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热凝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霍岩松 孙海燕 +5 位作者 庞金磊 郭向飞 刘亚静 冉广原 符舟洋 何明伟 《中国医药》 2024年第5期723-727,共5页
目的探讨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热凝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疼痛科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热凝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疼痛科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低温等离子射频热凝术治疗,观察组行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热凝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4.2%(49/52)比78.8%(4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2周,2组的VAS及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1.4±1.2)分比(2.4±1.0)分、(13±4)分比(2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后2周,2组血浆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臭氧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热凝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腰痛 臭氧 低温等离子射频热凝术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改良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石灰性土壤中交换性盐基钙、镁、钠、钾
2
作者 张雅静 卢禹含 +2 位作者 聂喜涛 张佳楠 张宇婷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4期600-607,共8页
为提升石灰性土壤中交换性盐基钙、镁、钠、钾的分析效率与精确度,笔者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技术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用70%乙醇溶液反复淋洗样品,再用pH值为8.5的0.1 mol/L的氯化铵-70%乙醇溶液进行交换处... 为提升石灰性土壤中交换性盐基钙、镁、钠、钾的分析效率与精确度,笔者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技术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用70%乙醇溶液反复淋洗样品,再用pH值为8.5的0.1 mol/L的氯化铵-70%乙醇溶液进行交换处理,蒸干后加入10mL 20%~30%的硝酸溶液进行酸化处理。经此处理,把传统的单标溶液转变为混标配置,选择谱线分别为钙317.933 nm、镁279.553 nm、钠589.592 nm、钾766.491 nm,测得国标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8.0%~100.7%,检出限分别为0.008、0.005、0.004、0.007 mg/L。对两个国标样品GBW(E)070337、GBW(E)070341进行验证,测得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9%~0.98%(n=5)。对吉林土壤(样品1)测得的结果与火焰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得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石灰性土壤交换性盐基钙、镁、钠、钾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石灰土壤 交换钙、镁、钠、钾
下载PDF
原发性痛风患者24 h尿液离子含量及其与肾结石的关系
3
作者 张雷 何流 杨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风患者24 h尿液离子含量及其与肾结石的关系。方法 研究方法为回顾性分析,观察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广安市人民医院入院的200例原发性痛风患者。超声检查显示,200例原发性痛风患者中122存在肾结石(肾结石阳性组)...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风患者24 h尿液离子含量及其与肾结石的关系。方法 研究方法为回顾性分析,观察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广安市人民医院入院的200例原发性痛风患者。超声检查显示,200例原发性痛风患者中122存在肾结石(肾结石阳性组),78例无肾结石(肾结石阴性组);160例存在下肢关节尿酸盐晶体沉积;DECT确诊68例尿酸盐结石(DECT阳性组),132例无肾结石(DECT阴性组)。比较肾结石阳性组与肾结石阴性组,DECT阳性组与DECT阴性组的临床资料与超声影像资料,对尿液离子含量与肾结石之间的相关性及肾结石形成危险因素予以分析;同时,将双能CT(DECT)影像结果作为肾尿酸盐结石诊断金标准,分析尿液离子含量对痛风伴发肾尿酸盐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 肾结石阳性组的痛风病程为(83.91±30.53)个月,明显长于肾结石阴性组[(48.64±26.52)个月],24 h尿草酸总量为(28.54±20.63) mg/24 h,明显高于肾结石阴性组[(20.09±9.74) mg/24 h],24 h尿枸橼酸总量为(355.63±219.52)mg/24 h,明显低于肾结石阴性组[(506.24±315.32) mg/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CT阳性组患者痛风病程为(108.23±72.14)个月,明显长于DECT阴性组[(49.05±28.31)个月],血尿酸、24 h尿草酸总量、24 h尿尿酸总量分别为(522.98±109.14)μmol/L、(28.47±10.71) mg/24 h、(1 684.11±811.08) mmol/24 h,均明显高于DECT阴性组[(479.36±103.32)μmol/L、(23.54±10.82) mg/24 h、(1 517.81±886.53) mmol/24 h],24 h尿枸橼酸总量为(391.63±261.14) mg/24 h,明显低于DECT无阴性组[(555.91±316.24) mg/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伴发肾尿酸盐结石诊断中24 h尿尿酸总量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202,无预测价值;24 h尿枸橼酸总量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2(95%CI:0.558~0.782),最佳预测值为272.5 mg(敏感度为0.938,特异度为0.518);24 h尿草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1(95%CI:0.512~0.730),最佳预测值为13.2 mg(敏感度为0.98,特异度为0.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性痛风患者超声检查发现肾结石危险因素主要有低24 h尿枸橼酸总量、高血尿酸及长痛风病程(P<0.05);原发性痛风患者肾尿酸盐结石危险因素主要有低24 h尿枸橼酸总量、高血肌酐及长痛风病程(P<0.05)。结论 原发性痛风患者伴发肾尿酸盐结石时具有24 h尿草酸总量高、24 h尿枸橼酸总量低的特点;24 h尿草酸总量、24 h尿枸橼酸总量对痛风伴发肾尿酸盐结石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低24 h尿枸橼酸总量、长痛风病程是原发性痛风患者发生肾结石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痛风 24 h尿液离子含量 肾结石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Krouse T2和T3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分析(附手术视频)
