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卜辞“五臣”与《史记·封禅书》“九臣”解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进锋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4-106,共3页
《史记·封禅书》有"九臣"的记载。历来注解《史记》的专书对之缺说或附会解意。甲骨卜辞中的"五臣"无疑为我们了解"九臣"提供了依据。从文字学和文献来看,甲骨文中的"五臣"就是执掌东、... 《史记·封禅书》有"九臣"的记载。历来注解《史记》的专书对之缺说或附会解意。甲骨卜辞中的"五臣"无疑为我们了解"九臣"提供了依据。从文字学和文献来看,甲骨文中的"五臣"就是执掌东、南、西、北、中五方的神灵。据之和相关的文献,《史记·封禅书》的"九臣"就是职司九天的神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封禅书 五臣 九臣
下载PDF
《史记·封禅书》所记秦雍州杂祠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英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135,共5页
秦雍州的数百杂祀是秦民间宗教的具体内容的反映。它们可分为天文诸神、生产和生活之神、人鬼和其他杂神三类 ,天文诸神蕴涵着数术意义 ,其他神灵则跟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从宗教学角度看 。
关键词 《史记·封禅书 民间宗教 雍州杂祀 神仙信仰
下载PDF
《史记·封禅书》中的天人图景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娜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3期35-40,54,共7页
《史记》不仅记录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代三千年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大事记,总结出历史兴亡的经验教训,也书写出三千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尤其是《封禅书》,通过细读与梳理,即可见出其中不仅书写出三千年的天地灾异符瑞史与山川、鬼神、动... 《史记》不仅记录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代三千年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大事记,总结出历史兴亡的经验教训,也书写出三千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尤其是《封禅书》,通过细读与梳理,即可见出其中不仅书写出三千年的天地灾异符瑞史与山川、鬼神、动植等的祭祀活动史,亦绘出上古社会的自然山川、天地动植观念及其与人的关系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封禅书 山川 动植物 祭拜
下载PDF
论黄庭坚禅书的美学思想
4
作者 吴江涛 汪爱平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年第11期149-150,共2页
书法美学思想是源自我们对汉字在书写实践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思考。我们由开始对汉字的实用功能转而注意到他的美学功能,就是我们对书法艺术认识的升华过程,这种升华最后的完成就是形成书法美学体系的产生。书法的美学思想由于时代和个人... 书法美学思想是源自我们对汉字在书写实践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思考。我们由开始对汉字的实用功能转而注意到他的美学功能,就是我们对书法艺术认识的升华过程,这种升华最后的完成就是形成书法美学体系的产生。书法的美学思想由于时代和个人审美情趣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审美主张。本文仅以黄庭坚禅书的美学思想来进行浅薄的分析、诠释,进而对其书法实践的理论根据进行思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禅书 美学
下载PDF
论《史记·封禅书》的章法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崔振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4,共4页
《史记·封禅书》作为《史记》八书,不仅是记载了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封禅、祭祀等典章制度,为秦汉之前的文化思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献,而且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因素与审美特性。概而言之,《史记·封禅书》一文所蕴含的章... 《史记·封禅书》作为《史记》八书,不仅是记载了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封禅、祭祀等典章制度,为秦汉之前的文化思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献,而且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因素与审美特性。概而言之,《史记·封禅书》一文所蕴含的章法结构及其审美特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起结章法结构,使《封禅书》的脉络首尾联贯、若合一契;其二,虚实结合的章法结构,使《封禅书》的文风飘渺迷离,所叙之事亦真亦幻;其三,跌宕参差的章法结构,增强了文章的叙述层次,在或整齐、或散漫的句法中极尽叙述之能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封禅书 起结 虚实 跌宕参差
下载PDF
论黄庭坚禅书的美学思想
6
