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念”之道:慧能禅思想的原创性与禅悟的奥秘 被引量:1
1
作者 顾明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3,178,共13页
禅宗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独创性来自惠能的《坛经》,但在后来,禅宗的发展似乎出现一种趋势,该趋势大大削弱了惠能原初思想的原创性,并显示了一种将惠能的禅思想重新皈依于汉传佛教思想的体制性努力。因此,很有必要追寻惠能... 禅宗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独创性来自惠能的《坛经》,但在后来,禅宗的发展似乎出现一种趋势,该趋势大大削弱了惠能原初思想的原创性,并显示了一种将惠能的禅思想重新皈依于汉传佛教思想的体制性努力。因此,很有必要追寻惠能禅宗思想的源头,还原其思想的革命性。采用史料研究与心理学、神经科学、哲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照老庄道家思想细读惠能对《金刚经》的解读及其敦煌版《坛经》中的创新思想和修行方法,旨在揭示禅的独创性和普世吸引力,以及迄今为止禅悟不为人知的秘密。结论是惠能禅思想的渊源不是佛教的“空”,而是道家的“无”,其核心思想是“无念”之道,而禅悟也并非佛教的觉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佛教 印度禅 坛经
下载PDF
禅与悟是否可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
2
作者 顾明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84,共13页
禅是一种哲学,也是一门宗教,禅悟则是一种罕见的精神状态,既然是精神状态,禅与悟可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吗?禅由于其特殊的性质,赋有一种准科学的经验理性,因而可接受科学观察和研究。事实上,对禅的科学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即... 禅是一种哲学,也是一门宗教,禅悟则是一种罕见的精神状态,既然是精神状态,禅与悟可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吗?禅由于其特殊的性质,赋有一种准科学的经验理性,因而可接受科学观察和研究。事实上,对禅的科学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即使是禅悟这一最难以言喻的现象,也已有借助现代仪器测量其各个维度来考察,并提供科学的见解。从实证的角度,以人文科学结合神经科学等方法,可以对禅和悟进行研究,考察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简要综述现有的科学研究后,分析从神经学研究中搜集的一些重要实验数据,将它们与历史上的开悟经验相比较,以探讨在多大程度上证实这样的观点:即禅悟是通过修炼短暂地回归胎儿出生前的精神状态。二是分析一位神经科学家因脑中风而偶然获得类似禅悟感受的经历,将脑损伤后的感受与开悟经验进行比较,以验证已提出的关于禅悟的性质和原理的有效性。三是审视单纯以科学方法研究禅宗思想的局限性,特别是理解禅悟性质和机制的不足之处,提出传统禅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神经学 脑科学 神秘主义
下载PDF
“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的宇宙无意识——禅宗及禅悟的本质新解 被引量:6
3
作者 顾明栋 冯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57,166,共15页
"禅"这一本来是东亚特有的宗教哲学思想,现今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虽然世界上众多思想家对禅宗和禅悟发表了很多见解,但所持的共识仍然是东方神秘主义的不可知论。通过对禅宗从历史、心理、语言、哲学和主体间性的多... "禅"这一本来是东亚特有的宗教哲学思想,现今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虽然世界上众多思想家对禅宗和禅悟发表了很多见解,但所持的共识仍然是东方神秘主义的不可知论。通过对禅宗从历史、心理、语言、哲学和主体间性的多重视角进行深度探索,可以对禅悟的本质提出一个为前人所未道的见解:禅悟是主体对出生前的身心状态的某种回归,胎儿在母体中感知世界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最原始的无意识,但这种原初的无意识却是宇宙性的,其心理状态就是庄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物我为一的出生前感知堪称"宇宙无意识"。人一旦出生就无法回到出生前的身心状态,但通过修炼可以达到向这一身心状态的瞬刻回归。禅悟的本质就是宇宙无意识在特殊情况下的瞬间回归,因此,禅悟不是深刻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大智慧,而是一种回归生命原初本真的无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涅槃 佛教 宗教哲学 宇宙无意识
下载PDF
诗悟和禅悟及其现代解读 被引量:4
4
作者 姚鹤鸣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0-176,共7页
本文从禅悟介入诗艺的缘由说起 ,简要概括了唐宋时期这一文化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心理学基础。然后详尽地分析了诗悟和禅悟这两种意识形态概念的不同内涵 :在对象和主体的关系上、在心理活动的自觉和非自觉关系上、在“意”和“言”... 本文从禅悟介入诗艺的缘由说起 ,简要概括了唐宋时期这一文化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心理学基础。然后详尽地分析了诗悟和禅悟这两种意识形态概念的不同内涵 :在对象和主体的关系上、在心理活动的自觉和非自觉关系上、在“意”和“言”的关系上 ,都有程度不等的区别。在此基础上 ,再对东方诗学顿悟和西方审美直觉两个概念进行了比较研究 ,以明晰地界定东方“诗悟”概念所特有的内涵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 诗歌
下载PDF
