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低共融溶剂的离子介导印迹整体柱对绿原酸保留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金磊 牟丽娜 卫泽辉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6期45-46,共2页
本文研究以氯化胆碱-乙二醇为低共融溶剂制备的钴离子介导印迹整体柱对绿原酸的保留行为。通过调整致孔剂比例、功能单体种类及比例、介导离子含量,研究最佳制备参数。最终选择的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氯化胆碱-乙二醇/1-丁基-3-甲基咪唑四... 本文研究以氯化胆碱-乙二醇为低共融溶剂制备的钴离子介导印迹整体柱对绿原酸的保留行为。通过调整致孔剂比例、功能单体种类及比例、介导离子含量,研究最佳制备参数。最终选择的溶剂为二甲基亚砜/氯化胆碱-乙二醇/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200∶1200∶1600,v/v),混合功能单体为1-乙烯基-3-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4-乙烯基吡啶(1∶1)。当模板分子∶钴离子∶功能单体∶交联剂为1∶1∶4∶20时,整体柱对绿原酸的保留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离子介导 分子印迹聚合物 整体柱 绿原酸
下载PDF
金属离子介导的L-色氨酸印迹整体柱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卫泽辉 牟丽娜 +2 位作者 金磊 王炎 李飞飞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1-704,共4页
采用金属离子介导策略,以L-色氨酸为模板分子、Pb^2+为介导离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乙醇-水为致孔剂采用原位热聚合法制备了新型的氨基酸印迹整体柱。结果显示,模板-功能单体-交联剂的最佳比例为1∶... 采用金属离子介导策略,以L-色氨酸为模板分子、Pb^2+为介导离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乙醇-水为致孔剂采用原位热聚合法制备了新型的氨基酸印迹整体柱。结果显示,模板-功能单体-交联剂的最佳比例为1∶4∶20,获得的印迹整体柱最大柱效为N=7020 m^-1,最大印迹因子(IF)为12. 4,明显大于不加Pb^2+的印迹整体柱(IF=2. 3)。在最佳色谱条件下,L-色氨酸在3. 06×10^-11~9. 79×10^-4mol/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y=3,819×10^6x+0. 30,R^2=0. 9999),重复进样峰面积的RSD为2. 4%,连续使用30 d后色谱柱的柱效没有明显变化,表明此新型印迹整体柱可以用于L-色氨酸的常量及微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色氨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整体柱 离子介导
原文传递
离子束介导玉米DNA导入水稻引起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红 吴丽芳 +2 位作者 宋道军 余增亮 吴跃进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61-265,共5页
本实验采用40 个随机引物对低能离子束介导紫玉米全DNA 转化水稻早籼213 获得的8 个玉米稻株系基因组DNA 进行RAPD检测。其中36 个随机引物得到扩增图谱。统计分析图谱中的各类扩增带,其中变异株系与早籼213 的... 本实验采用40 个随机引物对低能离子束介导紫玉米全DNA 转化水稻早籼213 获得的8 个玉米稻株系基因组DNA 进行RAPD检测。其中36 个随机引物得到扩增图谱。统计分析图谱中的各类扩增带,其中变异株系与早籼213 的相似率为91.2—95.5% 。差异带占总带数的8.9—17.7% ,说明外源DNA 导入受体细胞引起后代基因组DNA 的显著变异,这些变异很可能是表型及生理性状变异得以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稻 基因组DNA 遗传 RAPD检测 离子介导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水稻转基因植株后代的维管束和光合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郑乐娅 吴敬德 +1 位作者 吴跃进 童继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1-405,共5页
对来源于离子束介导的水稻转基因植株第 7代的 8个株系及原受体品种和两个对照水稻品种的穗颈节下第一节间维管束数量和光合速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维管束数量比原受体品种和一个对照品种较多 ,且光合效率也较高 ,而且... 对来源于离子束介导的水稻转基因植株第 7代的 8个株系及原受体品种和两个对照水稻品种的穗颈节下第一节间维管束数量和光合速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维管束数量比原受体品种和一个对照品种较多 ,且光合效率也较高 ,而且转基因株系维管束外围的薄壁细胞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形态上都比对照品种既多又大 ,所有这些都表明转基因株系不仅明显地区别于原受体品种而且优于原受体品种和对照品种 ,同时也暗示 C4 植物玉米的全套DNA转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介导 水稻 维管束 光合速率 转基因 植株后代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甘蓝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RAPD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卞坡 秦广雍 +2 位作者 余增亮 霍裕平 王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0-353,共4页
