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救赎与再生:《重返巴比伦》的神话—原型解读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荣广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28-30,共3页
对小说《重返巴比伦》所蕴含的《圣经》"再生神话"这一原型及"U"型叙事结构进行剖析,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揭示了小说的精巧构思、寓言式的笔调以及作者自身经历在小说构思中的作用。
关键词 《重返巴比伦》 神话—原型批评 菲茨杰拉德
下载PDF
《小鲍庄》的神话—原型批评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丁琼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86-89,共4页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寻根小说《小鲍庄》进行重读,旨在通过对洪水神话在小说中的置换变形,以及"为人类受难的英雄"和"毁灭—重建"的神话原型在文本中移位的探讨,深入分析以"仁义"为核心的传统...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寻根小说《小鲍庄》进行重读,旨在通过对洪水神话在小说中的置换变形,以及"为人类受难的英雄"和"毁灭—重建"的神话原型在文本中移位的探讨,深入分析以"仁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衰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原型批评 洪水 仁义
下载PDF
浅析神话—原型批评角度下的嫦娥形象
3
作者 李菲 陈建威 魏永强 《戏剧之家》 2018年第9期244-244,共1页
作为西方文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手段,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解释文学作品中"虚构"现象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理论支撑。"嫦娥"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文学形象,寄托着作者的各种感情。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解... 作为西方文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手段,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解释文学作品中"虚构"现象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理论支撑。"嫦娥"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文学形象,寄托着作者的各种感情。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解释"嫦娥"现象在中国的千年文化中长青不衰的原因更合理、严谨;同时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嫦娥”现象 文化积淀
下载PDF
神话—原型批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解析
4
作者 王俊峰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6-60,共5页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是上世纪中叶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它的产生与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中文艺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神话倾向密切相关。这一理论的形成实际上是为文学作品的结构模式和人物形象溯源。通过比较文学作品中反复...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是上世纪中叶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它的产生与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中文艺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神话倾向密切相关。这一理论的形成实际上是为文学作品的结构模式和人物形象溯源。通过比较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虚构模式和人物类型等,找出它们的内在相似之处。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男女主人公托马斯和特蕾莎在面对复杂的生存境况时所显现出的个体生命形态和生存轨迹在一定意义上便是行走在20世纪现代社会中的亚当和夏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原型 圣经 流浪 回归
下载PDF
禅宗理念的江湖叙事──对民间故事《憨憨泉》的神话—原型批评
5
作者 姚锐 《理论观察》 1997年第4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禅宗理念 民间故事 神话—原型批评 叙事 生存困境 传统文化 中国化 礼教文化 文化精神 民间社会
下载PDF
神话-原型批评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21
6
作者 叶舒宪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神话—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其译介和传播在台湾主要是在70年代,在大陆则主要是在八九十年代。作为新时期引进的众多西方当代文学批评之一,它在我国文学研究转型的过程中。
关键词 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 文学人类学批评 中国比较文学 文化人类学 中国神话 文学研究 结构主义 心理学 原型理论
下载PDF
沈从文、福克纳小说的神话——原型阐释 被引量:2
7
作者 魏李梅 李萌羽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1-153,共3页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和威廉·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天地"可被视为具有象征和隐喻意义的神话体系,但两人对各自创作的神话—原型模式结构的阐释不同:沈从文的小说呈现了"神之再现"的原型模式;福克纳...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和威廉·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天地"可被视为具有象征和隐喻意义的神话体系,但两人对各自创作的神话—原型模式结构的阐释不同:沈从文的小说呈现了"神之再现"的原型模式;福克纳的小说展示的则是"神之解体"的原型模式。二人小说中的主人公体现着不同的神性和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福克纳 神话—原型
