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事学术”与禅宗语言哲学的意义观
1
作者 霍永寿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借用国外禅学概念"行事学术"及相关语言哲学理论,形成一个禅宗活句意义生成机制的分析框架,分析和解释禅宗活句使用的4个典型案例。研究发现,禅宗机缘性会话中活句的意义生成乃是以行事为主体的意义建构。由此形成的禅宗... 本文借用国外禅学概念"行事学术"及相关语言哲学理论,形成一个禅宗活句意义生成机制的分析框架,分析和解释禅宗活句使用的4个典型案例。研究发现,禅宗机缘性会话中活句的意义生成乃是以行事为主体的意义建构。由此形成的禅宗语言哲学意义观认为,语用层面的意义是表意过程的主体,语义层面的意义是语用意义生成的基础;语用意义的生成以语义意义的消解、解构甚至破除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句 行事学术 意义观 禅宗语言哲学
下载PDF
禅宗语言在唐代意境型诗歌中的运用
2
作者 唐秀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84-86,共3页
随着禅宗在唐代的兴起,其"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与世无争的"我心自山林大地"的人生境界与旨趣,带给了唐代诗人强烈的创作灵感,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是将禅宗语言运用到意境型诗歌中来表达一种空灵、虚静、... 随着禅宗在唐代的兴起,其"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与世无争的"我心自山林大地"的人生境界与旨趣,带给了唐代诗人强烈的创作灵感,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是将禅宗语言运用到意境型诗歌中来表达一种空灵、虚静、深远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语言 意境型诗歌 运用
下载PDF
禅宗语言的语义三角理论阐释
3
作者 孔庆友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12期55-57,共3页
对禅宗语言的研究,可以从语义、语法、语用和语言哲学等方面着手。本文从语义角度并结合语义三角理论对禅宗语言观进行了简单的阐释。
关键词 禅宗语言 语义 语义三角理论
下载PDF
系统地、多角度地研究中国禅宗文献语言的开拓性之作——评周裕锴《禅宗语言》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子开 《汉字文化》 2000年第4期49-52,39,共5页
关键词 禅宗语言 周裕锴 禅宗文献语言 禅宗思想 禅宗语言 写作语言
原文传递
概念的建构与解构:禅宗语言哲学研究的基本维度
5
作者 霍永寿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3期14-17,共4页
在禅宗机缘性会话中,互动的起点往往是徒弟针对概念的外延、内涵的发问,涉及作为会话基底的语义结构的不同方面。而作为互动主导的接引方,禅师往往动用各种语用策略对语义结构不同方面进行否定,以实施具体的接引功能,从而引导弟子达致... 在禅宗机缘性会话中,互动的起点往往是徒弟针对概念的外延、内涵的发问,涉及作为会话基底的语义结构的不同方面。而作为互动主导的接引方,禅师往往动用各种语用策略对语义结构不同方面进行否定,以实施具体的接引功能,从而引导弟子达致开悟。前者可看作概念建构的过程,后者则是概念解构的过程。其中,建构是起点,是语义层面的表意运作;解构是重点,是语用层面的表意运作。二者的互动构成禅宗会话的意义生成模式及禅宗语言哲学研究的基本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建构 解构 禅宗语言哲学
原文传递
禅宗语言研究管窥 被引量:1
6
作者 邢东风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2001年第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佛教 禅宗语言 “禅语” 语义 语法
原文传递
略论禅宗的语言运作机制——以赵州禅为中心
7
作者 洪潇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6,共4页
赵州和尚通过"祖师西来"、"吃茶去"、"摘杨花"等公案向僧人揭示了通往明心见性的正确道路。这些公案充分展示了赵州对语言的截断、隐喻和悖论的运用。这三种方法是禅宗语言独特的运作机制。
关键词 禅宗语言 运作机制 赵州禅
下载PDF
石里克语言分析与禅宗超语言
8
作者 钟艳艳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9-42,共4页
自惠能以来的中国禅宗,无论是在自我修行的内在证悟方式上,还是在接引弟子时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手段上,皆闪烁着"不立文字"的影子。通过杜绝语言文字对真如妙法的曲解进而引导信徒透过内心之虔敬而到达智慧彼岸。相较于西方2... 自惠能以来的中国禅宗,无论是在自我修行的内在证悟方式上,还是在接引弟子时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手段上,皆闪烁着"不立文字"的影子。通过杜绝语言文字对真如妙法的曲解进而引导信徒透过内心之虔敬而到达智慧彼岸。相较于西方20世纪开始广泛流行的以石里克等人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在探究哲学与科学的发展前景时,提出对哲学问题进行语言分析,从而解决哲学体系中的形而上学问题,这与中国禅宗之"不立文字"似有相反而又相通之处。在双向研究禅宗的超语言逻辑与现代西方哲学语言分析路向的基础上,对二者通而不同之处进行研究,以求获得新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里克 宗教体验 禅宗语言 惠能禅宗 超元思维
