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的神话分析
1
作者 王锺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列维-斯特劳斯既热烈地赞扬普罗普的理论,又对之作出严厉的批评,这体现了巴黎结构主义兴起时与俄国形式主义既相承袭又划清界限的理论意向。列维-斯特劳斯采用按垂直轴和水平轴排列的矩阵图表、多层次的结构图表和多参数排列的模式进行... 列维-斯特劳斯既热烈地赞扬普罗普的理论,又对之作出严厉的批评,这体现了巴黎结构主义兴起时与俄国形式主义既相承袭又划清界限的理论意向。列维-斯特劳斯采用按垂直轴和水平轴排列的矩阵图表、多层次的结构图表和多参数排列的模式进行神话分析,找到乃至凑出众多的对立项,显示出一种人为的设定性、繁琐性。重视共时性,在有限承认历时性的情况下,将共时性发挥到极致,乃是列维-斯特劳斯理论要害之所在。从更高层次上说,列维-斯特劳斯虽然是位优秀的人类学家,但没有正确而坚实的神话学基本理论,他虽然热衷于研究神话的传播亦即其种种变体,却难以看到神话在世代间的变异,从而不能把握神话思维建构与解构相并行的流程。他虽然也关心神话的传播与变化,但部族的历史变迁,一般不在他的视野之中,他的目光多集注于细部的分析上。整个人类的神话思维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各民族的神话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能够形成某种框架性的意识设置,亦即结构,但这些都只有将眼光放大,从历时的变迁中去加以把握,方能得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结构主义 普罗普 人类学 神话结构分析 更高层次
下载PDF
灾害神话的主题学研究新创之作——评陈建宪《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母题分析法的一个案例》
2
作者 王立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6-18,共3页
关于"洪水再殖型"神话跨域跨文化的专题系统研究,多年来因种种困难,一直留有讨论空间。华中师范大学陈建宪教授的专著《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母题分析法的一个案例》,其主要贡献在于:运用母题研究的跨文化、跨民族优势... 关于"洪水再殖型"神话跨域跨文化的专题系统研究,多年来因种种困难,一直留有讨论空间。华中师范大学陈建宪教授的专著《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母题分析法的一个案例》,其主要贡献在于:运用母题研究的跨文化、跨民族优势,填补了国内外学界关于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形态的缺环;将历史地理学派的方法中国化、理论化、可操作化;富有创意地延续发展了故事学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也有了可称道的新技术践行与突破;注重学术史的清理与厚积薄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洪水再殖型神话研究——母题分析法的一个案例 灾害神话 主题学研究 新创之作 学术史
下载PDF
彝族的太阳英雄——试从神话原型角度分析彝族神话中的支格阿龙 被引量:1
3
作者 贺源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11期25-28,共4页
支格阿龙是彝族著名英雄,其故事广为流传。而比照叶舒宪老师对中国上古英雄羿的神话原型分析模式对支格阿龙故事进行分析,则可知支格阿龙同样符合太阳英雄这一神话原型,但是在彝族文化视野中,支格阿龙故事中的神话原型又有其特殊的象征... 支格阿龙是彝族著名英雄,其故事广为流传。而比照叶舒宪老师对中国上古英雄羿的神话原型分析模式对支格阿龙故事进行分析,则可知支格阿龙同样符合太阳英雄这一神话原型,但是在彝族文化视野中,支格阿龙故事中的神话原型又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英雄 支格阿龙 神话原型分析 象征
下载PDF
中国常见神话人物起源母题数据集
4
作者 王京 熊惠 +2 位作者 其乐格乐 杜一 周园春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2期188-207,共20页
神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各民族神话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许多神话人物成为人类历史与中华文明进程的珍贵记忆。以作为神话主体的神话人物为切入点,把相关神话文本与叙事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专题和重要数据来源,... 神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各民族神话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许多神话人物成为人类历史与中华文明进程的珍贵记忆。以作为神话主体的神话人物为切入点,把相关神话文本与叙事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专题和重要数据来源,在推动人文学科大数据建设、深化中华传统文化数据分析、创新人文社科研究新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数据集以中国常见的50个神话人物的起源母题为研究对象,采集梳理了的1620条常见神话叙事有效数据,包含母题、实例、民族、流传地和文献出处等标准字段,同时对数据来源、数据采集方法、数据的分类和数据的结构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释,并对数据样本进行了详细描述,在列举相关数据集样例的基础上,对包括人物产生维度、民族维度和地理维度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最后,提出数据集在中国各民族文化内涵研究、跨地区文化研究和中华传统文化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数据 神话人物 神话元数据 神话数据分析
下载PDF
解池神话生态链的文化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蔡大成 《民间文化论坛》 2009年第2期40-49,共10页
由于解池独有的自然条件,先民相信其盛盐的生成完全是鬼神造化的结果,不赖人力。组成解池神话生态链的各个情节单元或元素,多数都导向鬼神膏血转化为盐卤、血卤转化为益虫、鱼籽转化为鹏鸟等象征生死轮回的生命巫术仪式,试图影响鬼神控... 由于解池独有的自然条件,先民相信其盛盐的生成完全是鬼神造化的结果,不赖人力。组成解池神话生态链的各个情节单元或元素,多数都导向鬼神膏血转化为盐卤、血卤转化为益虫、鱼籽转化为鹏鸟等象征生死轮回的生命巫术仪式,试图影响鬼神控制风雨水旱气候的行为;解池神话的模式蕴涵着先民对盐池生态变化规律的细微体验,显示出先民祈求解池监盐"永续繁育"的强烈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池神话 神话生态链 神话元素分析
