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甘棠》看周代祭祀制度——兼论孔子的祭祀观 被引量:4
1
作者 曾毅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共5页
上博简《孔子诗论》之《甘棠》评论与周代祭祀制度有关,也体现了孔子的祭祀观。其"及其人,敬爱其树"、"甘棠之爱"语中,甘棠即是社树,与周代社祭有关;"吾以《甘棠》得宗庙之敬"、"甚贵其人,必敬其位&... 上博简《孔子诗论》之《甘棠》评论与周代祭祀制度有关,也体现了孔子的祭祀观。其"及其人,敬爱其树"、"甘棠之爱"语中,甘棠即是社树,与周代社祭有关;"吾以《甘棠》得宗庙之敬"、"甚贵其人,必敬其位"则指有关周代宗庙制、宗庙祭祀制;"甘棠之保","其保厚矣"是指一种祭祀活动——"报祭"。这些都反映或表现出了孔子的祭祀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甘棠》 社祭 宗庙祭祀 报祭 祭祀观
下载PDF
柳田国男的学问救世思想与祖先祭祀观 被引量:1
2
作者 铃木岩弓 赵丽华 陶思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87-91,共5页
作为日本民俗学创始人的柳田国男 ,主张“学问救世”,追求实证、追求真正科学的学问。其先祖观体现在一方面依恋“家”这个观念 。
关键词 柳田国男 学问救世 祖先祭祀观
下载PDF
生存哲学视野下孔子与老子丧葬祭祀观之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沙家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25,共4页
孔子生存哲学以人伦关系为核心,关切人高贵的生;老子生存哲学以"道"展现宇宙视野,人需智慧以求解脱,坦然面对人的死。这种生存哲学基础的不同,决定着孔子与老子在丧葬祭祀观上有质的不同:主体态度上,真切的哀思与含蓄的超脱;... 孔子生存哲学以人伦关系为核心,关切人高贵的生;老子生存哲学以"道"展现宇宙视野,人需智慧以求解脱,坦然面对人的死。这种生存哲学基础的不同,决定着孔子与老子在丧葬祭祀观上有质的不同:主体态度上,真切的哀思与含蓄的超脱;核心实质上,"敬"人与人"静";深层次的死亡哲学基础上,体现生的高贵与死后的永恒的哲理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老子 生存哲学 丧葬祭祀观
下载PDF
孔子的祭祀观及其对汉代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青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5期30-34,共5页
祭祀礼仪在孔子力图重建的礼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对祭祀有完整而系统的认识,他的祭祀观念深刻而全面,他认为祭祀要"慎"与"敬"。孔子的祭祀观继承了殷周时期祭祀理念的合理成分。在孔子的观念里面,原为祈福、禳... 祭祀礼仪在孔子力图重建的礼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对祭祀有完整而系统的认识,他的祭祀观念深刻而全面,他认为祭祀要"慎"与"敬"。孔子的祭祀观继承了殷周时期祭祀理念的合理成分。在孔子的观念里面,原为祈福、禳灾的祭祀已丧失了原始的价值与意义,成为涵养个人品德及教化他人的仪式。这种祭祀观薪火相传,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和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均产生了巨大作用,孔子祭祀观对汉代的祭礼及祭祀理念的巨大影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祭祀 祭祀观 汉代
下载PDF
孔子鬼神观与祭祀观的内在统一性浅析
5
作者 侯东晓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年第7期20-22,共3页
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一方面对鬼神敬而远之、避而不谈;另一方面却又极力呼吁人们要重视祭祀,这两组观点在《论语》中似乎是一对矛盾性的存在。通过对《论语》中所谈及的鬼神和祭祀方面的具体章节的考察可知,孔子所强调的远鬼神是... 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一方面对鬼神敬而远之、避而不谈;另一方面却又极力呼吁人们要重视祭祀,这两组观点在《论语》中似乎是一对矛盾性的存在。通过对《论语》中所谈及的鬼神和祭祀方面的具体章节的考察可知,孔子所强调的远鬼神是把关注重点放在了人的本身,专注于人自身内部的自我修行;而重祭祀则是把重点放在祭祀的礼节上,强调"礼自外作",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仁。显然,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期实现仁的理想社会,正是孔子鬼神观和祭祀观的内在统一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鬼神 祭祀观 统一性
下载PDF
论孤山智圆的鬼神祭祀观
6
作者 代玉民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90-98,共9页
作为北宋天台宗山外派的代表人物,孤山智圆的鬼神观以"神明"为线索,以"迁善而远罪,拨情而反性"为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鬼神完成"有心""化""佛之理不远复"三个步骤的功夫展... 作为北宋天台宗山外派的代表人物,孤山智圆的鬼神观以"神明"为线索,以"迁善而远罪,拨情而反性"为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鬼神完成"有心""化""佛之理不远复"三个步骤的功夫展开。智圆所言之神具有"德"与"应"两个面向,且与人之间存在着德性化的感应关系,进而智圆以此将儒学"天—人"二元结构拓展为"天—神—人"三元结构,鬼神亦从中表现为一种世俗信仰的文化符号。在祭祀观方面,智圆在批判淫祀现象的荒谬性与普遍性的基础上,将"报德"作为祭祀的现实目标,以矫正时弊。总体来看,智圆的鬼神祭祀观具有逻辑性、实用性与系统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山智圆 鬼神 祭祀观
