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传说与殷周祭祖诗的诗学变迁 被引量:1
1
作者 沈鸿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120,共4页
中国古代诗歌和历史的关系极为密切,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发轫期,诗和史更是密不可分,许多历史传说以诗歌为载体。商、周祭祖诗中提到的历史传说在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原始生命力和生殖力崇拜以及反映本族祖先的神秘色彩、早期战... 中国古代诗歌和历史的关系极为密切,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发轫期,诗和史更是密不可分,许多历史传说以诗歌为载体。商、周祭祖诗中提到的历史传说在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原始生命力和生殖力崇拜以及反映本族祖先的神秘色彩、早期战争的壮烈和残酷方面有相通相似之处,同时,在题材、内容、体例等方面又存在明显的差异。《诗经》中这两组英雄祖先颂歌作为历史传说的早期诗歌载体,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部族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传说 经》 祭祖诗
下载PDF
《诗经》祭祖诗的礼学内涵 被引量:2
2
作者 水汶 《铜仁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42-44,78,共4页
近年来,以周代礼乐文化为背景对《诗经》进行研究,是《诗经》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诗经》的美,是浸润着礼乐文化精神的理想美。《诗经》祭祖诗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却往往被人忽视。事实上,《诗经》祭祖诗是礼... 近年来,以周代礼乐文化为背景对《诗经》进行研究,是《诗经》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诗经》的美,是浸润着礼乐文化精神的理想美。《诗经》祭祖诗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却往往被人忽视。事实上,《诗经》祭祖诗是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及丰富的礼学内涵。本文拟在考察《诗经》祭祖诗的基础上,试对其礼学内涵进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祭祖诗 礼学内涵
下载PDF
从《诗经》祭祖诗看“周德”的建构
3
作者 高建文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3期39-44,共6页
"周德"是具有周民族特色的德业,它的建构使得周得以与虞、夏、商等王朝并立而获得正统地位。从《诗经》祭祖诗中可以梳理出周人对其"周德"建构的脉络:"周德"以后稷"立(粒)民"之"农德"... "周德"是具有周民族特色的德业,它的建构使得周得以与虞、夏、商等王朝并立而获得正统地位。从《诗经》祭祖诗中可以梳理出周人对其"周德"建构的脉络:"周德"以后稷"立(粒)民"之"农德"为发端和特色,以文王之"文德"为周王政德之典范。前者是从族群的层面、后者从政权的层面确立了周人绍绪大统的合法性和区别于历代受命诸族的独特性;前者为后者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族群文化土壤并因后者而为天下贵,后者则在继承前者的基础上了赋予了前者以"文"的特性进而提升了前者;二者统一于敬天保民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祭祖诗 周德 后稷 农德 文王 文德
下载PDF
《诗经》祭祖诗与周代宗庙祭祀礼器初探
4
作者 杨颖 《青年与社会(下)》 2014年第8期310-311,共2页
周代祖先崇拜盛行,宗庙祭祖活动场面隆重、仪式复杂,祭祀礼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一般将盛放献祭品的器皿与祭祀仪式中使用的其它器物统称为“礼器”。文章主要以《诗经》祭祖诗为关照对象,深入探讨《诗经》祭祖诗中所反映的周代宗... 周代祖先崇拜盛行,宗庙祭祖活动场面隆重、仪式复杂,祭祀礼器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一般将盛放献祭品的器皿与祭祀仪式中使用的其它器物统称为“礼器”。文章主要以《诗经》祭祖诗为关照对象,深入探讨《诗经》祭祖诗中所反映的周代宗庙祭祀礼器的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祭祖诗 宗庙祭祀 礼器
下载PDF
《诗经》周人“祭祖诗”的认知与价值建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石珂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6-88,共3页
