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体肾脏保存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葛霁光 徐雨维 +2 位作者 沈公羽 张剑波 苏群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6期716-721,共6页
本文讨论离体肾脏生存机理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研制成功的一种携带式快速和精确控制保存环境温度的脉动灌流型人工生命维持系统,采用微处理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和非线性多模式采样控制,用以维持设定的环境参数和维持最佳生存条件。... 本文讨论离体肾脏生存机理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研制成功的一种携带式快速和精确控制保存环境温度的脉动灌流型人工生命维持系统,采用微处理器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和非线性多模式采样控制,用以维持设定的环境参数和维持最佳生存条件。本文是采用猪肾为实验材料,进行多例离体猪肾的保存实验,研究有关环境参数和保养液成分对保存效果的影响,取得良好结果,实验性猪同种异体移植亦已获得初步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肾脏 肾脏保存 脉动灌注 移植
下载PDF
纳洛酮对人离体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孙成春 郝俊文 +2 位作者 张海滨 朱丽青 王景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98-199,共2页
目的研究纳洛酮对人离体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用人离体肾脏 ,实验组在灌注液中加入纳洛酮(NAL)0.8μg/ml,分别在0~10min、10~20min和20~30min时收集灌注流出液 ,测定其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肾组织匀浆中的Na... 目的研究纳洛酮对人离体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用人离体肾脏 ,实验组在灌注液中加入纳洛酮(NAL)0.8μg/ml,分别在0~10min、10~20min和20~30min时收集灌注流出液 ,测定其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肾组织匀浆中的Na+ ,K+ _ATP酶、Ca2 +_ATP酶含量 ,并做病理观察。结果上述各项指标在用NAL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AL对离体肾脏缺血再灌注无明显影响 ,NAL对在体肾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不是直接作用在肾脏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离体肾脏 缺血再灌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半导体变温技术的离体肾脏保存箱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3
3
作者 丁志良 胡亮 汤国平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2期33-37,共5页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综合症的主要方法之一,供体肾脏离体后的低温保存是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一种简便、精度高、控制速度快的离体肾脏保存箱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过程。该系统采用半导体变温技术来控制离体肾脏保存...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综合症的主要方法之一,供体肾脏离体后的低温保存是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一种简便、精度高、控制速度快的离体肾脏保存箱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过程。该系统采用半导体变温技术来控制离体肾脏保存箱的温度,其测温传感器采用稳定性好、示值复现性高的铂电阻(Pt100),温度控制策略采用PID控制。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工作环境(23℃±2℃)条件下的温度过冲<0.3℃,温度控制精度为±0.2℃,符合离体肾脏保存对温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移植 离体肾脏低温保存 半导变温技术 PID控制
下载PDF
大鼠离体肾脏灌流模型在筛选慢性肾病药物的初步应用
4
作者 傅婷婷 刘艳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357-362,共6页
目的在慢性肾病(CKD)转基因大鼠建立大鼠离体肾脏灌流(IPK)模型,为CKD药物药效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工具。方法在患有CKD的转基因大鼠(n=7)建立稳定的IPK模型后,灌流1μmol/L环孢素A(CysA)60min,与未灌流CysA前相比,检测尿液中白蛋白含量的... 目的在慢性肾病(CKD)转基因大鼠建立大鼠离体肾脏灌流(IPK)模型,为CKD药物药效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工具。方法在患有CKD的转基因大鼠(n=7)建立稳定的IPK模型后,灌流1μmol/L环孢素A(CysA)60min,与未灌流CysA前相比,检测尿液中白蛋白含量的变化。同时,通过CKD转基因大鼠(n=5)体内实验,连续灌胃给药20 mg/kg CysA 15日,验证CysA改变尿液中白蛋白水平的作用。结果用1μmol/L的CysA灌流7只患有CKD的转基因大鼠60 min后显示,CysA具有显著的降低白蛋白尿水平的作用。体内药效学实验,连续灌胃给药20mg/kgCysA15日后,CysA也具有显著的降低白蛋白尿水平的作用。结论 CysA在IPK模型和体内药效学实验结果一致,成功地建立CKD转基因大鼠IPK模型,该模型可作为CKD药物药效学研究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肾脏灌流(IPK) 环孢素A(CysA) 慢性肾病(CKD)
