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白皮等中药提取物对胰岛素促进离体肝脏葡萄糖消耗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汪宁 朱荃 +1 位作者 周义维 童黄锦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3-514,共2页
目的利用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技术评价中药提取物在胰岛素存在时对离体肝组织消耗葡萄糖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肝灌流技术,将中药提取物加入灌流液中,观察灌流液中谷丙转氨酶(ALT)及葡萄糖浓度的变化,用以评价中药提取物在胰岛素存在时对离... 目的利用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技术评价中药提取物在胰岛素存在时对离体肝组织消耗葡萄糖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肝灌流技术,将中药提取物加入灌流液中,观察灌流液中谷丙转氨酶(ALT)及葡萄糖浓度的变化,用以评价中药提取物在胰岛素存在时对离体肝脏消耗葡萄糖的影响与肝脏损伤状况。结果受试的中药提取液在120 m in内对灌流液中谷丙转氨酶没有显著性影响,桑白皮、桑枝、桑寄生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灌流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结论桑白皮、桑寄生、桑枝提取物在胰岛素存在时能增加离体肝脏葡萄糖的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肝脏灌流 桑寄生 桑白皮 桑枝 葡萄糖消耗 谷丙转氨酶 中药提取物
下载PDF
大豆黄酮对大鼠离体肝脏氮代谢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郑元林 韩正康 +3 位作者 陈杰 陈伟华 艾晓杰 刘根桃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3-96,共4页
利用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技术以及大鼠原代培养的肝细胞研究了大豆黄酮 (Da)对SD大鼠肝脏氮代谢和IGF 1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Da可使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液中尿素氮浓度下降 ,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在给药后灌流的1,2 ,3和 4h内 ,... 利用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技术以及大鼠原代培养的肝细胞研究了大豆黄酮 (Da)对SD大鼠肝脏氮代谢和IGF 1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Da可使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液中尿素氮浓度下降 ,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在给药后灌流的1,2 ,3和 4h内 ,与对照组相比 ,1× 10 -4mol·L-1的Da使大鼠离体灌流的肝脏产生的尿素氮分别下降了 13 6 4 % ,2 3 18% ,34 0 2 % (P <0 0 1)和 32 91% (P <0 0 1)。 4× 10 -5mol·L-1的Da对大鼠肝脏尿素氮生成影响具有类似但较微弱的效应。Da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鼠离体灌流的肝组织中谷丙转氨酶 (GPT)的活性。 1× 10 -5mol·L-1的Da可使3 H 亮氨酸的参入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 2 1 38% (P <0 0 5 )。Da对离体灌流的大鼠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的水平也有微弱的促进作用。提示Da可通过增加大鼠肝脏氮的储留 ,促进大鼠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肝脏GPT的活性和IGF 1水平 ,而调节肝脏的氮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黄酮 大鼠 离体肝脏 氮代谢 胰岛素样 生长因子
下载PDF
肝硬化不同病期ET-1,NO对离体肝脏血流动力学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姚冬梅 姚希贤 +3 位作者 杨川杰 冯志杰 房红梅 高军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726-729,共4页
目的:在肝硬化(LC)形成的不同病期、离体状态下动态研究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对肝循环血流动力学调节作用的变化规律。方法:皮下注射四氯化碳菜籽油溶液,乙醇代饮水,制备大鼠LC模型。根据造模不同时间,结合肝组织病理改变及有... 目的:在肝硬化(LC)形成的不同病期、离体状态下动态研究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对肝循环血流动力学调节作用的变化规律。方法:皮下注射四氯化碳菜籽油溶液,乙醇代饮水,制备大鼠LC模型。根据造模不同时间,结合肝组织病理改变及有无腹水对LC进行分期,将造模第9周末定为LC早期(E-LC),14wk末定为LC晚期(L-LC),采用离体肝灌流技术动态研究ET-1,NO对肝血流动力学调节作用的变化规律。结果:门脉灌注L-NAME,L-LC组、E-LC组和对照组PP和Phv均无明显改变(P>0.05),门脉灌注ET-1可明显增加大鼠的PP(P<0.01),L-LC组PP增加幅度大于E-LC组(P<0.01)和对照组(P<0.01),给予L-NAME+ET-1与单独给予ET-1相比,PP进一步升高(P<0.05),LC大鼠PP增加幅度大于正常大鼠(P<0.01),但L-LC组与E-LC组PP增加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T-1是导致肝内血流阻力增加的主要原因,ET-1可促进NO合成,此作用在LC时增强,NO代偿不足,且随着LC病情发展NO代偿能力进一步下降,导致ET-1、NO间作用失衡是引起LC门脉压增高的重要原因,在本病的治疗上可考虑应用ET受体拮抗剂或NO供体增加肝内NO合成,来抑制ET-1的作用,降低肝内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病期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ET-1 NO 离体肝脏 血流动力学 调节
