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莎士比亚与马克思之间的“福斯泰夫”——从荒唐爵士到恶的代表
1
作者 和建伟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5年第11期173-184,共12页
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福斯泰夫出现约四十处,除去朋友通信间闲谈以及增添幽默或表示自嘲外,福斯泰夫式人物主要指代无良政客[2],他们人数众多,恃强凌弱,推行谎言政治。莎士比亚笔下的福斯泰夫更多展示出可笑荒唐,而非邪恶。马克思... 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福斯泰夫出现约四十处,除去朋友通信间闲谈以及增添幽默或表示自嘲外,福斯泰夫式人物主要指代无良政客[2],他们人数众多,恃强凌弱,推行谎言政治。莎士比亚笔下的福斯泰夫更多展示出可笑荒唐,而非邪恶。马克思笔下的"福斯泰夫"们则精于算计、目标明确、老奸巨猾,因而危害很大。此两种形象的巨大变化,折射出马克思当年所关注和批判的"政治动物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莎士比亚 福斯泰夫 人文主义 政治动物
下载PDF
论恩格斯“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2
作者 杨庙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8,64,共6页
在长期以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研究中,恩格斯所提出的"福斯泰夫式的背景"这一独特的文艺美学范畴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点与我们对待马克思的"莎士比亚化"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 在长期以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研究中,恩格斯所提出的"福斯泰夫式的背景"这一独特的文艺美学范畴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点与我们对待马克思的"莎士比亚化"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人们会发现恩格斯所提出的这一理论范畴其重要意义至少有三方面:第一,它典范性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实践中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统一;第二,它内在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剧理论以及现实主义文艺美学理论;第三,它创造性地拓展了西方莎士比亚研究的理论范式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莎士比亚化 现实主义
下载PDF
俗世风情的现实魅力——论福斯泰夫式背景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
3
作者 胡颖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6期109-111,共3页
福斯泰夫式背景,既是莎士比亚戏剧为我们展现出的王族攘外安内的文治武功和底层社会善恶杂陈、美丑兼具、炎凉同一的市井风貌,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莎士比亚化的具体体现。福斯泰夫式背景兼具文学、美学与史学三方面的理论内涵,而且体... 福斯泰夫式背景,既是莎士比亚戏剧为我们展现出的王族攘外安内的文治武功和底层社会善恶杂陈、美丑兼具、炎凉同一的市井风貌,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莎士比亚化的具体体现。福斯泰夫式背景兼具文学、美学与史学三方面的理论内涵,而且体现了人文主义与平民性的结合,实现了俗与雅的对立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化 福斯泰夫式背景 俗世风情 平民性
下载PDF
也谈《威尼斯商人》中巴珊尼的爱情——兼向方平同志请教
4
作者 龚建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84-86,共3页
在《外国文学研究》八○年一期发表的《金羊毛的追逐者》一文中,方平同志认为: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以下简称《威》剧)中的巴珊尼,是没落贵族的公子,而没落贵族为了支撑其外强中干的场面,很对劲的是“把希望寄托在某一头有利... 在《外国文学研究》八○年一期发表的《金羊毛的追逐者》一文中,方平同志认为: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以下简称《威》剧)中的巴珊尼,是没落贵族的公子,而没落贵族为了支撑其外强中干的场面,很对劲的是“把希望寄托在某一头有利可图的亲事上”。作者进一步分析说,因为在莎氏笔下的安德鲁爵土、福斯泰夫、范通就是为了金钱而“凭贵族的优雅风度和娴熟的词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尼斯商人》 巴珊 福斯泰夫 金羊毛 没落贵族 安妮 莎剧 追逐者 恋爱自由 思想性格
下载PDF
再论“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劲予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1-4,9,共5页
“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恩格斯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和创作特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形象地表述了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基本创作规律的主张。恩格斯提出的“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也就... “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恩格斯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和创作特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形象地表述了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基本创作规律的主张。恩格斯提出的“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也就是马克思提出的“莎士比亚化”,只不过恩格斯的提法更具体,而马克思的提法更概括罢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动性和丰富性” 拉萨尔《济金根》 “席勒式” 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性格戏剧”
下载PDF
超越与痛苦——于连心态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红蕾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38-42,共5页
在新旧时代交替,社会制度变更时,社会便为出身贫寒而又有才能的人提供了活动的舞台。他们于是有了告别过去,创造光辉成就,跻身名流的可能。他们的精神晕眩,心理压力,内心感受都很相似,内心深处的自卑使他们痛苦不安。这时有的人在目标... 在新旧时代交替,社会制度变更时,社会便为出身贫寒而又有才能的人提供了活动的舞台。他们于是有了告别过去,创造光辉成就,跻身名流的可能。他们的精神晕眩,心理压力,内心感受都很相似,内心深处的自卑使他们痛苦不安。这时有的人在目标无法实现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身贫寒 内心感受 新旧时代 心理压力 等级社会 尊严感 福斯泰夫 德瑞 命运之神 拉斯蒂涅
下载PDF
论反面典型 被引量:1
7
作者 韩照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34-142,共9页
“我觉得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从这方面看来,我相信,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损害的”。——恩格斯文学作品是写人的,塑造好各种各样具有鲜明个性... “我觉得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从这方面看来,我相信,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损害的”。——恩格斯文学作品是写人的,塑造好各种各样具有鲜明个性、精神世界丰富的艺术人物形象,是深化现实主义的根本途径,也是我们文学艺术的根本任务。这是无数文艺大师们刻苦地求索而总结出来的最宝贵的文艺创作经验。其中之一是强调运用艺术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对立、对比艺术,为塑造好正面人物形象,而千方百计地塑造好他们的对立面——反面人物的艺术形象。好的文学作品,固然要着意刻划正面人物形象,发挥文学的社会功能作用。文字的真、善、美归根结蒂是通过人物典型来体现,特别是通过正面人物典型来体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面典型 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 文艺创作 人物典型 思想性格 美学价值 贾雨村 薛宝钗 福斯泰夫
下载PDF
试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女性形象及爱情婚姻观 被引量:1
8
作者 凌葆琦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7年第7期68-70,共3页
莎士比亚的在喜剧方面成就很高,他奉伊丽莎白女王的旨意创作了《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在其中塑造了一系列"风流"女性形象,并表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爱情婚姻观,文章从这两方面论述该戏剧。
关键词 莎士比亚 风流 裴琪 傅德 福斯泰夫 爱情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下载PDF
论局部真实与整体真实
9
作者 陆贵山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2年第5期36-40,共5页
正确理解和处理文艺反映生活的局部真实和整体真实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和探讨清楚这个问题是十分有益的。从文艺创作的全局上看。
关键词 文艺创作 济金根 福斯泰夫 艺术描写 城市姑娘 王润滋 人物性格 文艺运动 人情美 人性美
下载PDF
马克思与《福格特先生》 被引量:2
10
作者 齐刚 《南方文坛》 1991年第6期10-12,共3页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就是在认识社会生活,会在文学作品中寻找某种思想和感情的寄托。但是,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来说,他们不仅把文学作品作为认识生活的窗口,而且还把文学作品当作对敌斗争的利剑和武器。在《...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就是在认识社会生活,会在文学作品中寻找某种思想和感情的寄托。但是,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来说,他们不仅把文学作品作为认识生活的窗口,而且还把文学作品当作对敌斗争的利剑和武器。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不仅有革命导师对文学艺术在理论上的真知卓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革命导师 福斯泰夫 对敌斗争 审美价值 社会生活 审美主客体 拿破仑第三 波拿巴主义 世界历史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