下载PDF
符号分析视角下的“奥尔夫热”
6
作者 张鸿舜 《艺术评鉴》 2022年第16期17-20,共4页
奥尔夫教育在工具理性下被市场贴上的“优秀教育”标签,实际上是对与奥尔夫教育有关的丰富内涵的异化。表现在正当化了奥尔夫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局限性;形式化了奥尔夫的教学实践以及在老师的特殊期望下形成的对奥尔夫教育的工具化诉求。... 奥尔夫教育在工具理性下被市场贴上的“优秀教育”标签,实际上是对与奥尔夫教育有关的丰富内涵的异化。表现在正当化了奥尔夫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局限性;形式化了奥尔夫的教学实践以及在老师的特殊期望下形成的对奥尔夫教育的工具化诉求。而这都使“奥尔夫热”被异化成神话,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归初心,平和真诚地看待与奥尔夫教育有关的一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夫热” 神话学”符号分析理论 言说方式
下载PDF
半熟·惠流·动静——瓦格纳《尼伯龙根指环》的实验音乐民族志 被引量:1
7
作者 关冰阳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4期38-46,共9页
本文力图采用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对美洲神话进行分析的思维与方法,以实验音乐民族志的形式解析瓦格纳《尼伯龙根指环》。基于列维-施特劳斯提出的神话分析若干原则,通过提取并聚合相关功能项,而非就剧情进行线性发展顺序分析的方... 本文力图采用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对美洲神话进行分析的思维与方法,以实验音乐民族志的形式解析瓦格纳《尼伯龙根指环》。基于列维-施特劳斯提出的神话分析若干原则,通过提取并聚合相关功能项,而非就剧情进行线性发展顺序分析的方式,对其中基于交换原则之上的亲属关系进行说明;对相关象征事项之间的相对应关系进行分析;对《指环》里宇宙观当中的物质交流现象进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就《指环》音乐所具有的"时间滞止"与"空间运动"特点提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音乐民族志 神话分析 亲属关系 交换 时间滞止 空间运动
下载PDF
鄂温克族熊生人神话的寓意成因探析——从《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熊意象描写及传统鄂温克族熊神话作分析
8
作者 吕洋 《骏马》 2019年第12期38-41,共4页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主要在于模仿,而文学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审美意识形态的话语蕴藉,既反映事物的外部形态,又反映其运行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活动本质。神话也是如此,但这种反映不同于"镜子",其特...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主要在于模仿,而文学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审美意识形态的话语蕴藉,既反映事物的外部形态,又反映其运行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活动本质。神话也是如此,但这种反映不同于"镜子",其特征是寓意化的反映,将自然与人类社会相依相生的规律实质运用于神话分析中,就可以合理地解释神话中的意象与荒诞情节。寓意说的核心要义正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古纳河右岸》 话语蕴藉 审美意识形态 鄂温克族 荒诞情节 成因探析 神话分析 意象描写
原文传递
救与罚——《弗罗斯河上的磨坊》中洪水结局的圣经原型解读
9
作者 王燕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8-30,共3页
乔治.爱略特为《弗罗斯河上的磨坊》铺设的洪水结局一直受到评论家们的质疑,最具代表性的是利维斯,他将那场洪水连同麦琪对斯蒂芬的感情视为乔治.爱略特不成熟的表现。本文将从圣经神话原型分析的角度探讨洪水结尾以及兄妹俩最终在死亡... 乔治.爱略特为《弗罗斯河上的磨坊》铺设的洪水结局一直受到评论家们的质疑,最具代表性的是利维斯,他将那场洪水连同麦琪对斯蒂芬的感情视为乔治.爱略特不成熟的表现。本文将从圣经神话原型分析的角度探讨洪水结尾以及兄妹俩最终在死亡中和解的隐含寓意,从而透视到乔治.爱略特在《弗罗斯河上的磨坊》中表达的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现代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爱略特 《弗罗斯河上的磨坊》 洪水 死亡 圣经神话原型分析
下载PDF
从《越甸幽灵集录》和《岭南摭怪列传》中的高骈形象看越南民族意识的觉醒 被引量:2
10
作者 韦凡州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10,共8页
中越两国学界对高骈收复并治理安南的历史关注不够,这段历史是越南的民族意识觉醒时期,是越南历史的转折点。本文运用普洛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和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分析理论,对《越甸幽灵集录》与《岭南摭怪列传》这两部越南现... 中越两国学界对高骈收复并治理安南的历史关注不够,这段历史是越南的民族意识觉醒时期,是越南历史的转折点。本文运用普洛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和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分析理论,对《越甸幽灵集录》与《岭南摭怪列传》这两部越南现存最古老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集所保存的传说中的高骈形象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在高骈治理安南时期(公元9世纪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安南民众民族意识觉醒的状况,认为越南民族意识觉醒于公元9世纪后期(相当于中国唐代末期),对当代越南部分学者认为雄王时代就形成民族意识的观点提出商榷意见,为越南民族形成于公元10世纪以后的观点提供佐证,对于构建新型中越关系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民族意识 高骈 民间故事形态学 结构主义神话分析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