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秋》义例的形成及其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葛志毅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37,共13页
汉代今文家攻驳《左传》不传《春秋》,古文家为强化《左传》的传经性质,努力缔构左传家的义例体系,因此《左传》凡例成为春秋学的研究关注重点。《左传》凡例由《左传》作者采辑相关史料撰成,并成为左传家说解《春秋》大义的义例体系核... 汉代今文家攻驳《左传》不传《春秋》,古文家为强化《左传》的传经性质,努力缔构左传家的义例体系,因此《左传》凡例成为春秋学的研究关注重点。《左传》凡例由《左传》作者采辑相关史料撰成,并成为左传家说解《春秋》大义的义例体系核心。如果从形式上追溯其产生来源,礼例是其直接渊源之一,律例则是秦汉及其以后春秋家义例体系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义 《左传》凡
下载PDF
王闿运的春秋公羊学藉例明礼的诠释特色
2
作者 章启辉 刘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34-38,共5页
春秋公羊学是一门古老的中国诠释学。在公羊学理论体系中,作为基本诠释法则的"例",与作为基本价值目标的"微言大义",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王运治学崇礼,治经与治礼结合在一起。反映在春秋学上,例以为文,礼以为本... 春秋公羊学是一门古老的中国诠释学。在公羊学理论体系中,作为基本诠释法则的"例",与作为基本价值目标的"微言大义",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王运治学崇礼,治经与治礼结合在一起。反映在春秋学上,例以为文,礼以为本质,以例释礼,藉例明礼,例和礼合一,是王氏公羊学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闿运 明礼 春秋公羊学 中国古代诠释学
下载PDF
论黄榦的礼学思想——以礼例为考察对象
3
作者 王志阳 《社会科学论坛》 2017年第12期29-40,共12页
黄榦是朱子嫡传弟子,有"紫阳正宗"之称。前人更多关注黄榦在理学方面对朱子学术思想的贡献,但是黄榦在礼学方面的贡献,尤其是在礼例方面对朱子礼学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后代礼学的发展产生了产中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 黄榦是朱子嫡传弟子,有"紫阳正宗"之称。前人更多关注黄榦在理学方面对朱子学术思想的贡献,但是黄榦在礼学方面的贡献,尤其是在礼例方面对朱子礼学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后代礼学的发展产生了产中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黄榦强化礼例特征,创新发展了朱子礼学思想;第二,黄榦回归经学文本,树立礼例的典型性,弥补了朱子礼学随性变化的不足;第三,黄榦以现实关怀的思想来总结礼例,为礼例的实效性奠定了扎实基础,升华了朱子实用礼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经传通解》 文本 实效性.
下载PDF
《礼记》中虞夏商周礼、礼例及分类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文武 戴海陵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07-111,共5页
《礼记》记载了宗周之前太古、有虞氏、夏后氏、殷数代礼制。通过研究发现,这些礼制可通过明例、太古例、非古例、古例等礼例来研究。而且,宗周之前的礼制可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五个方面。
关键词 礼记 礼制分类
下载PDF
《仪礼》与礼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增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57-59,共3页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历代《仪礼》研究,重申《仪礼》作为礼学研究核心经典的学术地位。学术研究应在礼乐文化的视角下关注《仪礼》的整体性特征,以《仪礼》的礼例研究方法作为礼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将对二者的研究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关键词 《仪礼》 礼学研究 礼乐文化 研究法
下载PDF
Commemorative Sculpture and Ceremonial Behaviors in the Public Sphere: Cyprus as a Case Study
6
