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在断指再植手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李世文 王忠岳 李清平 《浙江创伤外科》 2008年第5期453-453,共1页
断指再植手术往往手术时间较长,要求麻醉起效快,阻滞完善,持续时间长。本文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选择3种不同入路,比较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手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 神经阻滞方法 断指再植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手术中 神经刺激器 手术时间 持续时间
下载PDF
三种神经阻滞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广召 任玉娥 +1 位作者 刘海涛 马忠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0-251,共2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 神经阻滞方法 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阻滞 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微血管压迫
下载PDF
三种不同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在断指再植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徐艳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3期420-421,共2页
断指再植手术往往手术时间较长,通常需要持续、可靠、有效的麻醉方法和良好的术后止痛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选择3种不同入路,比较臂丛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手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断指再植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方法 手术中 神经刺激器 手术时间 术后止痛 麻醉方法
下载PDF
应用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比较3%氯普鲁卡因与2%利多卡因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谢在宏 杨宝旭 +2 位作者 姜桂芝 张志明 马刚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3期323-324,共2页
关键词 2%利多卡因 氯普鲁卡因 下臂丛神经 神经阻滞方法 临床观察 锁骨 阻滞时间 运动阻滞 麻醉效能 临床评价
下载PDF
两种神经阻滞方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黎阳 姚见玉 +1 位作者 刘海霞 黄玉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7期83-84,共2页
目的:观察两种神经阻滞方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平分为臂丛麻醉组(对照组)和颈丛+臂丛麻醉组(观察组)各20例,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对机体的影响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心率... 目的:观察两种神经阻滞方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平分为臂丛麻醉组(对照组)和颈丛+臂丛麻醉组(观察组)各20例,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对机体的影响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阻滞中,组两组术中与术前相比,MAP和HR明显升高(P<0.05);同时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显著(P<0.05)。观察组20例,优12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0.0%;对照组20例,优10例,良3例,差7例,优良率为65.0%。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都比较轻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颈丛联合阻滞的效果完善,损伤小,易掌握,不易发生局麻药中毒反应,在锁骨骨折手术临床上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方法 联合阻滞 锁骨骨折
下载PDF
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方法的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和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1215-1216,共2页
关键词 周围神经刺激器 神经阻滞方法 下臂丛 B.Braun 引导 电流刺激 20世纪 绝缘材料 肌肉收缩 绝缘针
下载PDF
两种神经阻滞方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丁华 《医学信息》 2011年第3期938-939,共2页
本研究对2007年3月~2010年6月在我院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160例患者分别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加压迫法、颈、臂丛联合阻滞的麻醉方法,对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锁骨骨折手术 神经阻滞方法 临床观察 肌间沟臂丛阻滞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麻醉方法 联合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一种安全简单的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新方法:“三叶草”法 被引量:7
8
作者 杨纯勇 崔剑 +1 位作者 甯交琳 鲁开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35-1136,共2页
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方法是将超声探头置于背部作横向或矢状面扫描以获得靶神经图像。为增加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手段,我们对Lin等[1]报道的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三叶草"(Shamrock)方法进... 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方法是将超声探头置于背部作横向或矢状面扫描以获得靶神经图像。为增加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手段,我们对Lin等[1]报道的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的"三叶草"(Shamrock)方法进行实践,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方法 超声引导 三叶草 腰丛 安全 神经图像 超声探头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的选择及其联合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祥臣 胡彦彬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期85-85,共1页
臂从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麻醉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有时麻醉效果不确切,不能满足手术要求。虽然有时辅用静脉全麻药也能顺利完成手术,但却增加了麻醉的风险,给术中麻醉管理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不佳有多方面的原因,... 臂从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麻醉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有时麻醉效果不确切,不能满足手术要求。虽然有时辅用静脉全麻药也能顺利完成手术,但却增加了麻醉的风险,给术中麻醉管理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不佳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有穿刺方面的问题(如异感不明显、离神经干太远、没进入神经鞘等),当造成麻醉效果不满意。常用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有肌间沟阻滞法和腋路阻滞法,而锁骨上阻滞法和锁骨下血管旁阻滞法因有致气胸的并发症而相对较少应用。选择合适的臂丛麻醉方法,直接影响麻醉的效果,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滞麻醉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阻滞 锁骨下血管 麻醉效果 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方法 手术要求