在离子束介导甘蓝外源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当代发现了 2株表型变异株 ,以其中的1株 (编号为T6)作为研究对象 ,用 40对 1 0碱基的随机引物对该株和其后代株进行RAPD分析 ,发现S1 68号引物对T6和其后代株的RAPD结果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异 ... 在离子束介导甘蓝外源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当代发现了 2株表型变异株 ,以其中的1株 (编号为T6)作为研究对象 ,用 40对 1 0碱基的随机引物对该株和其后代株进行RAPD分析 ,发现S1 68号引物对T6和其后代株的RAPD结果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异 ,说明离子束介导外源基因转化可以引起受体基因组变异 ,并且该变异有遗传性。对差异条带测序后同拟南芥菜基因组序列比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全DNA转化 离子介导 拟南芥菜 RAPD分析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对作物改良的原理初探 被引量:10
6
作者 卞坡 霍裕平 +1 位作者 秦广雍 王燕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10,共3页
远缘杂交的实质是分子水平的片段杂交 ,进化过程中物种间的渐渗杂交是远缘杂交的自然形式 ,从而认为物种间分子水平上的片段杂交具有进化意义。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具有相似的机理。一些渐渗杂交引起的进化现象 。
关键词 作物改良 物种进化 渐渗杂交 远缘杂交 离子介导全DNA转化 物种形成 技术原理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的水稻早熟变异株系AFLP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姬生栋 王知丰 +5 位作者 王聪睿 岳春晖 陈鹏 朱德来 王海莎 侯磊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5-900,共6页
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N+离子束介导玉米总DNA获得的2个稳定遗传至第6代的水稻早熟变异株系C(08-5-121-6-1)和D(08-5-121-6-2)进行分析。首先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然后用这10对引物对早熟变异株系C和D分别扩增。结果... 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N+离子束介导玉米总DNA获得的2个稳定遗传至第6代的水稻早熟变异株系C(08-5-121-6-1)和D(08-5-121-6-2)进行分析。首先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然后用这10对引物对早熟变异株系C和D分别扩增。结果显示,变异株系C、D和阴性对照水稻B(豫粳6号)与阳性对照玉米A(郑单14)之间的AFLP扩增图谱相似率分别为15.7%、16.2%和11.6%,说明变异株系与对照豫粳6号的AFLP扩增图谱存在显著差异。变异株系C和D与阴性对照豫粳6号相比,分别扩增出50条和58条差异带,其中新带分别为25条和35条,缺失带分别为19条和15条,变异株系C和D分别扩增到与阳性对照玉米相一致的目的带6条和8条,说明变异株系C和D基因组DNA与玉米基因组DNA相似性高于对照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介导 水稻 AFLP 变异
下载PDF
Ar^+离子束介导白棉全DNA转化彩棉中酚类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蔡剑辉 李冠 +2 位作者 葛娟 赵惠新 高小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24,共3页
通过 25KeV不同剂量Ar+离子注入和DNA溶液浸泡法,将白棉全DNA导入彩棉。观察了Ar+离子注入后处理及ck的发芽率;再以彩棉开花期叶片为实验材料,研究茎叶中的茶多酚及多酚氧化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Ar+离子剂量的升高,发芽率呈现马鞍... 通过 25KeV不同剂量Ar+离子注入和DNA溶液浸泡法,将白棉全DNA导入彩棉。观察了Ar+离子注入后处理及ck的发芽率;再以彩棉开花期叶片为实验材料,研究茎叶中的茶多酚及多酚氧化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Ar+离子剂量的升高,发芽率呈现马鞍形变化,GTP、PPO含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说明Ar+离子注入可显著促进外源DNA导入受体,增加了后代的变异频率并且增强彩棉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介导 发芽率 彩棉 酚类物质 外源DNA导入 开花期 抗病性 不同剂量 升高 受体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4
9