4
作者 张丙文 孟玲韩 +1 位作者 陈荣荣 赵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9-1075,共7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切除Krouse T2和T3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12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并行内镜下手术... 目的:分析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切除Krouse T2和T3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12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并行内镜下手术的141例Krouse T2和T3期NIP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根据术中是否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肿瘤及处理肿瘤根基,分为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的观察组和不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T2+T3期和T3期NIP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短于相应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期NIP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短于相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应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2+T3、T2及T3期NIP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更少,平均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疼痛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T2及T3期NIP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和T3期NIP患者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观察组T2期患者术后NIP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可在清晰的手术视野下处理Krouse T2和T3期NIP及其基底,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疼痛轻、复发率低等优势,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翻乳头状瘤 鼻内镜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下载PDF
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术与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晓静 梁惠 +1 位作者 郭玉娜 武百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与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术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低温等离子消融组(L组,n=50);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组(H组,n=30)。L... 目的比较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与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术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低温等离子消融组(L组,n=50);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组(H组,n=30)。L组采用颈脊神经后内侧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肌筋膜松解,H组采用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术联合肌筋膜松解。记录患者术前(T_(0))及术后1周(T_(1))、4周(T2)、12周(T_(3))、24周(T_(4))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颈部活动障碍评分(ROM评分)、术后疼痛缓解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之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ROM评分均较T_(0)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相比,H组各时点的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各时点的ROM评分均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4)时点H组的有效率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有头皮麻木的情况,T_(3)时点H组的麻木发生率稍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和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术治疗颈源性头痛均有效,安全性均较好,但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术术后24周的疗效优于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头痛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术 超声引导
下载PDF
超声浸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石灰性土壤中的有效磷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青 孙晓慧 +2 位作者 黄尧 季佩高 李亮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24年第3期196-202,共7页
