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视锥蛋白样蛋白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袁丹 徐思雨 +2 位作者 甄伟兰 王莹 许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VaD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尼麦角林治疗)和观察组(丁苯酞+尼麦角林治疗)各36例。比...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神经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VaD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尼麦角林治疗)和观察组(丁苯酞+尼麦角林治疗)各36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ILIP-1、BDNF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MMSE、MoCA评分升高,ADL评分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MSE、MoCA评分升高,ADL评分降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VILIP-1水平降低,BDNF水平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ILIP-1水平降低,BDNF水平升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和低切、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VaD疗效满意,能够患者改善认知功能,提高BDNF水平,下调VILIP-1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丁苯酞 尼麦角林 血管性认知障碍 神经视锥蛋白样蛋白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法舒地尔缓解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
2
作者 郭敏芳 张慧宇 +3 位作者 章培军 苏琴 贾思玮 尉杰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939-4946,共8页
背景:法舒地尔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内的线粒体动力学有调节作用,并且可以抑制神经炎症,但能否调节线粒体自噬和NLRP3炎症小体进而减轻β-淀粉样蛋白毒性尚不清楚。目的:探究法舒地尔对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的人源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 背景:法舒地尔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内的线粒体动力学有调节作用,并且可以抑制神经炎症,但能否调节线粒体自噬和NLRP3炎症小体进而减轻β-淀粉样蛋白毒性尚不清楚。目的:探究法舒地尔对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的人源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凋亡和线粒体自噬以及NLRP3炎症小体的调节作用。方法:将SH-SY5Y细胞接种于孔板内,细胞贴壁后分3组干预:对照组不加入任何药物,模型组加入20μmol/L β-淀粉样蛋白1-42,法舒地尔组同时加入20μmol/L β-淀粉样蛋白1-42与15 mg/L法舒地尔,干预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性降低、凋亡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法舒地尔组细胞活性升高、凋亡率降低(P<0.05);(2)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Bax mRNA与蛋白表达升高(P<0.05),Bcl-2 mRNA与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法舒地尔组细胞Bax mRNA与蛋白表达降低(P<0.05),Bcl-2 mRNA与蛋白表达升高(P<0.05);(3)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PINK1、帕金森病蛋白和LC3蛋白表达降低(P<0.05),p6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法舒地尔组细胞PINK1、帕金森病蛋白和LC3蛋白表达升高(P<0.05),p62蛋白表达降低(P<0.05);(4)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NLRP3、ASC、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法舒地尔组细胞NLRP3、ASC、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降低(P<0.05);(5)结果表明,法舒地尔可以减轻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线粒体自噬且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Β-淀粉蛋白 神经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自噬 炎症小体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视锥蛋白样蛋白-1表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孙李晴 江依勇 +1 位作者 蔡溢 肖剑英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rve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视锥蛋白样蛋白-1(cone-like protein-1,VILIP-1)表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5例为疾病组,进行健康体检的人...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rve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视锥蛋白样蛋白-1(cone-like protein-1,VILIP-1)表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5例为疾病组,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60名为健康组。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NCAM、VILIP-1;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对患者精神分裂症严重情况进行评定;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患者自身认知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与健康组相比,疾病组NCAM表达水平降低,VILIP-1升高(P均<0.05);NCAM与PANSS评分之间呈负相关性,NCAM与MoCA评分之间呈正相关性(P均<0.05);VILIP-1与PANSS评分之间呈正相关性,VILIP-1与MoCA评分之间呈负相关性(P均<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分析显示,与NCAM、VILIP-1单项诊断相比,联合检测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较高(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机体内NCAM和VILIP-1表达水平的异常升高或降低是精神分裂症的风险预测因子,可能与病情的诊断、发展及认知功能等具有紧密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视锥蛋白蛋白-1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DJ-1蛋白对抑郁症大鼠海马中神经递质的影响
4
作者 李笑然 蔡云峰 +2 位作者 丁兆猛 孙祥生 卢煜晨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55-61,75,共8页
