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趋避道德动机调节方式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靳宇倡 王冠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47-1657,共11页
道德动机是推动人们产生和完成具有道德意义和行为的内在动因。在解释道德动机的各种理论中,道德动机模型(Model of Moral Motive,MMM)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理论。该模型透过一个新颖的视角,强调趋避两种动机调节方式在自我、他人和群体背... 道德动机是推动人们产生和完成具有道德意义和行为的内在动因。在解释道德动机的各种理论中,道德动机模型(Model of Moral Motive,MMM)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理论。该模型透过一个新颖的视角,强调趋避两种动机调节方式在自我、他人和群体背景下产生的道德动机。通过对MMM模型综合性的分析,并且横向比较了道德基础理论(MFT)和行为/结果双系统模型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道德理论,挖掘出了MMM模型的比较优势,如强调利他、聚焦于自我的道德动机、群体道德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等。由于MMM模型是基于西方道德观提出的,未来的研究重点应着重于西方道德动机的心理与脑机制与国人的异同以及文化差异对道德动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动机模型 调节方式 禁止性道德 规范性道德 道德背景
下载PDF
东西方文化的人性观差异及其对道德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吴言动 王非 彭凯平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39,共6页
人性观,即认为人性究竟是本善的还是本恶的,不仅是哲学思辨的焦点,也是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常人理论(lay theory)。对于东西方文化传统的检视表明,西方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是性恶论人性观,东方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则是性善论人性观。研究通... 人性观,即认为人性究竟是本善的还是本恶的,不仅是哲学思辨的焦点,也是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常人理论(lay theory)。对于东西方文化传统的检视表明,西方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是性恶论人性观,东方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则是性善论人性观。研究通过实证数据支持了这一结论,发现中国被试相对于美国被试,对于人性的主观评定更倾向于性善的一端(研究1)。这种人性观差异导致中国被试在道德方面,尤其是规范性道德(行善)方面,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1),并且这种因果关系得到了启动实验的支持(研究2)。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如何塑造了人们对于人性和道德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人理论 人性观 性善论 性恶论 禁止性道德 规范性道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