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禹神话与上古南岛语系民族的鱼类和爬行类动物图腾崇拜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付靖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69,共5页
在20世纪的30-40年代顾颉刚教授开始研究禹神话的时候,认为这个神话出自中国古代南方的民族,后来他改变看法,认为这个神话出自中国古代西方的民族。本文在此基础上利用南岛语系文化和印欧语系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认为禹神话是远古时代南... 在20世纪的30-40年代顾颉刚教授开始研究禹神话的时候,认为这个神话出自中国古代南方的民族,后来他改变看法,认为这个神话出自中国古代西方的民族。本文在此基础上利用南岛语系文化和印欧语系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认为禹神话是远古时代南岛语系文化中的鱼类和爬行类动物图腾崇拜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神话 南岛语系文化 印欧语系文化 鱼类图腾崇拜 爬行类动物图腾崇拜
下载PDF
武汉大禹神话园群雕叙事伦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正国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从历史实践来看,古代神话雕塑是早期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历史媒介的原初表达来呈现景观想象。现代神话雕塑的信仰意味淡化,其价值在于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的伦理表达。武汉大禹神话园群雕以大禹的生命史与治水功业为线索,融入汉阳江滩... 从历史实践来看,古代神话雕塑是早期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历史媒介的原初表达来呈现景观想象。现代神话雕塑的信仰意味淡化,其价值在于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的伦理表达。武汉大禹神话园群雕以大禹的生命史与治水功业为线索,融入汉阳江滩的空间系统,以洪水灾难与治理洪水为题材,其叙事伦理在于:一方面,雕塑大禹的国家意志嵌入叙事逻辑之中,彰显大禹神话影响现代社会的治水智慧;另一方面则以民间英雄情怀来构思公共空间,塑造武汉城市精神的英雄符号。由此,大禹神话雕塑的当代转化是激活地方记忆,以时间、空间、艺术等维度所建构的叙事伦理,创新发掘神话资源在空间规划中国家意志与民间英雄同构的公共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资源 禹神话园群塑 叙事伦理 地方记忆 公共表达能力
下载PDF
大禹神话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炎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9,共7页
神话背后有历史。大禹史迹最显赫的三处地域是山东(河南)、浙江和四川。山东(河南)一带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区,浙江和四川在上古时期是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大禹神话的"整合"过程,就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交融的结果,反映了华夏... 神话背后有历史。大禹史迹最显赫的三处地域是山东(河南)、浙江和四川。山东(河南)一带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区,浙江和四川在上古时期是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大禹神话的"整合"过程,就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交融的结果,反映了华夏民族形成中的历史层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神话 遂公盨 “鬼治主义” 历史层垒
下载PDF
南岛语言和闽方言中的禹神话考释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付靖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在20世纪30-40年代,顾颉刚先生开始研究禹神话的时候,认为这个神话出自中国古代南方民族,后来他改变看法,认为这个神话出自中国古代西方的民族。本文在此基础上利用南岛语言和闽方言研究禹神话,认为禹神话是远古时代百越民族的鱼类和爬... 在20世纪30-40年代,顾颉刚先生开始研究禹神话的时候,认为这个神话出自中国古代南方民族,后来他改变看法,认为这个神话出自中国古代西方的民族。本文在此基础上利用南岛语言和闽方言研究禹神话,认为禹神话是远古时代百越民族的鱼类和爬行类动物图腾崇拜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神话 南岛语言 闽方言 鱼类和爬行类动物图腾崇拜
下载PDF
淮河流域大禹神话的基本特征及学术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艳洁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98-100,共3页