下载PDF
氯化镍对大鼠离体肝脏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琼宇 白燕 付淑莉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1995年第6期340-343,共4页
应用大鼠离体肝灌流技术,研究了氯化镍对大鼠离体肝脏的毒性损害。结果发现:在10mmol/L氯化镍染毒组即可导致离体大鼠肝脏某些生化指标异常改变,流出液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蛋白(... 应用大鼠离体肝灌流技术,研究了氯化镍对大鼠离体肝脏的毒性损害。结果发现:在10mmol/L氯化镍染毒组即可导致离体大鼠肝脏某些生化指标异常改变,流出液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剂量染毒组间的ALT酶活性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r=0.7427,r=0.5421,P<0.01)。TP、ALB含量也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r=-0.7749,r=-0.7403,P<0.01)。病理学检查发现,肝细胞明显浊肿变性,并有不同程度的灶性细胞坏死,表明较低剂量的氯化镍即可对离体大鼠肝脏产生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镍 离体肝脏 毒性 大鼠
下载PDF
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对经皮微波凝固犬离体肝脏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红玲 周晓东 +3 位作者 张海滨 李叶阔 王磊 朱霆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08-810,共3页
目的 :采用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技术动态观察经皮微波凝固犬离体肝脏过程 ,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在普通超声引导下 ,对健康杂种犬的离体肝脏进行 90个点的微波凝固 ,仪器输出功率分别为 4 0 ,5 0 ,6 0和 70W ,时间分别为 6 0 ,... 目的 :采用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技术动态观察经皮微波凝固犬离体肝脏过程 ,以便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在普通超声引导下 ,对健康杂种犬的离体肝脏进行 90个点的微波凝固 ,仪器输出功率分别为 4 0 ,5 0 ,6 0和 70W ,时间分别为 6 0 ,80 ,1 0 0 ,1 2 0 ,1 4 0和 1 6 0s,微波凝固过程采用实时双平面超声动态观察微波凝固区 .结果 :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技术能同时实时从两个不同角度的切面动态观察微波凝固治疗过程中凝固区的变化过程 ,测量的凝固区大小与实际凝固区的大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可以在同一超声切面基础上 ,无需转动探头便可实时观察与此切面呈不同角度的同一部位的另一超声切面声像图 ,可在两个不同角度实时动态观察微波天线的位置及凝固区变化细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平面超声成像 经皮穿刺微波凝固 离体肝脏
下载PDF
离体肝脏星形细胞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蒙一纯 丁霞 +1 位作者 贲长恩 郭顺根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61-63,共3页
肝脏星形细胞(HSC)亦称贮脂细胞(FSC)。占肝非实质细胞数量的1/3,或者是肝脏全部细胞的15%,近年来研究表明:HSC在肝脏细胞外基质(ECM)的产生、维生素A的代谢、肝血流动力学调控、肝内信息传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 肝脏星形细胞(HSC)亦称贮脂细胞(FSC)。占肝非实质细胞数量的1/3,或者是肝脏全部细胞的15%,近年来研究表明:HSC在肝脏细胞外基质(ECM)的产生、维生素A的代谢、肝血流动力学调控、肝内信息传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对HSC进行生命活动研究,由于其研究对象明确,施加条件易于控制,便于分析所获结果,HSC的研究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笔者仅就HSC分离和培养的若干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化 分离 细胞培养 离体肝脏星形细胞
下载PDF
地尔硫对大鼠离体肝脏灌流中安替比林代谢的影响
7
作者 印绮平 王宏图 +1 位作者 张静华 奚念朱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579-581,共3页