作者 卞坡 谈重芳 +2 位作者 秦广雍 余增亮 霍裕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用 30kev的Ar+ 离子 ,以 1.5× 10 17ions/cm2 的注入剂量分别介导外源拟南芥菜 (Lansberg生态型 )、甘蓝、红甜菜和芦荟的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种子 (Columbia生态型 )。转化当代营养期表型变异率与外源供体和转化受体的亲缘远近没有... 用 30kev的Ar+ 离子 ,以 1.5× 10 17ions/cm2 的注入剂量分别介导外源拟南芥菜 (Lansberg生态型 )、甘蓝、红甜菜和芦荟的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种子 (Columbia生态型 )。转化当代营养期表型变异率与外源供体和转化受体的亲缘远近没有必然的联系 ,而低育性株率却随着外源供体亲缘关系的从近到远 ,呈现一种从低到高再变低的变化趋势。从低育性株后代中选育出 2个稳定的突变体 ,该突变体不但保持了其亲本的低育性 ,而且其他性状也有较显著的变异 ,如株型、叶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介导 外源DNA 基因转化 拟南芥菜 诱变效应 突变体 表型变异率 外源供体 转化受体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小麦变异株系幼苗不同部位蛋白水解酶和过氧化物酶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姬生栋 张现伟 +5 位作者 范红军 祝红燕 陈鹏 王加传 孟阳 杨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5-328,共4页
为分析离子束介导大豆DNA获得的小麦高蛋白、低蛋白和雄性不育变异株系中性蛋白水解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变化,采用复性电泳技术对变异株系幼苗的根系、叶鞘和叶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在根中检测到的蛋白水解酶带型差异较大、酶活性强... 为分析离子束介导大豆DNA获得的小麦高蛋白、低蛋白和雄性不育变异株系中性蛋白水解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变化,采用复性电泳技术对变异株系幼苗的根系、叶鞘和叶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在根中检测到的蛋白水解酶带型差异较大、酶活性强;高蛋白变异株系中检测到28、45、55和100 kD四条新带;在雄性不育变异株系中检测到113 kD一条新带;在叶鞘中,所有的变异株系都没有检测到100 kD的酶带。(2)过氧化物酶在根中检测的酶带数较多、酶活性强;在低蛋白变异株系的叶片中检到31 kD一条新带;在叶鞘中,对照和变异株系间酶活性也有一定的差异。(3)小麦幼苗期蛋白水解酶和过氧化物酶从叶片到根系酶带增多、活性增强。由此推测,外源大豆DNA导入受体后某些片段可能插入受体基因组,导致基因突变或受体基因表达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离子介导 蛋白水解酶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的小麦低蛋白变异株系NRA、叶绿素含量动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姬生栋 薛华政 +5 位作者 刘亚丽 张现伟 盛有明 祝红燕 陈鹏 李双凯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2-164,173,共4页
对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的小麦后代低蛋白质变异株系的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NRA)、叶绿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系05-49的NRA从抽穗中期至灌浆后期均高于对照,灌浆末期低于对照;株系05-14从扬花中期至灌浆... 对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的小麦后代低蛋白质变异株系的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NRA)、叶绿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系05-49的NRA从抽穗中期至灌浆后期均高于对照,灌浆末期低于对照;株系05-14从扬花中期至灌浆中期均低于对照,灌浆后期至末期均高于对照.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株系05-14在被检测的各时期均高于对照,株系05-49仅在灌浆末期低于对照,其它各时期均高于对照.两变异株系叶绿素a/b值均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NRA 叶绿素含量 离子介导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玉米DNA的苜蓿变异株AFLP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姬生栋 魏松浩 +6 位作者 杨昭昭 张敏 李志勇 马亚锋 郭丹丹 田存章 张洪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43,共4页
为了培育高产优质苜蓿新品种,利用N+束介导方法将玉米DNA导入苜蓿种子,在当代获得了多种变异植株。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株高、茎粗、分蘖数差异显著的5种变异植株(3-8、4-12、4-13、4-25、4-26)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培育高产优质苜蓿新品种,利用N+束介导方法将玉米DNA导入苜蓿种子,在当代获得了多种变异植株。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株高、茎粗、分蘖数差异显著的5种变异植株(3-8、4-12、4-13、4-25、4-26)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苜蓿变异植株与对照苜蓿间的AFLP扩增图谱相比,分别检测到16、14、12、20、13条差异带,差异率分别为6.3%、5.1%、4.4%、7.1%、4.7%,变异株与对照苜蓿基因组DNA多态性存在明显差异;变异株4-25中检测到与阳性对照玉米一致的2条DNA目的带,为离子束介导玉米DNA转化苜蓿提供了分子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离子介导 AFLP DNA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玉米DNA后受体小麦当代群体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群策 赵帅鹏 冯伟森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26,共4页
