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川禹羌文化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高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8772-8773,共2页
介绍了发展北川禹羌文化旅游产业带的优势,分析了北川禹羌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 灾后旅游产业重建 北川 禹羌文化
下载PDF
禹羌文化惠泽华夏
2
作者 龙显昭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28-32,共5页
《史记》"禹兴于西羌"的记载,是华、戎和欢的体现,其纽带来自相互联姻。姬、姜族群迭世婚媾,促进各族走向融合,使传承炎、黄的华夏族顺利形成。禹所处的时代是洪灾水患,这对他是严峻的考验。禹总结前人经验教训,采疏导治水方... 《史记》"禹兴于西羌"的记载,是华、戎和欢的体现,其纽带来自相互联姻。姬、姜族群迭世婚媾,促进各族走向融合,使传承炎、黄的华夏族顺利形成。禹所处的时代是洪灾水患,这对他是严峻的考验。禹总结前人经验教训,采疏导治水方针,终于完成排洪除患的艰巨任务。禹在治水实践中,因顺自然地势,导江导山,分杀水势,分疏洪流,其科学求实和人文关爱精神是今日的宝贵财富,值得记取和借鉴。禹入主大统所行政策,关注民众生计,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使华夏大地重展新颜。民众走向康乐,继而兴学倡教,开我国学校教育之初曙。总之,禹、羌合流所形成的文化,确已造福万民,光照千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羌文化 联姻 治水 营生 兴教
下载PDF
禹羌文化研究的兴起与深入
3
作者 卫梅 《文史杂志》 2019年第5期73-78,共6页
大禹与夏文化研究、羌民族与文化的研究,早在上世纪初期就已经开始。1978年改革开放后,关于大禹与夏文化、大禹与羌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逐渐形成高潮,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禹羌文化”的提出。羌文化的研究与大禹研究的结合可以说是理所当然... 大禹与夏文化研究、羌民族与文化的研究,早在上世纪初期就已经开始。1978年改革开放后,关于大禹与夏文化、大禹与羌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逐渐形成高潮,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禹羌文化”的提出。羌文化的研究与大禹研究的结合可以说是理所当然,因为了不起的“禹”就出自羌族。2016年,作为地处全国唯一羌族自治州内最高学府的阿坝师范学院,通过“禹羌文化研究丛书”的出版,自觉地担当起了对禹羌文化学的建立及研究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羌文化 学术研究 禹羌文化 兴起与深入
下载PDF
传承的,是历史的厚重——禹羌文化涅槃重生
4
作者 周周 《中国西部》 2013年第25期70-73,共4页
羌,狭义为中国古代西部民族名称,广义为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游牧民族的泛称。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氐羌族群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他们有不同的语言、服饰、习俗等,唯一的共同点只是“逐... 羌,狭义为中国古代西部民族名称,广义为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游牧民族的泛称。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氐羌族群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他们有不同的语言、服饰、习俗等,唯一的共同点只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当前,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州的茂县、汶川、理县,以及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其余散居在阿坝州的黑水、松潘,绵阳市的平武,以及陕西省的宁强和略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羌文化 北川族自治县 传承 厚重 历史 民族名称 游牧民族 族群
下载PDF
论禹羌文化学的建立与拓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殿元 《文史杂志》 2016年第1期42-50,共9页
禹羌文化学,就是探讨"禹—羌"文化的产生、发展规律和文化本质的科学。"禹—羌"文化对中国历史发展、文化形成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十分重大,例如,禹羌文化与华夏族的形成,与"大一统"国家观念,与中国传统... 禹羌文化学,就是探讨"禹—羌"文化的产生、发展规律和文化本质的科学。"禹—羌"文化对中国历史发展、文化形成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十分重大,例如,禹羌文化与华夏族的形成,与"大一统"国家观念,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中国国家体制等等的形成,都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建立禹羌文化学,涉及的研究领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对它的建立、研究与拓展,必将对今天的社会发生有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羌文化 建立与拓展 有益的作用
下载PDF
论禹羌文化中的石崇拜
6
作者 侯丁月 《文史杂志》 2016年第1期56-59,共4页
大禹是羌人,他的出生地、婚娶地、会诸侯处、葬地等传说及遗迹所在地,都与"石"有关。作为羌人的大禹延续了羌文化中的石崇拜,夏人也有着强烈的石崇拜信仰。羌人的石崇拜是对神灵的崇拜,证明大禹已经是包括羌人在内的中华民族... 大禹是羌人,他的出生地、婚娶地、会诸侯处、葬地等传说及遗迹所在地,都与"石"有关。作为羌人的大禹延续了羌文化中的石崇拜,夏人也有着强烈的石崇拜信仰。羌人的石崇拜是对神灵的崇拜,证明大禹已经是包括羌人在内的中华民族之极为敬重的神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羌文化 石崇拜 民族之神
下载PDF
对震后北川羌族自治县禹羌文化保护开发的思考与对策 被引量:5
7
作者 衣晓龙 陈勤建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共9页
2008年5月12日,一场惨烈的大地震发生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及汶川等地,这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又恰恰是我国羌族人民聚居地。地震不仅带走了数万人的宝贵生命,而且摧毁了羌族及其他生活于此的人民的家园,严重破坏了羌文化生息、繁... 2008年5月12日,一场惨烈的大地震发生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及汶川等地,这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又恰恰是我国羌族人民聚居地。地震不仅带走了数万人的宝贵生命,而且摧毁了羌族及其他生活于此的人民的家园,严重破坏了羌文化生息、繁衍的自然及人文环境。2008年9月,笔者冒着塌方和山体滑坡的危险,亲赴羌文化核心区——北川羌族自治县进行考察调研。尽管震后,诸多专家都亲临灾区,为羌文化的保护献计献策,但是由于客观原因,大多都停留在保护原则、思路的层面,本文则在整合、参考专家智慧的基础上,进行具体保护、开发措施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川族自治县 禹羌文化 保护开发 思考与对策