以安替比林(AP)为模型药,采用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模型(IPRL),研究钙离子拮抗剂地尔硫本(DZ)对AP代谢的影响。方法:15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A、B组灌胃(iP)生理盐水3d,第4天分别用5mgAP及加用2mgDZ循环灌流3h... 以安替比林(AP)为模型药,采用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模型(IPRL),研究钙离子拮抗剂地尔硫本(DZ)对AP代谢的影响。方法:15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A、B组灌胃(iP)生理盐水3d,第4天分别用5mgAP及加用2mgDZ循环灌流3h,C组ipDZ(100·kg-1)3d,第4天同B组灌流。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AP及其代谢物的浓度。结果:B、C组中,AP的T1/2从(127.9±9.4)min分别延长至(2742±33.6)和(303.8±80.2)min(P<0.01);Cls从(0.67±0.08)ml·min-1分别减少至(0.36±0.06)和(0.34±0.09)ml·min-1(P<0.01);4-羟基AP的AUC0-3h分别降低73.95%和68.1%(P<0.01);3-羟甲基AP和N-去甲基AP和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DZ明显抑制TAP在IPRL中的消除,且选择性地抑制AP的4-羟基化代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Zhou 安替比林 大鼠 离体肝脏
下载PDF
离体肝脏标本标准解剖位置的复原
8
作者 戴毅 陈洪 +2 位作者 赵国刚 杨汉峰 邓世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6-648,共3页
目的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断面影像中获得肝脏标准解剖学体位的一些信息,用于对离体肝脏恢复其解剖位置。方法通过测量100例上腹部CT和MRI图像中下腔静脉与门静脉在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相互角度来了解肝脏标准解... 目的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断面影像中获得肝脏标准解剖学体位的一些信息,用于对离体肝脏恢复其解剖位置。方法通过测量100例上腹部CT和MRI图像中下腔静脉与门静脉在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的相互角度来了解肝脏标准解剖体位的解剖学特征。包括横断面上,门静脉囊部到下腔静脉中心之间的连线与水平线(桌面)之间的角度;矢状面上,下腔静脉与桌面之间的角度;冠状面上,下腔静脉与体正中线之间的角度。从而获得关于肝脏标准解剖体位的三维数据。结果横断面上平均角度为左侧角(79.1±9.2)°;矢状面上平均角度为(7.3±5.1)°;冠状面上平均角度为(6.1±4.3)°。结论通过应用这些解剖学特征可以将离体的肝脏标本恢复到大致标准的解剖体位。为正确认识肝内结构相互关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肝脏 解剖 角度 断面解剖学
下载PDF
医学机能学教学实验中离体肝脏灌流大鼠模型的构建
9
作者 董晓敏 芦玲巧 +1 位作者 郝刚 梁雪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1期141-142,共2页
目的构建医学机能学创新实验教学库的离体肝脏灌流大鼠模型。方法自门静脉进行灌流,按照不同灌流流出静脉,将大鼠分为下腔静脉与上腔静脉流出通路组。观察两组间手术时间、漏液情况。确定最佳流出通路后,分别灌流含或不含牛黄胆酸钠的K-... 目的构建医学机能学创新实验教学库的离体肝脏灌流大鼠模型。方法自门静脉进行灌流,按照不同灌流流出静脉,将大鼠分为下腔静脉与上腔静脉流出通路组。观察两组间手术时间、漏液情况。确定最佳流出通路后,分别灌流含或不含牛黄胆酸钠的K-H灌流液。检测不同时间点两种灌流液组的ALT、AST、LDH。结果上腔静脉流出通路比下腔静脉流出通路手术操作更简单。同一灌流液组不同灌流时间点ALT、AST、LDH的浓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含牛黄胆酸钠的K-H灌流组AST的浓度低于不含牛黄胆酸钠的K-H灌流组。结论通过上述方法可构建离体肝脏灌流大鼠模型,上腔静脉流出组操作更简单,成功率更高。灌流液中增加(去除)牛磺胆酸钠并未影响灌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验 创新实验 离体肝脏灌流
下载PDF
正常国人离体肝脏多层螺旋CT肝静脉成像研究及其在解剖中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振杰 张国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2245-2248,共4页
目的 通过离体肝静脉及门静脉CT直接造影,研究肝静脉的解剖结构,为临床提供精确的影像学资料。方法离体肝脏解冻、负压吸引后,于肝静脉内充入气体、门静脉内注入碘对比剂,行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观察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类型、肝静脉分... 目的 通过离体肝静脉及门静脉CT直接造影,研究肝静脉的解剖结构,为临床提供精确的影像学资料。方法离体肝脏解冻、负压吸引后,于肝静脉内充入气体、门静脉内注入碘对比剂,行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观察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类型、肝静脉分型,并分别统计各肝静脉主要属支数目。结果 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类型为:Ⅰ型73.7%(14/19),Ⅱ型21.1%(4/19)。肝右静脉分型为:A型占47.4%(9/1 9),B型占36.8%(7/19),C型占15.8%(3/19)。肝中静脉分型为:A型占52.6%(10/19),B型占26.3%(5/19),C型占21.1%(4/19)。肝左静脉分型为:Ⅰ型42.1%(8/19),Ⅱ型57.9%(11/19)。肝右、中、左静脉主要属支数目分别为4~10支、4~10支及3~7支。结论 通过离体肝静脉及门静脉CT直接造影,可以准确地显示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类型、肝静脉解剖分型以及肝静脉在肝段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肝脏 空气造影 肝静脉 解剖 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保存与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霍枫 陈焕伟 黄小桃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248-248,共1页