下载PDF
离体大鼠肾脏灌流技术在发现和评价促尿酸排泄药物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朱深银 周远大 +1 位作者 刘庆山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52-1456,共5页
目的为建立发现和评价促尿酸排泄药物作用的离体模型,采用离体大鼠肾脏灌流技术,观察尿酸在离体肾脏中排泄特点和丙磺舒对尿酸排泄影响。方法制备离体大鼠肾脏灌流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丙磺舒处理组,以含复方氨基酸和65g.L-1牛血清白... 目的为建立发现和评价促尿酸排泄药物作用的离体模型,采用离体大鼠肾脏灌流技术,观察尿酸在离体肾脏中排泄特点和丙磺舒对尿酸排泄影响。方法制备离体大鼠肾脏灌流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丙磺舒处理组,以含复方氨基酸和65g.L-1牛血清白蛋白的K-H灌流液循环灌流90min,定时收集导尿管流出液和灌流液,测定其中菊粉、钠、葡萄糖及尿酸含量,计算肾功能参数和尿酸排泄情况。结果离体灌流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尿量,肾小管重吸收水、钠、葡萄糖百分率等肾功能参数在灌流的90min期间处于稳定的生理范围内;对照组灌流肾脏尿酸排泄分数、尿酸清除率及90min内总尿酸排泄量分别为30%、0.30ml.L-1和15μmol,与对照组比较,丙磺舒使离体肾脏尿酸排泄分别提高36%、54%和99%。结论离体大鼠肾脏灌流技术可用于发现和评价促尿酸排泄药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肾脏灌流 尿酸排泄 大鼠
下载PDF
多电极射频对离体动物肾脏作用的研究
6
作者 张建国 周四维 +3 位作者 孙聚葆 史秋生 李杏梅 邢鲁奇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 了解多电极射频对离体动物肾脏的作用、初始功率对消融灶的影响和超声在评估消融灶大小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新鲜离体动物肾脏4枚,在其上、下极和中部进针1cm,12个靶点随机分两组,每组6个,分别应用5w和10w的初始功率进行消融,用实时... 目的 了解多电极射频对离体动物肾脏的作用、初始功率对消融灶的影响和超声在评估消融灶大小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新鲜离体动物肾脏4枚,在其上、下极和中部进针1cm,12个靶点随机分两组,每组6个,分别应用5w和10w的初始功率进行消融,用实时超声、4小时后超声和肉眼病理对比观察。结果消融灶稍大于电极伞径,初始功率不同所产生的消融灶大小差异无显著性。超声显示消融灶为边缘极不规则的强回声,肉眼观察呈棕褐色类圆形的凝固性坏死。实时超声测值和肉眼解剖测值差别有显著意义。4小时后超声值和肉眼测值在冠状面和横断面最大径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消融深度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消融灶的大小不随功率增加而增大,实时超声不能反映消融灶的大小,延时超声所测消融深度较实际值小。根据伞径预测消融灶的大小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极射频 离体动物肾脏 作用 消融灶 治疗 恶性肿瘤
下载PDF
离体灌流肾脏生理功能及其内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殷胜勇 葛霁光 郭淼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9-794,共6页
通过研究灌流肾脏功能的动态变化过程,了解离体条件下肾脏功能损伤的关键因素.比较离体肾脏灌流保存120h过程中动静脉和输尿管流量变化,以及肾小囊滤过速度、滤过率和肾脏重吸收功能的动态变化,并对照比较了不同时间段肾脏内部超微结构... 通过研究灌流肾脏功能的动态变化过程,了解离体条件下肾脏功能损伤的关键因素.比较离体肾脏灌流保存120h过程中动静脉和输尿管流量变化,以及肾小囊滤过速度、滤过率和肾脏重吸收功能的动态变化,并对照比较了不同时间段肾脏内部超微结构的变化.在流维持120h过程中,肾脏功能变化的动态过程具有阶段性变化的特点,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0~2h期间的低温适应阶段;2~72h期间的平稳变化阶段;72h左右的细胞损伤阶段和72~120h期间的较严重损伤阶段.肾小管上皮细胞结构变化是影响细胞损伤阶段肾脏功能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灌流肾脏 生理功能 内在结构 动态变化 肾小管 生物信息学 重吸收功能
下载PDF
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物对痛风性肾病大鼠肾脏尿酸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律广富 仇志凯 +6 位作者 常诗卓 郭君 林贺 叶豆丹 李平 路静 林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73-1376,共4页