下载PDF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禅宗文献语言论考》评介
9
作者 游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3-188,共6页
禅宗文献在语言学研究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是汉语白话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雷汉卿、王长林所著《禅宗文献语言论考》是一部专门围绕禅宗文献词汇问题加以研究的最新学术专著,对于当下禅宗文献语言的研究有着鲜明的范式意义,在发掘... 禅宗文献在语言学研究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是汉语白话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雷汉卿、王长林所著《禅宗文献语言论考》是一部专门围绕禅宗文献词汇问题加以研究的最新学术专著,对于当下禅宗文献语言的研究有着鲜明的范式意义,在发掘材料、词语训释、观照应用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文献语言论考》 考释 域外汉籍 专科辞典 方言
下载PDF
从《宝林传》到《传法正宗记》看禅宗语言的世俗化
10
作者 譚偉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2年第1期371-381,共11页
成书于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的《宝林传》是禅宗史传现存最古之文献,为后世之禅宗史传如《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等奠定了雏形。宋·释契嵩《传法正宗记》(成书于公元1061年)中禅宗早期的有关材料也多利用了《宝林传》。从《宝... 成书于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的《宝林传》是禅宗史传现存最古之文献,为后世之禅宗史传如《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等奠定了雏形。宋·释契嵩《传法正宗记》(成书于公元1061年)中禅宗早期的有关材料也多利用了《宝林传》。从《宝林传》到《传法正宗记》,我们可以看到禅宗语言世俗化的明显变化:由翻译汉语到纯汉语发展,由传说性向史实性转变,用常用词汇替换宗教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林传 传法正宗记 禅宗语言 世俗化
原文传递
禅宗的中国化及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雅平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3-196,共4页
在中国佛学的研究领域中,禅宗研究向为一大热点,这一状况始自近代,以胡适、汤用彤为代表的诸多学者的研究,筚路蓝缕,开启途径。百年以降,几代学人继往开来,成果累累。本文对近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在禅宗谱系、思想实质、《坛经》和禅宗语... 在中国佛学的研究领域中,禅宗研究向为一大热点,这一状况始自近代,以胡适、汤用彤为代表的诸多学者的研究,筚路蓝缕,开启途径。百年以降,几代学人继往开来,成果累累。本文对近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在禅宗谱系、思想实质、《坛经》和禅宗语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概要性的总结与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谱系 思想实质 坛经禅宗语言
下载PDF
禅宗与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暨纪念慈化寺普庵禅师诞辰九百周年学术交流会论文综述
12
作者 侯丹 《宜春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9-11,共3页
2015年11月25日至11月28日,"禅宗与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暨纪念慈化寺普庵禅师诞辰九百周年学术交流会"在宜春学院举行。会议共提交40余篇学术论文,内容涵盖禅宗思想与戒律僧制、禅宗灯史与区域流播、普庵禅学与普庵文... 2015年11月25日至11月28日,"禅宗与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暨纪念慈化寺普庵禅师诞辰九百周年学术交流会"在宜春学院举行。会议共提交40余篇学术论文,内容涵盖禅宗思想与戒律僧制、禅宗灯史与区域流播、普庵禅学与普庵文化、禅宗文化与禅宗语言、宗教与区域社会互动五大主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大大推动了禅宗与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庵禅学与文化 禅宗思想 禅宗语言文化
