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30年代福建“经建学台湾”的三次考察
1
作者 潘健 《闽台文化研究》 2010年第3期36-42,共7页
'福建事变'结束后,福建进入较为稳定的时期。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1934年初主政福建的陈仪力主学习台湾经济建设的经验。1934~1936年福建省政府连续三年派出三批官方赴台考察团,学习日本治理台湾的经验。目前大陆史学界对193... '福建事变'结束后,福建进入较为稳定的时期。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1934年初主政福建的陈仪力主学习台湾经济建设的经验。1934~1936年福建省政府连续三年派出三批官方赴台考察团,学习日本治理台湾的经验。目前大陆史学界对1930年代作为'闽省振兴产业之参考'的三次赴台考察关注尚不够,笔者不揣浅陋,对此史实做一回顾与评析。一、三次赴台考察活动概况'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野心日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光复 九一八 日本当局 台湾总督 台湾经济 不揣浅陋 活动概况 行政督察专员 福建民报 三年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福州报刊的救亡活动及其历史意义
2
作者 钟健英 吴国安 《党史研究与教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8-67,53,共11页
福州报刊的抗日救亡活动源远流长。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后期,中华民族的危机日趋严重的时刻,便已预先启动:在1935年,由卢懋榘、陈学英、孙克骥、张立等编辑的《福建民报》副刊《回声》,向福州文化界发出在抗日旗帜下广泛联络加强... 福州报刊的抗日救亡活动源远流长。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后期,中华民族的危机日趋严重的时刻,便已预先启动:在1935年,由卢懋榘、陈学英、孙克骥、张立等编辑的《福建民报》副刊《回声》,向福州文化界发出在抗日旗帜下广泛联络加强团结的号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民报 抗敌后援会 抗战初期 战地通讯 抗敌周刊 “七七”事变 卢懋 全民抗战 中国抗战 救国公债
下载PDF
抗战前夕郁达夫在福州的抗日救亡活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均 《闽江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41-44,共4页
郁达夫1936年2月4日来到福州,应陈仪之邀,担任省政府参议。在闽期间,他积极参加福建抗日救亡活动,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拙作《郁达夫在福建》(载《福建文艺》1980年第6期)曾予以述评。其后,又陆续发现一些史料和郁氏佚文。下面,根据当... 郁达夫1936年2月4日来到福州,应陈仪之邀,担任省政府参议。在闽期间,他积极参加福建抗日救亡活动,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拙作《郁达夫在福建》(载《福建文艺》1980年第6期)曾予以述评。其后,又陆续发现一些史料和郁氏佚文。下面,根据当时史实,再谈谈抗战前夕郁达夫在福州的抗日救亡活动。 1936年春,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对华北的侵略,企图独占整个中国。“山雨欲来风满楼”,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正是在这个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福建民报 福建文艺 抗日烽火 国防文学 日本侵略者 抗战期间 台湾人民 陈拱北 中共地下党员
下载PDF
一本涉及中国现代史资料的文献集——《1930——1949福州诗与散文选》评介
4
作者 《党史研究与教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98-99,共2页