禅悟的心理生活本意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延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禅宗是当代心理学研究普遍关注的热点 ,但当代心理学对禅宗的研究存在着许多曲解和误解。文章依据禅宗的经典文本 ,从心理机制、心理特征、心理生活境界几方面对禅宗理论的核心———直觉顿悟法门作了心理学阐释 。
关键词 禅宗 心理机制 心理特征 心理生活境界
下载PDF
用“心”教学的智慧——《坛经》禅悟“顿教”思想及其教学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如密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75,共4页
《坛经》中所蕴含的禅悟思想值得研究。慧能以悟成祖,也以悟教人,其"顿教"具有重视禅机的把握、问答机智而犀利、唤醒个人自我体验、不受文字拘束等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其禅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今仍... 《坛经》中所蕴含的禅悟思想值得研究。慧能以悟成祖,也以悟教人,其"顿教"具有重视禅机的把握、问答机智而犀利、唤醒个人自我体验、不受文字拘束等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其禅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经》 慧能 顿教 智慧 影响
下载PDF
苏轼的游寺诗及其禅悟的进阶——兼论北宋文人游寺诗创作的三种类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舜臣 高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4-164,共11页
苏轼平生行迹,几半天下,所至之处,尤喜游寺。所作游寺诗,集中在他外任或贬谪之时,即凤翔、杭州、黄州、岭南四个时期。苏轼这四个时期的游寺诗的书写旨趣、格调均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颇为鲜明地反映了他禅悟的进阶,亦典型地体现出北宋文... 苏轼平生行迹,几半天下,所至之处,尤喜游寺。所作游寺诗,集中在他外任或贬谪之时,即凤翔、杭州、黄州、岭南四个时期。苏轼这四个时期的游寺诗的书写旨趣、格调均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颇为鲜明地反映了他禅悟的进阶,亦典型地体现出北宋文人游寺诗创作的三种类型,即纪实绘景型、阐理写心型、明心见性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游寺诗 进阶 北宋
下载PDF
论“禅悟”对杨万里诗歌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颜文武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9-23,共5页
杨万里诗歌在南宋独树一格,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他的这种创新意识,明显地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杨万里的诗歌创作,与禅宗精神多有相通之处。禅宗之悟对杨万里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的广泛、主体精神的高扬、诗味的讲究... 杨万里诗歌在南宋独树一格,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他的这种创新意识,明显地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杨万里的诗歌创作,与禅宗精神多有相通之处。禅宗之悟对杨万里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题材选择的广泛、主体精神的高扬、诗味的讲究、瞬间意象的捕捉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万里 诗歌创作
下载PDF
禅悟与苏词的创造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洪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1-98,共8页
佛禅思想对苏轼的人生观乃至文艺创作都有巨大影响 ,对苏词旷放风格的形成 ,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苏词对禅理、禅典、禅法的运用 ,不仅使词的题材得以拓展 ,也使词的境界得以升华。可以说 。
关键词 禅宗 苏轼 创造性 文学评论 禅理 禅典 禅法 题材 艺术风格 佛禅思想
下载PDF
禅之悟——略论禅宗的生存智慧 被引量:2
10
作者 伍世文 李丽芸 《惠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3-16,共4页
禅就是觉悟的修行,通过这种修行以见证我们的本源心性。禅悟反对外执,主张回应本身,对本身要求亲身体悟,不假言诠。禅带给我们对待世界和生活的重要经验:要从世界的整体相关性去看待世界,对生活要自然任运。禅的这种经验是个人的,但更... 禅就是觉悟的修行,通过这种修行以见证我们的本源心性。禅悟反对外执,主张回应本身,对本身要求亲身体悟,不假言诠。禅带给我们对待世界和生活的重要经验:要从世界的整体相关性去看待世界,对生活要自然任运。禅的这种经验是个人的,但更是世界的,即只要我们愿意而且能够反思,它就会对当今的物质社会和消费社会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源心性 言诠 外执 生活经验
下载PDF
论禅悟及其教育哲学的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傅家旺 《民族论坛》 2007年第6期50-51,共2页
从教育哲学的意义上观察,中国禅宗的“禅悟”教学形式是唯心的,然本质却是唯物的。本文从教育哲学角度出发,就佛教教育中的教学方法之一的“禅悟”阐述其教育哲学实践、内涵及本质,以此引发出关于“禅悟”的教育哲学意义的反观。
关键词 教育实践 哲学内涵 哲学意义
下载PDF
禅悟与经教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小平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28-32,共5页