以淮河为中轴的区域作为我国南北文化融合的交叉地带,是中原文化向东、向南扩散、演进中明显存在的一条过渡文化带,因而在此区域广泛流传的大禹神话也在中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体现出独特的过渡性和地方性特征,走出了自己独特的流变轨迹... 以淮河为中轴的区域作为我国南北文化融合的交叉地带,是中原文化向东、向南扩散、演进中明显存在的一条过渡文化带,因而在此区域广泛流传的大禹神话也在中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体现出独特的过渡性和地方性特征,走出了自己独特的流变轨迹。对淮河流域大禹神话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了解中国上古历史,有助于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的流变并探索神话研究的新方法、新思路,也有助于深化淮河文化的地域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神话 淮河流域 基本特征 学术价值
下载PDF
当代鲧禹神话复兴现象初探——基于民俗叙事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毕旭玲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8-25,共8页
鲧禹神话在当代迎来了全面复兴,主要表现在语言叙事的复兴、行为叙事的复兴、景观叙事的复兴,以及媒体叙事的兴起四方面。当代鲧禹神话的复兴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受到了文化寻根思潮的影响,也与各地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发展旅游... 鲧禹神话在当代迎来了全面复兴,主要表现在语言叙事的复兴、行为叙事的复兴、景观叙事的复兴,以及媒体叙事的兴起四方面。当代鲧禹神话的复兴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既受到了文化寻根思潮的影响,也与各地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等产业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相关。在新世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鲧禹神话的复兴。鲧禹神话的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与学术的双重价值与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神话 复兴 民俗叙事
下载PDF
鲧、禹神话原型研究中的“捞泥造陆说”献疑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连山 《百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1-44,共4页
鲧、禹父子治水相关记载既有超自然的神话,也有远古历史传说,一般认为先有超自然的神话,经过历史化改造,转变为远古历史传说。鲧、禹故事无论历史化发生之前,还是之后,其基本内容都是治理洪水,和创世神话似乎无关。部分神话学家认为这... 鲧、禹父子治水相关记载既有超自然的神话,也有远古历史传说,一般认为先有超自然的神话,经过历史化改造,转变为远古历史传说。鲧、禹故事无论历史化发生之前,还是之后,其基本内容都是治理洪水,和创世神话似乎无关。部分神话学家认为这组治水神话的原型是创世神话之一即所谓"捞泥造陆"型似乎根据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神话 原型 捞泥造陆
下载PDF
文化传播与淮河流域大禹神话传说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艳洁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25-126,146,共3页
大禹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重要支脉,尤其是构成了中国洪水神话传说的主体。用文化传播理论对淮河流域有关大禹的诸多神话传说的流变特征进行解释,可以看出,淮河流域有关大禹的诸多神话传说是在文化传播、交汇、融合过程... 大禹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重要支脉,尤其是构成了中国洪水神话传说的主体。用文化传播理论对淮河流域有关大禹的诸多神话传说的流变特征进行解释,可以看出,淮河流域有关大禹的诸多神话传说是在文化传播、交汇、融合过程中原生态神话向次生态神话流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神话传说 淮河流域 文化传播 发展流变
下载PDF
论禹神话与檀君神话中的熊崇拜
9
作者 孙惠欣 陈雅飞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5-11,共7页
中国与朝鲜半岛共处于亚洲文化圈之中,又同属"汉文文明圈",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渊源和联系,两个民族的原始文化意识有着较大的可比性。禹是中国历史第一王朝夏代的开国英雄,檀君是古朝鲜的建国始祖,有关他们的神话历史悠久、... 中国与朝鲜半岛共处于亚洲文化圈之中,又同属"汉文文明圈",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渊源和联系,两个民族的原始文化意识有着较大的可比性。禹是中国历史第一王朝夏代的开国英雄,檀君是古朝鲜的建国始祖,有关他们的神话历史悠久、传播广泛,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值得研究的是,二者的神话中共同包含着"人熊变换"的主题,可以看出熊崇拜是联结华夏民族与朝鲜民族远古文化记忆的共同纽带,从中有利于观察两个民族文化上的同源性与同质性。但二者在相同主题下又有一些不同之处,在"人熊变换"中熊的性别、变换的目的、变换的条件各不相同。从对禹神话与檀君神话不同点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由于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进程等差异,中国与朝鲜半岛在民族文化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并对后世的民族心理和文学传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神话 檀君神话 熊崇拜
