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组织中机械敏感离子通道蛋白1表达变化及M1/M2型巨噬细胞浸润情况观察分析
1
作者 廖文欣 李洋 +1 位作者 刘婷婷 申复进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机械敏感离子通道蛋白1(Piezo-type 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 component 1,Piezo1)的表达变化及M1/M2型巨噬细胞浸润情况,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病理明确诊断为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35例份、子宫肌...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机械敏感离子通道蛋白1(Piezo-type 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 component 1,Piezo1)的表达变化及M1/M2型巨噬细胞浸润情况,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病理明确诊断为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35例份、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行子宫全切患者正常宫颈组织30例份,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iezo1。从TCGA宫颈癌RNA-seq数据库中,使用R软件通过CIBERSORT法分析不同Piezo1表达的宫颈癌组织22种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利用GSEA 4.2.3软件筛选1NES1>1、P<0.05、FDR<0.25的Piezo1巨噬细胞相关信号通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iezo1表达与宫颈癌组织M1/M2巨噬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Piezo1相对表达量高(P<0.05)。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M1巨噬细胞浸润强度为7.70±1.31、7.17±2.05(P>0.05),M2巨噬细胞浸润强度分别为16.21±6.36、3.89±1.56(P<0.05)。Piezo1表达与宫颈癌组织M2型巨噬细胞浸润水平成正相关(r=0.8617,P<0.001)。与Piezo1低表达者相比,Piezo1高表达的宫颈癌组织M2型巨噬细胞比例高(P<0.01)。Piezo1与M2型巨噬细胞极化细胞相关信号通路主要有IL6/JAK/STAT3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及TNF-α/NF-κB信号通路。结论Piezo1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M2巨噬细胞浸润多。Piezo1可能通过激活宫颈癌组织IL6/JAK/STAT3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和TNF-α/NF-κB信号通路,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敏感离子通道蛋白1 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宫颈癌
下载PDF
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促进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调控足细胞增殖和迁移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莫颖 王凤梅 +1 位作者 帕提古丽·阿斯讨拜 欧云塔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44-448,共5页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CFHR1)通过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调控足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单核巨噬细胞和人肾足细胞。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和CFHR1干预组,分别进行牛血清白蛋白或CFHR1重组蛋白干预24 h...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CFHR1)通过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调控足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单核巨噬细胞和人肾足细胞。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和CFHR1干预组,分别进行牛血清白蛋白或CFHR1重组蛋白干预24 h,ELISA法测定上清液TNF-α水平。足细胞分为空白组、TNF-α干预组、对照上清液干预组、CFHR1上清液干预组、CFHR1上清液+TNF-α中和抗体干预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Wb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相关蛋白变化。结果:巨噬细胞的CFHR1干预组上清液中TNF-α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空白组比较,TNF-α干预组、CFHR1上清液干预组的细胞增殖比率和迁移数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CFHR1上清液干预组比较,CFHR1上清液+TNF-α中和抗体干预组的细胞增殖比率和迁移数量均显著提高(均P<0.05)。与空白组比较,TNF-α干预组、CFHR1上清液干预组的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足突蛋白(Podocin)、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整合素α3β1蛋白(α3β1)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CFHR1上清液干预组比较,CFHR1上清液+TNF-α中和抗体干预组的Nephrin、Podocin、F-actin、α3β1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多(均P<0.05)。结论:CFHR1促进巨噬细胞分泌的TNF-α可显著抑制足细胞增殖水平和迁移能力,这可能是高浓度CFHR1促进肾病综合征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 巨噬细胞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包美珍 韩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469-474,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113例STEM... 目的探究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诊的113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PCI术后1年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心衰),将其分为心衰组(n=32)和非心衰组(n=81)。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FGF21、FABP4表达水平,比较两组血清FGF21、FABP4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ROC曲线评估血清FGF21、FABP4水平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心衰组心率次数、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原(BNP)、利尿剂使用比例均显著高于非心衰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非心衰组(P<0.05)。心衰组血清FGF21、FABP4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心衰组[(228.37±33.07)ng/L比(185.68±25.52)ng/L、(34.26±5.51)ng/ml比(26.87±4.67)ng/ml,t=7.345、7.195,P<0.05]。血清FGF21(95%CI 1.371~8.191)、FABP4(95%CI 1.176~4.090)及发病到至导丝通过时间(95%CI 1.058~8.157)是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OR>1,P<0.05),LVEF(95%CI 0.473~0.913)是保护因素(OR<1,P<0.05)。血清FGF21、FABP4单独及二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0.856、0.934,二者联合优于单一(Z二者联合-FGF21=1.971、Z二者联合-FABP4=2.417,P=0.048、P=0.015)。结论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血清FGF21、FABP4水平均明显升高,二者联合对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脂肪酸结合蛋白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载PDF