下载PDF
对“游历仙境”神话和早期仙传故事的“神话—原型批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苟波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40,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早期死亡-复活信仰和原型,解释了存在于古代神话中的"巫君"和"替代者"演变为"神"的现象以及在后来的神话和仙传中出现的"仪式性死亡"模式和相应的象征符号。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 本文通过分析早期死亡-复活信仰和原型,解释了存在于古代神话中的"巫君"和"替代者"演变为"神"的现象以及在后来的神话和仙传中出现的"仪式性死亡"模式和相应的象征符号。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早期神话中"梦游神界"的故事以及早期神仙传记中"游历仙境"的故事都是由这种"仪式性死亡"的原型演变而来的,并可以由此溯源至死亡-复活的原始信仰和巫术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仙传 游历仙境 神话—原型批评
原文传递
《凤凰》中的神话原型解读
9
作者 刘亮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1期54-57,共4页
借助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剖析《凤凰》中的情节、人物、场景与主题等,指出其中隐藏的神话原型,诠释文中圣经原型的象征意义,揭示西方社会的文明衰落和道德沦丧,及对现今社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凤凰》 神话—原型 圣经原型
下载PDF
论闻一多的古代神话民俗研究
10
作者 袁朝 冯伟莉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2-14,共3页
闻一多的古代神话民俗研究,突破了传统学术研究思想方法的囿限,引进现代西方人类文化学、原型批评、结构主义理论方法,从广阔的人类文化视野去把握古代神话、文学现象,将其置入文化整体中去考察研究,从宗教礼仪、文化心理、社会意识乃... 闻一多的古代神话民俗研究,突破了传统学术研究思想方法的囿限,引进现代西方人类文化学、原型批评、结构主义理论方法,从广阔的人类文化视野去把握古代神话、文学现象,将其置入文化整体中去考察研究,从宗教礼仪、文化心理、社会意识乃至于语言、意象、结构、象征等各方面观照古代神话、民俗、文学现象,发掘具有文化特征的神话母题和原型,探幽发微,创见迭出,不仅解决了学术上的许多疑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一多 中国古代神话 神话母题 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传说 文学现象 民俗研究 文学作品 文化特征 原型意象
下载PDF
莫里森《秀拉》中的人名寓意及原型解读
11
作者 唐静静 李慧芬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22-124,共3页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熟稔《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精通神话叙事艺术,她的多部作品均运用人物的姓名,反映他们的个性,暗示他们的命运,使人物姓名成为表现主题的工具、解读作品的扣结。在《秀拉》中,通过赋予人物名字深刻寓...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熟稔《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精通神话叙事艺术,她的多部作品均运用人物的姓名,反映他们的个性,暗示他们的命运,使人物姓名成为表现主题的工具、解读作品的扣结。在《秀拉》中,通过赋予人物名字深刻寓意,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来凸显主题,表现美国黑人的自我意识和文化归属意识。因此,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来解读《秀拉》这部小说中各人物形象的生命历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人物的精神本质以及作品所蕴含的多重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拉》 人名寓意 神话—原型批评
下载PDF
“三兄弟模式”童话的原型探索
12
作者 盖钧超 《文教资料》 2008年第32期47-49,共3页
"三兄弟模式"是常见的童话或民间故事类型,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熟知.从母题发生的起源上看,这一故事模式很可能源于西方.根据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可以从<圣经>记载的几个事件看出此类故事的神话原型.西方的这类故... "三兄弟模式"是常见的童话或民间故事类型,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熟知.从母题发生的起源上看,这一故事模式很可能源于西方.根据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可以从<圣经>记载的几个事件看出此类故事的神话原型.西方的这类故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演变,都是神话原型的复制与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原型批评 "三兄弟模式 童话
下载PDF
现代人的神话和象征——从瑶族史诗《密洛陀》到蓝怀昌的《波努河》 被引量:6
13
作者 伍君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5-130,共6页
运用神话—原型批评分析方法 ,结合瑶族史诗《密洛陀》 ,对瑶族作家蓝怀昌的长篇小说《波努河》里人物形象的原始意象作初步探讨 ,以感受远古人类民族文明与当代文化艺术之间脉脉相承可谓类似或相应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 神话—原型批评 人物形象 象征意义 原始意象
下载PDF
浅析原型批评理论之发展流变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钦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52-153,156,共3页
原型批评理论是在"原型"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重要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产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在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弗莱的倡导下达到鼎盛。因"原型"的两大特性:无限共时性和恒久历时性,"原... 原型批评理论是在"原型"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重要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产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在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弗莱的倡导下达到鼎盛。因"原型"的两大特性:无限共时性和恒久历时性,"原型"理论得以获得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本文试从"原型"概念解读、原型理论发展流变史、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等主要方面对原型批评理论的发展流变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 原型”理论 神话—原型批评
