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oetry Translation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被引量:1
1
作者 ZHU Hui-fe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1期35-45,共11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poems' aesthetic effects in translation based on the reception aesthetics theory and the corpus from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s Chinese traditiona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poems' aesthetic effects in translation based on the reception aesthetics theory and the corpus from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s Chinese traditional poems are part of world cultural treasure, the preservation of aesthetic effects in transl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eserving the aesthetic effects of Chinese poems in translation and keeping the target texts acceptable to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from the aspects of beauty of musicality, sense and flav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eption aesthetics poems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esthetic effects beauty of musicality sense andflavor
下载PDF
The Metaphorical Analysis of Names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2
作者 陈璟璟 《海外英语》 2011年第6X期304-305,307,共3页
The Story of The Stone is the peak of the art of the novel in ancient China. Its artistic achievement is displayed first of all in its dazzling array of characters. Jia Baoyu, Lin Daiyu, Wang Xifeng, Xue Baochai, Yua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is the peak of the art of the novel in ancient China. Its artistic achievement is displayed first of all in its dazzling array of characters. Jia Baoyu, Lin Daiyu, Wang Xifeng, Xue Baochai, Yuanyang, Qingwen, and the others all have their distinct personalities and are true to life as if they were living amongst us. These richly complex characters with their different stations in life and divergent views and philosophies act out an intricate pattern of human relationships and conflicts within the Jia family mansion. Apart from their distinct ways of acting and speaking, the peculiarities of their appearances, dress and living arrangements, the names the author gave them also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successful display of all these charac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PHORICAL The story of The stone
下载PDF
A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Material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Story of Stone by David Hawkes
3
作者 QIAN Ya-xu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9年第1期87-95,共9页
The culture-loaded word is a symbol of national culture,since national culture with distinctive features i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reflected in its vocabulary.This paper is driven both by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by q... The culture-loaded word is a symbol of national culture,since national culture with distinctive features i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reflected in its vocabulary.This paper is driven both by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by quantitative metho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volved in the five types of material culture-loaded-words,namely,apparel,diet,equipment,architecture and medicine,in The Story of Stone by David Hawkes.With the final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of the proportion of each translation method,it aims to scrutinize either the broad spectrum or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so as to provide a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cultural trans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ERIAL culture-loaded words the MULTI-DIMENSIONAL EQUIVALENCE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The story of stone by DAVID HAWKES