禅宗强调顿悟成佛,但是慧能及其弟子以及后来的众多禅师都非常重视对佛教经教的学习,这从悟道的因缘上来说是有其深刻的原理在。因此,即使上上根性的慧能及其弟子们也不能僭越。后代禅宗大师们呵佛骂祖的论,有其具体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禅宗强调顿悟成佛,但是慧能及其弟子以及后来的众多禅师都非常重视对佛教经教的学习,这从悟道的因缘上来说是有其深刻的原理在。因此,即使上上根性的慧能及其弟子们也不能僭越。后代禅宗大师们呵佛骂祖的论,有其具体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望文生义则往往造成狂禅之歧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教 坛经
下载PDF
禅悟·诗思·意境
13
作者 刘艳芬 《青海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76-78,86,共4页
关键词 意境 禅宗 “诗言志” 诗歌 整体性 文学理论 古代美学 古典诗歌 诗学理论
下载PDF
无蔽的瞬间:禅悟和妙悟
14
作者 蒋永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4-38,共5页
本文从禅与诗的契合点上 ,即刹那之悟 :审美直觉的突发性、不涉理路 :审美直觉的直观性、自证自得 :审美直觉的独创性三个方面 ,探讨了禅悟和宋代诗歌美学理论中“妙悟”说的关系。
关键词 突发性 直观性 独创性 审美直觉 文艺美学 诗歌美学
下载PDF
论古典诗学“悟”范畴
15
作者 杨冬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6-78,共3页
"悟"作为一种审美创作与体验方式,它通过感受、理解、体会、领悟获得一种触类旁通的知觉或直觉,传达出玄妙深远,心境澄明的精神境界。古典诗学的"悟"范畴主要指妙悟、顿悟、禅悟,它们在文学欣赏与创作中具有一种趋... "悟"作为一种审美创作与体验方式,它通过感受、理解、体会、领悟获得一种触类旁通的知觉或直觉,传达出玄妙深远,心境澄明的精神境界。古典诗学的"悟"范畴主要指妙悟、顿悟、禅悟,它们在文学欣赏与创作中具有一种趋向于对"无限"、"偶然"的体验,是在感性基础上的瞬间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
下载PDF
论王维的禅悟与诗悟
16
作者 谭朝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4-47,共4页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佛教对王维的影响是思想方法的影响,是看待宇宙、人生的眼光。在王维优秀的禅意诗中,禅意是这种智慧的体现,而不是在佛理中去寻章摘句,或在诗行间去阐发佛道。王维诗的妙悟,亦即诗的审美观照过...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佛教对王维的影响是思想方法的影响,是看待宇宙、人生的眼光。在王维优秀的禅意诗中,禅意是这种智慧的体现,而不是在佛理中去寻章摘句,或在诗行间去阐发佛道。王维诗的妙悟,亦即诗的审美观照过程,借用禅悟的方法,最终得到的仍然是诗,是诗的妙悟之境,是诗美的实现,而不是以诗为载体,谈玄说道,阐发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山水田园诗
下载PDF
禅悟之境
17
作者 丁小平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43-48,共6页
太虚大师依据自身证悟的成就,融贯佛教义理,施设种种名言,对参禅悟证的层次、果境的位次,予以清楚的描述,对指导佛教徒修行,振兴佛教,以及针砭狂禅、狂密之末流,均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层次 位次 意义
下载PDF
静观与禅悟——评台湾导演杨德昌的影片《一一》
18
作者 孙慰川 《电影评介》 2001年第11期42-42,共1页
R如果说王家卫能够 生存到今天并且越 来越走红乃是香港 电影界的一个奇迹, 那么,杨德昌则是台湾电影界 的一个奇迹。理由有两条: 理由A.如果说王家卫不 媚俗,那么,杨德昌则有过之 而无不及。王家卫每部影片中 毕竟还... R如果说王家卫能够 生存到今天并且越 来越走红乃是香港 电影界的一个奇迹, 那么,杨德昌则是台湾电影界 的一个奇迹。理由有两条: 理由A.如果说王家卫不 媚俗,那么,杨德昌则有过之 而无不及。王家卫每部影片中 毕竟还总有几位人见人爱的大 明星,杨德昌却很少靠明星或 其它东西作为卖点,而是靠影 片本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立 足。杨德昌如此不媚俗,却能 够在影坛存活到今天,这难道 不是奇迹吗? 理由B.杨德昌毕业于台 湾交通大学控制工程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卫 影片 台湾电影 导演 国际电影节 艺术性 思想性 交通大学 程序设计师
下载PDF
从王维佛禅诗看其禅悟境界
19
作者 张君梅 《惠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44-51,共8页
王维许多诗歌表现了深奥的禅理。从表现形式和内容层次上可将王维的佛禅诗歌析为三种:色空无碍、性相不二的理性把握,万象本空、物我一如的生命体悟,泯识显智、机用不停的现量呈现。同时王维佛禅诗创作经历了从理路、言筌到“羚羊挂角... 王维许多诗歌表现了深奥的禅理。从表现形式和内容层次上可将王维的佛禅诗歌析为三种:色空无碍、性相不二的理性把握,万象本空、物我一如的生命体悟,泯识显智、机用不停的现量呈现。同时王维佛禅诗创作经历了从理路、言筌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他的修道次第与禅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佛禅诗 境界
下载PDF
从禅悟看中国心性哲学之形而上与方法论——以冯友兰与铃木大拙的哲学方法论为例
20
作者 潘永辉 《茂名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1-34,共4页
以禅悟为切入点,认为中国心性哲学的形而上是性相不二、心物不二。并通过详细分析冯友兰与铃木大拙对中国哲学方法论的看法的局限,指出要真正领会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境界必须建立合适的中国哲学方法论。
关键词 中国心性哲学 形而上 方法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