以6份玉米品种的全基因组DNA为供体,以4份普通小麦品种为受体,借助于低能离子束介导技术完成异源遗传物质的转移,对其介导试验的当代群体的特异性进行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经过离子束注入处理后试验材料的成苗率明显地降低,这是低能离... 以6份玉米品种的全基因组DNA为供体,以4份普通小麦品种为受体,借助于低能离子束介导技术完成异源遗传物质的转移,对其介导试验的当代群体的特异性进行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经过离子束注入处理后试验材料的成苗率明显地降低,这是低能离子所导致的生物学效应之一。在所有的试验材料的生育前期和中期,在每一个处理的群体内主要农艺性状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在生育后期,被处理材料的大部分农艺性状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仅仅在4个性状,即植株的生长势、穗型、主茎分蘖状态和单穗变异上,被处理材料表现出一定的变异特征。尽管离子束注入处理和直接浸泡外源DNA的处理也会导致其当代群体内出现突变株,但其群体内的突变株数量比较少,突变率比较低。经过离子束介导处理所导致的生物学效应最明显,其群体内的突变株数量比较多,突变率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介导技术 玉米DNA 普通小麦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的小麦变异株系苗期酸性蛋白水解酶种类和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现伟 姬生栋 +5 位作者 路素霞 夏云婷 王家传 陈鹏 孟阳 扬刚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6,共3页
采用复性电泳技术对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小麦变异株系苗期蛋白水解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叶1心期,两变异株系都检测到了差异酶带,分别为267和214 kD;2叶1心期,变异株系的酶带型与对照没有差异,只是活性的变化;3叶1心期,变异株系间、变... 采用复性电泳技术对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小麦变异株系苗期蛋白水解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叶1心期,两变异株系都检测到了差异酶带,分别为267和214 kD;2叶1心期,变异株系的酶带型与对照没有差异,只是活性的变化;3叶1心期,变异株系间、变异株系与对照的酶带出现很大的差异,酶带表现的活性也不同,个别酶带存在的时期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介导 小麦 复性电泳 蛋白水解酶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技术在生物体遗传改良上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6
15
作者 黄群策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4,共6页
在利用离子束介导技术对生物体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领域内仍然存在着7大研究难题值得注意。明确提出了离子束介导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技术思路,即立足于离子束介导技术这一物理学技术平台,注重研究两个关键性问题(即离子束介导异源遗传物质... 在利用离子束介导技术对生物体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领域内仍然存在着7大研究难题值得注意。明确提出了离子束介导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技术思路,即立足于离子束介导技术这一物理学技术平台,注重研究两个关键性问题(即离子束介导异源遗传物质进入受体基因组的机理和受体发生异源基因重组的机制)。在研究中完成3个有效转变(从形态学鉴定为主有效地转变为对其遗传学规律进行研究,从对介导当代群体的变异效应的研究为主有效地转变为研究突变性状在多个世代内所表现的后效性,从对单一性状的研究为主有效地转变为研究突变性状的综合表现),寻找4个方面的实验证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研究5大生物学特性(生殖特性、发育特性、光合特性、抗逆性和品质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介导技术 研究难题 技术思路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群策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67-170,176,共5页
重离子束介导技术的实用性在探索中得到肯定的同时,仍然存在着6大研究难题(即研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介导试验的后效性研究、寻找介导试验的生物学证据时的局限性、研究的重复性、介导试验的机制和机理、研究的超前性)值得注意.基于目... 重离子束介导技术的实用性在探索中得到肯定的同时,仍然存在着6大研究难题(即研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介导试验的后效性研究、寻找介导试验的生物学证据时的局限性、研究的重复性、介导试验的机制和机理、研究的超前性)值得注意.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新的技术思路,即重离子束介导技术立足于重离子束这一物理学技术平台,注重研究2个关键性问题,完成3个有效转变,寻找4个方面的试验证据,研究5大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介导技术 研究难题 技术思路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玉米DNA对小麦第2代群体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群策 梁秋霞 冯伟森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0,36,共4页