作者 吴江涛 《华夏文化》 2009年第2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关学思想 黄庭坚 禅书 法创作 宋代文人 不立文字 本体论
下载PDF
《史记》虚字语气功能统计分析——以《封禅书》为例
7
作者 金钰 《文教资料》 2017年第35期54-55,37,共3页
《史记》具有以字立骨的语言特点,较《汉书》有更多的虚字,虚字运用是史公以声情传达文情的重要表达方式, 从虚词的角度来探讨《史记》的语言艺术,当能更准确地把握太史公笔法,增强对《史记》文本的理解.本文以《封禅书》为例,在 借助... 《史记》具有以字立骨的语言特点,较《汉书》有更多的虚字,虚字运用是史公以声情传达文情的重要表达方式, 从虚词的角度来探讨《史记》的语言艺术,当能更准确地把握太史公笔法,增强对《史记》文本的理解.本文以《封禅书》为例,在 借助计算机对该篇中的虚字用例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对其语气功能一分析,探讨其在《封禅书》迷离恍惚文风的 、公主观情感和态度的传达上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封禅书 虚字 语气功能 统计分析
下载PDF
禅学视角下的书画创造论——以黄庭坚和董其昌为例
8
作者 刘佳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59,共6页
禅学对中国书画的影响持久深远,它与中国书画的结合融会在历史上已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并且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思想。本文以对宋代黄庭坚和明代董其昌的“以禅论书画”的思想探究为例,窥探禅学影响在书画... 禅学对中国书画的影响持久深远,它与中国书画的结合融会在历史上已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并且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思想。本文以对宋代黄庭坚和明代董其昌的“以禅论书画”的思想探究为例,窥探禅学影响在书画理论中的具体表现,以进一步探明禅学与书画的深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董其昌 喻画
下载PDF
从禅宗到禅意书风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双阳 《美术大观》 2023年第4期21-23,共3页
文化的交融使得佛教本土化。禅宗修行方式被文人墨客借鉴,进而关注到禅宗精神,形成了文人眼里的“禅意”。禅意与不同艺术结合有了独特意味,融入书法表现中,形成了禅意书风。其中以怀素、朱耷为代表,书法意境以虚、空、静为高妙。禅意... 文化的交融使得佛教本土化。禅宗修行方式被文人墨客借鉴,进而关注到禅宗精神,形成了文人眼里的“禅意”。禅意与不同艺术结合有了独特意味,融入书法表现中,形成了禅意书风。其中以怀素、朱耷为代表,书法意境以虚、空、静为高妙。禅意书风的追求建立在对书法艺术高度的认识之上。禅意融入书写,将书法文化、精神推向更高的表达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艺术
下载PDF
黄庭坚书学思想研究
10
作者 段子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6期109-111,共3页
黄庭坚作为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的宋代书法家之一,其书学思想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并且凭借着思辨精神以独特的用笔特点开创宋代草书新风貌。此篇文章主要阐述黄庭坚与苏轼的书学关系,引出黄庭坚的“尚意”思想,分析“以禅... 黄庭坚作为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的宋代书法家之一,其书学思想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并且凭借着思辨精神以独特的用笔特点开创宋代草书新风貌。此篇文章主要阐述黄庭坚与苏轼的书学关系,引出黄庭坚的“尚意”思想,分析“以禅喻书”的内涵,并基于黄庭坚为人熟知的书法作品,探讨其书学思想下的作品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学思想 尚意
下载PDF
黄庭坚草书艺术研究
11
作者 刘馥瑶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1期135-137,共3页
在我国书法艺术中,草书的表现力极为丰富,艺术性极强,能实现书写者真情实感的全面抒发,但是草书的书写难度较大。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了很多草书大家,黄庭坚就是其中代表。黄庭坚是“北宋四家”之一,具有高超的草书技艺,其草书作品对后... 在我国书法艺术中,草书的表现力极为丰富,艺术性极强,能实现书写者真情实感的全面抒发,但是草书的书写难度较大。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了很多草书大家,黄庭坚就是其中代表。黄庭坚是“北宋四家”之一,具有高超的草书技艺,其草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基于此,分析黄庭坚草书艺术风格与艺术思想,以《诸上座帖》为例,对其草书艺术进行赏析,进而阐述其草书艺术对宋代及宋代以后产生的影响,期为当代草书书家的创作带来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艺术 “以 “字中有笔”
下载PDF
书禅禅书透禅幽——昌明禅书三昧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超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34,共3页
