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禅诗分类的学理根据及禅境诗的价值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满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7-49,共3页
可以将禅诗分为两大类:禅境诗和禅意诗。所谓禅意诗是指诗人以世俗分别知做就的禅诗,而禅境诗则是诗人以般若无分别知做就的禅诗。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禅意诗用的是直陈禅理(赋)的手法,或者借事物喻禅理(比)的手法;而禅境诗用的是象征暗...
可以将禅诗分为两大类:禅境诗和禅意诗。所谓禅意诗是指诗人以世俗分别知做就的禅诗,而禅境诗则是诗人以般若无分别知做就的禅诗。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禅意诗用的是直陈禅理(赋)的手法,或者借事物喻禅理(比)的手法;而禅境诗用的是象征暗示(兴)的手法。禅境诗给予人的是一种终极安慰,在那种悟境中,我们飘泊无寄的心灵似乎找到了终极归宿,我们悖逆自然的精神似乎回归了原初的灵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
诗
禅意
诗
禅境诗
学理根据
分类
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王安石晚年禅境诗的特点
2
作者
刘洋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3-57,共5页
王安石晚年的禅境诗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多为后人称道。本文旨在探讨王安石晚年的禅境诗的特点。
关键词
王安石
禅境诗
内容特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王维“禅境诗”诸特征之跨文化比较研究——基于王维、松尾芭蕉及海德格尔诗作的对比分析而论
3
作者
孟令兵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4-204,共11页
本文以王维《辋川集》的五言绝句、松尾芭蕉的俳句以及海德格尔晚年诗作作为分析对象,在结合禅宗核心思想、松尾芭蕉风雅之寂以及海德格尔后期对“存在的真理”之思的基础上,概括总结此类“禅境诗”的一些的共同特征:以极其简洁的文字...
本文以王维《辋川集》的五言绝句、松尾芭蕉的俳句以及海德格尔晚年诗作作为分析对象,在结合禅宗核心思想、松尾芭蕉风雅之寂以及海德格尔后期对“存在的真理”之思的基础上,概括总结此类“禅境诗”的一些的共同特征: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和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示“刹那涌现”“法尔自然”“自存独化”的自然景象,其以禅宗思想而论则是表现诗人当下无分别意识的现量境,尤其符合王夫之对于现量境之诸要义的归纳及“云门三关”说,也与舍尔巴茨基对于现量境(“点刹那”)的分析对应相似,其所表现的是当下唯一真实存在的宇宙大化流行不息的生命力;在松尾芭蕉则符合俳艺的“闲寂”“诚”“本情”之主要思想特征;在海德格尔则体现为人如何凭借“诗”“语言”或“艺术”而进入“存在之澄明”境界、诗意化的栖居于世的诗化哲学思想。而作为此类禅境诗之魂的禅宗的现量境思想则是贯穿以上诸家思想的主要线索,于中显见实际创宗于七世纪中国唐朝慧能的禅宗思想已然贯通中西方而成为20世纪现代世界思想史共享的思想文化遗产。同时,本文也认为应该将这类“禅境诗”在古典诗歌分类中独标一格,以确立其在诗歌美学与人类哲学思想史上的不朽的永恒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禅境诗
海德格尔
松尾芭蕉
俳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禅境诗韵话王维
4
作者
吴童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22-27,共6页
王维的一生与佛教禅宗关系密切,佛教禅学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唐代,虽然儒、释、道三教鼎立,但事实上佛教的发展最为兴盛,各种佛教宗派相继发展成熟。其中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宗派有天台宗、法相宗、华...