目的探讨DJ-1蛋白对抑郁症大鼠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TUNEL(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目的探讨DJ-1蛋白对抑郁症大鼠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TUNEL(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海马区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IAA)、多巴胺(dopamine,DA)的水平;蛋白质印迹检测海马区DJ-1、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p-PI3K、p-AKT、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结果过表达DJ-1后能明显降低中细胞凋亡率和血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上调海马区5-HT、5-HIAA、DA的水平,上调p-PI3K、p-AKT和Bcl-2的表达,抑制Bax的表达,但PI3K抑制剂LY294002可部分解除过表达DJ-1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过表达DJ-1后能明显抑制抑郁症大鼠炎症性应激,降低细胞的凋亡率,上调中5-HT、5-HIAA和DA的含量,这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J-1蛋白 抑郁症 神经递质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
下载PDF
过表达神经调节蛋白1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小鼠皮肤创面愈合
5
作者 胡涛涛 刘兵 +7 位作者 陈诚 殷宗银 阚道洪 倪杰 叶凌霄 郑祥兵 严敏 邹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3-1349,共7页
背景:神经调节蛋白1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血管生长等特性。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是组织工程领域重要的种子细胞,已被证实参与组织修复及再生过程。目的:构建过表达神经调节蛋白1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探究其增殖、迁移能力以及对创... 背景:神经调节蛋白1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血管生长等特性。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是组织工程领域重要的种子细胞,已被证实参与组织修复及再生过程。目的:构建过表达神经调节蛋白1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探究其增殖、迁移能力以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1)体外分离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2)构建神经调节蛋白1过表达慢病毒,将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为空载组、神经调节蛋白1组、对照组,分别转染空载慢病毒、过表达神经调节蛋白1慢病毒,对照组不进行转染;(3)EdU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4)构建C57BL/6小鼠创面损伤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空载组和神经调节蛋白1组,每组8只,分别在创面局部多点均匀注射1 mL转染空载慢病毒或转染过表达神经调节蛋白1慢病毒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5)造模后1,7,14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创面愈合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创面CD3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成功构建过表达神经调节蛋白1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内神经调节蛋白1的mRNA、蛋白表达较空载组明显上调(P<0.05);(2)过表达神经调节蛋白1促进了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P<0.01)和增殖(P<0.05);(3)过表达神经调节蛋白1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促进了小鼠创面愈合(P<0.05)和创面的血管生成(P<0.05)。结果表明,过表达神经调节蛋白1提高了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以及增强了促进创面愈合和创面血管生成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调节蛋白1 过表达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小鼠 创面 愈合
下载PDF
伏立诺他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对脑出血小鼠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
6
作者 李阳阳 方建 王晓雪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目的 探讨伏立诺他(SAHA)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对脑出血(ICH)小鼠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 通过注射Ⅶ型胶原酶建立ICH小鼠模型。将造模小鼠随机分为ICH组、SAHA组(15 mg/kg SAHA)、重组高迁移率组蛋... 目的 探讨伏立诺他(SAHA)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对脑出血(ICH)小鼠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 通过注射Ⅶ型胶原酶建立ICH小鼠模型。将造模小鼠随机分为ICH组、SAHA组(15 mg/kg SAHA)、重组高迁移率组蛋白B1(rHMGB1)组(16μg/kg rHMGB1)、SAHA+rHMGB1组(16μg/kg rHMGB1+15 mg/kg SAHA),每组10只;以不注射Ⅶ型胶原酶的10只小鼠为假手术组。干预结束后,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检测小鼠认知障碍状况及脑水肿变化、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血肿周围组织中HMGB1/TLR4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ICH组比较,假手术组、SAHA组NDS评分、脑水肿率、神经元凋亡数量、TNF-α水平、IL-1β水平及HMGB1、TLR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分辨指数显著升高(均P<0.05),rHMGB1组NDS评分、脑水肿率、神经元凋亡数量、TNF-α水平、IL-1β水平及HMGB1、TLR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分辨指数显著降低(均P<0.05)。与SAHA+rHMGB1组比较,SAHA组NDS评分、脑水肿率、神经元凋亡数量、TNF-α水平、IL-1β水平及HMGB1、TLR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分辨指数显著升高(均P<0.05),rHMGB1组NDS评分、脑水肿率、神经元凋亡数量、TNF-α水平、IL-1β水平及HMGB1、TLR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分辨指数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SAHA抑制HMGB1/TLR4信号通路的炎症反应,改善ICH小鼠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受体4通路 伏立诺他 脑出血 神经功能损伤
下载PDF
转导蛋白β样1X基因与迟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
7
作者 王艳莉 郭玉芬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1-673,共3页
目前的研究表明,人源转导蛋白β样1X(transducin beta like 1 X-linked,TBL1X)基因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还参与了迟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生,我们回顾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就该基因与迟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 人源转导蛋白β1X基因 眼白化病 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迟发感音神经性耳聋
下载PDF