曾有人曰:文史不分家。说的是文学和史学间的密切关系。对于五四运动以降,福州新文艺活动的开展与福建地方社会前进的之间的关系来说,情况亦正是如此。《1930—1949福州诗与散文选》(以下简称《选集》)由当年福州文艺战线的积极分子徐... 曾有人曰:文史不分家。说的是文学和史学间的密切关系。对于五四运动以降,福州新文艺活动的开展与福建地方社会前进的之间的关系来说,情况亦正是如此。《1930—1949福州诗与散文选》(以下简称《选集》)由当年福州文艺战线的积极分子徐君藩、陈揖旗、黑尼(陈毓淦)、刘含怀、林冷秋(林仲麟)、李健所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史 文艺战线 仲麟 文艺活动 徐君 文献集 林冷 福建民报 地方史 解放前夕
下载PDF
略论日本侵略者在福建的主要罪行
5
作者 王爱菊 《福建党史月刊》 2015年第3期54-60,共7页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濒临东海,大陆海岸线长达3300公里。福建面对台湾,日本自从强占台湾以后,一直视福建为其势力范围,除在福建沿海各地不断进行经济、文化侵略外,更派遣大批日籍浪人(其中大多为日籍台湾人)在厦门、福州等地从事...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濒临东海,大陆海岸线长达3300公里。福建面对台湾,日本自从强占台湾以后,一直视福建为其势力范围,除在福建沿海各地不断进行经济、文化侵略外,更派遣大批日籍浪人(其中大多为日籍台湾人)在厦门、福州等地从事破坏和渗透活动,刺探情报,扰乱社会。早在抗战爆发前,日本政府在《对华作战的设想》中就称:"为保卫台湾并依据不割让福建条约之精神,必要时使用约一个师团的兵力,以主力占领福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略者 台湾人 我国东南部 文化侵略 大陆海岸线 福建沿海 日本帝国主义 福建民报 国民党军队 经济掠夺
原文传递
抗战中期福建军民保卫海岸控制权的斗争论析
6
作者 吴国安 《福建党史月刊》 1990年第5期24-27,共4页
1938年5月,厦门陷入敌手,福建海上护卫线失去重要的一环.此后,日寇继续进攻,与福建军民展开争夺闽海主控权的激烈斗争。1938年底,日本海军大将松井抵厦,电召其驻香港总领事中村丰一、前驻福州海军武官须贺彦次到厦,策划新一轮的行动。... 1938年5月,厦门陷入敌手,福建海上护卫线失去重要的一环.此后,日寇继续进攻,与福建军民展开争夺闽海主控权的激烈斗争。1938年底,日本海军大将松井抵厦,电召其驻香港总领事中村丰一、前驻福州海军武官须贺彦次到厦,策划新一轮的行动。“决将军队华南取攻势”,对福建沿海则配以封锁和骚扰。为此,南起诏安、北至福鼎,尽处于日舰炮击射程之内,加上大批日机轮番轰炸,对福建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沿海 北至 诏安 海军武官 平潭 日本海军 轮番轰炸 控权 福建民报 沿海地区
原文传递
青山遮不住——评电视剧《秋白之死》
7
作者 钟艺兵 《当代电视》 1987年第2期18-19,共2页
看了江苏电视台的《秋白之死》,许多天来激动不已。我想,如果借用辛弃疾的两句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或许能表达出我观看此剧后的心情,无论是王明路线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还是“四人帮”及其追随者的诽谤中伤,瞿秋白... 看了江苏电视台的《秋白之死》,许多天来激动不已。我想,如果借用辛弃疾的两句词“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或许能表达出我观看此剧后的心情,无论是王明路线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还是“四人帮”及其追随者的诽谤中伤,瞿秋白作为我们党的早期领袖、杰出的文学家、左翼文化运动领导人,他的革命气节、历史功绩和光明磊落的襟怀,是任何人也抹煞不了的;就象一条滔滔东流的大江,青山是遮掩不住它的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白之死 无情打击 江苏电视台 青山遮不住 天来 《国际歌》 福建民报 英勇就义 句词 常州人
原文传递
《秋白之死》创作谈
8
作者 冒炘 《当代电视》 1988年第11期24-25,共2页
当历史的车轮越过一个民族的浩劫,历史发生转折的年代,人们的艺术视野往往会由现实扩展到历史,审美情趣也由崇尚虚构而渐渐热衷于纪实的艺术。于是,我国历史人物传记片正在从历史的殷切呼唤和观众的热切期望中成为热点。 谈到历史人物... 当历史的车轮越过一个民族的浩劫,历史发生转折的年代,人们的艺术视野往往会由现实扩展到历史,审美情趣也由崇尚虚构而渐渐热衷于纪实的艺术。于是,我国历史人物传记片正在从历史的殷切呼唤和观众的热切期望中成为热点。 谈到历史人物传记片,人们都会想到它与学术研究的密切关系;并认为优秀的传记片通常都是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白之死 历史人物 创作谈 学术研究 艺术创作 艺术视野 福建民报 党的领袖 中国革命史 党内矛盾