目的探讨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物对痛风性肾病大鼠肾脏尿酸排泄的影响。方法灌服腺嘌呤联合乙胺丁醇(2.5∶1,350 mg/kg)2周以建立痛风性肾病大鼠模型后,给予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物(0.5、1、2 mg/kg)2周,检测大鼠血、尿中早期肾损害敏感指标β2... 目的探讨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物对痛风性肾病大鼠肾脏尿酸排泄的影响。方法灌服腺嘌呤联合乙胺丁醇(2.5∶1,350 mg/kg)2周以建立痛风性肾病大鼠模型后,给予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物(0.5、1、2 mg/kg)2周,检测大鼠血、尿中早期肾损害敏感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转铁蛋白(TRF)、微量白蛋白(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考察大鼠离体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影响。结果大鼠尿液中尿酸检出量增加,血清中UA、BUN、CR浓度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尿液中β2-MG、NAG、TRF、ALB、RBP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物能促进尿酸在肾脏中的排泄,改善尿酸对肾脏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物 痛风性肾病 尿酸排泄 离体肾脏灌流
下载PDF
异搏定在离体肾保存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范明齐 张银甫 +3 位作者 莫华根 黄赤兵 严治林 王平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5-216,共2页
目的 研究钙拮抗剂异搏定在离体肾保存中对肾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日本纯种大耳兔 ,手术切取双肾 ,将离体肾置于 4℃的HCA灌洗液中保存 2 4h ,检测肾细胞线粒体内总钙和肾组织三磷酸腺苷 (ATP)的含量。结果 与肾脏切取后立即检测相... 目的 研究钙拮抗剂异搏定在离体肾保存中对肾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日本纯种大耳兔 ,手术切取双肾 ,将离体肾置于 4℃的HCA灌洗液中保存 2 4h ,检测肾细胞线粒体内总钙和肾组织三磷酸腺苷 (ATP)的含量。结果 与肾脏切取后立即检测相比 ,保存 2 4h后肾细胞线粒体内钙浓度明显上升、ATP则下降 ;保存液中加入钙拮抗剂异博定 (VP)后 ,上述现象可得以显著抑制。结论 在离体肾保存过程中 ,钙拮抗剂异博定能阻止钙进入细胞线粒体内 ,该现象可能具有保护离体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肾脏保存 钙拮抗剂 异搏定
下载PDF
基于肾脏尿酸转运的中药降尿酸活性成分筛选及评价——以菊苣酸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邹丽娜 王雨 +4 位作者 姜卓希 巨珊珊 张冰 林志健 杨婷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基于肾脏尿酸转运环节,筛选及评价中药降尿酸活性成分,为阐释中药降尿酸物质基础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以不同灌注压力进行大鼠离体肾脏灌流,通过肾小球滤过率、尿流率、葡萄糖重吸收率、钠离子重吸收率、钾离子重吸收率等评... 目的:基于肾脏尿酸转运环节,筛选及评价中药降尿酸活性成分,为阐释中药降尿酸物质基础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以不同灌注压力进行大鼠离体肾脏灌流,通过肾小球滤过率、尿流率、葡萄糖重吸收率、钠离子重吸收率、钾离子重吸收率等评价肾功能,建立离体肾脏模型;设置尿酸组、菊苣酸组和丙磺舒组进行离体肾脏灌流,观察肾脏尿酸排泄情况,以菊苣酸示例应用离体肾脏灌流模型;设置对照组、尿酸组、苯溴马隆组、丙磺舒组及菊苣酸组,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高尿酸状态下HKC细胞GLUT9蛋白表达变化,及高尿酸状态下菊苣酸干预后的表达变化,结合离体肾脏灌流技术评价降尿酸活性成分。结果:在120 mm Hg(1 mm Hg=0.133 kPa)灌注压力下离体肾功能良好;菊苣酸在20~40 min、40~60 min均能提高肾脏清除率,增加肾脏尿酸排泄分数;且菊苣酸能够显著抑制高尿酸状态下HKC细胞的GLUT9蛋白表达。结论:该研究基于肾脏尿酸转运环节,应用离体肾脏灌流技术结合体外HKC细胞筛选并评价中药降尿酸活性成分,筛选出菊苣酸可能是菊苣通过促进尿酸排泄发挥降尿酸作用的活性成分,为抗高尿酸血症药物的研发奠定实验基础,为中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以更好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尿酸 活性成分 离体肾脏灌流 HKC 筛选及评价
下载PDF
离体肾灌流方法及其功能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海旺 刘毓谷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3期164-165,共2页