下载PDF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方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张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0042-0043,共2页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手术时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后的效果分析。方法:从我院筛选出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借助随机原则分成2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静脉全麻的方式,观察组又添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方法。结果:T0...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手术时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后的效果分析。方法:从我院筛选出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借助随机原则分成2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静脉全麻的方式,观察组又添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方法。结果:T0时刻,两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T1、T2和T3时刻,两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血压明显低于T0时刻(P<0.05),且观察组各时刻的心率和平均动脉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0时刻,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镇静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T3时刻,两组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T0时刻(P<0.05),且观察组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方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中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方法 血流动力学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
下载PDF
初学者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与传统星状神经节阻滞准确性与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帆 杨邦祥 +2 位作者 肖红 宋海波 刘慧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4-375,共2页
关键词 星状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初学者 安全性比较 神经阻滞方法 椎动脉三角 颈椎横突 放射损伤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2
作者 倪蓉 韩传刚 王力甚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7-560,共4页
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是根据体表解剖标志或盲探操作获得针刺的异感来定位目标神经,藉此进行穿刺。这些方法常因解剖变异、肥胖致体表标志不清、患者不能合作等因素,使得神经定位不准确,局部麻醉药无法注射到神经组织周围的理想部... 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是根据体表解剖标志或盲探操作获得针刺的异感来定位目标神经,藉此进行穿刺。这些方法常因解剖变异、肥胖致体表标志不清、患者不能合作等因素,使得神经定位不准确,局部麻醉药无法注射到神经组织周围的理想部位,阻滞成功率常较低。有时需加大药物的剂量或容量,以增加其弥散作用而达到阻滞目的,因此局部麻醉药的用量较大,容易出现毒副反应,误伤神经和血管等,产生较多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 局部麻醉药 体表解剖标志 神经阻滞方法 解剖变异 体表标志
下载PDF
左、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安波 张志强 张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变化 星状神经阻滞 右侧 神经阻滞方法 临床工作 临床应用 治疗机理 SGB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坐骨神经阻滞入路用于膝关节置换术中的阻滞效果比较
14
作者 白晓博 闵丽媛 贾本治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841-844,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坐骨神经阻滞入路用于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阻滞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108例行TKA的患者,按照坐骨神经阻滞入路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四组,每组27例,四组分别为A组(臀下间隙入路),B组(大腿中部前入路),C组(大...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坐骨神经阻滞入路用于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阻滞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108例行TKA的患者,按照坐骨神经阻滞入路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四组,每组27例,四组分别为A组(臀下间隙入路),B组(大腿中部前入路),C组(大转子下外侧入路)与D组(腘窝上外侧入路)。观察并比较四组坐骨神经阻滞相关指标,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心率(HR)],术后不同时点静息时及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操作时间上,B组<D组<C组<A组,且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的穿刺次数少于A组和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穿刺深度<A组、C组及B组,A组和C组<B组(P<0.05);四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阻滞成功率高于A组、B组、C组(P<0.05),A组、B组、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不同时点静息时及活动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中应用超声引导下大腿中部前入路及腘窝上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效果较好,可作为临床麻醉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神经传导阻滞/方法
下载PDF
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章彦 贺昌林 《浙江创伤外科》 2011年第3期408-409,共2页
臂丛神经阻滞是临床中上肢手术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但传统的单纯腋路或者肌间沟臂丛阻滞,经常出现桡侧或尺侧麻醉阻滞不完善。本文采用腋路-肌间沟两点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方法。
关键词 肌间沟臂丛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腋路 临床 神经阻滞方法 麻醉方法 上肢手术
下载PDF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提高治痛效果的量化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严相默 李香月 孙玉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44-45,共2页
