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禅录俗语词“风后先生”解读 被引量:1
1
作者 鞠彩萍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2期69-79,共11页
前人对禅录俗语词“风(封)后先生”的解释欠妥当。禅籍“风后”一词与“风前”相对。“风”与“锋”通用,又写作“封”。“锋”指尖锐或犀利的言辞,“锋(风)前”即言说之前,禅籍特指“第一机”“第一义”或“第一句”,这是超越一切... 前人对禅录俗语词“风(封)后先生”的解释欠妥当。禅籍“风后”一词与“风前”相对。“风”与“锋”通用,又写作“封”。“锋”指尖锐或犀利的言辞,“锋(风)前”即言说之前,禅籍特指“第一机”“第一义”或“第一句”,这是超越一切言句知解的宗门妙语,一旦形之于语言文字,就是“风后”,即“第二机”“第二义”或“第二句”。“风后先生”指称用言辞说略等方便法门接引中下根机的禅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录 俗语词 风后先生
下载PDF
禅录俗语词“央庠”“丁一卓二”考 被引量:1
2
作者 鞠彩萍 《天中学刊》 201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通过排比佛经文献并结合现代方言,可对禅宗语录中的俗语词"央庠"和"丁一卓二"做较为全面的考释。"央庠",形容疲软无力的样子,引申指禅僧应机接机迟钝;"丁一卓二"是禅师接引学人的一种手段,指... 通过排比佛经文献并结合现代方言,可对禅宗语录中的俗语词"央庠"和"丁一卓二"做较为全面的考释。"央庠",形容疲软无力的样子,引申指禅僧应机接机迟钝;"丁一卓二"是禅师接引学人的一种手段,指截断对方语路,使之斩断妄念,无可用心,从而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录 "央庠" "丁一卓二"
下载PDF
禅录代词隐指用法探析
3
作者 康健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23-27,共5页
唐宋禅录中代词具有特殊的隐指用法,在禅宗行业特性的影响下,一批代词走向了行业化,且形成一个内部比较整齐的具有禅门行业独特色彩的语义系统。代词隐指原因与宗教的神秘性、禅宗"不立文字"的教义、禅宗超常出格的个性以及... 唐宋禅录中代词具有特殊的隐指用法,在禅宗行业特性的影响下,一批代词走向了行业化,且形成一个内部比较整齐的具有禅门行业独特色彩的语义系统。代词隐指原因与宗教的神秘性、禅宗"不立文字"的教义、禅宗超常出格的个性以及代词的特殊性密切相关。对禅录代词隐语的宏观探讨,有助于研究汉语词汇史,解读禅录词语行业化,认识禅宗语言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录代词 隐指 行业化 原因 意义
下载PDF
从天水方言看禅录中“忄麽忄罗”“狼藉”词义——兼论汉语词“梵汉双源”现象
4
作者 李广明 《唐都学刊》 1999年第1期58-59,83,共3页
东汉以来,随着佛经的译入,汉语吸收了不少的梵语词。梵语词的介入,使一部分汉语原有词增添了新义,新增一义由于源于梵语而使该词“梵汉双遮”。本文要论述的“忄麽忄罗狼藉”、“狼藉”
关键词 天水方言 禅录 梵汉双源 忄麽忄罗 狼藉
下载PDF
禅录词语释义劄记
5
作者 李旭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3年第1期329-339,共11页
本文将围棋常识与禅宗义理结合,对禅录中出现的'级五饶三'、'闭门作活'、'夺角冲关'、'硬节'、'虎口'、'绰斡'、'肥边'、'瘦肚'、'私行'、'失黏'、&#... 本文将围棋常识与禅宗义理结合,对禅录中出现的'级五饶三'、'闭门作活'、'夺角冲关'、'硬节'、'虎口'、'绰斡'、'肥边'、'瘦肚'、'私行'、'失黏'、'投撞'等词语进行释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录 棋语 释义
原文传递
从三则禅录异文看近代汉语词语书写形式的变化
6
作者 龚元华 《南开语言学刊》 2024年第1期152-158,共7页
禅籍语录反映的是近代汉语口语使用现状,对探讨汉语在唐宋以降发展演变轨迹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在禅籍语料基础上,依据异文,结合戏曲小说及说唱文献等语料,从汉语发展史角度,对“淈”“老倒”“勔臔”三则词语书写形式展开辨考,指... 禅籍语录反映的是近代汉语口语使用现状,对探讨汉语在唐宋以降发展演变轨迹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在禅籍语料基础上,依据异文,结合戏曲小说及说唱文献等语料,从汉语发展史角度,对“淈”“老倒”“勔臔”三则词语书写形式展开辨考,指出分别来源于“糊涂”“潦倒”“瞑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录 词语辨考 近代汉语
原文传递
“是即(则)是P”特征、功能及其演变 被引量:1
7
作者 祁从舵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2-48,共7页
从构式语法角度主要对唐宋禅录里的"是即(则)是P"句式进行考察,认为该句式的句式义表示对某种行为事件的保留性肯定,但是还存在某种局限性,具有评判认定、修正补充、主题承接等语用功能。"是即(则)是P"受汉译佛经影... 从构式语法角度主要对唐宋禅录里的"是即(则)是P"句式进行考察,认为该句式的句式义表示对某种行为事件的保留性肯定,但是还存在某种局限性,具有评判认定、修正补充、主题承接等语用功能。"是即(则)是P"受汉译佛经影响,在唐宋时期的禅籍里产生并常常使用,具有A式和B式两种具体的表达形式,基本语用功能一致。其中A式出现于北宋早期,专用于禅籍文献,是禅家参禅实践活动中一种特殊句式,B式在南宋后来的世俗文献里也常常可见,反映了佛禅文献的传播对近代汉语发展演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录 “是即(则)是P” 语境吸收
下载PDF
《指空和尚禅要录》研究
8
作者 段玉明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7,共7页
《指空和尚禅要录》亦称《指空直指》,简称《禅要录》,是指空弟子汇编的一部指空著述,包括《佛祖传心西天宗派旨要》、《顿入无生大解脱法门指要》两大部分。本文对其研究证实,指空禅学应该还是中国禅学的翻版,无论是就其思想还是形式... 《指空和尚禅要录》亦称《指空直指》,简称《禅要录》,是指空弟子汇编的一部指空著述,包括《佛祖传心西天宗派旨要》、《顿入无生大解脱法门指要》两大部分。本文对其研究证实,指空禅学应该还是中国禅学的翻版,无论是就其思想还是形式而言。由此看出,指空虽是一位来自印度的僧人,当其以“禅师”面目出现时,他即已经是一位很中国化的僧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空 佛学
原文传递
国学行者冯学成心路历程
9
作者 罗三藐 《西部广播电视》 2009年第A10期196-201,共6页
冯学成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学必归于养,无养,虽学何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实乃因养而生悦也。今治学者多,或学而不化,或学而益骄,或学而迂腐,皆不得其养之致也。"在冯先生四十年的国学修养中,其为学,其践行,其立... 冯学成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学必归于养,无养,虽学何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实乃因养而生悦也。今治学者多,或学而不化,或学而益骄,或学而迂腐,皆不得其养之致也。"在冯先生四十年的国学修养中,其为学,其践行,其立言立德,无不是这一段话的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学成 今治 冯先生 巴蜀 老和尚 佛学院 本光 海灯法师 立德 云门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