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近现代中国佛教禅净合流三种传统模式的重建 被引量:1
1
作者 许颖 《管子学刊》 CSSCI 2012年第1期93-96,共4页
中国佛教史上禅净双修三种传统模式在近现代的转型时期均得以重建。以禅摄净模式以虚云为代表,理论上坚持禅宗的唯心净土观,修持上以禅宗的看话融摄净土念佛。导禅归净模式以圆瑛为代表,教法上融通性相,教禅双弘;教行上禅净双修,导归净... 中国佛教史上禅净双修三种传统模式在近现代的转型时期均得以重建。以禅摄净模式以虚云为代表,理论上坚持禅宗的唯心净土观,修持上以禅宗的看话融摄净土念佛。导禅归净模式以圆瑛为代表,教法上融通性相,教禅双弘;教行上禅净双修,导归净土。以净统禅模式以印光为代表,反对宗教混滥、禅净混融,主张诸宗归净,倡导净土念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净合流 近现代中国佛教 土宗
下载PDF
中国古代禅净合流的三种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许颖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95-99,共5页
中国佛教的禅净双修传统,在明末清初之际经由三大高僧的倡导,奠定了三种有代表性的修行模式:憨山德清主张以禅摄净,强调一切净土皆为心造,并从禅观的角度,以念佛观想为通达净土的正因,以参究念佛融摄禅净;云栖祩宏力倡导禅归净,以净土... 中国佛教的禅净双修传统,在明末清初之际经由三大高僧的倡导,奠定了三种有代表性的修行模式:憨山德清主张以禅摄净,强调一切净土皆为心造,并从禅观的角度,以念佛观想为通达净土的正因,以参究念佛融摄禅净;云栖祩宏力倡导禅归净,以净土念佛求生西方为主,辅以禅宗的参禅方法,以参究念佛作为导禅归净的方便;蕅益智旭则以净统禅,认为禅、教、律、密不可分,并以净土法门涵盖整个佛教。禅净合流三种模式的形成,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近现代得到了继承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宗 禅净合流
下载PDF
禅净合流与明代禅宗美学思想的走向 被引量:3
3
作者 皮朝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59-70,共12页
中国禅宗在有明一代发生了重要转向,它沿着宋元以来所出现的禅净合流的基本趋势向前发展,而且越演越烈。这一时期的禅宗美学思想的走向也相应地表现出种种特点。本文从“净心净土的向往与审美境界的追寻”和“妙悟法门的解读与审美生... 中国禅宗在有明一代发生了重要转向,它沿着宋元以来所出现的禅净合流的基本趋势向前发展,而且越演越烈。这一时期的禅宗美学思想的走向也相应地表现出种种特点。本文从“净心净土的向往与审美境界的追寻”和“妙悟法门的解读与审美生存的探究”等方面,指出明代禅宗及其美学思想所发生的重大转向,并指出晚明“四大高僧”的禅学主张标志着禅宗思想的式微,开辟了近代佛教念佛净土实修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净合流 宗美学 审美境界 审美生存 妙悟法门
下载PDF
“禅净合流”与晚明文人结社
4
作者 杨化强 《殷都学刊》 2016年第2期64-67,79,共5页
"禅净合流"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典型的宗教现象,在晚明尤为成熟,在其影响下形成的文人社团显露出这种特征,以此也可反观出其影响下的晚明文人心态,对于进一步了解晚明思想、文学创作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禅净合流 晚明 文人 结社
下载PDF
从禅净合流的角度分析道信的“一行三昧”思想
5
作者 白冰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116-120,共5页
禅净合流并非在宋朝才初露端倪,在东晋时期就已出现。早期禅宗"念佛"思想也不是只在六祖慧能的《坛经》有所详述。隋唐时期,禅宗四祖道信所倡"一行三昧"将净土思想融入其中,以事、理之分将修持与往生程度相联系,体... 禅净合流并非在宋朝才初露端倪,在东晋时期就已出现。早期禅宗"念佛"思想也不是只在六祖慧能的《坛经》有所详述。隋唐时期,禅宗四祖道信所倡"一行三昧"将净土思想融入其中,以事、理之分将修持与往生程度相联系,体现了禅净合流的思想。同时,"一行三昧"的思想与天台宗的净土思想也有理论上的一致性。这为宋代以后佛教以禅净为主的诸宗派合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信 一行三昧 禅净合流
下载PDF