原文传递
真实的瞿秋白形象——《秋白之死》琐谈
9
作者 陈铁健 《当代电视》 1987年第2期20-21,共2页
六月,初夏时节的闽西。汀州西门外,青翠的罗汉岑下盘龙岗。瞿秋白仰卧在草地上。阳光下五彩光晕照在他的脸上,野花摇曳抚弄着他的面颊。他面对枪口席地而生,微笑点头:“此地甚好”。枪口缓举,硝烟缈缈,没有声响。一片静寂中,急流的溪水... 六月,初夏时节的闽西。汀州西门外,青翠的罗汉岑下盘龙岗。瞿秋白仰卧在草地上。阳光下五彩光晕照在他的脸上,野花摇曳抚弄着他的面颊。他面对枪口席地而生,微笑点头:“此地甚好”。枪口缓举,硝烟缈缈,没有声响。一片静寂中,急流的溪水止于顽石上,飞鸟停在蓝天、两片被震落的树叶飘然悬在半空。在群山环抱的绿茵上,瞿秋白安详地仰卧着,显得壮美而圣洁…… 这是电视传记片《秋白之死》最后一组镜头。静谧,深沉,含蓄,凝重,悲壮。象诗一样美丽,象泉水一样清澈。一切都那么自然,熨贴。没有殷红的血泊,没有回荡的枪声,没有英雄就义时呼风唤雨的俗套。这样的套路,过去实在看得多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白之死 下五彩 象泉 群山环抱 震落 立三路线 中国现代革命史 莫斯科中山大学 福建民报 革命道路
原文传递
“狱印”背后凝结着信仰的力量
10
作者 张晓东 《世纪风采》 2020年第10期29-33,共5页
1935年6月4日上午,《福建民报》记者李克长对关押在福建长汀国民党第三十六师师部的瞿秋白进行了长时间的采访,并在7月8日出版的第十二卷第二十六期《国闻周报》上发表了他的专访文章——《瞿秋白访问记》。该文开宗明义、内容丰富、言... 1935年6月4日上午,《福建民报》记者李克长对关押在福建长汀国民党第三十六师师部的瞿秋白进行了长时间的采访,并在7月8日出版的第十二卷第二十六期《国闻周报》上发表了他的专访文章——《瞿秋白访问记》。该文开宗明义、内容丰富、言语平和、提问中立,真实记录了瞿秋白在狱中最后阶段的情景,生动描述了瞿秋白英勇就义前两周的画面。全文5000余字,可谓是瞿秋白英勇就义前的一幅全景"素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访问记 英勇就义 福建民报 福建长汀 真实记录
原文传递
新中国的奠基石——记叶炎煌烈士
11
作者 郑晓婷 《炎黄纵横》 2013年第8期16-17,共2页
叶炎煌,生于1909年11月,福建大田县人。1927年在厦门求学期间积极参加革命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任共青团厦门市委书记,也是中共厦门市委工作人员。1934年7月在厦门被捕,同年10月在省保安处被敌杀害,壮烈牺牲,时年26岁。... 叶炎煌,生于1909年11月,福建大田县人。1927年在厦门求学期间积极参加革命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任共青团厦门市委书记,也是中共厦门市委工作人员。1934年7月在厦门被捕,同年10月在省保安处被敌杀害,壮烈牺牲,时年26岁。在叶炎煌烈士为数不多的遗物中,有一帧他的黑白半身照。照片中的叶炎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斗争 壮烈牺牲 军阀混战 叶飞 陈毅元帅 发展团员 福建民报 活动经费 地方当局 革命群众
原文传递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罗源的两次战斗
12
作者 陈家斌 《福建党史月刊》 2003年第9期30-31,共2页
1934年7月初,中央令以寻淮洲为军团长,乐少华为军团政治委员,曾洪媂为随军中央代表,刘英为军团政治部主任,粟裕为军团参谋长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渐、赣、皖等省出动,目的是宣传抗日和支持皖南.实际上,当时中央派出这支队伍的更直接... 1934年7月初,中央令以寻淮洲为军团长,乐少华为军团政治委员,曾洪媂为随军中央代表,刘英为军团政治部主任,粟裕为军团参谋长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渐、赣、皖等省出动,目的是宣传抗日和支持皖南.实际上,当时中央派出这支队伍的更直接的意图是以这一行动吸引和调动一部分"围剿"中央苏区的敌人,配合中央红军主力即将实行的战略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诚仁 红军 河阳 战斗 特务连 宁德 福建 罗源 游击区 国民党 部队 福建民报 苏区 苏维埃区域 兵力 军事实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