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疑义相析 见微知著——从“离坚白”之辩说开去
1
作者 常成玉 邢婷婷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75-76,共2页
世人皆道文学顾盼生辉之曼妙、数学逻辑推理之奥妙,却鲜少有人提及哲学窥探天机之美妙。在哲学知识学习中,要想真正体味这美妙智慧,师生需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坚持理性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充分体现学习的逻辑,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哲学知识 离坚白 逻辑推理 见微知著 理性客观 实事求是
下载PDF
诡辞抑或正理?——广义论证视域下的“离坚白”之辩
2
作者 郭桥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80,共11页
“离坚白”是先秦辩者提出的一个命题,在先秦乃至秦汉尤其是班固撰写《汉书·艺文志》以后,遭到诸多学者的批评。在传世本《公孙龙子·坚白论》中,保存有公孙龙关于“离坚白”的详细论证材料。这些材料,涉及名的澄清和界定、名... “离坚白”是先秦辩者提出的一个命题,在先秦乃至秦汉尤其是班固撰写《汉书·艺文志》以后,遭到诸多学者的批评。在传世本《公孙龙子·坚白论》中,保存有公孙龙关于“离坚白”的详细论证材料。这些材料,涉及名的澄清和界定、名的适用范围,等等。《坚白论》中所构建的论辩属于无效论辩,双方的争执仅限于语言层面。在这一辩论过程中,公孙龙提出了其名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名之间具有“相离”关系;运用具有相离关系的名,可以实现正名万物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坚白 公孙龙 论证方法 名学思想
原文传递
公孙龙“离坚白”思想发微
3
作者 孙晓磊 《华夏文化论坛》 CSSCI 2013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坚白论》是《公孙龙子》极为重要的一篇,为研究公孙龙"离坚白"思想的重要资料。在《坚白论》中,公孙龙用到了"坚、白石二"和"坚、白、石离"两个论题,分别论述了"定所白"与"定所坚"... 《坚白论》是《公孙龙子》极为重要的一篇,为研究公孙龙"离坚白"思想的重要资料。在《坚白论》中,公孙龙用到了"坚、白石二"和"坚、白、石离"两个论题,分别论述了"定所白"与"定所坚"和"不定所白"与"不定所坚"相离、没有联系的观点。"坚、白石二"中的"坚"(定所坚)与"白"(定所白)相离,是因为两者不能同时被同一器官统觉;"坚、白、石离"中的"坚"(不定所坚)与"白"(不定所白)相离,是因为彼此之间互不依待,自足其身。另外,针对"坚、白石二",主、客间的理解有分歧,论主"坚、白石二"意思为一"石"中的"坚"与"白"相离,然两者共涵同一"石",不离"石";客错解论主之意为"白石"中无"坚"、"坚石"中无"白","坚"、"白"不能共涵于同一"石"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离坚白 石二 、石离
原文传递
“白马非马”纯属诡辩吗?——对公孙龙《白马论》一文的逻辑思想剖析
4
作者 周云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57-59,共3页
公孙龙是战国末期的赵国人。他集名家(即当时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辩者”,《汉书·艺文志》把他列为名家)思想的大成,是当时名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公孙龙总结了当时“辩者”关于辩的技术,并使之成为较系统的理论。他有严重的唯... 公孙龙是战国末期的赵国人。他集名家(即当时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辩者”,《汉书·艺文志》把他列为名家)思想的大成,是当时名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公孙龙总结了当时“辩者”关于辩的技术,并使之成为较系统的理论。他有严重的唯心论和诡辩论的错误(如提出“坚白石离”、“鸡足三”、“牛羊足五”等),因而成了我国古代诡辩学派中“离坚白”学派的主要代表。然而,《公孙龙》一书还包含有摸索唯物主义的思想,尤其是对名(概念)曾作过比较深刻的逻辑分析,提出了“白马非马”这一重要的逻辑命题,对中国逻辑思想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本文就《白马论》一文的逻辑思想,作初步的研究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论 逻辑思想 离坚白 诡辩学派 鸡足 逻辑分析 逻辑史 辩者 命题形式 战国末期