禅与书结合,从宋代“持法外之意”的禅意书法到晚清竹禅创立“九分禅书”,可谓源远流长,名家辈出。至于当代,以禅书名世,继往开来,在书坛自成一体的书法大家,当数湖北归元禅寺的昌明大和尚。昌明(1917—2007年),俗姓曹,祖籍... 禅与书结合,从宋代“持法外之意”的禅意书法到晚清竹禅创立“九分禅书”,可谓源远流长,名家辈出。至于当代,以禅书名世,继往开来,在书坛自成一体的书法大家,当数湖北归元禅寺的昌明大和尚。昌明(1917—2007年),俗姓曹,祖籍湖北枝江,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武汉汉阳归元寺住持。昌明禅书已汇编成《昌明大师书法集》、《昌明方丈法偈选》、《昌明禅书系列》出版,深得各界人士喜爱,被誉为“佛教界的法宝,艺术界的墨宝。”昌明禅书贵在书禅合一,“书以禅而神于中.禅以书而形于外”,个中三昧,法师在其《禅书缘起》中的论述,正是夫子自道:“昔画竹通禅者日竹禅,吟诗志禅者曰寄禅,今泼墨透禅者书禅也。禅净融合,顿渐彻悟:方便多门,归元无二;精进万化,寂默是本;禅书若舟,渡人渡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书 三昧 中国佛教协会 法家 湖北省 协会会员 副主席 委员会
原文传递
释宏正 禅书大师的禅意世界
13
作者 崔伟梁 仇玉平 《中华儿女》 2012年第20期83-85,共3页
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沉静、老成之后的稚朴,是惟有感悟万象之意,凝聚天地之美,才可造就的神品之境。 少林武功“禅拳归一”天下闻名,而少林僧人的艺术追求却少有人关注。已知“天命”之年的释宏正法师在少林武功的热潮中,... 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沉静、老成之后的稚朴,是惟有感悟万象之意,凝聚天地之美,才可造就的神品之境。 少林武功“禅拳归一”天下闻名,而少林僧人的艺术追求却少有人关注。已知“天命”之年的释宏正法师在少林武功的热潮中,寂寞地攀登着佛学的另外一个顶峰,追寻一种“书禅归一”的至境。他一直认为,佛学所推崇的淡薄名利并非消极遁世,而是倡导通过个人修为,替喧嚣尘世找寻一条自我解脱的捷径。出世或入世,在释宏正法师的心中已被淡定,但他的书法作品却表现了生命的激情:明亮宁静,空灵澄澈,生机勃勃,凸显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大师 禅书 艺术追求 “天命” 法作品 归一
原文传递
禅思意韵与诗性智慧──评“禅学三书” 被引量:1
14
作者 康震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学三 吴言生 宗思想渊源》 学哲学象征》 宗诗歌境界》
下载PDF
“参禅”与“顿悟”——苏轼的寓禅于书
15
作者 杨晓军 《艺术科技》 2014年第5期255-255,共1页
禅宗诗性哲学深深地影响着苏轼的人生态度,也渗透于他的书法实践和书法美学取向中。苏轼书论中以禅喻书,寓禅于书,提供给后世的是一种比"尚法"更高妙的学书法则。这种对"通其意"的重视与肯定,既构成宋代尚意书风的... 禅宗诗性哲学深深地影响着苏轼的人生态度,也渗透于他的书法实践和书法美学取向中。苏轼书论中以禅喻书,寓禅于书,提供给后世的是一种比"尚法"更高妙的学书法则。这种对"通其意"的重视与肯定,既构成宋代尚意书风的主流形态,同时也为后世书风的深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顿悟 苏轼
下载PDF
禅宗·哲学·诗歌融通体系的构筑与建设——吴言生博士《禅学三书》述评
16
作者 沈文凡 《佛学研究》 2002年第0期404-406,共3页
禅学三书,(即《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出版后,在文学、佛学界引起较大反响。作者精探奥理,洞析微机,追溯禅宗发展的历史,找寻禅宗的思想渊源,验证禅宗的哲学象征,体悟禅宗的文学境界,内蕴丰厚,语无蹈袭,自具... 禅学三书,(即《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出版后,在文学、佛学界引起较大反响。作者精探奥理,洞析微机,追溯禅宗发展的历史,找寻禅宗的思想渊源,验证禅宗的哲学象征,体悟禅宗的文学境界,内蕴丰厚,语无蹈袭,自具新意,垂示将来的作用已显端倪。予不自揆,就其主要特点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三 宗思想 宗哲学 吴言生 宗诗歌 《楞严经》 《金刚经》 述评 佛教经典 本来面目
下载PDF
于国无益,对民有害的滥祭淫祀--读《史记·封禅书》
17
作者 楚欣 《炎黄纵横》 2021年第6期60-62,59,共4页
所谓封禅,指古代封建统治者祭祀天地的活动。登五岳之首泰山祭天,谓之“封”;于泰安东南梁父山(别名迎福山、映佛山)筑坛祭地,称作“禅”。帝王们的封禅活动,目的是为了报答天地的功德,表明“君权神授”。
关键词 封建统治者 君权神授 五岳 《史记·封禅书 梁父山
原文传递
论禅与书法的相互借鉴
18
作者 李光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134,共4页
禅与书法的交涉与会通,在佛教经典中有明确的肯定,在历代的禅意书论中亦有确凿的记载。二者融通的主要方式,即体现在理论上的相互借鉴:在书法,表现为"以禅喻书";在禅学,则表现为"以书喻禅"。
关键词 融通 喻诗
下载PDF
清凉堪益世 翰墨竟飘香——弘一法师在闽南禅院书作列举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江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2期13-16,共4页
弘一法师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一位杰出的高僧,其书法造诣很高,自成一格,晚年驻锡闽南晋江讲学弘法,遗留不少的书法作品,这是研究其艺术成就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 弘一法师 闽南晋江
下载PDF
诗意地栖居——禅宗对苏轼书法美学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百军 《书画世界》 2003年第2期15-17,共3页
禅宗的诗性哲学深深地影响着苏轼的人生态度,也渗透于他的书法实践和书法美学取向中,概括起来说是以『意』统摄下的以书入禅和以禅喻书,在『意造无法』、『通其意』和『合于天造』的追求中阐释着禅的理趣与意蕴。
关键词 苏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