周人通过"祭祖诗"追忆先祖,实现族人自我认知和异姓诸侯认知的意图,建立了以"德"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确认了周王朝的合法性。以"德"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也同时造成了周代后人对政权合法性的焦虑,他们需要通过... 周人通过"祭祖诗"追忆先祖,实现族人自我认知和异姓诸侯认知的意图,建立了以"德"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确认了周王朝的合法性。以"德"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也同时造成了周代后人对政权合法性的焦虑,他们需要通过祭祖、求德来消解这种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祖诗 认知 价值建构 合法性
下载PDF
《诗经》祭祖诗训诫辞的礼乐内涵——以《尚书》及西周金文训诫辞为对比
6
作者 李喆 李山 《中国诗歌研究》 2020年第2期29-37,共9页
《诗经》中的祭祖诗多是献唱给祖先神的,但是《烈文》却是面向典礼上的助祭者的。参之《大雅·文王》等诗,《烈文》反映了一个历来受到忽视的祭祖仪节--训诫。据西周早期《何尊》铭文,这一仪节发生在赐福之后,具有在祖先神前立誓的... 《诗经》中的祭祖诗多是献唱给祖先神的,但是《烈文》却是面向典礼上的助祭者的。参之《大雅·文王》等诗,《烈文》反映了一个历来受到忽视的祭祖仪节--训诫。据西周早期《何尊》铭文,这一仪节发生在赐福之后,具有在祖先神前立誓的性质,仪式外衣下突出了浓重的政治色彩。较之承袭自殷商宗教属性的诸多祭祖礼,训诫仪节的设置实现了周人在祭祖仪制上的重大突破与变革,形成了人神兼顾的祭祖礼制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诫仪式 祭祖诗 《烈文》 何尊 神前立誓 赐福
原文传递
商代祭祖祷祝活动与祭祖诗
7
作者 管恩好 《诗经研究丛刊》 2015年第1期463-476,共14页
商代巫风盛行,祭祖活动特别发达,商代祭祖礼中的祝告之祭是商代重要的祭祀活动,祷祝作为商代重要的祭祀活动和祭祀方式,主要分为祝告和册告两种主要方式。商代祭祖礼中的祷祝活动是商代祭祖诗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商代祭祖诗可能就产生... 商代巫风盛行,祭祖活动特别发达,商代祭祖礼中的祝告之祭是商代重要的祭祀活动,祷祝作为商代重要的祭祀活动和祭祀方式,主要分为祝告和册告两种主要方式。商代祭祖礼中的祷祝活动是商代祭祖诗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商代祭祖诗可能就产生于祭祖礼中的祷祝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 祷祝 祭祖诗 商颂
原文传递
《诗经》祭祖诗的德孝观念与收族功能
8
作者 胡正访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71,共5页
《诗经》中的祭祖诗在赞美祖先时较少描写其具体功勋而更多关注于抽象的德,这个德并非一个单纯赞扬祖先的词汇,而是兼有某种感召特定对象的作用。祭祖诗中德的凸显,体现出一种双重指向性,既指向祭祀的对象,更指向主祭者及助祭者自身。... 《诗经》中的祭祖诗在赞美祖先时较少描写其具体功勋而更多关注于抽象的德,这个德并非一个单纯赞扬祖先的词汇,而是兼有某种感召特定对象的作用。祭祖诗中德的凸显,体现出一种双重指向性,既指向祭祀的对象,更指向主祭者及助祭者自身。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祭祖诗为先秦伦理道德体系中孝观念的确立和巩固创造了条件,而无论是德化还是昭孝又都是祭祖诗收族功能的一种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祭祖诗 德孝 收族
原文传递
从舞容与颂诗的关系看《大武》在典礼中的运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全志 《音乐探索》 CSSCI 2012年第4期42-48,共7页
《大武》舞容与颂诗内容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学者从舞容所代表的意义去考察《大武》所用颂诗的方法是不合适的。《礼记》孔子与宾牟贾的对话、《左传》"季札观乐"、诸侯各国对《大武》的僭越行为等,都说明《大武》舞容与所用... 《大武》舞容与颂诗内容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学者从舞容所代表的意义去考察《大武》所用颂诗的方法是不合适的。《礼记》孔子与宾牟贾的对话、《左传》"季札观乐"、诸侯各国对《大武》的僭越行为等,都说明《大武》舞容与所用颂诗之间存在一定的游离关系。从舞容与颂诗之间游离的角度来看《大武》的用诗情况,会更加清晰明了。在具体的祭祖典礼中,从三献起开始演奏《大武》乐,《周颂》中的祭祖诗根据不同的祭祀种类和对象进行分分合合。在"九献"之内,《大武》作为祭祖诗的背景音乐,并不限制或影响新的祭祖诗的产生。"九献"之后,天子亲帅群臣舞《大武》,此时歌唱《维清》、《武》、《酌》三首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武》 舞容 《周颂》 祭祖诗 祭祖程序
下载PDF