血清网膜素-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水平与心房颤动病人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范彩逢 郭玉冰 齐玉婕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网膜素-1(Omentin-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水平与心房颤动(AF)病人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25例AF病人,依据随访结果分为两组:未... 目的探究血清网膜素-1(Omentin-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水平与心房颤动(AF)病人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的125例AF病人,依据随访结果分为两组:未复发组(n=93)、复发组(n=32);血清Omentin-1、ANGPTL2、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AF病人术后血清Omentin-1、ANGPTL2水平与各指标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多因素logistic分析AF病人术后复发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Omentin-1、ANGPTL2水平在预测AF病人术后复发中的价值。结果复发组血清IL-6[(3.56±0.73)ng/L]、IL-8[(8.26±2.58)ng/L]、TNF-α[(7.34±2.19)ng/L]、左心房内径(LAD)水平[(37.24±5.23)mm]较未复发组[(1.41±0.26)ng/L、(3.49±1.04)ng/L、(2.67±0.63)ng/L、(31.44±4.16)mm]均显著升高,LVEF水平较未复发组显著降低(P<0.05);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血清Omentin-1水平显著降低,复发组血清ANGPTL2上水平显著升高(P<0.05);Pearson分析显示,AF病人术前血清Omentin-1水平与炎症因子IL-6、IL-8、TNF-α及LAD均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P<0.05);血清ANGPTL2水平与炎症因子IL-6、IL-8、TNF-α及LAD水平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且Omentin-1、ANGPTL2水平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水平Omentin-1为AF病人术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高水平ANGPTL2、IL-6、IL-8均为AF病人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Omentin-1、ANGPTL2水平预测AF病人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84,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4,效能均优于两者单独预测(Z=1.93、2.10,P<0.05)。结论AF病人术后血清Omentin-1水平显著降低,血清ANGPTL2水平显著升高,与术后复发相关,且两者联合对预测AF术后复发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网膜素-1 血管生成素蛋白2 复发
下载PDF
尿酸、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杨丽华 刘超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究尿酸(UA)、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韶关市曲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 目的探究尿酸(UA)、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韶关市曲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UA水平、ApoB/ApoA1、D-二聚体水平,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UA、ApoB/ApoA1、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研究对象UA水平、ApoB/ApoA1、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UA、ApoB/ApoA1、D-二聚体联合检测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7,敏感度为0.900,均高于各项单一诊断(均P<0.05)。结论UA、ApoB/ApoA1、D-二聚体联合检测可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且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 D-二聚体 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
下载PDF
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铁调素25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李艳 谢先龙 +1 位作者 朱梦莉 苏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425-2429,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trypanoid-likeprotein1,VILIP-1)、铁调素25(Hepc25)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225例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目的分析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trypanoid-likeprotein1,VILIP-1)、铁调素25(Hepc25)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225例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诊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据Rankin量表(m RS)分组,mRS≥3分为预后不良组97例、mRS<3分为预后良好组128例。对比患者血清VILIP-1、Hepc25水平及对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价值。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入院血糖、LYM、NIHSS评分、PLT、WBC、VILIP-1、Hepc25均是AIS患者预后影响的因素(P<0.05);与轻度缺损相比,中度和重度缺损患者VILIP-1、Hepc25水平上升;与中度缺损相比,重度缺损患者VILIP-1、Hepc25水平增高;而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VILIP-1、Hepc25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VILIP-1、Hepc25单项诊断低于联合诊断(P<0.05)。结论VILIP-1、Hepc25水平增高,参与了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影响患者预后,可作为AIS患者预后诊断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锥蛋白蛋白1 铁调素2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下载PDF
