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化佛教僧人的拄杖、禅杖和锡杖 被引量:7
1
作者 白化文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4年第4期107-110,共4页
埃及狮身人面兽让人猜的谜语是:“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猜一猜,这是哪种动物?”答案是:“人。”因为,婴儿用四肢爬,成人用两条腿走路,老人靠拐杖支撑。这拐杖,就是老年人的第三条腿。缁素概莫能外。据《有部毗奈耶杂事》... 埃及狮身人面兽让人猜的谜语是:“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猜一猜,这是哪种动物?”答案是:“人。”因为,婴儿用四肢爬,成人用两条腿走路,老人靠拐杖支撑。这拐杖,就是老年人的第三条腿。缁素概莫能外。据《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六记载,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鹫峰说法时,有一位老比丘在登山时跌倒了。佛就听许诸比丘中的老弱无力或病苦缠身者持用拄杖。这种杖,恐怕就是一般人用的拐棍儿。后来,中国的僧人,特别是禅宗的僧人,常在出外游行时,于所持的拄杖下半截约相当于从地面到自己膝盖的长度之处弄上一根横枝,作为渡水徒涉时探测水深之用,特称之为“探水”。这大约是中国游方的云水僧人对拄杖的实用性发展,很适合旅游使用。现当代大德老法师和老居士拄使的拐杖,据笔者所见,与一般老人所用者并无不同。另据《十诵律》卷四十等记载,释迦牟尼佛指导弟子们坐禅时,有的僧人坐不住,不能澄心静虑,老是昏昏欲睡。佛便指导释子们用盆往头上浇凉水。这种盆原来没有把柄,掌握不住,掉在头上,“痛恼垂死”,佛说“应施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僧人 锡杖 汉化 禅杖 老年人 两条腿 释迦牟尼 义净 王舍城 中国古代戏剧
原文传递
作出最好选择,根治“大肚子”病
2
作者 冯志纯 《汉语学习》 1986年第4期44-46,共3页
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大家都要节省时间,因此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也要力求简洁、明了。可是,在正确使用语言文字方面承担了重要责任的报纸、杂志(有好些还是语文报刊)上,我们常常看到十分冗赘的“大肚子”病句。... 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大家都要节省时间,因此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也要力求简洁、明了。可是,在正确使用语言文字方面承担了重要责任的报纸、杂志(有好些还是语文报刊)上,我们常常看到十分冗赘的“大肚子”病句。这种句子常常有一个很长很长的修饰语堆在名词前面,罗里罗嗦地老是念不到头。读起来吃力、拗口,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正如胡乔木同志所指出的,这种运用语言不规范的现象,虽然“不能算是”“大问题,但究竟是一个国家的文艺作品和编辑出版工作的文化水平的一种表现,并且对读者、作者自己和后来的作者编者影响非浅,所以值得引起注意”。下面就几个“大肚子”病句略加评改,以期引起作者、编者的重视。 (1)我们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在国民党统治区极其艰苦复杂的条件下,在瑾汀同志任总经理的《新华日报》工作过的人。(《人民日报》1983年2月23日第四版)此句有56个字,“是”后面的宾语是一个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这是《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中的提法,下文中的名称术语也同。),其中“人”是中心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词 禅杖 解放战争初期 句子 病句 偏正关系 名词短语 和尚 定语 国民党统治区
下载PDF
上官周设色人物册页
3
作者 谢明刚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80-80,共1页
册页为纸本金绫精裱册页,画芯略呈正方形,纵33.3,横34.3厘米,上有竹庄、上官周、竹庄老人、竹庄老人上官周等题款和上官周印章. 上官周系清康熙四年(1658年)至乾隆八年(1743年)人,字文佐,号竹庄,长汀人(今福建长汀),终年79岁,是闽派画... 册页为纸本金绫精裱册页,画芯略呈正方形,纵33.3,横34.3厘米,上有竹庄、上官周、竹庄老人、竹庄老人上官周等题款和上官周印章. 上官周系清康熙四年(1658年)至乾隆八年(1743年)人,字文佐,号竹庄,长汀人(今福建长汀),终年79岁,是闽派画家开创者之一. 上官周的这本册页共绘古代人物象八幅,均为长袍宽袖.有头戴冠,脚穿平底靴,蓄长须的;有抚古琴的;有手持拂尘的;也有拄禅杖的等等.形神兼备,个性突出。特别是其中一幅仕女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册页 庄老 闽派 禅杖 宽袖 福建长汀 拂尘 仕女 题款 开创者
下载PDF
金圣叹论鲁达形象的塑造
4
作者 周书文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1995年第2期18-23,共6页
金圣叹论鲁达形象的塑造周书文不同的人物形象往往要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进行塑造,而不同的艺术手段在不同艺术形象的塑造中,又体现着某种共通性的艺术规律。金圣叹对鲁达爽宜、急躁、勇猛又热心助人的性格特色,极为推崇,指出“写鲁... 金圣叹论鲁达形象的塑造周书文不同的人物形象往往要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进行塑造,而不同的艺术手段在不同艺术形象的塑造中,又体现着某种共通性的艺术规律。金圣叹对鲁达爽宜、急躁、勇猛又热心助人的性格特色,极为推崇,指出“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鲁达 人物形象 金圣叹 艺术手段 形象塑造 外形 禅杖 语言 心态
全文增补中
藏密隐者“盖当娃”
5
作者 夏斌文 王波 《西藏旅游》 2001年第1期46-49,共4页
自从西藏著名的高僧玛尔巴将其在印度所学密法传授弟子以后,噶举派就开始注重口传秘法的实修,并在西藏及其它藏区陆续兴建了一些著名的专门修习密法的寺院,其中最为有名的是那朵吉普寺。该寺位于日喀则的西北部,住寺僧人约二百多人,其... 自从西藏著名的高僧玛尔巴将其在印度所学密法传授弟子以后,噶举派就开始注重口传秘法的实修,并在西藏及其它藏区陆续兴建了一些著名的专门修习密法的寺院,其中最为有名的是那朵吉普寺。该寺位于日喀则的西北部,住寺僧人约二百多人,其中有一个活佛做主持。全藏赫赫有名的瑜伽师“盖当娃”都是由这座寺院培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 藏密 隐者 达赖喇嘛 布达拉宫 僧人 后藏 禅杖 西藏 日喀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