王维的一生与佛教禅宗关系密切,佛教禅学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唐代,虽然儒、释、道三教鼎立,但事实上佛教的发展最为兴盛,各种佛教宗派相继发展成熟。其中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宗派有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而禅宗对封建士大夫文人的生活和思想的影响尤其普遍而重要。许多著名诗人皆曾学佛参禅,如白居易、刘禹锡、温庭筠等人皆与佛教关系密切,在他们的诗歌中也深深打上了禅的印记。所以,尽管以禅喻诗的理论在宋代才开始出现,而禅与诗的联系则在唐代便已发生。此时,禅宗迅速发展,已渗透于其他各宗派之中,且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和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境诗
王维
诗
佛教禅宗
诗
歌创作
士大夫文人
以禅喻
诗
“妙悟”
艺术风格的形成
思维方式
“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禅境与诗境的圆融:论唐代文人禅诗的审美涵蕴
5
作者
张锦辉
《中国佛学》
2022年第1期269-280,共12页
禅境即参禅者获得的一种开悟超脱之境,于禅诗创作而言,是诗人建构的一种特殊审美艺术境界。唐代文人在禅宗独特的思维机制、审美方式以及表达方式的观照下,审美观亦受影响。他们以对自然、寂静、无我以及本心的追寻为旨归,在诗性与悟性...
禅境即参禅者获得的一种开悟超脱之境,于禅诗创作而言,是诗人建构的一种特殊审美艺术境界。唐代文人在禅宗独特的思维机制、审美方式以及表达方式的观照下,审美观亦受影响。他们以对自然、寂静、无我以及本心的追寻为旨归,在诗性与悟性思维的相互圆融下,禅境与诗境相互交融,其禅诗最终呈现出冲淡自然、空灵闲静、含蓄蕴藉的审美涵蕴。唐代文人对诗意化禅境的追求,既是他们排遣寂寞与寥落情绪的手段,又是开悟之后超越限境、触目菩提、立处皆真的生命境界的本来呈现,最终成为唐代诗歌审美追求的另一面,形成中国文学、禅学史上的瑰美景观,丰富了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理想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禅
诗
诗
境与
禅境
审美涵蕴
唐代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季清初滇南诗僧苍雪论略
被引量:
5
6
作者
李舜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8-63,共6页
苍雪是明末清初著名诗僧 ,吴梅村、王士祯对他的诗作均有至评。本文在略述其生平的基础上 ,以期对其诗歌和在清初吴中诗坛的影响作一准确的评价。
关键词
苍雪
诗
僧
禅境诗
兴亡
诗
吴梅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山古洞中的乐章——论寒山诗
7
作者
姜革文
《中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4期117-122,共6页
在唐代灿烂的诗国中,有一位不知名姓的诗人。他胸怀璧玉而远遁山林之中,栖身佛门。以朴实的诗章,陶情悦性,讽咏世态炎凉。亦儒、亦佛、亦道,后人甚至以“菩萨”或“仙人”而礼拜之。他隐居在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天台之唐兴县(今浙...
在唐代灿烂的诗国中,有一位不知名姓的诗人。他胸怀璧玉而远遁山林之中,栖身佛门。以朴实的诗章,陶情悦性,讽咏世态炎凉。亦儒、亦佛、亦道,后人甚至以“菩萨”或“仙人”而礼拜之。他隐居在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天台之唐兴县(今浙江天台县)西七十里的寒岩,自称寒山子,亦即寒山。 寒山的生卒年代,根据徐光大同志考证(见《台州师专》哲社版85年第2期),约在公元七世纪末到公元八世纪七、八十年代之间。少时的寒山,生活在封建社会相当繁荣的时期,加上家境比较殷实,使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他在自己的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
诗
乐章
禅境诗
禅趣
诗
禅理
诗
禅意
诗
诗
僧
诗
歌
论道
王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佛教与中国艺术精神
8
作者
李慧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93年第1X期68-73,共6页
佛教自东汉进入中土以后,便以迅猛之势广泛地传播开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吸收、消化,渐渐地与中国文化精神溶为一体,隋唐时,达盛之极。其时,佛教的观念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和精神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佛教精神也和中国文化艺术...
