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祭蓝釉的呈色特点及其在修复中的应用
1
作者 吕蕊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20期60-63,共4页
文章综合论述了祭蓝釉陶瓷的发展历程及呈色特点,并分析了祭蓝釉的显色原因,探讨了祭蓝釉的制作工艺对于祭蓝釉瓷器釉面修复的借鉴作用,分析了做色环节中自然昼光、漆料稀薄度、层次厚度等因素对最终修复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祭蓝釉 呈色特点 显色原因 技术实施过程
下载PDF
祭蓝釉的制备
2
作者 王传胜 徐和良 李建彬 《陶瓷》 CAS 2020年第10期63-66,共4页
笔者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试制了一系列祭蓝釉样品。通过调整配方和工艺制度,结合实验样品的外观(色泽、光泽度、平整度),探讨了不同工艺制度(烧成制度、烧成温度、釉层厚度、釉浆细度等)对祭蓝釉发色的影响,初步探... 笔者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试制了一系列祭蓝釉样品。通过调整配方和工艺制度,结合实验样品的外观(色泽、光泽度、平整度),探讨了不同工艺制度(烧成制度、烧成温度、釉层厚度、釉浆细度等)对祭蓝釉发色的影响,初步探明了祭蓝釉的工艺配方和工艺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蓝釉 工艺制度 制备
下载PDF
同治祭蓝釉描金花卉纹筒瓶
3
作者 蔡楷 《陶瓷研究》 2016年第4期69-69,共1页
在今年上半年的各地博物馆展览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首都博物馆的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妇好是商王最宠爱的王后,也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巾帼女将。特展中所见大量玉器、青铜器再现了中国第二个王朝的殷商盛世,但其中妇好... 在今年上半年的各地博物馆展览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首都博物馆的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妇好是商王最宠爱的王后,也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巾帼女将。特展中所见大量玉器、青铜器再现了中国第二个王朝的殷商盛世,但其中妇好自己的玉器造型却是简约的、不华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蓝釉 妇好 殷墟妇好墓 考古发掘 筒瓶 首都博物馆 景德镇窑 商王 高温烧成 莲瓣纹
下载PDF
柔和淡雅 明代成化御窑瓷器概述
4
作者 吕成龙 《紫禁城》 2016年第11期100-121,共22页
稳定繁荣的明成化时期处于十五世纪下半叶的成化朝(一四六五年一四八七年)虽然只历时二十三年,但在整个明代御窑发展史上却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仅次于明初永乐、宣德时期成。化皇帝名朱见深(一四四七年一四八七年),庙号宪宗,系明英宗... 稳定繁荣的明成化时期处于十五世纪下半叶的成化朝(一四六五年一四八七年)虽然只历时二十三年,但在整个明代御窑发展史上却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仅次于明初永乐、宣德时期成。化皇帝名朱见深(一四四七年一四八七年),庙号宪宗,系明英宗朱祁镇(一四二七年~一四六四年)长子,朱明皇族的第六代,年号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窑厂 明英宗朱祁镇 朱见深 明成 孔雀绿釉 浇黄釉 明初 颜色釉 祭蓝釉 红彩
下载PDF
上海明代墓葬出土瓷器 被引量:1
5
作者 何继英 《上海文博论丛》 2014年第1期22-35,4,共15页
瓷器在上海明代墓葬中发现不是很多,最多的为浦东沈辅家族墓,出土瓷器51件,为青花瓷器48件,青瓷器2件,白瓷1件。闵行杜行康桥一座墓室中出土瓷器4件,为白瓷2件,青花瓷2件。另一墓出土瓷器5件,为青花瓷3件、青瓷2件等。墓葬中发现的瓷器... 瓷器在上海明代墓葬中发现不是很多,最多的为浦东沈辅家族墓,出土瓷器51件,为青花瓷器48件,青瓷器2件,白瓷1件。闵行杜行康桥一座墓室中出土瓷器4件,为白瓷2件,青花瓷2件。另一墓出土瓷器5件,为青花瓷3件、青瓷2件等。墓葬中发现的瓷器,有青花瓷、青瓷、青白瓷、白瓷等。以青花瓷为大宗,次为青瓷,白瓷、青白瓷较少。上海明代墓葬随葬的青花瓷器,器形主要有瓶、盒、罐、碗、炉、盘、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碗 盖罐 缠枝牡丹 康桥 缠枝莲花 圈足 祭蓝釉 三足炉 菊花纹 松竹梅
下载PDF
历史的重量·艺术的价值 陶瓷拍卖集锦
6
《陶瓷研究》 2016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为展示陶瓷"历史的重量、艺术的价值",本栏将陆续摘录一些不同类别的陶瓷名品近年来在世界各大拍卖会的拍卖记录。这些信息源于拍卖机构公开的拍品图文数据,仅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拍卖时间 拍卖机构 艺术品拍卖会 秋季拍卖会 影青釉 祭蓝釉 青花釉里红 白釉 国际拍卖 天球瓶
下载PDF
清代民国瓷帽筒赏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马佳 《收藏家》 2016年第6期50-54,共5页
"帽筒"又称"官帽筒",最早为清代官员用于放置顶戴花翎的器具,通常为瓷制。清代官员的帽子有两个后摆,不能叠压,最好悬垂,以保持帽子的形状。官帽平时至于专门的器具上正契合了古人"冠不落地,鞋不上桌"的说法,也能表现出对官帽的... "帽筒"又称"官帽筒",最早为清代官员用于放置顶戴花翎的器具,通常为瓷制。清代官员的帽子有两个后摆,不能叠压,最好悬垂,以保持帽子的形状。官帽平时至于专门的器具上正契合了古人"冠不落地,鞋不上桌"的说法,也能表现出对官帽的尊重和炫耀。在清初,康、雍、乾三代,官帽多是用球形帽架承托的。现存世的有一件的乾隆时期粉彩帽筒燃香器,为镂空花式,可内置香料,官帽置于其上,这应是帽筒较早的雏形(图1)。筒状帽筒大约出现在嘉庆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帽筒 国瓷 乾隆时期 矾红 博古纹 顶戴 浅绛 祭蓝釉 红彩 胎质
原文传递
湖南的马未都:廖文伟收藏传奇
8
作者 汤和平 《东方收藏》 2016年第8期100-106,共7页
马未都,何许人也?著名的收藏鉴赏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馆长。提起古玩界的大玩家,自然就想起了马未都。湖南有个廖文伟,一位很接地气的收藏奇人、捡漏大家、鉴赏鬼才,藏品绝大部分曾... 马未都,何许人也?著名的收藏鉴赏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馆长。提起古玩界的大玩家,自然就想起了马未都。湖南有个廖文伟,一位很接地气的收藏奇人、捡漏大家、鉴赏鬼才,藏品绝大部分曾是“地摊”货,都是“沙里淘金”而来。因渊博的历史文化学养,丰富的实战经验,过人的火眼金睛,传奇的收藏生涯,三年前就有记者称其为“湖南马未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未都 文伟 古玩商 水盂 观复 台砚 歙石 百家 祭蓝釉 双耳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