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文娟 王宏 +1 位作者 王茂松 嵇继宇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测评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发病1年时血清VILIP-...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测评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发病1年时血清VILIP-1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分析Mo CA分值与血清VILIP-1水平、NIHSS评分和B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发病1年时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P<0.01);BI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0.01)。认知障碍组入院时及发病1年时血清VILIP-1水平高于认知正常组(P<0.01);NIHSS评分高于认知正常组(P<0.01);BI评分低于认知正常组(P<0.01)。入院时及发病1年时所有患者Mo CA分值与血清VILIP-1水平呈负相关(r=-0.736,P=0.000;r=-0.450,P=0.000);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575,P=0.000;r=-0.377,P=0.001);与BI评分呈正相关(r=0.431,P=0.000;r=0.483,P=0.000)。结论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与血清VILIP-1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康复有重要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视锥蛋白蛋白-1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1例诊治体会
12
作者 马玉秀 程坤 +4 位作者 王亚茹 凌泽法 王凯 杜文祯 刘红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48-452,共5页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transthyretin amyloid polyneuropathy,ATTR-PN)是由编码转甲状腺素蛋白的TTR基因致病变异导致的一种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系统疾病。本文报道1例ATTR-PN,希望提高临床医...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transthyretin amyloid polyneuropathy,ATTR-PN)是由编码转甲状腺素蛋白的TTR基因致病变异导致的一种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系统疾病。本文报道1例ATTR-PN,希望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变性多发性神经病(ATTR-PN) 限制性心肌病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TTR基因
下载PDF
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相关的节段性膜性肾病1例
13
作者 雷清 朱菡 +3 位作者 李月强 常晓艳 裴广畅 刘柳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68-170,共3页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肾病综合征主要的病因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其在中国的发病频率平均以每年13%的速度提高[1];另一项研究发现,MN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从2010年至2015年的占比16.18...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肾病综合征主要的病因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其在中国的发病频率平均以每年13%的速度提高[1];另一项研究发现,MN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从2010年至2015年的占比16.18%上升至2016年至2020年的21.26%[2]。同时,其发病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性,目前认为环境、种族等可能是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活检 肾小球肾炎 膜性 神经表皮生长因子蛋白1
下载PDF
七氟醚可逆性下调糖尿病模型大鼠心肌生物钟蛋白BMAL1的表达
14
作者 刘慧 韩冲芳 +3 位作者 秦小英 于菁 贺建东 杨文曲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5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SEV)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生物钟基因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BMALl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200~250 g,将正常大鼠分为吸氧组(NC)、吸七氟醚组(SEV);常规建立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后分为... 目的观察七氟醚(SEV)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生物钟基因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BMALl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200~250 g,将正常大鼠分为吸氧组(NC)、吸七氟醚组(SEV);常规建立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后分为吸氧组(DM)、吸七氟醚组(DM+SEV),吸入时间5 h(n=15)。4组试验动物分别在停止麻醉后0、12和24 h处死,分离心肌组织。用Western blot测定生物钟基因BMAL1与其活化酶泛素特异性肽酶9X(USP9X)的表达;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特征以及免疫荧光共定位观察USP9X与BMAL1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停止麻醉后0、12 h,与DM组比较,DM+SEV组BMAL1、USP9X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停止麻醉后24 h,与DM组比较,DM+SEV组BMAL1、USP9X表达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光镜下显示:DM+SEV组在停止麻醉后0、12 h时心肌组织纤维结构排列发生改变,且在停止麻醉后0 h时这种改变最为显著,但在24 h时心肌组织结构排列整齐。免疫荧光共定位结果显示:USP9X与BMAL1蛋白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质中,两者存在重叠部分。且受七氟醚影响,在停止麻醉后0、12 h两者重叠部分较少,而在24 h时两者重叠部分较多,接近于DM组。结论七氟醚可逆性改变糖尿病大鼠心肌生物钟基因BMAL1表达,该作用在停止麻醉后12 h仍然存在,而在停止麻醉后24 h该作用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糖尿病 心肌 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1(BMAL1) 泛素特异性肽酶9X(USP9X)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神经元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伟 吴鸿波 +2 位作者 杨红秀 刘春静 李丽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62-467,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以β淀粉样蛋白(Aβ)为切入点,研究其在模型的表达以及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探讨Aβ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中对神经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10日龄新生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 目的:通过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以β淀粉样蛋白(Aβ)为切入点,研究其在模型的表达以及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探讨Aβ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中对神经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10日龄新生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模型后2、4、8、24 h心脏灌注,分别检测脑组织中Aβ、脑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分泌酶(BACE1)、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蛋白表达,BACE1的mRNA表达。