1离体器官机械灌注技术离体器官机械灌注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器官保存、转运乃至修复的技术。捐献器官获取后,将离体器官血管连接至机械灌注系统,在保存、转运阶段利用灌注液或血液持续灌注器官。其中,双通道低温氧合机械灌注(dual hypothe... 1离体器官机械灌注技术离体器官机械灌注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器官保存、转运乃至修复的技术。捐献器官获取后,将离体器官血管连接至机械灌注系统,在保存、转运阶段利用灌注液或血液持续灌注器官。其中,双通道低温氧合机械灌注(dual hypothermic oxygenated machine perfusion,DHOPE)及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NMP)是目前MP技术应用于离体肝脏的最常见的使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灌注 器官保存 离体肝脏 灌注液 离体器官 器官获取 mother 持续灌注
下载PDF
离体肝脏双泵双氧合机械灌注设备应用于猪肝脏常温机械灌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邝伟键 谭晓宇 +5 位作者 何锡然 刘华敏 张琳 郭家钘 陈素平 霍枫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1年第5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离体肝脏双泵双氧合机械灌注设备DEVOCEAN-LIVER 2000在离体猪肝脏常温机械灌注上的安全性与可操作性。方法:从45~50 kg雌性巴马小型猪获取供肝,使用DEVOCEAN-LIVER 2000,采用恒压模式对动脉和门静脉进行常温机械灌...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离体肝脏双泵双氧合机械灌注设备DEVOCEAN-LIVER 2000在离体猪肝脏常温机械灌注上的安全性与可操作性。方法:从45~50 kg雌性巴马小型猪获取供肝,使用DEVOCEAN-LIVER 2000,采用恒压模式对动脉和门静脉进行常温机械灌注6 h,使用雅培iSTAT-300G血气分析仪对每小时的灌注液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微纳芯Pointcare V2对灌注液进行生化检测。实时记录并比较灌注过程中动脉和门静脉流量、动脉血液pH值、胆汁生成量、转氨酶、血糖、乳酸、总胆红素的变化。灌注前后,切取肝脏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组织形态的变化。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结果:灌注过程中,动脉流量及门静脉流量随灌注时间平稳增长;动脉血液pH值一直维持在7.2~7.5;胆汁持续性生成,最高峰可达0.0085 mL/[h·g(肝重)];灌注液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小幅增加;血糖总体呈现平稳下降状态;乳酸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灌注前与灌注6 h的乳酸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前后胆红素变化不明显(P>0.05)。灌注结束后,肝脏外观无明显瘀斑,显微镜下肝小叶结构完整。结论:DEVOCEAN-LIVER 2000能为肝脏提供6 h稳定的体外常温机械灌注,使肝脏在体外仍然保持活性,并且有效改善肝脏微循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机械灌注 机械灌注设备 离体肝脏 DEVOCEAN-LIVER 2000 肝脏保存 肝移植
下载PDF
全离体肝脏肿瘤切除重建术
13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06年第19期62-62,共1页
最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成功施行了全国首例全离体肝脏肿瘤切除联合肝段下腔静脉切除重建术。接受手术的患者患有肝脏左叶、尾叶胆管细胞癌,癌肿已侵犯左肝蒂和肝后下腔静脉,患者需要切除左半肝、肝后下腔静脉、左肝和中肝静脉、... 最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成功施行了全国首例全离体肝脏肿瘤切除联合肝段下腔静脉切除重建术。接受手术的患者患有肝脏左叶、尾叶胆管细胞癌,癌肿已侵犯左肝蒂和肝后下腔静脉,患者需要切除左半肝、肝后下腔静脉、左肝和中肝静脉、肝门部受累胆管和血管,这是常规手术不能完成的。经过认真的检查和专家会诊后,该院黄志强院士、董家鸿教授、刘荣教授大胆提出了全离体肝脏肿瘤切除联合肝段下腔静脉切除重建术,并精心设计了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重建术 肝脏肿瘤 离体肝脏 肝后下腔静脉 胆管细胞癌 解放军总医院 肿瘤切除 肝胆外科
下载PDF
研究表明离体肝脏常温下保存是可能的
14
《医学信息》 1997年第2期5-5,共1页
研究表明离体肝脏常温下保存是可能的据中华医学会信息,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裘华德完成的一项研究证明,常温下保存离体肝脏是可能的。为探索常温下(22℃)保存离体肝脏的可能性,裘华德等以HTK液为基础,氟碳乳剂为氧载体... 研究表明离体肝脏常温下保存是可能的据中华医学会信息,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裘华德完成的一项研究证明,常温下保存离体肝脏是可能的。为探索常温下(22℃)保存离体肝脏的可能性,裘华德等以HTK液为基础,氟碳乳剂为氧载体,脂肪乳剂为能量,常温下充氧持续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肝脏 脂肪乳剂 氧载 肝细胞线粒 灌注液 生化指标 氨合成 线粒损伤 肝门静脉 湖北医科大学