大慧宗杲禅法对“禅净合流”的影响探析
6
作者 耿静波 《兰台世界》 2017年第24期122-125,共4页
大慧宗杲在继承临济禅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看话头"禅法,简单易行,直指人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临济宗禅法的义理及修行体系,促成"临济再兴",将临济禅法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并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元代临济宗的高... 大慧宗杲在继承临济禅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看话头"禅法,简单易行,直指人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临济宗禅法的义理及修行体系,促成"临济再兴",将临济禅法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并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元代临济宗的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三位禅师对其"看话禅"进一步继承、发展,并将之与"念佛禅"结合,将禅净融合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梳理、分析原妙、明本、惟则对宗杲"看话禅"的发展与改进,并探讨三位禅师独特禅法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慧宗杲 看话 禅净合流 影响
下载PDF
明清僧众禅宗净土信仰关系再探
7
作者 王兴 《佛学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276-293,共18页
明清之际的高僧群体大多重提中古已有的禅净双修、禅净合流之说法,但其内涵实际上已在此时发生巨大变化。明清禅门内外的禅净互动、汇合学说并非以禅和净土信仰平等地结合为出发点,而有着更加复杂的信仰背景。明末至清代在高僧对禅法普... 明清之际的高僧群体大多重提中古已有的禅净双修、禅净合流之说法,但其内涵实际上已在此时发生巨大变化。明清禅门内外的禅净互动、汇合学说并非以禅和净土信仰平等地结合为出发点,而有着更加复杂的信仰背景。明末至清代在高僧对禅法普遍抱持负面、批判态度的情境下,净土法门被引入到对禅的调整与革新。其中延续明初禅门内以净土辅助参禅的声音之外,以云栖袾宏、蕅益智旭和曹洞宗匠为代表的人物在对当时禅法流弊的激烈批判中,开始强调以净土法门摄持甚至取代传统禅法。最终在清代彻悟际醒的净土话语中,形成了诸宗归净的局面,将禅宗完全视作净土法门的子集。因而传统中国晚期汉传佛教的这一禅净合流趋势的发展始终回应着精英佛教话语中对禅态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佛教 土信仰 双修 禅净合流
下载PDF
从智慧到信仰:论晚明净土佛教的思想转向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永革 《浙江学刊》 CSSCI 1998年第2期96-102,共7页
晚明佛教丛林承续宋代以来禅净合流的历史趋势,盛行把禅宗参究工夫与净土持名念佛法门加以圆顿整合的参究念佛禅,并表现出从参究念佛论到摄禅归净的思想转向。这一思想转向,既是明末禅学中兴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晚明禅净合流的主要... 晚明佛教丛林承续宋代以来禅净合流的历史趋势,盛行把禅宗参究工夫与净土持名念佛法门加以圆顿整合的参究念佛禅,并表现出从参究念佛论到摄禅归净的思想转向。这一思想转向,既是明末禅学中兴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晚明禅净合流的主要特色。另外明末佛教丛林同时还存在着从摄教归净到消禅归净的思想转向,从而走向对佛教净土信仰的全面皈依,并藉此实现禅、教、净的合流。明末佛教丛林对净土信仰的全面皈依的二大思想转向,既是中国佛教圆融思想充分展开的理论结果,又是明佛教走向全面复兴的重要表征,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中国佛教世俗化进程的逻辑完成。晚明丛林对净土信仰全面皈依,表明佛教修持方法的有效性不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修行的信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究念佛 晚明佛教 土信仰 佛教世俗化 禅净合流 思想转向 藕益智旭 中国佛教 往生
