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柑桔溃疡病菌离体叶接种检验法的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云锋 李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1-423,共3页
对柑桔溃疡菌的离体叶接种检验法进行了研究和技术规范。结果表明 ,离体叶接种法是一种效果直观可靠、操作简便易行的检验溃疡病菌的方法 ,其检测水平可达到 1.5 5× 10 3 -4 cfu/ml;其技术规范为 :供接种的柑桔品种应为甜橙类感病... 对柑桔溃疡菌的离体叶接种检验法进行了研究和技术规范。结果表明 ,离体叶接种法是一种效果直观可靠、操作简便易行的检验溃疡病菌的方法 ,其检测水平可达到 1.5 5× 10 3 -4 cfu/ml;其技术规范为 :供接种的柑桔品种应为甜橙类感病品种 (如脐橙 ) ,供接种的离体叶片以达到定型大小的新梢成叶最佳 ;采用针刺后滤纸片贴敷菌液接种 ,最适孵育温度为 2 8~ 32℃ ,最佳保湿方法为吸水纸保湿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溃疡病菌 离体叶接种 检测 致病性
下载PDF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悬液浓度计测及离体叶接种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彭军 胡俊 +3 位作者 郑喜清 黄俊霞 杨利国 王利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本实验通过研究得出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菌悬液平板菌落计数浓度(CFU)与分光光度计测的混浊度(OD600)成直线关系,回归方程为y=4×10-10X+0.1128,相关系数R2=0.996。对供试的13个哈密瓜不同品... 本实验通过研究得出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菌悬液平板菌落计数浓度(CFU)与分光光度计测的混浊度(OD600)成直线关系,回归方程为y=4×10-10X+0.1128,相关系数R2=0.996。对供试的13个哈密瓜不同品种分别用离体叶人工接种和常规的苗期人工接种鉴定了其对果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离体叶人工接种同样可以反应哈密瓜品种的固有抗性。品种的抗病性采用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百分数(F)来衡量,计算公式:F=((N×d2)/(L×W))×100%其中N为病斑数,d为病斑直径,L为叶长,W为叶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果斑病 CFU OD600 离体人工接种 抗性
下载PDF
用基于PCR的分子标记分析甘蓝型油菜抗感菌核病品系间的遗传距离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爱武 赵建伟 +1 位作者 甘莉 孟金陵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14,共5页
用离体叶接种法鉴定了甘蓝型油菜选系对菌核病的抗感性,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抗性品系与感病品种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两种基于PCR的标记估计所选10 份材料间的遗传距离。19 个随机引物扩增出了26 条重复性很好的R... 用离体叶接种法鉴定了甘蓝型油菜选系对菌核病的抗感性,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抗性品系与感病品种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两种基于PCR的标记估计所选10 份材料间的遗传距离。19 个随机引物扩增出了26 条重复性很好的RAPD 标记,1 对依据植物R基因的NBS区段设计的简并引物扩增出了3 条多态性的带。依据29 个标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抗、感性材料在遗传距离为0.1206 处被明显地区分开。5份抗性材料中,宁RS—1 与中油821、中R8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分子标记 甘蓝型油菜 抗感菌核病品系 遗传距离 离体叶接种
下载PDF
34份粗山羊草抗白粉病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海泉 马淑琴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40,共4页
粗山羊草为小麦D基因组的供体,通过对来自不同产地的粗山羊草抗病性进行鉴定,用离体叶段接种方法接种12个小麦白粉病菌株(E02、E03、E05、E06、E07、E09、E11、E15、E18、E21、E23、E25),鉴定了34份不同产地的粗山羊草抗病性。结果表明:... 粗山羊草为小麦D基因组的供体,通过对来自不同产地的粗山羊草抗病性进行鉴定,用离体叶段接种方法接种12个小麦白粉病菌株(E02、E03、E05、E06、E07、E09、E11、E15、E18、E21、E23、E25),鉴定了34份不同产地的粗山羊草抗病性。结果表明:9份粗山羊草(Y170、Y186、Y189、Y192、Y201、Y206、Y212、Y214、Y215)对12个小麦白粉病菌株完全免疫,有3份山羊草(Y126、Y208、Y185)对12个菌株全部感病,其余的材料抗白粉病的部分菌株。田间全生育期用混合菌种鉴定粗山羊草抗性,其结果与离体叶鉴定的结论相一致。粗山羊草Y219与Y122杂交的后代的遗传分析发现抗病基因是1对显性基因控制;Y215与Ae43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表明抗病基因是1对隐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山羊草 小麦白粉病 离体接种 菌种
下载PDF
稻纹枯病人工发病简易方法的实用性分析
5
作者 张君成 郭地 +2 位作者 覃茜 刘洪涛 郭道君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7,共3页
采用水稻纹枯病病原菌菌丝块为接种体,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进行离体和活体接种,测定了3个菌株(2008-20-1、2008-22-2、2008-27-2)人工接种方法的有效性及其致病力差异。结果表明,3个菌株在针叶期、6叶期、成株期叶片,6叶期和成株期茎秆上... 采用水稻纹枯病病原菌菌丝块为接种体,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进行离体和活体接种,测定了3个菌株(2008-20-1、2008-22-2、2008-27-2)人工接种方法的有效性及其致病力差异。结果表明,3个菌株在针叶期、6叶期、成株期叶片,6叶期和成株期茎秆上活体接种与在6叶期和成株期的离体叶片接种,均导致正常发病,产生典型的云纹状坏死病斑。除了在6叶期和成株期活体茎秆上接种的不能区分菌株2008-27-2和2008-20-1间的致病力差异之外,其他活体接种和离体接种方法都可有效区分所用的3个菌株间的致病力差异。分析比较了试验过程占用的空间和时间条件,以及发病条件局部控制的难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纹枯病 接种方法 离体叶接种 致病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