下载PDF
“藏三牙”新解及其它——论相同命题在《吕氏春秋》和《公孙龙子》中的不同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智勇 《船山学刊》 2007年第4期94-96,共3页
"藏三牙"是中国名学两千年来的未解之题。从《吕氏春秋》文本所提供的语境出发,笔者认为,传统上对"藏三牙"的理解均不得其义。事实上,《吕氏春秋》中的"藏三牙"只是一种日常意义层面上的命题而不具有概... "藏三牙"是中国名学两千年来的未解之题。从《吕氏春秋》文本所提供的语境出发,笔者认为,传统上对"藏三牙"的理解均不得其义。事实上,《吕氏春秋》中的"藏三牙"只是一种日常意义层面上的命题而不具有概念分析的含义。它的本义应是指"臧"字有三个芽形笔画。此外,文章还对"离坚白"和"白马非马"等名家的命题在《吕氏春秋》和《公孙龙子》中的不同含义进行剖析,指出《公孙龙子》应是后人的附会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学 藏三牙 离坚白 马非马
下载PDF
“同异”、“坚白”之争新解读
6
作者 周山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5-29,24,共6页
冯友兰先生认为 ,名家内部存在着以惠施为代表的“合同异”派、以公孙龙为代表的“离坚白”派。学术界普遍接受这一观点。本文则对此提出质疑 :1.与“合同异”对立的观点是“别同异” ,与“离坚白”对立的观点是“盈坚白” ,所谓“合同... 冯友兰先生认为 ,名家内部存在着以惠施为代表的“合同异”派、以公孙龙为代表的“离坚白”派。学术界普遍接受这一观点。本文则对此提出质疑 :1.与“合同异”对立的观点是“别同异” ,与“离坚白”对立的观点是“盈坚白” ,所谓“合同异”与“离坚白”的对立提法不妥 ;2 .惠施虽持“别同异”观点而与“合同异”的庄子展开过辩论 ,但是也受到庄子的影响 ,提出“天与地卑 ,山与渊平”等“合同异”命题。公孙龙持“离坚白”观点而与后期墨家的“盈坚白”对立 ,在“同异”问题上则既讲“别同异”也讲“合同异”。因此 ,名家内部不存在各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合”、“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施 公孙龙 先秦 “同异” “盈 离坚白 “合同异” “别同异”
原文传递
记墨学老师乐调甫教授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忠匡 《中国文化》 1994年第1期209-214,共6页
关键词 墨学 别墨 胡适之 同异 墨经 日本侵略军 离坚白 杀盗非杀人 本师 陆平原
下载PDF
评两汉对先秦名辩的评论 被引量:1
8
作者 蔡伯铭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9-26,共8页
从历史上考察,如果说,先秦的名辩逻辑是我国古代逻辑发展的高峰,那么,两汉时期则是对先秦名辩的评论最为盛行的时期。为什么两汉时期会重视对先秦名辩的评论?各家评论的得失如何?对后世有何影响?这些,值得我们去研究,从而弄清我国古代... 从历史上考察,如果说,先秦的名辩逻辑是我国古代逻辑发展的高峰,那么,两汉时期则是对先秦名辩的评论最为盛行的时期。为什么两汉时期会重视对先秦名辩的评论?各家评论的得失如何?对后世有何影响?这些,值得我们去研究,从而弄清我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资我们今天发展逻辑科学的借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思想 两汉时期 论六家要旨 形名 离坚白 百家 刘歆父子 诸子略 九流十家 中国逻辑史研究
下载PDF
深化改革关键年“合”的思维
9
作者 王建华 《上海经济》 2015年第6期75-77,共3页
