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性精神视阈中的诗禅关系论——读张勇《贝叶与杨花——中国禅学的诗性精神》
1
作者 叶当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1-696,共6页
诗禅关系论是学术界长期研究的热门论题,张勇以诗性精神为立足点,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接着说,论证禅宗法门、禅宗道性、禅宗诗学、禅宗文论等富于诗性精神,揭示寒山、皎然、子聪、孤山智圆、契嵩等僧侣的文学批评理论,为禅门文学批评... 诗禅关系论是学术界长期研究的热门论题,张勇以诗性精神为立足点,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接着说,论证禅宗法门、禅宗道性、禅宗诗学、禅宗文论等富于诗性精神,揭示寒山、皎然、子聪、孤山智圆、契嵩等僧侣的文学批评理论,为禅门文学批评史研究导夫先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与杨花——中国的诗性精神 关系 诗性精神
下载PDF
宗白华美学“同情说”的精神蕴涵
2
作者 张希玲 萧湛 岳凤 《大庆社会科学》 2015年第3期47-49,共3页
"同情说"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精华,是认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基础。宗白华的美学"同情说"受到了叔本华的同情伦理学、庄子的齐物哲学、禅宗的妙悟思想的影响,其精神蕴涵十分丰厚,表现为社会同情的伦理精神、物我会通... "同情说"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精华,是认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基础。宗白华的美学"同情说"受到了叔本华的同情伦理学、庄子的齐物哲学、禅宗的妙悟思想的影响,其精神蕴涵十分丰厚,表现为社会同情的伦理精神、物我会通的艺术精神、人我不二的禅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同情说 伦理精神 艺术精神 禅学精神
下载PDF
禅意的“反刍”——废名小说精神再探 被引量:4
3
作者 席建彬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1-159,共9页
废名小说的禅意属于连续、复杂的精神活动。农禅有着平俗、朴实的农业生存意味,文禅则与雅致、抽象的文人情趣相关,禅风的交织、转化涉及禅学精神的内在矛盾与冲突,与现代虚无主义形成共鸣,孕育出个人主义危机的自我"创造"。... 废名小说的禅意属于连续、复杂的精神活动。农禅有着平俗、朴实的农业生存意味,文禅则与雅致、抽象的文人情趣相关,禅风的交织、转化涉及禅学精神的内在矛盾与冲突,与现代虚无主义形成共鸣,孕育出个人主义危机的自我"创造"。由于偏重文人禅的文学想象,诗化研究忽视了禅意的农业文化蕴涵,不仅难以解释质朴、自然乃至粗浅的禅学形态,也无法有效把握感伤与厌世、雅俗与虚实之间的禅风变异问题。诗化禅意突出了超越智慧与诗性美学,不足以描述禅学精神的多元与丰富,在研究意识、禅学视域、研究方法等方面都与废名文学有所脱节和错位,需要深入具体的诗学生态与文化内涵,破除文禅的诗化惯性,将禅意与普泛的文学性相区别,对禅学话语加以反思与设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小说研究 禅学精神 诗化 与农 反思与设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