针刺对脑心综合征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炎症因子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激活蛋白-1信号通路的影响
4
作者 周文娟 汤小康 +3 位作者 曹越 陈成 周石刊 王琼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719-1723,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心综合征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炎症因子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心综合征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炎症因子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2只。采用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大鼠尾状核制备脑心综合征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向大鼠尾状核注入,手术操作过程同模型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不予针刺;针刺组选心俞穴、内关穴、风府穴和水沟穴,每日针刺1次,连续3天。采用原位末端凋亡(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测定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神经功能采用Zea-Longa法评估;运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MAPK、NF-κB、AP-1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和针刺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高于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大鼠脑组织AI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IL-1β、IL-6和TNF-α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大鼠IL-1β、IL-6和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MAPK蛋白灰度值、NF-κB蛋白灰度值和AP-1蛋白灰度值高于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大鼠MAPK蛋白灰度值、NF-κB蛋白灰度值和AP-1蛋白灰度值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脑心综合征大鼠采用针刺可减轻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减轻大鼠炎症因子,且可下调MAPK/NF-κB/AP-1信号通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心综合征 细胞凋亡 炎症因子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激活蛋白-1信号通路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1、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在脑梗死病人血清中的水平及与认知功能、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郭道骝 钱燕群 +1 位作者 王枫 王学慧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603-1607,共5页
目的探究硫氧还蛋白1(Trx1)、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RANTES)在脑梗死病人血清中的水平及与认知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68例脑梗死病人作为观察组,及同期165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 目的探究硫氧还蛋白1(Trx1)、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RANTES)在脑梗死病人血清中的水平及与认知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68例脑梗死病人作为观察组,及同期165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参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对所有病人的认知能力进行评估,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112例,认知功能正常组56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90例,预后不良组7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Trx1、RANTES水平;Spearman法分析脑梗死病人血清中Trx1、RANTES水平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对影响脑梗死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及预后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Trx1、RANTES水平对脑梗死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血清Trx1水平显著降低[(6.78±1.62)μg/L比(11.05±1.89)μg/L,P<0.05],RANTES水平明显升高[(35.12±4.84)ng/L比(23.51±3.28)ng/L,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脑梗死病人血清Trx1水平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6.02±1.59)μg/L比(8.30±1.68)μg/L,P<0.05],RANTES水平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38.57±5.25)ng/L比(28.22±4.02)ng/L,P<0.05];与预后良好组对比,预后不良组脑梗死病人血清Trx1水平明显降低[(5.42±1.55)μg/L比(7.96±1.68)μg/L,P<0.05],血清RANTES水平显著升高[(38.58±5.29)ng/L比(32.12±4.45)ng/L,P<0.05];脑梗死病人血清Trx1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s=0.40,P<0.05),RANTES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s=−0.5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Trx1是影响脑梗死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及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脑梗死区域、RANTES是影响脑梗死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及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Trx1、RANTES、二者联合诊断脑梗死病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0.94、0.97,二者联合诊断均优于其各自单独诊断(Z_(二者联合-Trx1)=4.00,P<0.001;Z_(二者联合-RANTES)=2.03,P=0.021)。结论脑梗死病人血清Trx1水平降低,RANTES水平升高,二者均与认知功能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硫氧还蛋白1 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 认知功能 预后