下载PDF
见性:现象学和禅宗的根本关怀
13
作者 陈伟 《文化与传播》 2024年第5期116-124,共9页
胡塞尔现象学和禅宗有着共同的根本关怀,即如何见性。对于胡塞尔来说,即在自然生活中的人如何在自身中揭示出那个匿名的超越论自我,对于禅宗来说,即如何在“运水担柴”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发现自家本来面目。见性涉及自我的在世间和出世间... 胡塞尔现象学和禅宗有着共同的根本关怀,即如何见性。对于胡塞尔来说,即在自然生活中的人如何在自身中揭示出那个匿名的超越论自我,对于禅宗来说,即如何在“运水担柴”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发现自家本来面目。见性涉及自我的在世间和出世间之间的心性实践问题,在这个方面,禅宗一方面不立文字,另一方面又不离文字,其语言实践对于从语言角度看待现象学的还原实践有重要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禅宗 如来藏-佛性论 禅宗语言 见性
下载PDF
释“徛死” 被引量:2
14
作者 顾军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8-11,共4页
《景德传灯录》卷八《浮杯和尚》出现了两例"徛死",但对"徛死"的解释目前却难以令人满意。我们考察文献的用例之后发现:一、"徛死"的"徛"就是"站立"义,"徛死"还有"猗... 《景德传灯录》卷八《浮杯和尚》出现了两例"徛死",但对"徛死"的解释目前却难以令人满意。我们考察文献的用例之后发现:一、"徛死"的"徛"就是"站立"义,"徛死"还有"猗死"、"伎死"和"跂死"等不同写法;二、"徛死"是一种带有嘲弄、蔑视感情色彩的说法,有"呆板、愚笨"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徛死 释义 近代汉语 禅宗语言
下载PDF
“如麻似粟”补释
15
作者 顾军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88-89,共2页
"如麻似粟"在禅宗语录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但很多辞书未予收录。袁宾、康健(2010)释义为:"麻和粟均为常见之物,比喻既多又普通。"考察用例后发现:"如麻似粟"仅表示数量多,并不包含"普通"义。另外... "如麻似粟"在禅宗语录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但很多辞书未予收录。袁宾、康健(2010)释义为:"麻和粟均为常见之物,比喻既多又普通。"考察用例后发现:"如麻似粟"仅表示数量多,并不包含"普通"义。另外,"麻"和"粟"均指植物,而非子实。并在调查大量用例的基础上,将"如麻似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麻似粟 释义 近代汉语 禅宗语言
下载PDF
禅宗公案、颂古隐喻系统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昌红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禅宗公案、颂古的语言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即承担正常叙事、说明功能的世俗语与承担引导读者开悟功能的机锋语。由于"第一义"的不可言说性,禅宗僧人往往采用隐喻性语言来示机、应机,谈禅说理。这些语言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与其所... 禅宗公案、颂古的语言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即承担正常叙事、说明功能的世俗语与承担引导读者开悟功能的机锋语。由于"第一义"的不可言说性,禅宗僧人往往采用隐喻性语言来示机、应机,谈禅说理。这些语言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与其所具有的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所以理解禅宗公案及颂古的关键是参透其隐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案 颂古 禅宗语言 隐喻系统
原文传递
拴索·傀儡·锁骨——关于一个独特词汇的宗教寓意的考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裕锴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79,共6页
本文对禅籍中"拴索"一词作为"高僧骸骨"的代称这一用法作了考察,揭示出这一词义与禅宗对傀儡戏的宗教认识相关,同时与佛经中关于佛祖、菩萨、高僧的锁骨形象的描写相关。"拴索"本指傀儡戏中连络木偶肢体... 本文对禅籍中"拴索"一词作为"高僧骸骨"的代称这一用法作了考察,揭示出这一词义与禅宗对傀儡戏的宗教认识相关,同时与佛经中关于佛祖、菩萨、高僧的锁骨形象的描写相关。"拴索"本指傀儡戏中连络木偶肢体的木钉和绳索,其为高僧骸骨的代称源自两个层次的比喻:一是形象层次上,木偶的支体钩连与锁骨菩萨的骨节钩连具有相似性,因此"拴索"便可用来描写高僧连络如蔓的锁骨。二是本质层次上,禅佛教常用傀儡戏的虚假性质来揭示人生虚妄的本质,因此木偶外表下露出的拴索便可借以描写"皮肤落尽"后的真实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拴索 傀儡 锁骨 禅宗语言 宗教寓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