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禅宗的“悟”与音乐心理——禅宗音乐美学思想研究之二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承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8年第4期6-12,163,共8页
禅宗哲学强烈的实践性,导致其对语言持否定态度,主张"不立文字",且"第一义不可说"。禅宗对音乐亦如是,认为音乐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语言无法触及的,尽管有时候语言也可以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但引导之后,应&qu... 禅宗哲学强烈的实践性,导致其对语言持否定态度,主张"不立文字",且"第一义不可说"。禅宗对音乐亦如是,认为音乐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语言无法触及的,尽管有时候语言也可以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但引导之后,应"随说随扫",而代之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这种体验属于"心"的功能,其高峰状态即是"悟"。"悟"本质上是本心的自我显现,但往往需要借助导师或经典的接引,通过"以心印心",将内心"放空",实现自我的"更新"。禅宗认为,音乐的诸种活动,无论是创作、欣赏还是传承,都只有在"悟"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真正成功。而"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始终伴随着感性体验,具有强烈的身体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悟” “心” “身体化” 音乐思维 禅宗音乐美学
下载PDF
音乐实践中的“不二”思维——禅宗音乐美学思想研究之四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承华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5-11,共7页
禅宗哲学也可以描述成由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等各个部分组成,但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那就是"不二"思维,它也在音乐美学的表述中得到体现。禅宗的"不二"有三种形式:一是不分为二即"不分彼此"的"本... 禅宗哲学也可以描述成由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等各个部分组成,但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那就是"不二"思维,它也在音乐美学的表述中得到体现。禅宗的"不二"有三种形式:一是不分为二即"不分彼此"的"本一",所谓"音心不二"、"音与意合"即是;二是分而为二但取"彼此之间"的"中道",如"缓急得中"、"文质彬彬"即是;三是可分为二但又均予否定的"非此非彼"的"不二",强调在作任何动作时都要有"反"意,以便形成制约,达成平衡,如"疏处令密,密处令疏"、"重而不虐,轻而不鄙"即是。"不二"的表述在中国古代也早已有之,但主要是在中道思维中加以阐述的,缺少强烈、彻底的否定意识,也没能象禅宗那样自觉地贯彻到义理阐释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二” “中道” 否定 禅宗音乐美学
下载PDF
禅苑绽新葩:禅宗音乐美学探讨的理论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皮朝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14,共14页
通观禅宗音乐美学论述,可以发现,不少禅师的上堂说法、偈颂,都曾引用一些古琴名曲喻禅理、揭禅旨。禅师们闻琴、听琴、赏琴、说琴、弹琴,表明他们对古琴艺术的喜好和造诣,琴乐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说明以琴说法在"... 通观禅宗音乐美学论述,可以发现,不少禅师的上堂说法、偈颂,都曾引用一些古琴名曲喻禅理、揭禅旨。禅师们闻琴、听琴、赏琴、说琴、弹琴,表明他们对古琴艺术的喜好和造诣,琴乐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说明以琴说法在"以音声为佛事"活动中的重要性,琴道与禅理相通,琴与禅的一致。他们在琴乐方面的兴趣、说法、见解,成为其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禅宗关于音乐美学探讨的理论问题,除了论及诸如"以音声为佛事""以乐喻禅"等问题外,还涉及音乐创造之本源、音乐艺术之特征、审美主体之心灵建构、音乐艺术之审美追求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音乐美学 此心在乐 为韶为濩 丝竹可以传心 声音之道 在乎性情 和而不失其正 乐而不失其节
下载PDF
“村歌社舞释迦禅”:禅宗音乐审美世俗化——禅宗音乐美学著述研究之一
4
作者 皮朝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40,共15页
禅宗"以音声为佛事",十分重视音乐艺术的运用,特别重视佛曲在弘法、化众、修行中的功能。在唐代,礼佛、娱佛的音乐演奏活动兴盛,奏唱佛曲已蔚然成风,对后世的佛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佛曲的不断俗化,使佛曲俗化中的俗曲在... 禅宗"以音声为佛事",十分重视音乐艺术的运用,特别重视佛曲在弘法、化众、修行中的功能。在唐代,礼佛、娱佛的音乐演奏活动兴盛,奏唱佛曲已蔚然成风,对后世的佛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佛曲的不断俗化,使佛曲俗化中的俗曲在寺院中、僧人中流传开来,不少禅师用俗曲"唱道"与"授徒",用俗曲喻禅说禅也成为禅师上堂说法中的一大景观;而一些禅师对世俗歌舞表现出浓厚兴趣,并从理论上概括和诠释了世俗歌舞对于佛事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歌社舞释迦禅 耍笑讴歌作佛事 禅宗音乐美学 音乐审美 世俗化
下载PDF
禅宗的音乐修养论——禅宗音乐美学思想研究之三
5
作者 刘承华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70,60,共11页
禅宗之"悟"虽然是突然性的,但要进入这"悟"却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修"。从根本上说,由于禅宗认为佛性就在人的"自心",因而无需人为之"修",于是便有"不修之修"之说。在音乐上... 禅宗之"悟"虽然是突然性的,但要进入这"悟"却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修"。从根本上说,由于禅宗认为佛性就在人的"自心",因而无需人为之"修",于是便有"不修之修"之说。在音乐上,禅宗将"修"分为两种:一是"音内之修",指与音乐直接相关的修习,如技法、形式、表现、乐感等;二是"音外之修",指与音乐无直接关系的修养,如生活经验、人生体验、思想境界、精神气质等。虽然禅宗也重视"音内之修",但更为重视,也更能显示禅宗特色的,还是"音外之修"。这"音外之修"就是"不修之修"在音乐上的体现。在禅宗看来,这种"修"既是一个"放松""无心"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有心"、需要"着力"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修之修” 音外之修 音乐修养 禅宗音乐美学
下载PDF
禅宗哲学中的音乐本体论——禅宗音乐美学思想研究之一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承华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9,共7页
音乐本体论是禅宗音乐美学的核心,它主要包括音乐生成论和音乐本质论两个部分。禅宗哲学的生成论建立在"缘起"概念之上,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因缘之相合,音乐的生成便是器、手、意等各种要素在特定时空相遇合的产物。这种非实在... 音乐本体论是禅宗音乐美学的核心,它主要包括音乐生成论和音乐本质论两个部分。禅宗哲学的生成论建立在"缘起"概念之上,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因缘之相合,音乐的生成便是器、手、意等各种要素在特定时空相遇合的产物。这种非实在的生成论直接导致禅宗"五蕴皆空"的"空"观,但其用意并不在"空"本身,而是以"空"化"有"、以"死"化"生",以前缘之了尽来迎新缘之发生。这一思想影响到音乐,就形成以"定心息虑""心无尘翳"为前提的艺术创造论。禅宗哲学和音乐美学的真正本体是"心",音由心生,心随境变,故而声无定式,音无常法。心既是音乐的本原,也是音乐意义的建构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起 音乐本体论 禅宗音乐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