2015年是深化改革的关键年,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要用经济工作的新常态大逻辑来认识、适应、引领关键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工作,深化改革。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用新常态大逻辑引领深化关键年的经济工作,有人认为研究... 2015年是深化改革的关键年,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要用经济工作的新常态大逻辑来认识、适应、引领关键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工作,深化改革。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用新常态大逻辑引领深化关键年的经济工作,有人认为研究经济工作就要重视分析经济工作的理论基准以及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的方法与途径。诚然,这一认识固然重要,但仅此而已还不是引领经济工作大逻辑的全部。"大逻辑"的概念是从总体趋势上作出判断,具体讲是对整个社会系统包括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综合作用运行的判断,而绝非是就经济论经济及社会、文化不同层面单向分析经济总体系统的结果。大逻辑更具有系统、整体性、全局性,是战略上的判断,战术上的引领,是"态"的思维,如何实现由思维起点"态"入手,推进实操层面的工作进程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关键 单向分析 总体系统 求进 新型城镇化 离坚白 社会系统 顶层设计 经济论 京津冀一体化
下载PDF
读《惠施、公孙龙的逻辑思想》有感
10
作者 黄家森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19-20,共2页
为什么杜老如此重说对惠施、公孙龙的逻辑思想的研究呢?文中的开头三段就明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一,“古代希腊,……以毕特哥拉斯为始的诡辩学风曾经流行过一时,……惠施公孙龙的名辩正和希腊的诡辩思想相当”。杜老从世界哲学史的角... 为什么杜老如此重说对惠施、公孙龙的逻辑思想的研究呢?文中的开头三段就明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一,“古代希腊,……以毕特哥拉斯为始的诡辩学风曾经流行过一时,……惠施公孙龙的名辩正和希腊的诡辩思想相当”。杜老从世界哲学史的角度来研究施龙的逻辑思想是有学术意义的。第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思想 离坚白 世界哲学 古代希腊 文中 别同异 拉斯 历物十事 中心命题 学木
下载PDF
评公孙龙论语言和思维
11
作者 王松茂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123-127,139,共6页
公元前三世纪,赵人公孙龙曾为平原君门下食客。他的著作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十四篇,现存六篇。汉初《淮南王书·齐俗训》记载:“公孙析言抗辞,别同异,离坚白。”东汉王充《论衡·案书》称:“公孙龙著坚白之论,析言剖... 公元前三世纪,赵人公孙龙曾为平原君门下食客。他的著作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十四篇,现存六篇。汉初《淮南王书·齐俗训》记载:“公孙析言抗辞,别同异,离坚白。”东汉王充《论衡·案书》称:“公孙龙著坚白之论,析言剖辞,务曲析之言。”从这里可以看到汉人认为公孙龙在语言方面有所分析,有所研究,曾经给予简要的评价,但是没有详细地论述;后人对公孙龙的著作往往从逻辑思维方面剖析其认识论和哲学观。本文先从他的《白马论》中阐明他对语言的分析,继而从《名实篇》看他对语言和思维的认识,看他在语言学和逻辑学方面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论 离坚白 齐俗训 剖辞 析言 别同异 公元前三世纪 淮南王 原君 辩证关系
下载PDF
墨家学派对谬论和诡辩论的批判
12
作者 高崇会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35-40,共6页
墨家学派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个树起了反对谬论和诡辩论斗争的旗帜,并在反对儒家学派、老庄学派、辩者学派等的谬论和诡辩论的斗争中阐述了自己的逻辑思想。
关键词 非诽 止辩 合同异 离坚白
下载PDF