作者 Vicky Karaiskou 《Sociology Study》 2013年第12期920-932,共13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ymbolic power exercised through the memorials in the Republic of Cyprus. Public sculpture is almost exclusively memorial sculpture and it reflects the predominant values of the national ide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ymbolic power exercised through the memorials in the Republic of Cyprus. Public sculpture is almost exclusively memorial sculpture and it reflects the predominant values of the national identity. This paper constitutes the first analysis of curr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rception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island through these visual representations and the ceremonial behaviors they generate. Characteristic cases of memorials presented here prove that commemor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Cyprus i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location which is either associated with an actual event of death, or draws power from its relation to culturally symbolic institutional buildings. The memorials illustrate the blending of private and public sphere and, respectively, private and social identity of the deceased. They prove that the affinities between heroism and sanctity within the Greek cultural milieu have imbued the social subconscious and impacted significantly on the collective recollections and the national narrativ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esthetics of the memorials which, due to their affinities with tombs in Greek and Cypriot cemeteries, lack affirmative hope, healing and closure of the trauma. On the contrary, they persist in portraying victimhood as a state of be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ORIALS COMMEMORATION Cyprus cultural identities public rituals
下载PDF
属辞比事 以例释礼——自朱熹以来徽派礼学家治礼之特色
7
作者 张帅 《求索》 CSSCI 2018年第2期187-194,共8页
古人著书多有义例可循,掌握古书之义例,可以执简驭繁,更好地理解著者之深意。礼书中有关行礼之义例可称之为礼例。《礼记·礼运》中早已有礼例的概念。礼例之学发轫于宋代,成熟于清代,从宋至清,朱熹、江永、胡匡衷、任大椿、凌廷堪... 古人著书多有义例可循,掌握古书之义例,可以执简驭繁,更好地理解著者之深意。礼书中有关行礼之义例可称之为礼例。《礼记·礼运》中早已有礼例的概念。礼例之学发轫于宋代,成熟于清代,从宋至清,朱熹、江永、胡匡衷、任大椿、凌廷堪等徽派礼学家在治礼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以例治礼之法。礼例之学经由徽派学者走向成熟既与礼学研究方法的进步相关,又与乾嘉朴学重视考据以及徽学追求经世致用之风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学 治礼 乾嘉考据学 经世致用
原文传递
四庫本《春秋五禮例宗》探微 被引量:1
8
作者 杜以恒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7年第1期118-131,共14页
以宋刻本校《四庫全書》本《春秋五禮例宗》,發現僅脱文就有一百六十餘處,更有大量文字、格式的)誤、變亂,可謂'千瘡百孔',就筆者所見存世十五個《例宗》版本而言,《四庫》本當居最下。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不完全是館臣的篡改和... 以宋刻本校《四庫全書》本《春秋五禮例宗》,發現僅脱文就有一百六十餘處,更有大量文字、格式的)誤、變亂,可謂'千瘡百孔',就筆者所見存世十五個《例宗》版本而言,《四庫》本當居最下。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不完全是館臣的篡改和謄録的草率,主要是庫本《例宗》的底本不善。根據《四庫采進書目》、《四庫全書總目》等文獻記載,《四庫》底本應是吴玉墀家藏曹溶寫本。然而經過比勘,《四庫》據以謄録的似乎並非吴玉墀進呈曹溶倦圃寫本。當然,庫本也並不是一無可取,經過四庫館臣的校勘,庫本也有勝於各本之處,這正是版本校勘的複雜特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五禮例 四庫全書 四庫底本 張大亨 宋代經學