以离子束介导后的第2代小麦群体为研究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第2代群体内出现了更多的变异类型和更宽的突变谱,这些变异类型主要包括植株高度、植株形态、叶型、穗型、生育期和籽粒性状等6个方面。植株高度... 以离子束介导后的第2代小麦群体为研究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第2代群体内出现了更多的变异类型和更宽的突变谱,这些变异类型主要包括植株高度、植株形态、叶型、穗型、生育期和籽粒性状等6个方面。植株高度的分离状态表现出明显的随机性;株叶形态的变异因受体材料的遗传基础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穗型变异的规律并不明显;生育期的变异和籽粒性状的变异表现出数量性状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介导 玉米DNA 小麦 第2代群体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技术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群策 赵帅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46-50,共5页
在利用离子束介导技术对水稻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领域内仍然存在着5大研究难题值得注意,即离子束介导试验的机理问题、供体与受体的亲缘关系、对介导试验的后效性研究、寻找介导试验证据时的片面性和离子束介导技术的超前性研究.明确提... 在利用离子束介导技术对水稻进行遗传改良的研究领域内仍然存在着5大研究难题值得注意,即离子束介导试验的机理问题、供体与受体的亲缘关系、对介导试验的后效性研究、寻找介导试验证据时的片面性和离子束介导技术的超前性研究.明确提出了离子束介导技术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技术思路,即立足于离子束介导技术这一物理学技术平台、注重研究2个关键性问题、在研究中完成3个有效转变、寻找4个方面的试验证据、研究5大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介导技术 水稻 遗传改良 技术思路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外源基因群转移小麦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明杰 赵传奇 秦广雍 《中州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119-121,共3页
通过能量为30KV,剂量2×10^(17)N^+/cm^2的离子注入,将大豆全NDA导入新麦9号籽粒种胚,结果表明,处理后当代后熟植株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变化,得到了一批高蛋白的极端变异材料,收获的植株中蛋白含量高于对照20%的植株占6.1%。说... 通过能量为30KV,剂量2×10^(17)N^+/cm^2的离子注入,将大豆全NDA导入新麦9号籽粒种胚,结果表明,处理后当代后熟植株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变化,得到了一批高蛋白的极端变异材料,收获的植株中蛋白含量高于对照20%的植株占6.1%。说明通过离子束个导外源DNA转化技术可对种子直接转化,并获得高蛋白材料,它有可能成为一种无性的边缘育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介导 植株 高蛋白 小麦 变异材料 籽粒蛋白质含量 种胚 NDA 对照 转移
下载PDF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HSV-TK/ACV系统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君 杨海城 +1 位作者 肖宏 张学新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 探讨HSV TK/ACV系统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 pCR3 Uni及含HSV TK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pCR3 TK转染至人脑胶质瘤细胞株TJ90 5中 ,筛选出阳性克隆 ,阳性细胞克隆给予ACV(5 0mg/ml) ... 目的 探讨HSV TK/ACV系统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 pCR3 Uni及含HSV TK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pCR3 TK转染至人脑胶质瘤细胞株TJ90 5中 ,筛选出阳性克隆 ,阳性细胞克隆给予ACV(5 0mg/ml) ,72小时后 ,收集玻片 ,进行AgNOR染色。 结果 转染HSV TK基因的细胞 ,在给予ACV后 ,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 ,转染 pCR3 Uni和 pCR3 \|TK细胞克隆的AgNOR颗粒数分别为 1 4.3 3和 6.67(P <0 .0 1 )。结论 AgNOR计数是一种操作简便、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方法 ,为研究H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细胞增殖活性 离子脂质体介导 HSV-TK/ACV系统 AGN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