佛教自东汉进入中土以后,便以迅猛之势广泛地传播开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吸收、消化,渐渐地与中国文化精神溶为一体,隋唐时,达盛之极。其时,佛教的观念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和精神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佛教精神也和中国文化艺术精神无法再分,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本文试就两者的关系做一具体的探讨。 1 黑格尔说:“民族的宗教、民族的政治制度、民族的伦理、民族的法制、民族的风俗以及民族的科学、艺术和技能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那么,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什么呢?这里,儒道一起(实际上是互补)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古代的文化,阐释了中国古代的艺术精神。 千百年来,孔子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就在于他的儒家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
山水画
民族精神
中国人
王维
禅宗思想
禅境诗
与自然息息相关
中国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鸟鸣涧》英译的禅意美学探析
9
作者
李星宇
吴蓓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80-86,共7页
在翻译审美过程中,审美意识系统指导译者心理结构的运作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审美意识系统指导下,利用翻译审美认知图示分析王维《鸟鸣涧》两个英译本,发现翁显良散文诗体的“有机创译”在主旨表达、叙事节奏等维度实现了对原诗禅...
在翻译审美过程中,审美意识系统指导译者心理结构的运作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审美意识系统指导下,利用翻译审美认知图示分析王维《鸟鸣涧》两个英译本,发现翁显良散文诗体的“有机创译”在主旨表达、叙事节奏等维度实现了对原诗禅意叙事的“神似”化解读。许渊冲格律诗体的“经典重构”在音律节奏、主体凸显等方面实现了对原作禅意意境的“形似”化表达。审美意识系统指引译者进入禅的境界,再现原诗的禅意美学内涵,彰显了翻译美学对禅境诗译介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系统
审美认知图示
《鸟鸣涧》
禅意美学
禅境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维禅诗赏析
10
作者
曹阳
刘占辉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年第3期156-157,共2页
本文在分析禅诗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王维的生平,赏析了他的禅境诗。
关键词
禅
诗
分类
王维
禅境诗
原文传递
题名
禅诗分类的学理根据及禅境诗的价值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满
机构
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
出处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7-49,共3页
文摘
可以将禅诗分为两大类:禅境诗和禅意诗。所谓禅意诗是指诗人以世俗分别知做就的禅诗,而禅境诗则是诗人以般若无分别知做就的禅诗。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禅意诗用的是直陈禅理(赋)的手法,或者借事物喻禅理(比)的手法;而禅境诗用的是象征暗示(兴)的手法。禅境诗给予人的是一种终极安慰,在那种悟境中,我们飘泊无寄的心灵似乎找到了终极归宿,我们悖逆自然的精神似乎回归了原初的灵泉。
关键词
禅
诗
禅意
诗
禅境诗
学理根据
分类
价值
Keywords
Chan Sect poetry of concept
Chan Sect poetry of context
academic basis f 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an Sect poetry
value of Chan Sect p oetry of context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I207.9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王安石晚年禅境诗的特点
2
作者
刘洋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出处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3-57,共5页
文摘
王安石晚年的禅境诗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多为后人称道。本文旨在探讨王安石晚年的禅境诗的特点。
关键词
王安石
禅境诗
内容特点
Keywords
Wang Anshi
Zen poetry
content characteristic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王维“禅境诗”诸特征之跨文化比较研究——基于王维、松尾芭蕉及海德格尔诗作的对比分析而论
3
作者
孟令兵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4-204,共11页
文摘