下载PDF
中日祭祀性观演空间演化中的同化和异化现象研究
7
作者 崔陇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1-574,597,共5页
中日两国的祭祀性观演建筑在历史上有着很深的渊源,在建筑形态上也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其在空间布局和使用方式上却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对中日祭祀性观演行为及其观演空间的对比研究,从"行为·场所"的视野出发,深层次地探... 中日两国的祭祀性观演建筑在历史上有着很深的渊源,在建筑形态上也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其在空间布局和使用方式上却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对中日祭祀性观演行为及其观演空间的对比研究,从"行为·场所"的视野出发,深层次地探讨中日祭祀性观演场所的差异性,提出因中日传统祭祀观念的不同,促使了两国祭祀性演出行为的不同,进而在演出的正面性导向下,形成了观演空间的同化和异化现象,导致了中日祭祀观演空间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传统舞台 祭祀演空间 同化和异化
下载PDF
先秦儒墨道死亡观比较研究
8
作者 王黎明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7-91,共5页
先秦儒、墨、道三家的死亡观对当时及后世都有重大影响,但又各具特色。在死亡的态度上,儒家既信天命,又强调对死亡的超越,墨家通过"非命"实现对死亡的超越,道家持一种生死自然观;在对安葬的态度上,儒家主张厚葬,墨家主张节葬... 先秦儒、墨、道三家的死亡观对当时及后世都有重大影响,但又各具特色。在死亡的态度上,儒家既信天命,又强调对死亡的超越,墨家通过"非命"实现对死亡的超越,道家持一种生死自然观;在对安葬的态度上,儒家主张厚葬,墨家主张节葬,道家持一种高度达观的态度;在鬼神观上,儒家持模糊立场,最终否定鬼神,墨家明鬼,道家持一种自然主义的立场;在祭祀观上,儒家重视祭祀,是一种理性和情感的结合,墨家也重视祭祀,出于一种功利主义的态度,道家认为信道胜于信鬼,故不必祭祀鬼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死亡态度 安葬 祭祀观 鬼神
下载PDF
观射父的宗教思想
9
作者 徐文武 《荆州师专学报》 1994年第3期82-85,共4页
观射父的宗教思想徐文武观射父,春秋末期楚大夫。楚昭王时,因通晓宗教礼仪,并“能作顺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①而受到昭王的重用。昭王有不明了的天地之事,都要向观射父作咨询,观射父因此被誉为“楚之所宝者”②... 观射父的宗教思想徐文武观射父,春秋末期楚大夫。楚昭王时,因通晓宗教礼仪,并“能作顺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①而受到昭王的重用。昭王有不明了的天地之事,都要向观射父作咨询,观射父因此被誉为“楚之所宝者”②,视为楚国的国宝。观氏祖辈为人,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夫 宗教思想 人神 巫觋 祭祀观 神道设教思想
全文增补中
乾隆皇帝与历代帝王庙
10
作者 许伟 曹海涛 +1 位作者 于淼 石凯 《海内与海外》 2013年第10期48-50,共3页
康熙皇帝晚年为历代帝王庙划定了入祀底线,即“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外。应尽入庙崇祀”,从而确立了中国大历史的帝王祭祀观。康熙六十年(1721年)四月,康熙皇帝发布渝旨,首先回答了两个重大问题一是为什么要祭祀历代帝... 康熙皇帝晚年为历代帝王庙划定了入祀底线,即“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外。应尽入庙崇祀”,从而确立了中国大历史的帝王祭祀观。康熙六十年(1721年)四月,康熙皇帝发布渝旨,首先回答了两个重大问题一是为什么要祭祀历代帝于?康熙认为,历史上前代帝王都没有子孙后裔祭祀他们了,但后世统治天下的人,继承的正是他们世代创建的功业,所以要重视对历代帝王的祭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庙 历代 乾隆皇帝 康熙皇帝 祭祀观 历史 无道 亡国
原文传递
礼乐之乐
11
作者 项阳 《中华文化画报》 2018年第3期12-17,共6页
吉礼,是中国社会祈福保安之礼。吉礼成于祭祀,其特征是社会中的人们在虔敬心态下对天神、地袄、人鬼以祭,以祈美好愿景,诸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畜兴旺等等。从远古走来的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创制出祭祀观念,在万物有灵意义... 吉礼,是中国社会祈福保安之礼。吉礼成于祭祀,其特征是社会中的人们在虔敬心态下对天神、地袄、人鬼以祭,以祈美好愿景,诸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畜兴旺等等。从远古走来的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创制出祭祀观念,在万物有灵意义上创造出神祗,以期护佑人类社会的安康顺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礼 中国社会 万物有灵 人类社会 祭祀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