下载PDF
论大禹神话中的“石头情结”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传承
10
作者 贾娟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6年第5期4-6,共3页
大禹神话中带有浓厚的"石头情结""石头情结"反映出中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对母生子的生殖崇拜,这种"石头情结"成为了后世文学作品的心理原型。
关键词 禹神话 石头情结 大自然 生殖崇拜 文学作品
下载PDF
鲧、禹神话与三星堆遗址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先进 邱登成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1,共7页
鲧和禹是生活在茂汶盆地的戎羌族人的首领,与鱼凫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治水范围不仅包括了古蜀的一些地方,而且对古蜀有着深远的影响。三星堆文物中的龙、蛇、鸟、鸡等,即是鱼凫族人对其祖先鲧、禹的神形表征,其寓意与洪水和太阳崇拜有... 鲧和禹是生活在茂汶盆地的戎羌族人的首领,与鱼凫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治水范围不仅包括了古蜀的一些地方,而且对古蜀有着深远的影响。三星堆文物中的龙、蛇、鸟、鸡等,即是鱼凫族人对其祖先鲧、禹的神形表征,其寓意与洪水和太阳崇拜有关。三星堆遗址中的夏文化因素,是蜀夏同源在物质文化上的自然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鲧、禹神话 三星堆遗址 夏文化因素
下载PDF
《诗经》中大禹神话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小云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47-50,共4页
大禹是人类文明的始祖之一,《诗经》中保存了与禹有关的神话传说。在《诗经》的记载中,大禹的形象经历了逐渐从神到人的演变过程。诗篇中洋溢着浓厚的大禹崇拜意识,显示出周人对大禹神话传说的熟悉以及周文化对于禹文化的认同。
关键词 禹神话 《诗经》 形象演变 文化认同
下载PDF
神话非遗资源向城市文化品牌的创造性转化——以武汉市大禹神话园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清源 《非遗传承研究》 2021年第3期16-20,15,共6页
神话非遗资源是本民族和国家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引导促进神话非遗资源向文化品牌的创造性转化,一方面为神话非遗资源的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神话非遗资源赋予城市文化新的内涵,助力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武汉市民曾寄希望于大... 神话非遗资源是本民族和国家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引导促进神话非遗资源向文化品牌的创造性转化,一方面为神话非遗资源的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神话非遗资源赋予城市文化新的内涵,助力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武汉市民曾寄希望于大禹神话园成为武汉的"城市文化符号",但大禹神话园的文化影响力逐年式微。本文从大禹神话的传承现状、发展过程的转危为机以及大禹神话与城市文化整合创新三个方面,来探讨神话非遗资源向城市文化品牌创造性转化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资源 文化品牌 创造性转化 禹神话
下载PDF
基于地域文化的滨水绿地设计——大禹神话园解读
14
作者 王忠宝 熊运华 叶眉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229-231,16,共3页
武汉是一个内陆滨江城市,长江与汉江的交汇造就了独特的"两江四岸三镇"格局,城市的形成与"水"有着不解之缘。以依托城市"水"文化设计建造的大禹神话园为例,从构思来源、布局结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解... 武汉是一个内陆滨江城市,长江与汉江的交汇造就了独特的"两江四岸三镇"格局,城市的形成与"水"有着不解之缘。以依托城市"水"文化设计建造的大禹神话园为例,从构思来源、布局结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解读,进而分析了地域文化对于滨水绿地设计乃至城市形象展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滨水绿地 汉阳江滩 禹神话
下载PDF
川西大禹文化认同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兼论作为地域文化黏合剂的始祖神话
15