使用BACE1抑制剂干预,实验分为三组,缺氧缺血组、抑制剂组和溶剂组,抑制剂组在缺氧缺血后即给予BACE1抑制剂AZD3293处理24 h后再次检测以上指标。结果:APP、Aβ的蛋白表达、BACE1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在建模后呈时间依赖的上升,24 h达到高峰。同时,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在建模后也呈时间依赖的上升,24 h达到高峰。而在缺氧缺血2 h后,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之后逐渐降低,24 h最低。当使用BACE1抑制剂后,Aβ及BACE1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下降(均P<0.05),而BACE1mRNA的表达没有变化(P>0.05)。同时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同时,Bcl-2蛋白的表达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新生鼠HIBD时Aβ产生增多,应用BACE1抑制剂可降低Aβ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减轻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蛋白 缺氧缺血 脑损伤 凋亡 神经 新生鼠
下载PDF
胎盘生长因子、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及糖基化纤连蛋白在子痫前期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岚 肖建平 +4 位作者 石皓 苏靖娜 赵頔 赵丽 唐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和糖基化纤连蛋白(glycosylated fibronectin,GLYFN)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无锡市妇幼保...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和糖基化纤连蛋白(glycosylated fibronectin,GLYFN)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88例孕妇,分154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和34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组),应用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其在孕16~18周血清中PLGF、SFLT-1和GLYFN的浓度,比较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各标志物的水平,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3种标志物的预测价值进行效能评估。结果:在妊娠中期,子痫前期组血清PLGF浓度低于对照组,SFLT-1及GLYFN浓度均高于对照组,3种标志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指标P=0.000)。95%置信区间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PLGF为0.941(0.907~0.974),SFLT-1为0.881(0.800~0.962),GLYFN为0.951(0.918~0.985),联合指标SFLT-1和GLYFN、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968、0.986。结论:PLGF、SFLT-1、GLYFN 3种标志物水平在对照组和子痫前期组均存在明显差异,对子痫前期的发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SFLT-1联合PLGF、SFLT-1联合GLYFN、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高于任一单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生长因子 可溶性fms酪氨酸激酶-1 糖基化纤连蛋白
下载PDF
抑制lncRNA TUG1下调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炎症小体在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婷婷 陈建红 +1 位作者 刘爱翠 李海宁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2-42,共11页
目的探讨敲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抑制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NLRP1)炎症小体在缓解阿尔茨海默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10周龄遗传背景为C57/BL6的野生型小鼠(WT组,10只)或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 目的探讨敲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抑制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NLRP1)炎症小体在缓解阿尔茨海默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10周龄遗传背景为C57/BL6的野生型小鼠(WT组,10只)或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1)转基因小鼠(30只)。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model)组,模型+敲低lncRNA TUG1组[model+lncRNA TUG1短发夹RNA(shRNA)组]和model+shRNA非靶标(NT)组,每组10只。分别采集12周龄第1天(3月龄)和32周龄第1天(8月龄)小鼠外周血和脑皮质组织,并分离皮质中的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每个时间点每组5只小鼠。Real-time PCR分别测定3月龄和8月龄上述4个分组小鼠脑皮质组织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lncRNA TUG1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的水平,以及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中补体蛋白C1r和C1s mRNA的水平。ELISA法测定其外周血浆中MIF含量。对3月龄和8月龄小鼠脑皮质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CCK-8法测定上述2种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ting分别测定3月龄和8月龄上述4个分组小鼠脑皮质组织中MIF、白细胞介素1β前体(pro-IL-1β)、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p20)、Caspase-1(full)、NLRP1及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8月龄各分组小鼠脑皮质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结果3月龄和8月龄时,与WT组小鼠相比,model组小鼠脑皮质组织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lncRNA TUG1和MIF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与model组相比,model+lncRNA TUG1 shRNA组小鼠脑皮质组织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lncRNA TUG1和MIF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与WT组相比,model组小鼠外周血浆中MIF含量显著升高;小鼠脑皮质组织中pro-IL-1β、ASC、Caspase-1(p20)、Caspase-1(full)、NLRP1以及NLRP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Aβ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5)。与model组相比,model+lncRNA TUG1 shRNA组小鼠外周血浆中MIF含量显著降低;小鼠脑皮质组织中pro-IL-1β、ASC、Caspase-1(p20)、Caspase-1(full)和NLRP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Aβ免疫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而NLRP3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model组相比,model+shRNA NT组小鼠上述所有检测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APP/PS1转基因小鼠脑皮质组织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lncRNA TUG1和MIF因子表达上调与脑皮质内NLRP1炎症小体激活成正相关,敲低lncRNA TUG1可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长链非编码RNA 牛磺酸上调基因1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受体蛋白1 免疫印迹法 小鼠