原文传递
論清人運用“禮例”校勘《儀禮》的成就與不足
9
作者 聶濤 《历史文献研究》 2022年第1期144-161,共18页
清人《儀禮》之學遠邁前代,對《儀禮》文本的校勘堪稱其基石。綜觀清代《儀禮》校勘成就的取得,與清人對於禮例這種方法的運用緊密相連。本文從分析禮例的内涵與發展入手,結合清人校勘實例,從訂正誤字、校對衍文,對今古文之取捨,辨正舊... 清人《儀禮》之學遠邁前代,對《儀禮》文本的校勘堪稱其基石。綜觀清代《儀禮》校勘成就的取得,與清人對於禮例這種方法的運用緊密相連。本文從分析禮例的内涵與發展入手,結合清人校勘實例,從訂正誤字、校對衍文,對今古文之取捨,辨正舊説,於細微之處校前人所未校等四個方面闡述其功效。亦指出運用禮例校勘存在對文本特殊語境的忽視;因屬推論而在新出版本證據面前,很容易被證僞或推翻;当禮例和版本之間皆有根據時,難以取捨等三個方面的不足,從而爲準確理解清人《儀禮》校勘的特色提供了較爲新穎而深入的視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禮例 校勘
原文传递
曹元弼《禮經校釋》的校勘特色與其所受經學觀念的影響及評價——以《禮經校釋》中“喪禮”三篇爲例
10
作者 聶濤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215-247,共33页
曹元弼《禮經校釋》一書作爲清代《儀禮》校勘方面集大成之作,近來頗受學者推崇。然本文通過其中"喪禮"三篇爲例分析其特色之後,發現如下三點:其一,曹氏此書多有襲取自前人如盧文弨、阮元成果而未指明者,與其自言"間有... 曹元弼《禮經校釋》一書作爲清代《儀禮》校勘方面集大成之作,近來頗受學者推崇。然本文通過其中"喪禮"三篇爲例分析其特色之後,發現如下三點:其一,曹氏此書多有襲取自前人如盧文弨、阮元成果而未指明者,與其自言"間有與前人暗合者,寫定時輒删去之"的説法不符。其二,曹氏"推比勘誤"的校勘法與其治學重視"明例"相一致,與傳統理校法之間並不全然類似。曹氏繼承前人以例治禮的方法,在校勘上固有極大的優點,但亦存在嚴重缺陷。其三,曹氏的校釋成果與其經學觀念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繫,甚至受其影響頗深,嚴重影響了其對許多問題的判斷,而流於主觀。故本文以爲對此書之價值與成果,不宜泛而論之,應仔細分别,避免過於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元弼 經校釋》 禮例 推比勘誤 經學觀念
原文传递
《春秋五禮例宗》版本源流考
11
作者 杜以恒 《历史文献研究》 2019年第2期102-124,共23页
北宋張大亨《春秋五禮例宗》是《春秋》與禮學研究相結合的代表作,其版本紛繁,又以鈔本居多,攪擾難分。本文通校《例宗》十八個現存版本,逐一考察諸本,梳理出宋本之下有六個版本系統,基本理清了《例宗》存世版本的源流。此外,對散見於... 北宋張大亨《春秋五禮例宗》是《春秋》與禮學研究相結合的代表作,其版本紛繁,又以鈔本居多,攪擾難分。本文通校《例宗》十八個現存版本,逐一考察諸本,梳理出宋本之下有六個版本系統,基本理清了《例宗》存世版本的源流。此外,對散見於序跋、著録中的十三個版本加以考索,以爲羽翼。《例宗》版本存與不存者三十一種,略備於是。文淵閣本、文津閣本、文瀾閣本《例宗》迥然不同,分屬於不同的版本系統,可爲四庫學研究提供幫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張大亨 春秋五禮例 版本學
原文传递
北朝儒宗熊安生治礼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帅 《求索》 CSSCI 2012年第5期71-73,共3页
熊安生为南北朝时期北朝重要的礼学家,熊安生治礼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其一在其礼学好尚上,熊氏专遵郑注,解郑注常高人一筹,熊氏引他说的同时也保存郑注;其二熊氏探寻礼例的四种方法分别是归纳法、推理法、综合法、弥缝法;其三熊氏... 熊安生为南北朝时期北朝重要的礼学家,熊安生治礼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其一在其礼学好尚上,熊氏专遵郑注,解郑注常高人一筹,熊氏引他说的同时也保存郑注;其二熊氏探寻礼例的四种方法分别是归纳法、推理法、综合法、弥缝法;其三熊氏解释经、注章句时主要运用文献互证法、推理法、弥缝疏通法;其四熊氏注重阐发名物制度背后的伦理义理或政治义理;其五熊氏义疏好引外义,开宋学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 熊安生 郑学与礼学 经与注
原文传递
庾蔚之禮學研究
13
作者 張帥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2期37-51,共15页
庾蔚之是南朝初期非常重要的一位禮學家,他既從事專門的禮經學研究,又積極參與現實的禮制建設,深受朝廷倚重。本文從禮經學與禮儀學兩個角度整體來研究庾氏的禮學特點與貢獻。庾蔚之禮經學研究宗鄭却不唯鄭,尤其重視禮例與禮義的研究,... 庾蔚之是南朝初期非常重要的一位禮學家,他既從事專門的禮經學研究,又積極參與現實的禮制建設,深受朝廷倚重。本文從禮經學與禮儀學兩個角度整體來研究庾氏的禮學特點與貢獻。庾蔚之禮經學研究宗鄭却不唯鄭,尤其重視禮例與禮義的研究,釋經、釋注多有創見。在禮儀學研究方面他將釋經之法運用到實踐,做到了以例制禮與以義制禮,因其吃透經典又方法得當,並能照顧現實需求,故其議禮、論禮多得其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庾蔚之 禮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