下载PDF
《鼎湖山志》与明清之际岭南禅宗
9
作者 周军 《肇庆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6-41,共6页
鼎湖山庆云寺创立于明万历年间德清中兴曹溪道场之后,是明清之后岭南的一支重要法系。清初成鹫编纂的《鼎湖山志》详细地记载了庆云寺创建和演化过程,从中也可以看出明清之际岭南禅宗发展的鲜明特点和轨迹:明朝遗民逃禅成风,致使佛门内... 鼎湖山庆云寺创立于明万历年间德清中兴曹溪道场之后,是明清之后岭南的一支重要法系。清初成鹫编纂的《鼎湖山志》详细地记载了庆云寺创建和演化过程,从中也可以看出明清之际岭南禅宗发展的鲜明特点和轨迹:明朝遗民逃禅成风,致使佛门内儒风盛行,儒释加速融合;由宗派分张而走向禅净兼修,师承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门派之别淡化;禅净合流亦使禅宗失去了原有的奋迅直截、激扬踔厉的精神,法场衰败,高僧和俗僧各行其道,致使岭南佛门重新走上严明戒律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庆云寺 成鹫 遗民 岭南 禅净合流
下载PDF
楚山绍琦禅师念佛禅思想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利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90,共5页
楚山绍琦禅师在继承五代时期永明延寿“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禅净融合理念与具体的修持方法,我们可以称其为“念佛禅”。这种思想与实践不但使楚山禅师成为塑造中国佛教发展历史的一代领袖,对中国佛教内禅净融... 楚山绍琦禅师在继承五代时期永明延寿“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禅净融合理念与具体的修持方法,我们可以称其为“念佛禅”。这种思想与实践不但使楚山禅师成为塑造中国佛教发展历史的一代领袖,对中国佛教内禅净融合趋势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今天佛教宗派之间关系的调整和汉传佛教的复兴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佛 禅净合流 楚山绍琦
原文传递
隋唐高僧道信“一行三昧”思想论析
11
作者 白冰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5-119,共5页
禅净合流并非仅在宋朝初露端倪,在东晋时期就已出现。早期禅宗"念佛"思想也不是只在六祖慧能的《坛经》有所详述。隋唐时期,禅宗四祖道信所倡"一行三昧"将净土思想融入其中,以事、理之分将修持与往生程度相联系,体... 禅净合流并非仅在宋朝初露端倪,在东晋时期就已出现。早期禅宗"念佛"思想也不是只在六祖慧能的《坛经》有所详述。隋唐时期,禅宗四祖道信所倡"一行三昧"将净土思想融入其中,以事、理之分将修持与往生程度相联系,体现了禅净合流的思想。同时,"一行三昧"的思想与天台宗的净土思想也有理论上的一致性。这为宋代以后佛教以禅净为主的诸宗派合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信 一行三昧 禅净合流
原文传递
雜劇《魚兒佛》與晚明的佛教及社會
12
作者 易斌 《中国俗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132-151,共20页
由晚明湛然禪師創作的雜劇《魚兒佛》,在經過一些文人的編修與評點後,僅收録於《盛明雜劇二集》第十九卷。本劇主要講述了漁夫金嬰和妻子受觀音點化終成大道的故事,原作的湛然禪師和重編的寓山居士(祁彪佳)使這部雜劇呈現如今的面貌。... 由晚明湛然禪師創作的雜劇《魚兒佛》,在經過一些文人的編修與評點後,僅收録於《盛明雜劇二集》第十九卷。本劇主要講述了漁夫金嬰和妻子受觀音點化終成大道的故事,原作的湛然禪師和重編的寓山居士(祁彪佳)使這部雜劇呈現如今的面貌。作爲宣傳佛教思想的度脫劇,《魚兒佛》由湛然禅师确定了故事雛形,從中體現了晚明時期乃至近古佛教"禪淨合流"等獨特的生態。同時,其民間佛教元素較中古時期產生了較大發展,如觀音信仰與放生信仰融合形成的"魚籃觀音"以及地獄與業報思想的強化等,但也因此與傳統佛教產生了一定的背離。這部雜劇在創作上繼承了來自佛教、民間與文學的不同傳統,具有較爲豐富的文化內藴與社會歷史內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魚兒佛》 湛然禪師 禪淨合流 民間佛教 度脫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