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夏语佛典目录编纂诸问题
1
作者 西田龙雄 刘红军(译) 《西夏学》 2009年第1期15-28,共14页
一黑水城出土西夏语佛典的意义黑水城出土的西夏语佛典,不仅对西夏语研究者,就是对佛学专家而言,也是蕴藏着大量未知文献的没有打开的宝库。特别是对藏传佛教和禅典研究而言,更是成为不负我们所望的极好的研究对象。一见即知,这种情况... 一黑水城出土西夏语佛典的意义黑水城出土的西夏语佛典,不仅对西夏语研究者,就是对佛学专家而言,也是蕴藏着大量未知文献的没有打开的宝库。特别是对藏传佛教和禅典研究而言,更是成为不负我们所望的极好的研究对象。一见即知,这种情况和敦煌出土的藏语佛典十分相似,但是,虽说同样是出土资料,而在根本问题上还有些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问题 西夏 佛学 黑水城
下载PDF
禅悟与苏词的创造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洪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1-98,共8页
佛禅思想对苏轼的人生观乃至文艺创作都有巨大影响 ,对苏词旷放风格的形成 ,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苏词对禅理、禅典、禅法的运用 ,不仅使词的题材得以拓展 ,也使词的境界得以升华。可以说 。
关键词 禅宗 苏轼 创造性 文学评论 禅理 禅法 题材 艺术风格 佛禅思想 禅悟
下载PDF
王安石禅诗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朴永焕 《佛学研究》 2002年第0期172-182,共11页
王安石在当时调合儒、释思想的潮流影响下,兼容诸家,肯定禅宗思想的用处,不仅对禅宗经典作注、精通于禅宗妙理,晚年又写出具有断尘幽静、物我两忘意境的禅趣诗。他广泛交流了高僧大德,在禅诗里表现的思想有“无心是道”、“万法皆空”... 王安石在当时调合儒、释思想的潮流影响下,兼容诸家,肯定禅宗思想的用处,不仅对禅宗经典作注、精通于禅宗妙理,晚年又写出具有断尘幽静、物我两忘意境的禅趣诗。他广泛交流了高僧大德,在禅诗里表现的思想有“无心是道”、“万法皆空”、“清净之心”等。他的诗用典较多的特点,对后世宋代诗坛影响较大。六祖慧能、沩山灵祐禅师、黄檗希运禅师的思想给王安石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理论。王安石精通禅宗,晚年归于释氏,将所有的财产捐给佛寺,表现了他的旷达胸怀和对佛禅的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禅诗 禅思 禅理
下载PDF
试论王维诗歌与禅学
4
作者 张俊梅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7-79,共3页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唐代,已经达到了其鼎盛时期,有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出现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四大宗派。唐代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辉煌期,许多诗人的诗作中都渗透着禅学思想。王...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唐代,已经达到了其鼎盛时期,有了自己独立的体系,出现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四大宗派。唐代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辉煌期,许多诗人的诗作中都渗透着禅学思想。王维作为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与禅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就从禅理、禅典、禅趣三个方面来论述王维诗歌中的禅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诗歌 禅理 禅趣
下载PDF
论宋代诗歌创作选材的禅学化
5
作者 徐璐 《韶关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4-17,共4页
两宋时期,禅宗迅猛发展,文人以禅入诗的现象日益增多,从而出现了诗歌创作选材禅学化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禅典入诗,即把禅学典故引入诗中,诗人或对禅典本身进行描述,或借助典故抒发个人情感。二是禅理入诗,即把禅学理论引... 两宋时期,禅宗迅猛发展,文人以禅入诗的现象日益增多,从而出现了诗歌创作选材禅学化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禅典入诗,即把禅学典故引入诗中,诗人或对禅典本身进行描述,或借助典故抒发个人情感。二是禅理入诗,即把禅学理论引入诗中,或以诗歌阐明自性佛性的本质,或以诗歌阐明修持觉悟的途径,又或以诗歌阐明觉悟与自性之间的关系。三是禅趣入诗,即借助诗歌表达禅趣,或表达自在随缘之禅趣,或表达观物明心之禅趣。禅典、禅理和禅趣的引入,不仅推进了禅学的传播,也丰富了诗歌创作的选材,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同时也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可见,宋代诗歌创作选材的禅学化对中国古典诗歌和古典诗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禅学化 入诗 禅理入诗 禅趣入诗
下载PDF
《经典释文》的船禅纠缠及中古两母的流变
6
作者 杨军 吕金刚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72,382,共15页
本文梳理了《经典释文》和其他相关音义文献及韵书的注音,揭示了中古船禅两母曾经发生过两次混并,第一次是在东晋南朝时期,其特征是船母并人禅母,同时伴随从邪混并,代表人士为刘昌宗、顾野王,隋唐初的曹宪、公孙罗是此派的余绪。而此间... 本文梳理了《经典释文》和其他相关音义文献及韵书的注音,揭示了中古船禅两母曾经发生过两次混并,第一次是在东晋南朝时期,其特征是船母并人禅母,同时伴随从邪混并,代表人士为刘昌宗、顾野王,隋唐初的曹宪、公孙罗是此派的余绪。而此间东渡人士及后裔,则保持魏、西晋的船禅两分,代表人物是郭璞、徐渺,陆德明、陆法言,唐初颜师古、玄应则是此派的延续。唐开元初,吕延济等五臣的船禅再次发生混并,以后司马贞、张守节以及慧琳也都如此,但这是一次自主的音变,不是东晋南朝两纽合流的延续。唐代的船禅合流,从邪保持严格对立,直到可洪的时代。唐代船禅合流的原因,一方面是船禅分布不均衡,对立过少;一方面可能是陈灭后南人大规模北归,语言接触频繁,致使本身就已非常脆弱的对立消失,变成一对不再区别意义的自由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禅分混 语音演变 音变层次 释文 中古音
原文传递
《慧琳音義》與禪典外來詞對比分析
7
作者 周碧香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7年第2期181-197,共17页
中古時期文化交流頻繁,使得中古漢語展現出豐富的面貌,大批外來詞加入,爲漢語體系注入嶄新的生命力。音義,實爲佛經語言最早的語料庫,可作爲研究外來詞定型的基準點。禪宗語言與佛典語言的分别,是漢語詞彙史研究的重點。本文梳理晚唐五... 中古時期文化交流頻繁,使得中古漢語展現出豐富的面貌,大批外來詞加入,爲漢語體系注入嶄新的生命力。音義,實爲佛經語言最早的語料庫,可作爲研究外來詞定型的基準點。禪宗語言與佛典語言的分别,是漢語詞彙史研究的重點。本文梳理晚唐五代禪籍的外來詞,與《慧琳音義》對比,並列舉中土文獻用例,了解外來詞從中古至近代的發展狀況。經由對比分析,歸納佛典外來詞發展的不同歷程;不同的面貌,都是詞彙發展的歷程,即詞語定型的過程。此文歸納外來詞由異趨同、定型的歷程,統整《慧琳音義》規範化和後世運用的情形,了解外來詞融入漢語體系的歷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琳音義》 禪典 外來詞 語詞定型 中古漢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