采用超声浸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实现了石灰性土壤中有效磷的快速、准确、批量化分析要求.将水土混合液在400 W超声功率下于25℃浸提10 min,用3.50 g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降低基体干扰.分析谱线P 214.914 nm,射频功率... 采用超声浸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实现了石灰性土壤中有效磷的快速、准确、批量化分析要求.将水土混合液在400 W超声功率下于25℃浸提10 min,用3.50 g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降低基体干扰.分析谱线P 214.914 nm,射频功率1150 W,载气流量0.6 L/min,采用ICP-AES测定有效磷.结果显示:磷在0~5.00 mg/L范围内校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96),检出限为0.072 mg/kg.方法用于4种不同碱性土壤有效态标准物质的分析,测定值相对误差小于±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且和标准方法(NY/T 1121.7—2014)测定值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浸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石灰土壤 有效磷 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
下载PDF
一氧化氮参与调控油菜素内酯增强高山离子芥悬浮细胞抗寒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亚洁 安黎哲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31,共14页
为探究油菜素内酯(BRs)诱导提高植物的抗寒性是否受一氧化氮(NO)信号分子调控,以高山离子芥(Chorispora bungeana)悬浮细胞为材料,分别用24-表油菜素内酯(EBR)、NO供体SNP、NO清除剂PTI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L-NAME、EBR+PTIO以... 为探究油菜素内酯(BRs)诱导提高植物的抗寒性是否受一氧化氮(NO)信号分子调控,以高山离子芥(Chorispora bungeana)悬浮细胞为材料,分别用24-表油菜素内酯(EBR)、NO供体SNP、NO清除剂PTI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L-NAME、EBR+PTIO以及EBR+L-NAME进行处理,分析在低温胁迫下以上处理对细胞抗寒性、活性氧(ROS)水平以及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源EBR处理可以缓解低温胁迫对悬浮细胞活力的抑制以及离子渗漏和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加剧,从而增强细胞对低温的抗逆能力。SNP处理对上述生理指标的影响与EBR类似。(2)在低温胁迫下,与EBR处理细胞相比,EBR+PTIO以及EBR+L-NAME处理会导致悬浮细胞活力下降,离子渗漏和膜脂过氧化程度显著升高,表明阻断NO信号会降低EBR诱导提高的抗寒性。(3)与仅受低温胁迫的细胞相比,外源EBR处理导致细胞NO含量和NOS活性进一步升高,而EBR诱导的NO积累可以被PTIO或L-NAME所抑制。(4)EBR、SNP处理均可以明显抑制低温胁迫下离子芥悬浮细胞过氧化氢(H_(2)O_(2))含量、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和羟自由基(OH-)含量的升高,并显著增强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增加抗坏血酸(As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从而缓解低温造成的氧化损伤,而PTIO、L-NAME会不同程度抑制低温胁迫下EBR的这些保护功能。综上所述,EBR通过激活离子芥悬浮细胞的NOS活性来促进细胞内源NO积累,从而提高其抗寒性。EBR处理可以抑制低温胁迫下ROS过量积累并增强细胞的抗氧化防御能力,这两个过程都受NO信号分子调控,从而缓解低温造成的氧化损伤,防止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提高细胞对低温胁迫的抗逆性。因此,低温胁迫下,高山离子芥悬浮细胞NOS来源的NO是EBR信号转导的下游信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 一氧化氮 高山离子 抗寒 抗氧化防御系统
下载PDF
基于壳聚糖/银离子的可逆温敏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
8
作者 徐世宽 张弘妹 +2 位作者 戚鹏飞 曹张军 邢彦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6-1042,共7页
以壳聚糖(CS)和AgNO_(3)为主要原料,通过CS与Ag^(+)的超分子络合作用制备了一系列可逆温敏CS-Ag水凝胶,采用FTIR、XRD、XPS、SEM和EDS对CS-Ag水凝胶的结构和化学状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同时调节AgNO_(3)用量和体系pH可制备具有... 以壳聚糖(CS)和AgNO_(3)为主要原料,通过CS与Ag^(+)的超分子络合作用制备了一系列可逆温敏CS-Ag水凝胶,采用FTIR、XRD、XPS、SEM和EDS对CS-Ag水凝胶的结构和化学状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同时调节AgNO_(3)用量和体系pH可制备具有相同凝胶温度的CS-Ag水凝胶。当CS用量为0.60 g、AgNO_(3)用量为0.19 g、体系总体积为21 mL、保持水凝胶pH=4.24时,制备的CS-Ag-19水凝胶凝胶温度为50℃,具有最佳的热可逆性能,至少可循环相变5次,具有室温避光保存5个月的稳定性,并表现出对大肠杆菌良好的抗菌性能。CS-Ag-19的溶胶-凝胶转换是由CS的氨基在不同温度下的超分子相互作用控制,H^(+)和Ag^(+)在温度、浓度变化的驱动下,对游离氨基的竞争反应(质子化和络合作用)之间的平衡关系使水凝胶具有温敏可逆性。CS-Ag-19水凝胶的可注射和温敏凝胶性能使其具有作为水凝胶抗菌敷料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温敏水凝胶 壳聚糖 离子 抗菌 可注射 功能材料
下载PDF
新型力学敏感性离子通道Piezo1在心脏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燕玲 王刚 +2 位作者 鄢文婷 黄愿 谢萍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4,共7页
心脏纤维化参与各种心脏疾病发生发展进程,持续进展可导致心脏结构重塑和功能障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新型的力学敏感性离子通道Piezo1可将精细的力传感器与调节Ca^(2+)内流结合起来,参与细胞的力学转导,从而调控细胞生物功能,... 心脏纤维化参与各种心脏疾病发生发展进程,持续进展可导致心脏结构重塑和功能障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新型的力学敏感性离子通道Piezo1可将精细的力传感器与调节Ca^(2+)内流结合起来,参与细胞的力学转导,从而调控细胞生物功能,开辟了细胞力学转导研究的新领域。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损伤后发生的生物力学改变,可诱导心脏细胞中Piezo1表达上调并介导钙稳态失衡,在心脏纤维化正反馈环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Peizo1参与调控心脏纤维化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Piezo1通道有望成为抗纤维化治疗的新靶点进行讨论,以期为心脏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敏感离子通道 Piezo1 力学转导 心脏纤维化