下载PDF
Story of the Stone
4
《China Today》 2001年第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II story of the stone
下载PDF
Translations of Unreliable Narrative in Hongloumeng:A Comparative Study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nd The Story of the Stone
5
作者 俞心瑶 《疯狂英语(理论版)》 2017年第2期149-151,共3页
As an encyclopedic novel and the summit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ry creation,Hongloumeng has not received due critical attention to its unusual narrative style,let alone abundant unreliable narrative.From unreliable... As an encyclopedic novel and the summit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ry creation,Hongloumeng has not received due critical attention to its unusual narrative style,let alone abundant unreliable narrative.From unreliable narration of narrator and character,this research probes into effectiv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o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in light of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ypical illustrations taken from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nd The Story of the St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reliable narration Hongloumeng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下载PDF
濮文暹与甲戌本及半亩园
6
作者 沈治钧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1-103,共13页
刘铨福旧藏甲戌本时期,濮文暹与濮文昶兄弟是较早的该本读者,书后还留有二人的亲笔跋语及印鉴,时间是同治四年(1865)乙丑孟秋,地点是京城豪宅半亩园。濮氏昆仲与甲戌本、刘铨福及完颜崇实、崇厚、嵩申、华毓之间的牵连瓜葛,理应复查稽... 刘铨福旧藏甲戌本时期,濮文暹与濮文昶兄弟是较早的该本读者,书后还留有二人的亲笔跋语及印鉴,时间是同治四年(1865)乙丑孟秋,地点是京城豪宅半亩园。濮氏昆仲与甲戌本、刘铨福及完颜崇实、崇厚、嵩申、华毓之间的牵连瓜葛,理应复查稽核一番,藉此返回历史现场,以便解惑答疑。结果表明,已知史料与濮跋信息高度吻合,濮氏兄弟与半亩园主人崇实等关系确甚密切。细读《见在龛诗钞》与《味雪龛词稿》,还可获知濮文昶的生卒年。包括濮跋在内的甲戌本卷尾跋语七条时序错乱,那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并无问题。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部发现濮文昶的《味雪龛词稿》抄本残卷,是一宗副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文暹 甲戌本 完颜崇实 半亩园 濮文昶
下载PDF
体认语言学视域下的“一点”英译研究--以霍克思、闵福德《红楼梦》英译本为例
7
作者 张雳 赵秋野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汉语量词“点”表示不定小量,在历时演变中发生语义泛化。在“一点”量名结构中,“一点”较少突显名词所指事物的属性;而相应的英语表达可突显事物的多维属性。本文依据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以霍克思、闵福德《红... 汉语量词“点”表示不定小量,在历时演变中发生语义泛化。在“一点”量名结构中,“一点”较少突显名词所指事物的属性;而相应的英语表达可突显事物的多维属性。本文依据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以霍克思、闵福德《红楼梦》英译本中“一点”的英译为例,探究译者的认知过程。研究发现,在“现实—认知—语言”的翻译再建构中,译者对原文的语境内外关系进行重新评估(现实),按译语规约对名词所指事物的某种(些)属性进行有意识突显(认知),使译文(语言)有了新的认知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突显 一点 霍克思、闵福德《红楼梦》英译本
下载PDF
南武野蛮《新石头记》与清末中国“成长小说”的生成
8
作者 刘阳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4,共11页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诞生于“五四”时期,“五四”之前具有成长小说雏形的作品几乎全部为译作。实际上,清末南武野蛮的《红楼梦》续作《新石头记》是一部完全萌芽于中国的原创成长小说。与吴趼人同名小说中欲...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诞生于“五四”时期,“五四”之前具有成长小说雏形的作品几乎全部为译作。实际上,清末南武野蛮的《红楼梦》续作《新石头记》是一部完全萌芽于中国的原创成长小说。与吴趼人同名小说中欲速不达的“伪成长”不同,南武野蛮详细描画主人公贾宝玉循序渐进的成长轨迹,关注个体与国家的相衍相生,在同时代文学创作中具有超前的现代性。南武野蛮《新石头记》中鲜明的成长因素离不开主人公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特殊性,更与其时代背景下的清末新政和留学浪潮密切相关。以南武野蛮《新石头记》为代表的清末成长小说虽然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但依然可以被视为近代中国试图冲破阻碍、谋求发展的家国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武野蛮 《新石头记》 成长小说 家国隐喻
下载PDF
汉学家涉医文学翻译对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启示
9
作者 杨星君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167-173,共7页
以《红楼梦》为代表的涉医文学作品是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体裁之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不同文化的调停者。大卫·霍克斯的多重文化身份使其更关注异质文化在西方语境中的意义建构,但也会影响文化传真。对于中医文... 以《红楼梦》为代表的涉医文学作品是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体裁之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不同文化的调停者。大卫·霍克斯的多重文化身份使其更关注异质文化在西方语境中的意义建构,但也会影响文化传真。对于中医文化海外传播而言,译者多元文化身份的融合或多元文化背景的译者协作有助于更开放包容地调和涉医文本在翻译过程中异域化和本土化的对立,创生出适于跨文化传播的“杂合”文本,提升中医药文化海外输出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文化 《红楼梦》英译 涉医文学 汉学家