下载PDF
离体肝脏冷缺血时间对自体肝移植术后早期肝脏功能及并发症影响研究
15
作者 卡地尔丁·艾海提 叶建荣 吐尔干艾力·阿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5-318,共4页
目的 探讨离体肝脏冷缺血时间(CIT)对自体肝移植术后早期肝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自体肝移植的89例病人资料,根据术中离体肝脏冷缺血时间长短将病人分为A组(CIT≤... 目的 探讨离体肝脏冷缺血时间(CIT)对自体肝移植术后早期肝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自体肝移植的89例病人资料,根据术中离体肝脏冷缺血时间长短将病人分为A组(CIT≤6 h)和B组(CIT>6 h),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早期肝功能及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组病人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带引流管时间,术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术后大量腹腔积液发生率,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均短/低于B组病人[(20.56±9.67)d vs.(30.58±22.81)d,(14.18±6.51)d vs.(23.78±20.61)d,(7.00±2.84)d vs.(9.22±4.66)d,(8.41±2.45)d vs.(10.60±5.20)d,(10.68±5.81)d vs.(15.00±9.76)d,(10.12±5.85)d vs.(14.69±9.48)d,17.65%(6/34)vs.43.64%(24/55),2.95%(1/34)vs.21.82%(12/55),14.71%(5/34)vs.36.36%(20/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术后住ICU天数,术后AST、ALT、TBIL、DBIL峰值和达到峰值的时间,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自体肝移植术中肝脏CIT>6 h时,病人术后的总住院天数,术后带引流管时间,术后AST、ALT、TBIL、DBIL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延长,术后大量腹腔积液发生率,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离体肝脏冷缺血时间 肝脏功能 血管并发症 胆道并发症 围手术期管理
原文传递
内皮素-1对肝硬化大鼠不同病期离体肝脏及血管环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姚冬梅 姚希贤 +3 位作者 杨川杰 冯志杰 房红梅 高军萍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2期1565-1568,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内皮素 1(ET 1)对早、晚期肝硬化大鼠离体肝脏及血管环调节作用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皮下注射CCl4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 ,在造模 9周末和 14周末采用离体肝灌注和离体血管环技术研究不同浓度ET 1对早、晚期肝硬化大鼠...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内皮素 1(ET 1)对早、晚期肝硬化大鼠离体肝脏及血管环调节作用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皮下注射CCl4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 ,在造模 9周末和 14周末采用离体肝灌注和离体血管环技术研究不同浓度ET 1对早、晚期肝硬化大鼠肝血流动力学及血管环的调节作用。结果 晚期组 (n =8)肝硬化大鼠基础状态门静脉压 (Ppv) (2 36± 0 2 9)高于早期组 [1 5 4± 0 2 1,(n =8)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1 18± 0 13,(n =8) ],各组间Phv差异无显著意义。给予ET 1后 ,门静脉灌注压 (PVP)随ET 1浓度增加而升高 ,晚期组较早期组升高更为明显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离体血管环对不同浓度ET 1的浓度累积反应曲线随病期进展而右移 ,同一病期血管环随ET 1浓度增加而收缩性增强 ,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0 1nmol/LET 1对晚期组有轻度扩血管作用。结论 ET 1可明显增加肝循环阻力 ,在肝硬化大鼠此种阻力增加作用强于正常大鼠 ,且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增强 ,而外周血管对ET 1的反应性随病期进展而下降 ,表明ET 1在门脉高压的形成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肝脏 血管环 内皮素-1 肝硬化 门脉高压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p38信号转导途径对离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雨 田伏洲 +2 位作者 汤礼军 石力 张晓琼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 研究离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期间p38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对其损伤程度的影响。 