下载PDF
NapA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8的机制
6
作者 李杰 严洁 杨红霞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5-20,共6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NapA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机制。方法:利用NapA蛋白处理巨噬细胞,然后使用ELISA法检测上清中MCP-1和IL-...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NapA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机制。方法:利用NapA蛋白处理巨噬细胞,然后使用ELISA法检测上清中MCP-1和IL-8的表达量。使用C29、ST2825、SB203580、SP600125以及PDTC和巨噬细胞预先共孵育1 h,分别抑制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s 2,TLR2)、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核糖核酸酶p蛋白亚基p38(ribonuclease p-protein subunit p38,p38)、应激活化蛋白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c-Jun)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活性,然后再加入NapA蛋白孵育4 h,收集上清并检查其中MCP-1和IL-8的表达量。结果:NapA蛋白刺激巨噬细胞后,MCP-1和IL-8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处理组。利用抑制剂C29抑制TLR2的活性,NapA蛋白诱导的MCP-1和IL-8表达量降低。使用ST2825、PDTC以及SB203580分别抑制MyD88、NF-κB以及p38的活性,能够降低NapA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MCP-1和IL-8的能力,但是抑制c-Jun不影响NapA蛋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MCP-1和IL-8。结论:幽门螺杆菌NapA蛋白通过TLR2/MyD88/NF-κB通路诱导巨噬细胞分泌MCP-1和IL-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NapA蛋白 Toll样受体2 趋化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细胞介素8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对高血糖环境诱导人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7
作者 王晓晨 迟坤 +9 位作者 杜军霞 宋晨雯 丁潇楠 冀雨薇 张可颖 张益帆 韩秋霞 傅博 洪权 朱晗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10-617,共8页
背景糖尿病肾病患者日益增加,仍有患者在现有治疗中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因此迫切需要新型治疗靶点。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IGFBP2)对高血糖环境诱导人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背景糖尿病肾病患者日益增加,仍有患者在现有治疗中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因此迫切需要新型治疗靶点。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IGFBP2)对高血糖环境诱导人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足细胞随机分为正常血糖(normal glucose,NG)组(5 mmol/L)以及高血糖(high glucose,HG)24 h组、HG 48 h组、HG 72 h组(30 mmol/L)。采用RT-qPCR法检测IGFBP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GFBP2和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以此确定后续实验HG处理的最佳时间点。将IGFBP2小干扰RNA转染进入足细胞并分为NG组、阴性对照干预组(NG-NC-siRNA)、IGFBP2敲低siRNA干预组(NG-IGFBP2-siRNA1、NG-IGFBP2-siRNA2、NG-IGFBP2-siRNA3),RT-qPCR检测IGFBP2 mRNA表达水平,选择敲低效率最高的IGFBP2-siRNA用于后续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将足细胞随机分为:(1)NG组和HG组;(2)NG组和NG+125 ng/mL rhIGFBP2组;(3)HG组和HG-IGFBP2-siRNA组。(1)(2)(3)均通过RT-qPCR检测TNF-α和ICAM-1 mRNA表达水平,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超氧化物和活性氧荧光强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随HG处理时间增加,RT-qPCR结果显示IGFBP2、TNF-α和ICAM-1 mRNA水平随时间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GFBP2和Cleaved Caspase 3蛋白水平随时间升高。与NG组比较,RT-qPCR结果显示IGFBP2、TNF-α和ICAM-1均在HG 72 h时mRNA水平最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GFBP2在HG 72 h时和Cleaved Caspase 3在HG 48 h时蛋白水平最高(P<0.05),据此选72 h为后续实验诱导时间点。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NG组相比,阴性对照干预组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NG-IGFBP2-siRNA2组IGFBP2 mRNA表达水平最低(P<0.05),敲除效率最高,因此选择IGFBP2-siRNA2进行后续实验。与NG组相比较,HG组线粒体膜电位绿/红色荧光强度比值、线粒体超氧化物和活性氧荧光强度以及细胞凋亡率均增强(P<0.05)。与NG组相比较,NG+125 ng/mL rhIGFBP2组的TNF-α和ICAM-1 mRNA水平、线粒体膜电位绿/红色荧光强度比值、线粒体超氧化物和活性氧荧光强度以及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与HG组相比较,HG-IGFBP2-siRNA组的TNF-α和ICAM-1 mRNA表达水平、线粒体膜电位绿/红色荧光强度比值、线粒体超氧化物和活性氧荧光强度以及细胞凋亡率均降低(P<0.05)。结论敲除IGFBP2后通过减弱高血糖处理下的线粒体功能紊乱和氧化应激降低人足细胞凋亡,因此抑制IGFBP2的表达有望成为糖尿病肾病的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线粒体损伤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改善缺氧复氧状态下成骨细胞损伤
8
作者 赵伊婷 张裕祥 +1 位作者 马洁 何雪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669-5674,共6页