简论公孙龙子及其逻辑思想
13
作者 李元庆 《运城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21-26,共6页
公孙龙(约前325~250年),复姓公孙,名龙,字子秉,战国时赵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有“公孙龙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集解》引郑玄曰:“楚人”,《正义》引《家语》:“卫人”。又《史记·孟荀列传》谓:“赵亦有公孙龙,... 公孙龙(约前325~250年),复姓公孙,名龙,字子秉,战国时赵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有“公孙龙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集解》引郑玄曰:“楚人”,《正义》引《家语》:“卫人”。又《史记·孟荀列传》谓:“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之辩。”如此即有两公孙龙的问题。据近人考定,著作《公孙龙子》一书者乃战国末年赵人公孙龙。约晚于惠施,略早于荀子,大抵与《墨经》作者同时。为赵平原君门客多年,曾劝平原君勿以存邯郸而受封,平原君待之甚厚。提倡“偃兵”,曾一度游燕,说燕昭王以偃兵事,又曾与赵惠文王论偃兵事。晚年,齐使邹衍过赵,相与辩难,公孙龙遂被绌,后即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思想 原君 《墨经》 仲尼弟子列传 偃兵 赵平原 二无一 马论 离坚白 赵惠文王
下载PDF
鲁胜的逻辑史观——读《墨辩注·叙》
14
作者 蔡伯铭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27-32,共6页
一、鲁胜生平及其作《墨辩注》的时代背景 鲁胜《墨辩注·叙》是中国逻辑史第一篇专论,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 鲁胜字叔时,西晋代郡(治所在今山西阳高西南)人,大约生活在公元三世纪中叶至四世纪上叶。《晋书·隐逸传... 一、鲁胜生平及其作《墨辩注》的时代背景 鲁胜《墨辩注·叙》是中国逻辑史第一篇专论,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 鲁胜字叔时,西晋代郡(治所在今山西阳高西南)人,大约生活在公元三世纪中叶至四世纪上叶。《晋书·隐逸传》说他“少有才操”,为佐著作郎;晋惠帝元康初,迁建康今;后称疾去官,大概从此即过着隐逸生活。 鲁胜对历法和逻辑均有深入研究。在建康令任上,曾著《正天论》,并上表请求根据他的推算改正以前历算上的错误,表示“如无据验,甘即刑戮”,但没得到朝廷答复。在逻辑方面,他有两部专著:一是将《墨子》的《经》和《经说》上下四篇辑为《墨辩》,并作注;一是“采诸众杂集为《形名》二篇”。“其著述为世所称”,可惜都遭乱遗失,至唐房玄龄等撰《晋书》时,即仅存《墨辩注·叙》,收入《隐逸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辩注 逻辑史 鲁胜 中国古代逻辑 逻辑思想 隐逸传 《墨子》 晋惠帝 文献价值 离坚白
下载PDF
浅析公孙龙的《公孙龙子》中逻辑学思想的体现
15
作者 刘满泉 吕榕靖 《今古文创》 2022年第47期59-61,75,共4页
《公孙龙子》是由先秦名家学派公孙龙所著。《公孙龙子》中包含的很多的逻辑学思想,是中国逻辑史的重要研究点。尽管其中存在一些诡辩内容,但是其中的很多观点仍然包含了逻辑学中的对于概念的界定以及论证内容,并且为后期的墨家学派打... 《公孙龙子》是由先秦名家学派公孙龙所著。《公孙龙子》中包含的很多的逻辑学思想,是中国逻辑史的重要研究点。尽管其中存在一些诡辩内容,但是其中的很多观点仍然包含了逻辑学中的对于概念的界定以及论证内容,并且为后期的墨家学派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逻辑学的视角来分析《公孙龙子》,可以发现它是中国逻辑学的一个早期体现与最初发展,在《公孙龙子》一书中语言不再只是思辩工具而是思辩对象,而让人们思考概念的外延与内涵以及由于论证方式不同所带来的不合乎人们常识的结果,公孙龙将事实与语言相区别,让语言变成纯粹的表达符号并且对这些“符号”进行移动,有意违反语言的约定俗成的内涵与外延,使语言变成哲理思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非马 离坚白 概念 论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