下载PDF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和卵泡抑素样蛋白1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丽 蒋芙蓉 +1 位作者 赵丽英 方先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54-1258,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RAF3)和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水平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45...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RAF3)和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水平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45例)和无效组(13例)。检测血清TRAF3、FSTL1水平,分析TRAF3、FSTL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效果的关系,以及血清TRAF3、FSTL1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无效的预测价值。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经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后,血清TRAF3、FSTL1水平降低(均P<0.05)。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血清TRAF3、FSTL1水平降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RAF3、FSTL1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RAF3、FSTL1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无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血清TRAF3、FSTL1高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无效相关,两者联合检测能提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无效风险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 卵泡抑素蛋白1 吗替麦考酚酯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和壳多糖酶3样蛋白1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
19
作者 李艳华 李阔 +4 位作者 姬春雪 王丽轩 黄少越 郭建 李东旭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823-827,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D)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和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ICD患者298例(ICD组)、健康体检者300名(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TM...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D)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和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ICD患者298例(ICD组)、健康体检者300名(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TM)、斑块积分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分别分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并检测血清Aβ、CHI3L1、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估血清Aβ、CHI3L1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ICD组血清TG、TC、LDL-C、Aβ和CHI3L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指标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血清Aβ和CHI3L1水平依次升高(P<0.001)。轻度硬化组、中度硬化组和重度硬化组血清Aβ和CHI3L1水平依次升高(P<0.001)。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血清Aβ、CHI3L1水平依次升高(P<0.001)。血清Aβ和CHI3L1水平与ITM、斑块积分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ICD患者血清Aβ和CHI3L1水平升高,且与颈动脉病变密切相关,或可作为反映ICD患者颈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蛋白 壳多糖酶3蛋白1 颈动脉病变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Toll样受体4轴与脓毒症患者发生ARDS的风险及其预后的关系
20
作者 张志斌 李瑞彤 +6 位作者 郑卫伟 林雪容 牛宁宁 王慧 苑萌 韩树池 薛乾隆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8期678-682,共5页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Toll样受体4(TLR4)轴与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风险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n=58)和非ARDS组(n=1...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Toll样受体4(TLR4)轴与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风险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n=58)和非ARDS组(n=112),根据28 d生存情况评价预后。入院后24 h内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清,检测HMGB1、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ARDS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ARDS的诊断指标及预后预测指标。结果ARDS组年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PCT)、APACHEⅡ评分及血清HMGB1、TLR4、NF-κB、TNF-α含量均高于非ARDS组(t=3.007、4.423、7.413、8.069、16.955、9.072、4.751、8.569,P<0.05);HMGB1、TLR4、TNF-α和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发生ARDS的影响因素(Waldχ^(2)=18.284、11.878、13.248、12.620,P<0.05);四项联合使用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均优于单一指标。结论脓毒症ARDS患者的HMGB1及下游TLR4轴均处于过表达状态,血清HMGB1、TLR4、TNF-α和APACHEⅡ评分联用对脓毒症ARDS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TOLL受体4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