目的:为提高治痛优秀率,对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方法治疗疼痛性疾病,与单一神经阻滞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3-06/2004-11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疼痛科就诊的慢性疼痛患者130例。其中面肌痉挛21例、下肢感觉异常10例... 目的:为提高治痛优秀率,对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方法治疗疼痛性疾病,与单一神经阻滞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3-06/2004-11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疼痛科就诊的慢性疼痛患者130例。其中面肌痉挛21例、下肢感觉异常1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8例、膝痛18例、肩手综合征3例、椎间盘突出13例、颈椎病6例、网球肘10例、耳鸣1例、肩关节周围炎19例、腰痛症10例、腕、距小腿(踝)关节痛2例、肋间神经痛9例。随机分为2组,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组和神经阻滞组,每组65例。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组采用隔天1次作神经阻滞,并在不实施神经阻滞的时间隔天1次照射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相应的部位进行照射,其参数为输出80%~100%,照射周期2s/开、4s/关,照射时间为10~30min,次数介于3~12次。神经阻滞组采用单一神经阻滞疗法。全部病例用统一表格记录观察项目并以目测类比评分法测痛记分(优为0~2分,良为3~8分,差为9~10分)。主要比较两组的优、良及无效情况、优良率为优+良,采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130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无退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合用神经阻滞组优占88%(57/65),良占11%(7/65),无效占1.5%(1/65),优良率99%。神经阻滞组优占72%(47/65),良占23%(16/65),无效占4.6%(3/65)。优良率97%。②两组的优秀率进行比较差异显著(88%,72%,P<0.05)。但对有效率(良)、优良率、无效率进行比较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合用神经阻滞方法使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作用更加强化,更好的发挥赋活机体刺激作用。疼痛病治疗采用神经阻滞并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疗法,可明显提高优秀率,能获得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 神经阻滞方法 红外线照射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 量化评估 治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 目测类比评分法 疼痛性疾病
下载PDF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儿童上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田卫国 钱万新 《医学临床研究》 2023年第11期1805-1807,共3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Dex)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儿童上肢骨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拟行上肢骨科手术的88例患儿,随机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每组44例.低浓度组术中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0.25%)复合Dex,高浓度组...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Dex)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儿童上肢骨科手术中的效果.【方法】拟行上肢骨科手术的88例患儿,随机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每组44例.低浓度组术中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0.25%)复合Dex,高浓度组采用高浓度罗哌卡因(0.5%)复合Dex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效果(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术前(T_(0)),局麻后15min(T_(1))、30min(T_(2))、60min(T_(3))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镇静深度[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术后1h、3h、6h、12h疼痛程度[儿童疼痛行为(FLACC)量表]和围麻醉期不良反应.【结果】低浓度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高浓度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高浓度组(P<0.05);两组MAP、HR水平均随着时间呈先降低再升高趋势(P<0.05),T_(1)、T_(2)、T_(3)时间点低浓度组MAP、HR高于高浓度组(P<0.05);两组BIS均随着时间呈先降低再升高趋势(P<0.05);T_(0)、T_(1)、T_(2)、T_(3)时,两组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LACC评分均随着时间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P<0.05);术后两组1h、3h、6h、12h的FLAC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高浓度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Dex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儿童上肢骨科手术中虽然麻醉起效时间延长,但持续时间缩短,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影响镇静深度,镇痛效果良好,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 右美托咪定/治疗应用 酰胺类/治疗应用 神经传导阻滞/方法 儿童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高金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9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前采用传统神经阻滞方法,以人体的解剖标志穿刺定位,以穿刺针触及神经时引发的异感来寻找神经,是一种盲探式操作,成功率较低,且易损伤神经、血管,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超声显像可直观地分辨出局部组织结构,并实时引导穿刺... 目前采用传统神经阻滞方法,以人体的解剖标志穿刺定位,以穿刺针触及神经时引发的异感来寻找神经,是一种盲探式操作,成功率较低,且易损伤神经、血管,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超声显像可直观地分辨出局部组织结构,并实时引导穿刺针置于靶神经旁,使局麻药充分地浸润神经,大大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 腋路法 神经阻滞方法 穿刺定位 解剖标志 损伤神经
下载PDF
周围神经阻滞定位技术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益君 周海东 曹伟 《现代实用医学》 2009年第2期179-181,共3页
周围神经阻滞麻醉具有对机体重要脏器功能干扰小、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能保持神志清醒等优点,更适合于高龄或严重并发症的特殊患者。传统神经解剖定位依靠体表的解剖标志或筋膜皱襞等,盲探性的穿刺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即使是目前... 周围神经阻滞麻醉具有对机体重要脏器功能干扰小、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能保持神志清醒等优点,更适合于高龄或严重并发症的特殊患者。传统神经解剖定位依靠体表的解剖标志或筋膜皱襞等,盲探性的穿刺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即使是目前被认为是神经定位“金标准”的神经刺激器,对部分神经阻滞仍不能达到很完善的水平。此外,神经刺激器也不能完全避免对神经组织的损伤。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可以直视人体解剖结构进行穿刺,是最安全的神经阻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阻滞 定位技术 严重并发症 神经刺激器 神经阻滞麻醉 人体解剖结构 神经阻滞方法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腋动脉穿透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玲 黄彤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29-430,共2页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腋动脉 临床观察 透法 神经阻滞方法 上肢手术 腋路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