从《诗经·周颂》到汉代祭祀诗看秦汉之际的文化嬗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洪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8-11,共4页
当人类走出原始蒙昧,进入理性时代以后,便逐渐意识到自己精神家园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如何升华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人性臻于完善而最终脱离动物性,是先哲们曾苦苦探索思考的重大课题。与西哲柏拉图要将艺术逐出“理想国”的思路... 当人类走出原始蒙昧,进入理性时代以后,便逐渐意识到自己精神家园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如何升华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人性臻于完善而最终脱离动物性,是先哲们曾苦苦探索思考的重大课题。与西哲柏拉图要将艺术逐出“理想国”的思路相反,中国的先哲们则极为重视艺术对人性的熏陶、教化作用。孔子认为人的成长应该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荀子则更一步分析:“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无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导,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导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荀子·乐论》)艺术是人性的必然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周颂》 文化嬗变 祭祀 秦汉之际 宗教关怀 宗教精神 宗教意识 《安世房中歌》 祭祖诗 理性时代
下载PDF
打破传统研究模式的《诗经》学著作──读王夫之《诗广传》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沛霖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02-104,共3页
打破传统研究模式的《诗经》学著作──读王夫之《诗广传》赵沛霖《诗广传》是王夫之研究《诗经》的一部重要著作。此书内容复杂,涉及学科又多,给阅读者带来很多困难。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迄今为止尚未有论著对它加以研究和评介。... 打破传统研究模式的《诗经》学著作──读王夫之《诗广传》赵沛霖《诗广传》是王夫之研究《诗经》的一部重要著作。此书内容复杂,涉及学科又多,给阅读者带来很多困难。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迄今为止尚未有论著对它加以研究和评介。这种情况无论对于《诗经》学还是对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研究模式 经》研究 王夫之 广传 祭祖诗 船山 作品 本质特征 《雅》
下载PDF
《良耜》不是祭祀诗
12
作者 应桦 《河北学刊》 1982年第1期153-157,共5页
原文 畟畟良耜 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 实函斯活 或来瞻女 载筐及莒 其(食良)伊黍 其笠伊纠 其镈斯赵 以薅茶蓼 荼蓼朽止 黍稷茂止 获之挃挃 积之栗栗 其崇如墉 其比如栉 以开百室 百室盈止 妇子宁止 杀时犉牡 有俅其角 以似以续
关键词 祭祀 周颂 农事 祭祖诗 黍稷 社稷 训解 先祖 后稷 沤肥
下载PDF
论彝经祭祀诗的文学接受
13
作者 巴莫.曲布嫫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7-52,共6页
古代彝族地区为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昌炽之地,原始宗教祭坛提供了一块滋润萌长祭祀诗文学的沃土佳壤。彝族宗教祭司呗耄作为垄断文化的知识阶层掌握彝文字,他们以古彝文创作了大量用于祭祀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祀神诗、... 古代彝族地区为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昌炽之地,原始宗教祭坛提供了一块滋润萌长祭祀诗文学的沃土佳壤。彝族宗教祭司呗耄作为垄断文化的知识阶层掌握彝文字,他们以古彝文创作了大量用于祭祀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祀神诗、祭祖诗、送魂诗及招魂诗,大都包容在各类彝文经籍中。这些用于祭仪的诗歌在原始宗教外壳的包裹下,深藏着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原始宗教仪式得以传播。本文旨在:通过祭祀诗文本特点的分析,始终把握传播——接受这一文学接受过程,从接受形态、接受背景、接受方式及接受心态四个方面来探讨彝经祭祀诗的接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 接受方式 祭祖诗 接受心态 接受形态 文本特点 歌作品 祭祀活动 文学接受 接受问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