下载PDF
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Piezo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10
作者 王司琦 鄢香芸 +7 位作者 李艳秋 罗芳丽 姚俊鹏 马沛涛 侯雨君 秦海燕 石云舟 李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83-1894,共12页
Piezo蛋白是一种非选择性机械敏感性阳离子通道,能够响应压力、剪切应力等机械刺激,将机械信号转化为胞内的生物电活动,引起特定的生物学效应。在消化系统中,Piezo有助于维持消化吸收、物质代谢和免疫调节等正常生理活动,但Piezo的异常... Piezo蛋白是一种非选择性机械敏感性阳离子通道,能够响应压力、剪切应力等机械刺激,将机械信号转化为胞内的生物电活动,引起特定的生物学效应。在消化系统中,Piezo有助于维持消化吸收、物质代谢和免疫调节等正常生理活动,但Piezo的异常状态能够促进内脏高敏感、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免疫炎症等多个病理环节,参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故本文对Piezo蛋白的结构、生理特性,及其在消化系统肿瘤、炎性疾病、纤维化疾病和功能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消化系统疾病的机制研究和潜在治疗靶点的探索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zo 消化系统疾病 机械敏感离子通道
下载PDF
不同档位脊神经后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
11
作者 林鹋 苗羽 +3 位作者 朱谦 毛鹏 司马蕾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5-591,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档位的低温等离子消融术(low-temperature plas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TPRA)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接受LTPRA治疗... 目的:探讨不同档位的低温等离子消融术(low-temperature plas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TPRA)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接受LTPRA治疗的92例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住院病人,根据LTPRA治疗的档位分为1档组(平均功率13 W,术区温度40℃左右,51例)与3档组(平均功率49 W,术区温度60℃左右,41例)。分别对两组术前、术后第2周、1、3、6、12个月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和/或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进行随访评估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2周、1、3、6、12个月两组NR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下降;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发现,术后1个月至12个月3档组NRS评分均低于1档组,术后2周以及术后6个月至术后12个月,3档组ODI评分均低于1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档组中更多比例病人出现术后短期轻度并发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1档、3档治疗均有效,3档的治疗效果更优、持续时间更长,术后短期可能出现轻度的并发症,但术后并发症与1档相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源腰痛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不同档位 NRS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相关离子与肝性脑病的关系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田梦 武国兵 +2 位作者 刘敏 郑亚 陈兆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102-1106,共5页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患者严重的并发症,预后较差。目前已知氨在肝性脑病的发病过程中占据中心地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血钠离子、氯离子、锌离子、镁离子也被发现与肝性脑病发病相关;本文通过回顾相关研究,对相关离子与肝性脑病的关系及其...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患者严重的并发症,预后较差。目前已知氨在肝性脑病的发病过程中占据中心地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血钠离子、氯离子、锌离子、镁离子也被发现与肝性脑病发病相关;本文通过回顾相关研究,对相关离子与肝性脑病的关系及其致病机制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肝性脑病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氨 相关离子 脑病 致病机制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增强农林生物质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筱涵 杨培 周晓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91-301,共11页
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开发是促进生物质资源向高值化、多元化、环境化和功能化利用的重要方式,对此,生物质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是当前生物质复合材料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等离子体改性技术以速度快、能量高、功能强、污染小等... 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开发是促进生物质资源向高值化、多元化、环境化和功能化利用的重要方式,对此,生物质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是当前生物质复合材料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等离子体改性技术以速度快、能量高、功能强、污染小等优势从众多改性方法中脱颖而出,被广泛应用于改善生物质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等离子体技术基于对材料表面的活化作用以及表面刻蚀作用改善生物质材料与其他异质材料的界面相容性,进而提升农林生物质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本文介绍了等离子体改性生物质材料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等离子体技术对生物质材料的改性机理,重点阐述了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在增强木竹/树脂复合材料、木竹/塑料复合材料、木竹/金属复合材料、木竹/增强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等离子体改性农林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农林生物质 表面改 界面相容 复合材料
