 5 ) ,疗前疗后自身对照二者有显著减少 (P <0 .0 5 )。 3 日常生活处理能力 (用ADL评分 ) :针刺组与药物组评分二者治疗后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疗前疗后自身对照二者有很明显提高。结论 :针刺能改善轻中度病人认知功能 ,痴呆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神经行为学 临床研究 针刺疗法
下载PDF
大鼠脑梗死模型神经行为学评价的可靠性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辉 王蓉 +1 位作者 何娅 陈松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49-651,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神经行为学评价的可靠性。方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清醒后即刻(D0)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MRI成像,术后24h(D1)再次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后断头取脑行TTC染色。结果:手术组12只大鼠均有程度不等的神经缺...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神经行为学评价的可靠性。方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清醒后即刻(D0)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MRI成像,术后24h(D1)再次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后断头取脑行TTC染色。结果:手术组12只大鼠均有程度不等的神经缺损症状,DWI显示大面积或局限性的缺血损伤区域,10只大鼠TTC染色可见程度不等的梗死病灶。相关分析提示D0时间点Longa评分、Garcia评分与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图计算的缺血梗死体积均无显著相关。D1时间点Longa评分、Garcia评分与根据TTC染色计算的脑梗死体积均呈显著相关。结论:在大鼠MCAO模型超急性期神经行为学评分可靠性较差,术后24h神经行为学评分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相关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梗塞 神经行为学表现 弥散磁共振成像 大鼠
下载PDF
不同缺血时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尚远宏 田金凤 +1 位作者 李松青 徐晓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539-543,共5页
为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利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考察缺血1 h、2 h和4 h后再灌注1 d、4 d、7 d和14 d的不同时间点时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测梗死面积.结果显示缺血2 h组存活... 为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利用线栓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考察缺血1 h、2 h和4 h后再灌注1 d、4 d、7 d和14 d的不同时间点时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测梗死面积.结果显示缺血2 h组存活率较高,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为缺血2 h为最适合的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缺血时间,可以为评定后续实验中药物药效指标和选择缺血时间窗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 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时间 神经行为学
下载PDF
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行为学影响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丁宏娟 何建成 王文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81-1284,共4页
目的:探讨50 mg/kg剂量左旋多巴(L-dihydroxy-phenylalanine,L-dopa)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大鼠神经行为学影响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经典的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PD模型,并将成功PD模型随机分成2组:PD模型组和L-d... 目的:探讨50 mg/kg剂量左旋多巴(L-dihydroxy-phenylalanine,L-dopa)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大鼠神经行为学影响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经典的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PD模型,并将成功PD模型随机分成2组:PD模型组和L-dopa组,其中L-dopa组连续腹腔注射50 mg/kg剂量的L-dopa,共8周,并在不同时间点(2、4、6、8周)观察PD大鼠神经行为学(大鼠对侧旋转圈数、旋转启动时间、旋转持续时间、剂峰旋转圈数和大鼠AIM评分)变化。结果:随着L-dopa用药时间的延长,①大鼠对侧旋转圈数不断增加,且在6周时达到峰值,与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旋转启动时间不断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旋转持续时间不断增加,且6、8周时与2、4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剂峰旋转圈数有不断增加趋势,且6周时与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AIM评分不断增加,其中6、8周时与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8周时与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0 mg/kg剂量的L-dopa对PD大鼠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模型动物具有典型的神经行为学改变且稳定可靠,可用于L-dopa毒副反应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 帕金森病 模型 神经行为学
下载PDF
职业性铅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传来 李彦琴 +3 位作者 周晓蓉 焦小云 张寿林 丁茂柏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用WHO神经行为学核心成套测试方法对某铅熔炼厂39名铅作业工人进行了神经行为学检查,结果表明,接触组情感状态、简单反应时、数字广度、数字译码、视觉保留、目标追踪及圣他·安那提转敏捷度测试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改变,... 用WHO神经行为学核心成套测试方法对某铅熔炼厂39名铅作业工人进行了神经行为学检查,结果表明,接触组情感状态、简单反应时、数字广度、数字译码、视觉保留、目标追踪及圣他·安那提转敏捷度测试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改变,提示长期低浓度铅接触可致高级神经功能紊乱。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接触组工人部分神经行为功能改变与空气铅浓度及工人血铅有关,说明控制作业场所空气铅浓度是减少工人神经行为功能损害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工人 神经行为学 浓度 血铅
