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此“燕”非彼“宴”——“燕乐”、“宴乐”表演考源
- 1
-
-
作者
成军
-
机构
中原文化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
出处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4-11,共8页
-
基金
2016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隋唐宫廷音乐表演研究"(2016BYS012)成果
-
文摘
燕乐发展是一个动态流变的过程。史前时期,远古先民生殖崇拜之祭仪表演的音乐就是燕乐。他们用美食、美物(玉帛)以及美妙的音乐飨食天地神灵的行为即飨燕,音乐属性当为祭祀神灵的雅乐。祭仪结束,人们食其美食并进行欢歌"燕"舞甚至交欢的表演即属于安闲合欢的宴享之乐。早期的燕乐具有娱神之"燕"和娱人之"宴"的双重属性。燕乐以"燕"冠名,乃与生殖崇拜之对象——"燕子"休戚相关。"玄鸟生商",体现了商人尊祖的一种生命意识,其实质还是远古男根崇拜的一种真实反应。伴随人们对生殖文化的高度认识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祭祀大飨的"燕乐"逐渐向休闲娱乐为目的"宴乐"过度,"燕乐"时常又被写作"宴乐"。
-
关键词
燕乐
宴乐
祭祀表演
达欢表演
考镜源流
-
Keywords
"Yan Music"
"Feast Music"
sacrificial performance
love performance
investigation on the source
-
分类号
J722.2
[艺术—舞蹈]
-
-
题名柳田国男与表演艺术研究
- 2
-
-
作者
松尾恒一
晁汐(译)
郭海红(校译)
-
机构
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152-164,共13页
-
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日本文化资源化理论与实践译介研究”(项目编号:17CKPJ08)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柳田国男对于作为传承资料的表演艺术,即民俗表演艺术研究,是持否定态度的。各地流传下来的歌谣、舞蹈、戏剧等表演艺术,也就是所谓的民俗表演艺术,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开始成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柳田国男一开始也曾参与其中,将表演艺术看作是民间传承的研究资料,并且对其抱有关注及期待。之后,在以本田安次为代表的研究者们的努力下,战前以及战后的民俗表演艺术研究很快就取得了深层次的发展。只是这种表演艺术研究受到戏剧学(理论)的过多影响,似乎未能达到柳田国男的期许。柳田国男在表演艺术研究领域留下了诸多影响深远的著述,例如论及祭祀表演艺术的作用及功能的《日本的节日》(1942年),着眼于民间宗教者及表演艺术家的《女性的灵力》(1927年)、《巫女考》(1913—1914年)、《毛坊主(1)考》(1913—1914年)、《俗圣(2)沿革史》(1921年)等。就上述关于柳田国男对表演艺术的研究,笔者希望通过将其与几乎是同时代且同样在民俗学界举足轻重的折口信夫取得的研究进行比较,来阐明柳田国男表演艺术研究的特质,进而选取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民间表演艺术为对象,探索以民俗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的可能性。
-
关键词
柳田国男
民俗表演艺术
折口信夫
祭祀与表演艺术
祭礼
-
Keywords
Kunio Yanagita
folk entertainment
Shinobu Orikuchi
religious and performing art
ritual
-
分类号
J832
[艺术—戏剧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