下载PDF
国家翻译能力视域下中国文学翻译实践能力研究——以霍克斯译本《红楼梦》为例
10
作者 姜美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4期28-32,共5页
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观念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因此国家翻译能力研究凸显出其重要性。中国文学翻译作为中国翻译分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整个中华文化外宣工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文学中特有的... 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观念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因此国家翻译能力研究凸显出其重要性。中国文学翻译作为中国翻译分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整个中华文化外宣工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文学中特有的民族文化特征的翻译处理不得当是造成中国文学译本在海外传播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文学译者,作为中国文学翻译实践主体,他们的翻译实践活动直接受自身翻译理念的影响,与时俱进的译者翻译理念是提升其翻译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也是有效途径。霍克斯译本《红楼梦》在海外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华文化传播。该文以提升译者翻译实践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分析霍克斯在《红楼梦》翻译实践中体现出的翻译思想,探究培养译者与时俱进的翻译理念对其文学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能力 中国文学 翻译实践能力 霍克斯《红楼梦》译本 译者翻译理念 民族文化
下载PDF
试析霍译《红楼梦》(第一卷)不足之处 被引量:13
11
作者 管兴忠 马会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6,共4页
霍克斯英译的《红楼梦》是我国汉学外译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因其译文忠实传神而备受译界赞誉。但《红楼梦》一书中汉语言、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霍译本难免存在着一些缺憾,本文将从语言文化的误读误译、句式变动对风格的影响、版本选择... 霍克斯英译的《红楼梦》是我国汉学外译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因其译文忠实传神而备受译界赞誉。但《红楼梦》一书中汉语言、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霍译本难免存在着一些缺憾,本文将从语言文化的误读误译、句式变动对风格的影响、版本选择对译文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对霍译《红楼梦》(第一卷)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翻译 霍克斯 评论
下载PDF
几种植物种子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福星 张彬 +2 位作者 周武 侯宗福 刘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4-75,共2页
采用索氏和超临界CO2提取了鸦胆子、茶叶籽、樟树籽、乌梅核、橄榄核中的油脂,并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上述种子的出仁率、出油率进行了测定。为开发和利用这些种子资源提供了一些基础数据。
关键词 鸦胆子 茶叶籽 樟树籽 乌梅核 橄榄核 油脂 脂肪酸
下载PDF
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基于《红楼梦》英译文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肖家燕 庞继贤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193-200,共8页
人名隐喻是《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之一。小说的人名同时投射到人物形象、性格及作品的主题等较抽象的概念上,使人名在一定语境中兼而实现了称谓功能以及表现人物与主题的文学功能,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学隐喻。一部作品的主题、人物等文学因... 人名隐喻是《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之一。小说的人名同时投射到人物形象、性格及作品的主题等较抽象的概念上,使人名在一定语境中兼而实现了称谓功能以及表现人物与主题的文学功能,成为颇具特色的文学隐喻。一部作品的主题、人物等文学因素是人名隐喻赖以生成的环境因素,也是其存在的依据,和文化语境一样,制约着人名的文学解读与翻译。文化和文学语境交织存在,有时会发生冲突。文学语境与人名隐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上述观点为霍译本的人名意译策略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并赋予文学作品的人名翻译评价以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境 人名隐喻 英译 《红楼梦》
下载PDF
北师大《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版本来源查访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曹立波 张俊 杨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0-118,共9页
经过我们 8个多月的查访 ,初步断定 :北师大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以下简称师大本 ) ,整理者为收藏并校补己卯本的陶洙 (心如 )先生 ,师大本上的一些朱笔批语为周绍良先生补录。师大本的整理时间 ,通过两个参照点 (即周汝昌先生 1 94... 经过我们 8个多月的查访 ,初步断定 :北师大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以下简称师大本 ) ,整理者为收藏并校补己卯本的陶洙 (心如 )先生 ,师大本上的一些朱笔批语为周绍良先生补录。师大本的整理时间 ,通过两个参照点 (即周汝昌先生 1 949至 1 95 2年间将甲戌本的录副本借给陶洙 ;另据周绍良先生回忆 ,陶洙 1 95 2或 1 95 3年时 ,将自己整理的庚辰本卖给了现在的中国书店 )可以推断为 1 949至 1 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辰本 陶洙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版本 来源 考证 周绍良 北京师范大学藏本 小说 《红楼梦》