方法 通过自行建立的兔离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一定剂量的特异性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SB202190加入到保存液中,根据原位灌注液及保存液中加... 目的 研究离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期间p38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对其损伤程度的影响。 方法 通过自行建立的兔离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一定剂量的特异性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SB202190加入到保存液中,根据原位灌注液及保存液中加入SB202190的剂量再将离体肝分为A、B、C、D4组。分别于冷保存前、冷保存末及再灌注5、10、15、30、60、120 min获取离体肝组织及受体兔静脉血液标本。分别应用免疫印迹杂交和免疫沉淀法测定离体肝组织磷酸化p38M A P K的活性。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离体兔肝功酶学含量;并测定再灌注120 min内的胆汁分泌总量。 结果 在正常肝组织中p38 MAPK即有一定的基础活性;经冷保存后有一定的升高,再灌注10 min时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至再灌注120 min时降低至正常水平,而在冷保存液中加入SB202190后,再灌注期间p38 MAPK的活性受到显著性抑制,其中B、C、D组p38 MAPK活性峰值仅分别为A组的53.9%,12.8%,9.6%;再灌注期间各组受体肝酶学水平均表现为A>B>C>D,而胆汁分泌量表现为A<B<C<D,且任意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结论 冷保存液中加入SB202190后离体肝再灌注期间p38 MAPK活性受到显著性抑制,而且能够使离体肝于缺血再灌注期间损伤程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 离体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 蛋白激酶类 抑制剂 p38基因
原文传递
低温机械灌注在离体肝脏中的保存与修复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晓燕 王彦峰 +2 位作者 叶殷发 陈治泉 范晓礼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632-635,共4页
供者器官短缺是当前器官移植面临的严峻挑战,扩大标准的供者器官开始应用于临床肝移植,这对供者器官的保存要求更高。低温机械灌注作为一种优于静态冷保存的手段,在扩大标准的供者器官保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低温机械灌注在离... 供者器官短缺是当前器官移植面临的严峻挑战,扩大标准的供者器官开始应用于临床肝移植,这对供者器官的保存要求更高。低温机械灌注作为一种优于静态冷保存的手段,在扩大标准的供者器官保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低温机械灌注在离体肝脏中的保存与修复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作用 离体肝脏 冷保存 灌注 机械 低温 器官移植 器官短缺
原文传递
离体肝脏冷保存再灌注期间p38 MAPK的表达与活性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雨 田伏洲 +1 位作者 汤礼军 张晓琼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79-879,共1页
关键词 离体肝脏 冷保存 再灌注期间 P38MAPK 活性变化
原文传递
肝脏毒理学研究中的体外试验模型 被引量:5
20
作者 施畅 廖明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外源性化合物致肝损伤是毒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体内试验在研究外源性化合物致肝损伤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体外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体内试验的缺陷。肝脏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体外试验模型有离体肝脏灌流、肝组织切片和离... 外源性化合物致肝损伤是毒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体内试验在研究外源性化合物致肝损伤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体外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体内试验的缺陷。肝脏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体外试验模型有离体肝脏灌流、肝组织切片和离体肝细胞(肝细胞悬液和原代培养肝细胞)等。离体肝脏灌流最接近体内状态 ,可用于评价肝脏生理学和形态学改变 ;肝组织切片保存了肝脏的组织结构 ,可将细胞毒性检测和组织形态学结合评价肝损伤情况 ;离体肝细胞则从细胞水平评价化合物代谢和细胞毒性。上述体外试验模型各自具有优缺点 ,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模型 ,并与体内试验结果结合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毒理学 离体肝脏灌流 肝组织切片 离体肝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