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墨子》巧用《诗》《书》立新说——兼论儒墨“禅让说”的不同 被引量:1
1
作者 董芬芬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4-39,共6页
儒墨两家都言必称《诗》《书》,但《诗》《书》在墨家更多是可以证成自家学说的历史、故事,墨家在援引的同时有意进行改编、拼接。墨家尧舜禅让的故事就是对《尧典》的改编。儒墨两家都讲禅让,儒家侧重于"死而禅",而墨家强调&... 儒墨两家都言必称《诗》《书》,但《诗》《书》在墨家更多是可以证成自家学说的历史、故事,墨家在援引的同时有意进行改编、拼接。墨家尧舜禅让的故事就是对《尧典》的改编。儒墨两家都讲禅让,儒家侧重于"死而禅",而墨家强调"生而让"。顾颉刚对儒家"唐虞禅"叙述的质疑,是因为不明儒墨两家禅让故事的区别,其认为《尧典》是墨家禅让说影响下的产物,也是本末倒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诗》 《书》 禅让说
下载PDF
从《天问》管窥禅让说
2
作者 石柱君 赵雅习 《衡水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4-35,共2页
尧、舜、禹禅让说自古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是史实,有人认为是篡夺战,而在历史上主禅让者占优势。笔者另辟蹊径,从屈原在《天问》中对启的问辞管窥禅让说,从有悖于儒家正统的角度切入,结合历史典籍再度梳理,最后得出儒家津... 尧、舜、禹禅让说自古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是史实,有人认为是篡夺战,而在历史上主禅让者占优势。笔者另辟蹊径,从屈原在《天问》中对启的问辞管窥禅让说,从有悖于儒家正统的角度切入,结合历史典籍再度梳理,最后得出儒家津津乐道的禅让说,实质是尔虞我诈的篡夺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问》 禅让说 篡夺战
下载PDF
“禅让说”文化品格读解(上)
3
作者 胡明权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32-40,共9页
选择了文化审美的读解取向,以圣人人格的“修养”、“事功”、“名位”、德性”为基本构造和构架,从关涉尧、舜、禹禅让传说的文献入手,逐层揭示《论语》的“举”和“让”,《墨子》的“尚”、“兼”和“举”在各自所在的现实文化生存境... 选择了文化审美的读解取向,以圣人人格的“修养”、“事功”、“名位”、德性”为基本构造和构架,从关涉尧、舜、禹禅让传说的文献入手,逐层揭示《论语》的“举”和“让”,《墨子》的“尚”、“兼”和“举”在各自所在的现实文化生存境界中的特定生活内蕴、生命体证、文化取向及其文化品格具体的形态特征;并从文化品格的内蕴中审视了文化交融的现实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让说 文化品格 事功 名位 德性
下载PDF
“禅让说”文化品格读解(下)
4
作者 胡明权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43-53,共11页
(接1996年第3期) 四、孟子的“荐”与“避” 司马迁《史记·孟子苟卿列传》说;“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看来孟子... (接1996年第3期) 四、孟子的“荐”与“避” 司马迁《史记·孟子苟卿列传》说;“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看来孟子和孔子一样不合时世,一样发有立功的机缘,一样只有架空了来一方面“立德”一方面“立言”。故此,儒门尊孔子为圣,而称孟子为“亚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序说》称引程子语说,“未敢便道他是圣人,然学已到至处”。“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气出来”。孟子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核心,并以“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欲往为“仁”“义”“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品格 韩非子 孟子 禅让说 “让” 圣人 尧舜禹 司马迁 《庄子》 “与”
下载PDF
禅让说源流及学派兴衰——以竹书《唐虞之道》、《子羔》、《容成氏》为中心 被引量:10
5
作者 彭裕商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5,共12页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围绕禅让说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继续深化的余地,20世纪后期以来发现的诸多战国竹书为此提供了新的材料依据。《唐虞之道》、《子羔》、《容成氏》三篇竹书均与禅让说有关,其学派归属应为儒家...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围绕禅让说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继续深化的余地,20世纪后期以来发现的诸多战国竹书为此提供了新的材料依据。《唐虞之道》、《子羔》、《容成氏》三篇竹书均与禅让说有关,其学派归属应为儒家。儒家文献关于同一观念的不同记载表明,儒家内部对禅让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而且在历史上出现过三派并存的局面。由于不符合统治阶层维护权利的实际需要,积极鼓吹禅让说的儒家派别渐趋衰亡。这一事实表明统治阶层的支持,对于学派的兴衰往往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让说 战国竹书 学派兴衰
原文传递
“禅让”说及其质疑——关于泰伯的现代解读之一
6
作者 吴恩培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58-62,共5页
一、弁言 泰伯(<史记>作太伯)--苏州地区最早的开发者,远古时商代周人部落首领的后代.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末年,泰伯和他的弟弟仲雍从岐山下的周人部落来到江南. 春秋时,孔子老先生说泰伯"三以天下让"从而为之作出"至... 一、弁言 泰伯(<史记>作太伯)--苏州地区最早的开发者,远古时商代周人部落首领的后代.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末年,泰伯和他的弟弟仲雍从岐山下的周人部落来到江南. 春秋时,孔子老先生说泰伯"三以天下让"从而为之作出"至德"的评价,公元9年,王莽从西汉王朝手里夺过权柄而主政时,为了将这种夺权粉饰为"禅让",苏州秦汉时的名字"吴县"被改成了"泰德",以纪念"泰伯"之"至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 周人部落 泰伯 "禅让" 权力继承
下载PDF
尧、舜、禹、“禅让”说质疑
7
作者 宋海鹰 宋海鸥 《晋东南师专学报》 1994年第2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史事研究 "禅让"
下载PDF
关于泰伯奔之江南的诸说及其渊源——关于泰伯的现代解读之四
8
作者 吴恩培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15-19,共5页
商朝末年泰伯奔江南,在后世形成诸多说法. (一)禅让说 这是关于泰伯奔之江南的诸多说法中,最能代表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观念的一种学说.