下载PDF
6-羟基多巴胺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神经行为学特点 被引量:9
18
作者 何建成 袁灿兴 卫洪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9期68-69,共2页
目的:采用在大鼠脑右侧黑质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备帕金森病模型,观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的特点。方法:实验于2001-03/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病理学实验室完成。将6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采用6-羟基多巴胺(溶于含0.2g/L... 目的:采用在大鼠脑右侧黑质注射6-羟基多巴胺制备帕金森病模型,观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的特点。方法:实验于2001-03/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病理学实验室完成。将6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采用6-羟基多巴胺(溶于含0.2g/L抗坏血酸的生理盐水中,浓度为2g/L,以1.0mm/min速度缓慢进针,3μL/孔,注射速度为1μL/min,注射完毕后留针5min,然后以1.0mm/min速度缓慢退针)。注射于大鼠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帕金森病模型。假手术组:注射含0.2g/L抗坏血酸的等量生理盐水,其余条件与模型组相同。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在模型制备后第10天,以腹腔注射阿朴吗啡0.5mg/kg诱发大鼠向一侧旋转,记录开始旋转至30min内的旋转圈数,以旋转圈数平均每分钟超过7次者为合格的帕金森病模型。并观察各组大鼠在第45天的旋转行为。结果:62只大鼠中有23只大鼠造模不成功,39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无旋转行为。模型组在腹腔注射阿朴吗啡后0.5~4min,均开始出现旋转行为,即以左侧后肢为支点原地旋转,头尾相接,身体成环状,同时还伴有觅食、嗅探动作。②42只模型组大鼠中,造模成功19只,成功率为45%(19/42)。向左旋转的大鼠显著多于向右旋转及向左一圈,右一圈旋转的大鼠[14只,4只,1只,(P<0.05)]。③模型组在第45天的旋转圈数与第10天时接近[(526.10±173.96),(538.52±187.88)圈/h,(t=1.448,P>0.05)]。结论:①模型大鼠具有典型的神经行为学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健侧后肢为支点原地旋转。②该模型不能自行恢复,是研究帕金森病的稳定、可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行为学表现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进 殷立新 霍颖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5075-5076,5077,共3页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体重范围185~210 g的SPF级雄性SD大鼠68只,均复制为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只。对照组大鼠给予左旋多巴治疗,观察组大鼠给予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体重范围185~210 g的SPF级雄性SD大鼠68只,均复制为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只。对照组大鼠给予左旋多巴治疗,观察组大鼠给予左旋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大鼠治疗1、3、5、7 w神经行为学指标对侧旋转、旋转启动时间、旋转持续时间、剂峰旋转圈数及AIM评分变化。结果两组大鼠给药后均出现对侧旋转,且随着给药时间延长对侧旋转圈数逐渐增加,其中给药5 w时大鼠达到峰值。两组大鼠随着给药时间延长,旋转启动时间逐渐降低,旋转持续时间呈增加趋势,剂峰旋转圈数也呈逐渐增加趋势,而AIM评分也随治疗时间逐渐增加。同一观测时间点,观察组对侧旋转圈数、大鼠旋转启动时间、旋转持续时间、剂峰旋转圈数、AIM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普拉克索能够有效缓解高剂量左旋多巴对PD大鼠神经行为造成的不利影响,改善AIM评分,并有利于促进左旋多巴治疗PD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普拉克索 左旋多巴 神经行为学
下载PDF
酸枣仁皂苷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谷氨酸免疫组化阳性细胞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永全 陆晖 +2 位作者 熊瑜 吴云虎 陆艳玲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90,共3页
目的观察酸枣仁皂苷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谷氨酸免疫组化阳性细胞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酸枣仁皂苷A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分设12 h、24 h、48 h、4 d、7 d五个时间... 目的观察酸枣仁皂苷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谷氨酸免疫组化阳性细胞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酸枣仁皂苷A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分设12 h、24 h、48 h、4 d、7 d五个时间组。参考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后分组给药并按时点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后断头法处死动物,取脑组织切片作谷氨酸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造模后12 h缺血脑组织中心区可见大量谷氨酸阳性细胞,48 h达高峰,7 d后明显减少;尼莫地平及酸枣仁皂苷A组谷氨酸阳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亦较模型组有所减轻。结论酸枣仁皂苷A能抑制脑组织谷氨酸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的表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行为缺失症状,在脑缺血急性期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酸枣仁皂苷A 神经行为学 谷氨酸阳性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