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甫与自然
1
作者 陈开勇 王远明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21-33,共13页
上篇 与自然相趋相附的心理历程 卢世榷云:“杜公纪行诗,从发秦州至万丈潭,从发同谷至成都府,入天穿水,万壑千崖,雨雪烟虹,朝朝暮暮,一切可怪可吁可娱可意之状,触目惊心,直取其髓,而犁然次诸掌上,嗣是个华山观,去通泉十五里山水,清溪... 上篇 与自然相趋相附的心理历程 卢世榷云:“杜公纪行诗,从发秦州至万丈潭,从发同谷至成都府,入天穿水,万壑千崖,雨雪烟虹,朝朝暮暮,一切可怪可吁可娱可意之状,触目惊心,直取其髓,而犁然次诸掌上,嗣是个华山观,去通泉十五里山水,清溪驿、凿石浦、津口、空灵岸、花石戍、晚州、衡州,莫不随处点缀,尽妙领佳,统成少陵一部游记,留谱与人。”①实际上,在杜甫早期的齐赵和长安(凤翔)这两种同构不同质的游中,诗人也以纪行诗借自然意象展示了自己的足迹。——“游”与“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得以产生,延续、绵绵不止的根木原因,它包括了传统文化的全部特质。杜甫的游与纪、即其理想追求与情感抒发是真正地带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印记的。因此,本篇拟将在传统历史文化的背景上,从这些纪行诗考察诗人心理与自然、心理与政治的关系,勾勒出诗人心理演变的轨迹。宋代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云:“中原草草失承平,戍火胡尘到两京。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②基于此,我们才能从“江声”听到诗人的心声。 第一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行诗 自然意象 发秦州 万丈潭 花石戍 空灵岸 心理历程 两京 儒家理想 离乱之秋
下载PDF
老石这个人 ——记著名 作家石英
2
作者 纪学 《国际人才交流》 1991年第12期22-24,共3页
从小爱好文学从未想过当作家石英从小就爱好文学,但从未想过要当作家,当他意识到要当一个作家的时候,已经有了生活积累,也有了创作的冲动。他出生在抗日战争时灾难深重的胶东大地上。不过,这个黄县农家的孩子,那时还不懂得忧国忧民。他... 从小爱好文学从未想过当作家石英从小就爱好文学,但从未想过要当作家,当他意识到要当一个作家的时候,已经有了生活积累,也有了创作的冲动。他出生在抗日战争时灾难深重的胶东大地上。不过,这个黄县农家的孩子,那时还不懂得忧国忧民。他是带着天真无邪的童心走进学校的。知识的五色宝塔,吸引着一个少年的心灵去攀登。可是到了二年级的时候,他显示了对语文和史地的偏爱。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启蒙 灾难深重 新文学作品 李有才板话 生活积累 胶东文艺 回声集 赵树理 生活道路 离乱之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