本文以王维《辋川集》的五言绝句、松尾芭蕉的俳句以及海德格尔晚年诗作作为分析对象,在结合禅宗核心思想、松尾芭蕉风雅之寂以及海德格尔后期对“存在的真理”之思的基础上,概括总结此类“禅境诗”的一些的共同特征: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和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示“刹那涌现”“法尔自然”“自存独化”的自然景象,其以禅宗思想而论则是表现诗人当下无分别意识的现量境,尤其符合王夫之对于现量境之诸要义的归纳及“云门三关”说,也与舍尔巴茨基对于现量境(“点刹那”)的分析对应相似,其所表现的是当下唯一真实存在的宇宙大化流行不息的生命力;在松尾芭蕉则符合俳艺的“闲寂”“诚”“本情”之主要思想特征;在海德格尔则体现为人如何凭借“诗”“语言”或“艺术”而进入“存在之澄明”境界、诗意化的栖居于世的诗化哲学思想。而作为此类禅境诗之魂的禅宗的现量境思想则是贯穿以上诸家思想的主要线索,于中显见实际创宗于七世纪中国唐朝慧能的禅宗思想已然贯通中西方而成为20世纪现代世界思想史共享的思想文化遗产。同时,本文也认为应该将这类“禅境诗”在古典诗歌分类中独标一格,以确立其在诗歌美学与人类哲学思想史上的不朽的永恒价值。
关键词
王维
禅境诗
海德格尔
松尾芭蕉
俳句
Keywords
Wang Wei
Zen-style poetry
Martin Heidegger
Matsuo Bashō
haiku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I313.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I516.07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禅境诗韵话王维
4
作者
吴童
出处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22-27,共6页
文摘
王维的一生与佛教禅宗关系密切,佛教禅学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唐代,虽然儒、释、道三教鼎立,但事实上佛教的发展最为兴盛,各种佛教宗派相继发展成熟。其中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宗派有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而禅宗对封建士大夫文人的生活和思想的影响尤其普遍而重要。许多著名诗人皆曾学佛参禅,如白居易、刘禹锡、温庭筠等人皆与佛教关系密切,在他们的诗歌中也深深打上了禅的印记。所以,尽管以禅喻诗的理论在宋代才开始出现,而禅与诗的联系则在唐代便已发生。此时,禅宗迅速发展,已渗透于其他各宗派之中,且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和生命力。
关键词
禅境诗
王维
诗
佛教禅宗
诗
歌创作
士大夫文人
以禅喻
诗
“妙悟”
艺术风格的形成
思维方式
“境”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禅境与诗境的圆融:论唐代文人禅诗的审美涵蕴
5
作者
张锦辉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佛学》
2022年第1期269-280,共12页
基金
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建构——以中古寺院碑文的文本生成与文学形态为中心”(2022-0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唐代到北宋丝绸之路(陆路)上的驿站、寺庙、重要古迹与文人活动、文学创作及文化传播”(项目号:18ZDA2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禅境即参禅者获得的一种开悟超脱之境,于禅诗创作而言,是诗人建构的一种特殊审美艺术境界。唐代文人在禅宗独特的思维机制、审美方式以及表达方式的观照下,审美观亦受影响。他们以对自然、寂静、无我以及本心的追寻为旨归,在诗性与悟性思维的相互圆融下,禅境与诗境相互交融,其禅诗最终呈现出冲淡自然、空灵闲静、含蓄蕴藉的审美涵蕴。唐代文人对诗意化禅境的追求,既是他们排遣寂寞与寥落情绪的手段,又是开悟之后超越限境、触目菩提、立处皆真的生命境界的本来呈现,最终成为唐代诗歌审美追求的另一面,形成中国文学、禅学史上的瑰美景观,丰富了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理想范畴。
关键词
文人禅
诗
诗
境与
禅境
审美涵蕴
唐代文学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B946.5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季清初滇南诗僧苍雪论略
被引量:
5
6
作者
李舜臣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8-63,共6页
文摘
苍雪是明末清初著名诗僧 ,吴梅村、王士祯对他的诗作均有至评。本文在略述其生平的基础上 ,以期对其诗歌和在清初吴中诗坛的影响作一准确的评价。
关键词
苍雪
诗
僧
禅境诗
兴亡
诗
吴梅村
Keywords
Cangxue
poet and monk
Buddihist poem
poem on national rise and fall
Wu Meicu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山古洞中的乐章——论寒山诗
7
作者
姜革文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4期117-122,共6页
文摘
在唐代灿烂的诗国中,有一位不知名姓的诗人。他胸怀璧玉而远遁山林之中,栖身佛门。以朴实的诗章,陶情悦性,讽咏世态炎凉。亦儒、亦佛、亦道,后人甚至以“菩萨”或“仙人”而礼拜之。他隐居在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天台之唐兴县(今浙江天台县)西七十里的寒岩,自称寒山子,亦即寒山。 寒山的生卒年代,根据徐光大同志考证(见《台州师专》哲社版85年第2期),约在公元七世纪末到公元八世纪七、八十年代之间。少时的寒山,生活在封建社会相当繁荣的时期,加上家境比较殷实,使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他在自己的诗中。