下载PDF
原型阐释的三重品格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杰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4-84,共11页
原型阐释的三重品格张杰本文所谓原型,是指发生于某一民族原始文化土壤之中,并经过该民族文化的精神遗传而为该民族成员所普遍拥有,对该民族文化发展及其文化传统的形成产生原创性、规范性和稳定性影响的那种集体心理结构。从这种意... 原型阐释的三重品格张杰本文所谓原型,是指发生于某一民族原始文化土壤之中,并经过该民族文化的精神遗传而为该民族成员所普遍拥有,对该民族文化发展及其文化传统的形成产生原创性、规范性和稳定性影响的那种集体心理结构。从这种意义上说,对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现象的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阐释 高唐神女 文学史 原型意蕴 神话—原型批评 生命永恒 中国古代文学 现实因素 文学阐释 图腾信仰
下载PDF
诗之本源与人之本体──原型诗学及其人类学本体论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邹智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3-76,共4页
关键词 人类学本体论 神话—原型批评 弗洛伊德 诗学 集体无意识 原型理论 原始意象 艺术本体 原始神话 原型模式
下载PDF
神话的继承与破碎--渡澜小说中的神秘色彩
17
作者 艾嘉辰 《南腔北调》 2022年第2期91-96,49,共7页
近两年来,年仅22岁的蒙古族青年作家--渡澜受到了国内文坛的广泛关注,但是,其作品中一以贯之的异质风格和独具特色的先锋气息尚未吸引到理论批评家的目光。面对"难解"的异类迷雾,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诺思洛普·弗莱的&qu... 近两年来,年仅22岁的蒙古族青年作家--渡澜受到了国内文坛的广泛关注,但是,其作品中一以贯之的异质风格和独具特色的先锋气息尚未吸引到理论批评家的目光。面对"难解"的异类迷雾,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诺思洛普·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或许可以为我们找到解读渡澜作品的"金钥匙"。本文以渡澜的代表作《傻子乌尼戈消失了》为例,从小说结构、人物原型和词语象征三个角度为切入点,运用"神话—原型"理论展示小说"神话的继承与破碎"这一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澜 神话 神话—原型 批评 弗莱
下载PDF
国漫“封神宇宙”——从《新神榜:杨戬》看追光动画的民族性与现代化探索 被引量:1
18
作者 单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5-89,共5页
一、追光动画的文化身份认同:民族性(一)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建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文学界,是一种溯回本源的剖析理念。所谓“原型”,是指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形成于文学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中、而非作家个人创造... 一、追光动画的文化身份认同:民族性(一)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建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文学界,是一种溯回本源的剖析理念。所谓“原型”,是指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形成于文学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中、而非作家个人创造的规律性因素。[1]而艺术作品中出现的远古神话体系更是一种最为原始的原型塑造手法,通过建立作品中元素与神话原型的对应关系,能够找到作品最深层、最难以发掘的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神话 文化身份认同 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 杨戬 远古神话 文学作品 塑造手法
下载PDF
《荒原》诸中文译本对原作多层架构的再现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96,共5页
对《荒原》6个中译本的翻译批评表明,富含神话—原型、具备多层架构的作品的译本批评应树立层次意识:通过文字考据分析汉字的神话思维表象将为评论译者选词提供新视角;情感传达及神话或宗教内涵的统一是译作审美意象再造效果的评价要素... 对《荒原》6个中译本的翻译批评表明,富含神话—原型、具备多层架构的作品的译本批评应树立层次意识:通过文字考据分析汉字的神话思维表象将为评论译者选词提供新视角;情感传达及神话或宗教内涵的统一是译作审美意象再造效果的评价要素;象征内涵的传达和隐喻系统的连贯是衡量译作原型意象再造效果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荒原》 翻译批评 神话—原型 层次意识 审美意象 原型意象
下载PDF
中国古代经典文学歌剧改编新探--来自浮士德题材歌剧的启示 被引量:2
20
作者 邱桂香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29,共13页
中国古代经典文学歌剧改编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但这一题材歌剧目前占比小,影响力较有限,制约其歌剧审美、教育、认知与文化功能在更深广层面的彰显。西方的浮士德题材歌剧在文学名著歌剧改编... 中国古代经典文学歌剧改编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但这一题材歌剧目前占比小,影响力较有限,制约其歌剧审美、教育、认知与文化功能在更深广层面的彰显。西方的浮士德题材歌剧在文学名著歌剧改编历史上具有典范意义,其多样化呈现与改编的成败得失对中国古代经典文学多样化歌剧改编及其戏剧立意、形象塑造、形式与风格的理论构建具有借鉴意义。借鉴西方成功经验,汲取既有中国古代经典文学歌剧改编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中国特色,产生多样化改编效应,以期推动新时代中国古代经典文学歌剧改编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经典文学 歌剧改编 浮士德题材歌剧 神话—原型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