下载PDF
胡适甲戌本《石头记》上的藏书章 被引量:3
15
作者 尹玉洁 吴佩林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2-97,共6页
甲戌本《石头记》首页现存印章六方,其中四方为藏书章。在分析印章来源、钤印顺序等的基础上,解答了胡适先生的藏书章为什么盖在最上方、最早藏书人的印章为什么被撕去、胡适先生为什么要在文字之上盖章等困惑读者的问题,同时也证实了... 甲戌本《石头记》首页现存印章六方,其中四方为藏书章。在分析印章来源、钤印顺序等的基础上,解答了胡适先生的藏书章为什么盖在最上方、最早藏书人的印章为什么被撕去、胡适先生为什么要在文字之上盖章等困惑读者的问题,同时也证实了胡适先生关于甲戌本首页的最初描述是准确无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戌本 藏书章 胡适 石头记 影印本
下载PDF
大观园的造园艺术解读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虹冰 欧阳雪梅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27,共4页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布局结构和诗化意境两方面分析了大观园的美学价值,论证了大观园这座虚拟“园”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
关键词 红楼梦 大观园 自然 意境
下载PDF
霍克斯《〈红楼梦〉英译笔记》述介 被引量:7
17
作者 鲍德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40-244,共5页
国内译学界对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的专门研究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第一卷问世以来业已开始,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各类刊物上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较有影响的专著5部"(据肖维青,2009:253),内容涉及到《红楼梦》汉英翻译... 国内译学界对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的专门研究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第一卷问世以来业已开始,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各类刊物上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较有影响的专著5部"(据肖维青,2009:253),内容涉及到《红楼梦》汉英翻译研究的方方面面。但对霍克斯先生《〈红楼梦〉英译笔记》(以下简称《笔记》)进行全面介绍和研究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拟就该问题,在分析《笔记》框架结构的基础上,从对时间的关注、版本的比较、独特的"图形"表达方式、大量细致的注释、严谨的翻译态度、与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的合作等几个方面,对《笔记》的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梳理。近而指出研究《笔记》的意义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克斯 《红楼梦》 笔记 版本
下载PDF
《石头记》回目中的转喻和隐喻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小南 覃修桂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17-122,共6页
本文以古本《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回目为语料,分析了其中的转喻和隐喻。研究发现:(1)语言层面转喻用法比隐喻用法丰富;(2)转喻用法可归纳为部分代整体、整体代部分、地点代人、特征代人或事物、典型代一般、工具代产出... 本文以古本《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回目为语料,分析了其中的转喻和隐喻。研究发现:(1)语言层面转喻用法比隐喻用法丰富;(2)转喻用法可归纳为部分代整体、整体代部分、地点代人、特征代人或事物、典型代一般、工具代产出物、原材料代成品、结果代原因八个转喻原则;(3)隐喻用法可以概括为抽象概念是具体事物、人是动物或植物、不具有某一典型特征的事物是具有该典型特征的事物三个隐喻概念。最后笔者指出了转喻和隐喻在回目中的修辞及认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头记》 转喻 隐喻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霍克斯在《红楼梦》翻译中对文化的操纵与构建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敬 张映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66-69,共4页
通过分析霍克斯英译《红楼梦》的翻译行为,证实了"操纵""文化构建"思想对翻译文学存在一定影响,一方面文化对翻译有"操纵"作用,译者有受操纵的一面,也有反操纵的一面;另一方面翻译有一种"文化构建&q... 通过分析霍克斯英译《红楼梦》的翻译行为,证实了"操纵""文化构建"思想对翻译文学存在一定影响,一方面文化对翻译有"操纵"作用,译者有受操纵的一面,也有反操纵的一面;另一方面翻译有一种"文化构建"的重要功能,翻译一经产生会对目标语或译入语文化的演进产生巨大影响。翻译不仅塑造了原作在读者心中的形象,而且是传递文化信息的媒介,是文学更新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纵 文化构建 译者主体性 《红楼梦》
下载PDF
“家族累积说”:《红楼梦》作者的新命题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建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6-100,共5页
《红楼梦》作者及"原始作者"问题的考索是近年来红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简单地将这部作品视为曹雪芹一个人草创完成,《红楼梦》文本内部的很多矛盾现象则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但探索"原始作者"如果诠释... 《红楼梦》作者及"原始作者"问题的考索是近年来红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简单地将这部作品视为曹雪芹一个人草创完成,《红楼梦》文本内部的很多矛盾现象则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但探索"原始作者"如果诠释过度则有可能走向误区,并有剥夺曹雪芹"著作权"之嫌。本文从《红楼梦》文本内部分析入手,结合脂批等清代文献提供的丰富信息尤其是这部作品成书过程长期性的实际提出《红楼梦》作者"家族累积说"的新命题,试图对作者问题上的种种偏颇加以节制,从而更恰切地把握《红楼梦》诞生过程中的文化语境并对作品文本的复杂构成状况加以阐释。"家族累积说"的提法还可以与红学界已取得的"曹学"成果挂钩,启示人们去探索曹氏家族的遗传基因特别是曹寅的文化素养对曹雪芹直接或间接的可能影响。这个新命题是在综合"世代累积"与"文人独创"两种写作类型的基础上提出的,与所谓否定曹雪芹"著作权"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家族累积说 原始作者群 著作权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