肾脏离体灌流技术首先于1959年由Weiss等建立了初步模型。近年来,它受到毒理学家的重视,已成为研究外来化合物在肾脏的代谢动力学及转运机理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这项技术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详细介绍了离体肾灌流方法,并对灌注肾... 肾脏离体灌流技术首先于1959年由Weiss等建立了初步模型。近年来,它受到毒理学家的重视,已成为研究外来化合物在肾脏的代谢动力学及转运机理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这项技术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详细介绍了离体肾灌流方法,并对灌注肾的功能进行了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学 方法技术 肾脏离体灌注
下载PDF
肾移植手术的护理配合
12
作者 任霞 王信英 李春暖 《河南外科学杂志》 1999年第4期398-399,共2页
肾移植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损害、尿毒症晚期病人。我院1998年至今为靠透析维持生命的病人进行了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未发生1例感染,全部获得成功,现将手术室护理工作配合要点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肾移植手术 护理配合 术后排斥反应 配合要点 周口地区 肾功能损害 移植肾 肾移植术后 离体肾脏 尿毒症晚期
下载PDF
大鼠离体肾灌流技术评价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马兜铃酸致肾损伤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绮 张泽安 金若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离体肾灌流体系中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马兜铃酸(AA)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离体肾灌流模型,按5 mL.min-1恒速灌流,空白组给予正常灌流液,马兜铃酸组给予7 mg.(50 mL)-1,灌流给药10 min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灌流液和尿... 目的:探讨大鼠离体肾灌流体系中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马兜铃酸(AA)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离体肾灌流模型,按5 mL.min-1恒速灌流,空白组给予正常灌流液,马兜铃酸组给予7 mg.(50 mL)-1,灌流给药10 min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灌流液和尿液,分别检测钾、钠、氯离子浓度,计算离子清除率,ELISA方法检测尿液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结果:马兜铃酸组钾、钠离子清除率在给药后0.5h明显下降,分别从给药前的(99.54±14.55)%和(27.93±6.66)%下降至(33.16±9.59)%和(9.70±2.62)%,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给药灌流后即刻明显升高,从给药前(7.42±0.12)ng.L-1升高至(8.18±0.47)ng.L-1,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评价马兜铃酸致急性肾小管损伤方面优于传统指标离子清除率,是一个早期且敏感的肾小管损伤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肾病 大鼠离体肾脏灌流 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原文传递
IPK在肾脏功能分子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胡亚洁 赵晓锦 王晓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离体肾脏灌流(IPK)是应用比较早的离体器官灌流实验方法,具有去除神经和体液等影响、便于施加干扰因素以及实时监测肾脏功能变化的特点,可用于研究药物肾脏代谢与排泄及其机制等。本文通过对国外利用IPK技术进行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旨... 离体肾脏灌流(IPK)是应用比较早的离体器官灌流实验方法,具有去除神经和体液等影响、便于施加干扰因素以及实时监测肾脏功能变化的特点,可用于研究药物肾脏代谢与排泄及其机制等。本文通过对国外利用IPK技术进行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旨在拓展国内利用IPK技术进行研究的视角。通过整理、归纳、分析大量国外利用IPK技术进行研究的文献,本文主要从肾小球滤过调节机制、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调节机制以及肾脏局部缺血损伤模型等多个方面探讨IPK技术在研究肾脏分子水平上的变化以及肾脏发病机制和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各调节因素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大量文献的分析,发现国外运用IPK技术比较成熟,而国内运用此技术主要研究药物的代谢排泄机制、药物性肾损伤机制或供体肾脏移植等方面,较为局限。本文针对IPK技术在肾脏分子水平上的变化以及肾脏发病机制等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可以为国内学者利用IPK技术在研究药物以及致病因素刺激下肾脏功能改变及其机制等方面提供参考,并指出IPK技术在整体肾脏角度研究足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及其分子机制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肾脏灌流 肾脏 肾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