下载PDF
基于空间分辨中子衍射方法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反应均匀性研究
14
作者 童文欣 黄中垣 +3 位作者 王睿 邓司浩 何伦华 肖荫果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1,共10页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具有复杂组成的电化学器件,其电化学反应的均匀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正负极材料成分、电池结构和制备工艺等。电池的局部电化学反应不均匀性将导致局部失效加剧,进而影响其电化学性能、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鉴于电...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具有复杂组成的电化学器件,其电化学反应的均匀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正负极材料成分、电池结构和制备工艺等。电池的局部电化学反应不均匀性将导致局部失效加剧,进而影响其电化学性能、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鉴于电池拆解分析不但会破坏其电芯结构,改变电极材料的化学性质,进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工作介绍并应用无损的空间分辨飞行时间中子衍射方法,对大尺寸软包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反应分布的均匀性展开研究。通过采集和分析毫米尺度测试区域的中子衍射数据,获得了全电池在初始状态和失效状态下锂离子嵌入石墨负极过程中的相变信息,并构建了全电池不同位置处的石墨负极多相含量分布和归一化后负极中的锂浓度分布图。此外,结合高精度三维X射线断层扫描方法,从电池厚度、电流密度和电解质浓度等多个角度,分析和探讨了这些因素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反应均匀性的影响。空间分辨中子粉末衍射方法可以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形状的金属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均匀性进行快速直接的检测,为电池结构性能优化和技术改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辨中子衍射方法 离子电池材料 锂浓度分布 电化学反应均匀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溯 李承新 王睿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818-823,共6页
低温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可产生多种生物医学效应,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医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低温等离子体对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在治疗感染性皮肤病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低温等离... 低温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可产生多种生物医学效应,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医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低温等离子体对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在治疗感染性皮肤病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低温等离子体杀灭病原体的机制以及低温等离子体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 感染皮肤病 治疗
下载PDF
离子电喷雾推力器束电流数学模型与敏感性分析
16
作者 雪佳强 郭宁 +3 位作者 孟伟 杨三祥 李春波 王墨戈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7,共11页
虽然阵列式结构的离子电喷雾推力器具有小体积、高比冲、高推力分辨率等优点,但是其发展受到了缺乏理论研究的限制。针对该问题,基于多点发射现象发展了描述推力器束电流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智能优化算法对模型中的经验系数进行了辨识,研... 虽然阵列式结构的离子电喷雾推力器具有小体积、高比冲、高推力分辨率等优点,但是其发展受到了缺乏理论研究的限制。针对该问题,基于多点发射现象发展了描述推力器束电流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智能优化算法对模型中的经验系数进行了辨识,研究了高、低电压下束电流及发射行为存在的不同特征。基于Sobol方法进行了全局敏感性分析,研究了发射体结构的几何参数对束电流的影响程度。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当电压大于1.5 kV时,发射点基底半径与多孔储层孔隙半径相当,外加电场主要影响束电流的非线性增加;电压小于1.5 kV时,发射点数量较少,基底半径是多孔储层孔隙半径的1.5倍,发射点数量是影响束电流大小的关键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发射体尖端与提取极之间的距离对束电流的影响程度最大,其1阶敏感性指数为0.841,在加工制造中须严格控制其公差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状态 多点发射 束电流预测 数学模型 Sobol敏感分析
下载PDF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肾功能损伤及对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3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李孟阳 汪乾镭 +1 位作者 魏伟 王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5-1500,共6页