关键词
寒山
诗
乐章
禅境诗
禅趣
诗
禅理
诗
禅意
诗
诗
僧
诗
歌
论道
王维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佛教与中国艺术精神
8
作者
李慧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93年第1X期68-73,共6页
文摘
佛教自东汉进入中土以后,便以迅猛之势广泛地传播开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吸收、消化,渐渐地与中国文化精神溶为一体,隋唐时,达盛之极。其时,佛教的观念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和精神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佛教精神也和中国文化艺术精神无法再分,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本文试就两者的关系做一具体的探讨。 1 黑格尔说:“民族的宗教、民族的政治制度、民族的伦理、民族的法制、民族的风俗以及民族的科学、艺术和技能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那么,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什么呢?这里,儒道一起(实际上是互补)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古代的文化,阐释了中国古代的艺术精神。 千百年来,孔子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就在于他的儒家学说。
关键词
佛教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
山水画
民族精神
中国人
王维
禅宗思想
禅境诗
与自然息息相关
中国文化
分类号
C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鸟鸣涧》英译的禅意美学探析
9
作者
李星宇
吴蓓
机构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合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80-86,共7页
基金
2020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文学施为性视角下迈克尔·翁达杰小说中的‘重构’研究”(AHSKQ2020D185)。
文摘
在翻译审美过程中,审美意识系统指导译者心理结构的运作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审美意识系统指导下,利用翻译审美认知图示分析王维《鸟鸣涧》两个英译本,发现翁显良散文诗体的“有机创译”在主旨表达、叙事节奏等维度实现了对原诗禅意叙事的“神似”化解读。许渊冲格律诗体的“经典重构”在音律节奏、主体凸显等方面实现了对原作禅意意境的“形似”化表达。审美意识系统指引译者进入禅的境界,再现原诗的禅意美学内涵,彰显了翻译美学对禅境诗译介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审美意识系统
审美认知图示
《鸟鸣涧》
禅意美学
禅境诗
Keywords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system
aesthetic cognitive schema
Niao Ming Jian
Zen aesthetics
Zen poetry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维禅诗赏析
10
作者
曹阳
刘占辉
机构
河北体育学院
出处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年第3期156-157,共2页
文摘
本文在分析禅诗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王维的生平,赏析了他的禅境诗。
关键词
禅
诗
分类
王维
禅境诗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禅诗分类的学理根据及禅境诗的价值
李满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王安石晚年禅境诗的特点
刘洋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关于王维“禅境诗”诸特征之跨文化比较研究——基于王维、松尾芭蕉及海德格尔诗作的对比分析而论
孟令兵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禅境诗韵话王维
吴童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禅境与诗境的圆融:论唐代文人禅诗的审美涵蕴
张锦辉
《中国佛学》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明季清初滇南诗僧苍雪论略
李舜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深山古洞中的乐章——论寒山诗
姜革文
《中国文学研究》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佛教与中国艺术精神
李慧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鸟鸣涧》英译的禅意美学探析
李星宇
吴蓓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王维禅诗赏析
曹阳
刘占辉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