原文传递
出成果、讲团结,为繁荣禹羌文化作出新贡献——在四川省大禹研究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8
作者 唐永进 《四川社科界》 2013年第6期43-44,共2页
值此瓜果飘香的收获季节,“四川省大禹研究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无疑是四川省社会科学界的的一大喜事。我谨代表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省大禹研究会和县社... 值此瓜果飘香的收获季节,“四川省大禹研究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这无疑是四川省社会科学界的的一大喜事。我谨代表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省大禹研究会和县社科联工作的北川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表示衷心感谢!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 四川省 禹羌文化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成果 繁荣 社科联工作
原文传递
大禹出四川治水建中华——禹羌文化的核心是水文化
9
作者 何斌 王晓沛 《四川社科界》 2013年第3期28-31,共4页
大禹是我国古代的治水英雄和水利专家,以其疏通几河的丰功伟绩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赢得万民敬仰,千古传颂。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夏朝。这不仅是第一个国家政权的正式诞生,也是华夏民族形成的标志。... 大禹是我国古代的治水英雄和水利专家,以其疏通几河的丰功伟绩和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赢得万民敬仰,千古传颂。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夏朝。这不仅是第一个国家政权的正式诞生,也是华夏民族形成的标志。史载“耕稼而有天下,天下之民从之”,被奉为“天下共主”“天下君”、“帝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羌文化 治水 文化 中华 四川 奴隶制国家 水利专家
原文传递
禹生石纽简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谭继和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禹兴西羌"传说有真实的历史内核。"西羌"是大泛指,"汶山郡"是中泛指,"石纽"是小泛指,"刳儿坪"是实指。其真实性是指真实事件的文化传承,不是指具体时间地点,因此,"禹兴西羌&qu... "禹兴西羌"传说有真实的历史内核。"西羌"是大泛指,"汶山郡"是中泛指,"石纽"是小泛指,"刳儿坪"是实指。其真实性是指真实事件的文化传承,不是指具体时间地点,因此,"禹兴西羌"是个文化问题,不是历史问题。"禹生石纽"是颛顼——系羌、蜀的传说,其地不可确指,但以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乡为典型,需要研究禹文化与羌文化的原生、次生和续生三重关系及其连接点,并运用于现实的活态,以利于建设禹羌文化旅游版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西 生石纽 禹羌文化
下载PDF
关于汶川灾后重建旅游定位的新思考 被引量:3
11
作者 谭继和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45,共4页
汶川灾后恢复重建,应对震前汶川"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旅游定位做新的思考,体现汶川新的特色和个性,建设汶川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态:一、汶川新型城乡统筹发展形态的特色是建设"中国山水画城乡",其宣... 汶川灾后恢复重建,应对震前汶川"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旅游定位做新的思考,体现汶川新的特色和个性,建设汶川新型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态:一、汶川新型城乡统筹发展形态的特色是建设"中国山水画城乡",其宣传定位是"震源中心无忧城"。二、凭借汶川"江源农业起源地"的历史优势,建设以甜樱桃为特色的江渎传统、现代特色和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田园城市和农业示范区。三、禹文化、羌文化和蜀文化"三位一体"打造禹羌文化圈,提升"羌禹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内涵。四、把旅游作为汶川的先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建设"物我两忘"的新的旅游体验区、力争成为新的亚太旅游目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乡形态 无忧城 禹羌文化 物我两忘体验游
下载PDF
从区位优势看简阳旅游如何发力?
12
作者 昝宝毅 《中国西部》 2014年第44期50-57,共8页
如何凸显千年雄州简阳独特的旅游文化历史优势?如何寻求新的增长点和绝对竞争力?为此,本刊记者特别约请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禹羌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昝宝毅就简阳旅游文化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区位优势 旅游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文化历史 文化发展 禹羌文化 竞争力 增长点
下载PDF
林向(二首)
13
作者 林向 《文史杂志》 2019年第1期125-125,共1页
茫茫禹迹谁能证,自有天秤在众心。东别为沱导江水,岷山羌塞是碑林。
关键词 禹羌文化 纪实 北川
下载PDF
《松游小唱》:松茂古道走廊的历史文化记忆
14
作者 张起 邱永旭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2年第3期136-152,共17页
清代羌族诗人董湘琴的《松游小唱》是描写岷江上游流域与松茂古道的重要纪游长诗。这部多民族地区诗歌记载了川西八百里松茂古道上羌、藏民族留存下的茶马古道文化、禹羌文化、土司文化记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诗人笔下的松茂... 清代羌族诗人董湘琴的《松游小唱》是描写岷江上游流域与松茂古道的重要纪游长诗。这部多民族地区诗歌记载了川西八百里松茂古道上羌、藏民族留存下的茶马古道文化、禹羌文化、土司文化记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诗人笔下的松茂古道如今已成为一条具有深厚文化沉淀和秀美风景的旅游走廊。在牢铸与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今天,观照样态各异的不同文化,认识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文化共同体,董湘琴的行吟长诗《松游小唱》提供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样本。本文以《松游小唱》为本,结合地方史志,考察演绎古道历史文化记忆,揭示了古道文化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有精神家园、共同身份认同基础上的多民族文化互通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游小唱 文化共同体 茶马文化 禹羌文化 土司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