目的研究佐剂性关节炎(AA)对大鼠肾脏功能和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3(OAT3)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右侧后足趾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AA模型。固定时间点收集大鼠血液和尿液,观察肾损伤指标的动态变化。通过肾脏的HE染色切片观察肾损伤... 目的研究佐剂性关节炎(AA)对大鼠肾脏功能和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体3(OAT3)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右侧后足趾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AA模型。固定时间点收集大鼠血液和尿液,观察肾损伤指标的动态变化。通过肾脏的HE染色切片观察肾损伤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OAT3蛋白和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A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继发性足爪肿胀、关节肿胀数、全身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X线检测结果显示,AA模型大鼠足爪骨关节出现软组织水肿以及骨畸形的特征。生化指标显示,AA大鼠的肾损伤指标出现明显异常。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A大鼠肾皮质OAT3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同时炎性因子IL-6、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AA大鼠的肾功能损伤可能与肾脏OAT3的表达降低及炎性因子表达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关节炎 肾损伤 大鼠 肾皮质 有机阴离子转运体3 因子
下载PDF
基于双功能单体的Ni(Ⅱ)离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8
作者 洪玉文 汪鑫 +3 位作者 付冬雪 王贵芳 罗甘滨 成会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7,共7页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Ni(Ⅱ)离子为模板离子,α-甲基丙烯酸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双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Ni(Ⅱ)离子印迹复合膜的实验条件进行系统优化,制备了16种Ni(Ⅱ)离...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Ni(Ⅱ)离子为模板离子,α-甲基丙烯酸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双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Ni(Ⅱ)离子印迹复合膜的实验条件进行系统优化,制备了16种Ni(Ⅱ)离子印迹复合膜[Ni(Ⅱ)-IICMs]和相应的非印迹复合膜(NICMs),得出制备Ni(Ⅱ)-IICMs的较优实验条件。采用平衡吸附实验对Ni(Ⅱ)-IICMs和NICMs进行吸附量和印迹因子评价,结果表明:在较优实验条件下制备的Ni(Ⅱ)-IICM_(8),平衡吸附量为1.286mmol/g,印迹因子为1.737。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Ni(Ⅱ)-IICM_(8)和相应NICM_(8)的内部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使用动力学吸附和等温吸附实验对Ni(Ⅱ)-IICM_(8)和NICM_(8)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i(Ⅱ)-IICM_(8)对Ni(Ⅱ)离子的吸附,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快速达到吸附平衡,且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都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不同温度下,探究Ni(Ⅱ)-IICM_(8)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Ni(Ⅱ)-IICM_(8)具有良好的“温度响应性”。综上所述,说明实验研究制备的Ni(Ⅱ)-IICM_(8),有望用于实际样品中Ni(Ⅱ)离子的分离和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聚合法 Ni(Ⅱ)离子 双功能单体 离子印迹复合膜 温度响应
下载PDF
沙漠砂砂浆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
19
作者 虎攀智 李应海 杨建森 《新世纪水泥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55-59,共5页
为了考察和评估沙漠砂砂浆的渗透性能,建立基于水胶比的沙漠砂砂浆电通量模型,对沙漠砂砂浆氯离子的渗透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胶比是影响沙漠砂砂浆渗透性能的重要因素;同水胶比下,沙漠砂砂浆氯离子渗透性能低于普通砂浆;水胶... 为了考察和评估沙漠砂砂浆的渗透性能,建立基于水胶比的沙漠砂砂浆电通量模型,对沙漠砂砂浆氯离子的渗透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胶比是影响沙漠砂砂浆渗透性能的重要因素;同水胶比下,沙漠砂砂浆氯离子渗透性能低于普通砂浆;水胶比大小影响砂浆孔隙结构的形成;砂浆基体内部孔隙结构决定氯离子的渗透性。错综分布的内部结构会增强基体密实度,通过改善水泥基体内部孔隙结构和界面区域可以降低砂浆的氯离子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砂砂浆 离子渗透 电通量 水胶比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不同pH土壤的交换性盐
20
作者 安帅 陈鉴惠 +3 位作者 王伟丹 马健生 赵恩好 周小帆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5期725-732,共8页
交换性盐是评价土壤供肥、保肥及土壤缓冲能力的重要指标,传统测量方法是采用乙酸铵/氯化铵-乙醇提取后直接检测,存在基体干扰大、分析步骤繁琐以及重现性差等问题.为了提高测试精度和效率,对不同pH值土壤的提取液进行优化设计,经水浴... 交换性盐是评价土壤供肥、保肥及土壤缓冲能力的重要指标,传统测量方法是采用乙酸铵/氯化铵-乙醇提取后直接检测,存在基体干扰大、分析步骤繁琐以及重现性差等问题.为了提高测试精度和效率,对不同pH值土壤的提取液进行优化设计,经水浴蒸干后高温去盐、复溶,标准曲线无需进行乙酸铵/氯化铵基体匹配,采用同一标准曲线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量交换性钾钠钙镁盐的含量.用该方法对ASA-11、ASA-14、ASA-16、ASA-20等4个土壤有效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进行分析,测量结果均在不确定度范围内,4个元素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介于-1.32%~+7.2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50%最大相对相差为9.92%(<10%),满足分析测试的要求.应用本方法对不同pH值的土壤样品处理结果重现性好,克服了传统方法分析过程单一、繁琐以及重现性差的缺点,同时在线完成K、Na、Mg、Ca的测量,缩短分析步骤,提高分析效率并节约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交换 高温复溶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