作者 张多 高绮悦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中国各地的活态神话资源,是构成乡土文化情结和国家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川西地区是大禹神话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的大禹神话分属不同的族群,对应于不同历史时期,神话资源整体上呈现出复合型、多层次的特征。大禹神话在多样的... 中国各地的活态神话资源,是构成乡土文化情结和国家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川西地区是大禹神话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的大禹神话分属不同的族群,对应于不同历史时期,神话资源整体上呈现出复合型、多层次的特征。大禹神话在多样的历史情境中发挥了促进羌汉民族交流,联结入川移民群体的作用。从晚近历史上川西地区大禹神话资源凝聚区域文化认同的功能来看,充分利用各地域的中华神话资源,有助于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神话 乡村振兴 神话资源转化 羌族神话 湖广移民
下载PDF
绍兴大禹陵神话产业开发现状及反思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景春 龚雅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8,共8页
绍兴会稽山是大禹神话建构和传承的依托之地,大禹遗迹众多,祭祀大禹的历史悠久。当代恢复祭禹仪式后,每年除谷雨日公祭,还有正月初一、六月六的族祭,一些社会团体在旅游过程中也祭祀大禹。不断举行的祭禹仪式成为大禹陵旅游的亮点,也是... 绍兴会稽山是大禹神话建构和传承的依托之地,大禹遗迹众多,祭祀大禹的历史悠久。当代恢复祭禹仪式后,每年除谷雨日公祭,还有正月初一、六月六的族祭,一些社会团体在旅游过程中也祭祀大禹。不断举行的祭禹仪式成为大禹陵旅游的亮点,也是景区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方面,但由于忽视大禹神话,景区缺乏民俗生活气息,文化魅力并未充分体现。绍兴大禹陵景区未能突出神话特色,开发模式单一,未能摆脱国内旅游开发的常见套路。剖析并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促进当地乃至全国神话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神话 祭祀仪式 旅游开发 文化产业
下载PDF
大禹神话与孙悟空形象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霏 《寻根》 2005年第4期35-40,共6页
吴承恩有<禹鼎志序>云: 余幼年即好奇闻.在童子社学时,每偷市野言稗史,惧为父师呵夺,私求隐处读之.比长好益甚,闻益奇.迨于既壮,旁求曲致,几贮满胸中矣.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懒未暇也.... 吴承恩有<禹鼎志序>云: 余幼年即好奇闻.在童子社学时,每偷市野言稗史,惧为父师呵夺,私求隐处读之.比长好益甚,闻益奇.迨于既壮,旁求曲致,几贮满胸中矣.尝爱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辈所著传记,善模写物情,每欲作一书对之,懒未暇也.转懒转忘,胸中之贮者消尽.独此十数事,磊块尚存;日与懒战,幸而胜焉,于是吾书始成.因窃自笑,斯盖怪求余,非余求怪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神话 “孙悟空”形象 鼎志序》 古代小说 人物形象 文学研究 中国
原文传递
《吴越春秋》、《越绝书》大禹治水神话比较
18
作者 黄震云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70-73,共4页
以《吴越春秋》、《越绝书》中的大禹治水神话为线索,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吴越春秋》与《越绝书》两书的材料来源基本同一;《吴越春秋》广泛地运用了先秦以来的资料,《越绝书》只是其参考书之一,不存在抄袭关系。因此《吴越春秋》具... 以《吴越春秋》、《越绝书》中的大禹治水神话为线索,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吴越春秋》与《越绝书》两书的材料来源基本同一;《吴越春秋》广泛地运用了先秦以来的资料,《越绝书》只是其参考书之一,不存在抄袭关系。因此《吴越春秋》具有整合之功,内容更为丰富,也更具有文学色彩。《吴越春秋》对汉代神话传说的记录,体现出政治思想对神话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两书在风物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春秋 越绝书 禹神话 比较
下载PDF
近二十年来大禹神话研究现状分析
19
作者 李艳洁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11年第3期77-79,共3页
近20年来大禹神话研究取得了许多成绩,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核心作者群,平均发文量还比较少,研究水平还比较低,研究成果的分布极不均匀。今后的大禹神话研究任重道远,在专题研究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关键词 禹神话 研究现状 文献统计 分析
原文传递
论传说的历史真实性--以登封大禹神话传说为例
20
作者 卢焱 《东方艺术》 2020年第6期126-131,共6页
登封大禹神话传说是产生于远古洪荒时代的民间文学,由神话、传说两大部分组成,流布于嵩山脚下的登封及周边地区。大禹神话主要包括鲧复生禹、下雨王下凡、崇伯点化、河伯授图、火烧蛟河、启母石、五指岭和石门沟等, 大禹传说主要包括文... 登封大禹神话传说是产生于远古洪荒时代的民间文学,由神话、传说两大部分组成,流布于嵩山脚下的登封及周边地区。大禹神话主要包括鲧复生禹、下雨王下凡、崇伯点化、河伯授图、火烧蛟河、启母石、五指岭和石门沟等, 大禹传说主要包括文命聆教、舜王访贤、大禹娶妻、闹洞房、三过家门而不入、禹王锁蛟、禹都阳城、三官庙、禹洞、启母冢和牛头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神话 传说 历史真实性 三过家门而不入 牛头山 民间文学 三官庙 启母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