关键词 商朝 泰伯 官方意识形态 儒家价值观念 禅让说 封吴
下载PDF
先秦诸子的国家起源说 被引量:1
9
作者 斯维至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9-80,共2页
古代关于国家的起源,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类:天降命说,禅让说和封建说。 (1)降命说。如《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可以为降命说的典型。商人相信它们原来只是一个玄鸟,即燕子为其图腾,由图腾而产生氏族、部落。以... 古代关于国家的起源,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类:天降命说,禅让说和封建说。 (1)降命说。如《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可以为降命说的典型。商人相信它们原来只是一个玄鸟,即燕子为其图腾,由图腾而产生氏族、部落。以后它们建立了国家,也就以商为其国号。“受命”称王,就是接受天的命令而称王的意思。就天、上帝来说,谓之“降命”或者“授命”,对于或天子来说就是“受命”。这命不但是个人的命,也是一姓一氏的命,一个国家的命。失掉了天命就是“坠命”,上帝就应许别一氏族或部落取代了它,这就是“革命”,意思是天命改变了。“天命”或“命”实际相当于政权或国家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让说 天命 玄鸟 部落 氏族 图腾 孟子 封建 国家起源 上帝
下载PDF
孟子对墨子思想的吸收与改造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以楷 《齐鲁学刊》 1985年第2期43-48,共6页
在一个民族的学术思想统一体中,对立学派不仅互相排斥、对立、斗争,而且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转化中吸取对立学派的理论营养,以促进相互的发展和提高。这种现象在哲学史上是普遍的。孟子是一位严厉排墨的思想家,所谓“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在一个民族的学术思想统一体中,对立学派不仅互相排斥、对立、斗争,而且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转化中吸取对立学派的理论营养,以促进相互的发展和提高。这种现象在哲学史上是普遍的。孟子是一位严厉排墨的思想家,所谓“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这种近于丧失理智的攻击,活脱脱地表现了他那偏激的宗派情绪。他声称“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拒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摆出了一付与墨家势不两立的架式。但是,就象韩愈一面疾呼对于佛教要“火其书,庐其居,人其人”,一面却又偷运佛学唯心主义一样,孟子在其反墨的喧嚷声中也悄悄地进行着对墨子理论的改造与吸收。这并不是思想家的个人品质问题,而是学术思想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墨子学于儒家而又反儒,创立了新的学派;孟子批判墨家又吸取了墨家有价值的观点,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孟子对墨子思想的吸收与改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墨子思想 学术思想 禅让说 孔子 墨家 思想家 儒家学 唯心主义 兼相爱
下载PDF
尧舜禅让:儒家政治神话的历史建构 被引量:8
11
作者 叶舒宪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47,共11页
文明史以来各朝代短暂更替现象,是由社会权力的兴衰变化和社会群体暴力激增导致的攻伐及毁灭能量所决定的,不为华夏文明所独有。据考古发现,材料为第四重证据发现华夏文明起源期呈现社会暴力化情形,有关远古尧舜禹时代的尚贤世风和禅让... 文明史以来各朝代短暂更替现象,是由社会权力的兴衰变化和社会群体暴力激增导致的攻伐及毁灭能量所决定的,不为华夏文明所独有。据考古发现,材料为第四重证据发现华夏文明起源期呈现社会暴力化情形,有关远古尧舜禹时代的尚贤世风和禅让传说被视为儒家的政治神话,以仁义道德的立场,谴责和掩蔽暴力行为,成为诸子和史书一贯秉承的价值观,并将虚构的仁爱政治神话当成实际发生的历史,用来遮盖血淋淋的暴力现实,具有历史建构功能,这是中国式非暴力主义思想在儒墨两家的产生及其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历史 尧舜 禅让说 陶寺遗址 儒家神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