背景: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两种因子在缺氧复氧过程中相互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骨细胞损伤的修复过程。目的:进一步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的关系分... 背景: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两种因子在缺氧复氧过程中相互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骨细胞损伤的修复过程。目的:进一步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的关系分析。方法:取成骨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建模前后Real-Time 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给予建模后成骨细胞不同质量浓度(10,20,40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或骨形态发生蛋白2处理12,24,36,48,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DAPI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结论:(1)与建模前相比,建模后成骨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2)成骨细胞增殖率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P<0.05);成骨细胞凋亡率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P<0.05);(3)成骨细胞增殖率随着骨形态发生蛋白2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P<0.05);成骨细胞凋亡率随着骨形态发生蛋白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P<0.05);(4)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在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中低表达,给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处理后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对缺氧复氧成骨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缺氧复氧 成骨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房水细胞因子与肌酐、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张霞 李肖春 +3 位作者 吕志刚 陆慧慧 朱倩文 卢逸凡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房水中各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及其与肌酐、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临床研究。将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53例(53眼)纳入研究...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房水中各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及其与肌酐、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临床研究。将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行白内障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53例(53眼)纳入研究,同时选取同期行单纯白内障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27例(27眼)作为对照。手术前收取术眼房水标本,采用细胞微球芯片技术检测2组患者房水中的IL-6、IL-8、IL-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干扰素-γ(IFN-γ)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含量,比较2组患者房水细胞因子含量,并分析糖尿病组房水细胞因子与肌酐、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眼底病变分级之间是否有相关性。结果除IL-10外,糖尿病组房水中的IL-6、IL-8、VEGF、MCP-1、ICAM、TNF-α、IFN-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患者中,肌酐与房水中的IL-8、VEGF、ICAM、TNF-α呈正相关;尿素氮与房水中的IL-6、IL-8、VEGF、MCP-1、ICAM呈正相关;糖尿病眼底分级与房水中的IL-8、VEGF、MCP-1呈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与房水中的各种细胞因子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肌酐和尿素氮的水平可以预测其房水中的部分细胞因子水平的高低;故而在临床工作中,需重点关注肌酐和尿素氮,可为预测该类患者术后的炎症反应程度及眼底病变程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细胞因子 肌酐 尿素氮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趋化因子配体9、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预后生存的关系
10
作者 卢晨 宁光耀 +3 位作者 许峰 陈克功 康宁宁 张仁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93-97,共5页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趋化因子配体9(CXCL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收治的98例NSCLC患者(研究组),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0...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趋化因子配体9(CXCL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收治的98例NSCLC患者(研究组),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0例(对照1组)、健康志愿者50例(对照2组),比较三组外周血sPD-L1、CXCL9、MMP-9表达水平。随访研究组治疗后1年的预后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与病死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PD-L1、CXCL9及MMP-9对预后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sPD-L1、CXCL9、MMP-9水平较对照1组、对照2组高,对照1组较对照2组高(P<0.05);TNM分期为Ⅱ期患者CXCL9、MMP-9表达水平较Ⅰ期高,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sPD-L1、MMP-9表达水平较未发生淋巴结转移高(P<0.05);NSCLC患者TNM分期与CXCL9、MMP-9水平成正相关,淋巴结转移与sPD-L1、MMP-9水平成正相关(P<0.05);sPD-L1、CXCL9、MMP-9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915 ng/ml、1.980 ng/ml、179.030μg/L,且三项指标联合预测NSCLC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的AUC及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sPD-L1、CXCL9、MMP-9表达水平上调,且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三者联合对NSCLC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趋化因子配体9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临床特征 预后生存
下载PDF
基于CT征象和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β-连环蛋白构建的联合模型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评估价值
11
作者 文翠 李丰章 +1 位作者 刘锋 喻荣辉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征象和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β-连环蛋白(β-Catenin)构建的联合模型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病理结果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孤立性肺... 目的探讨基于CT征象和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β-连环蛋白(β-Catenin)构建的联合模型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病理结果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孤立性肺结节性质为结局指标,软件计算建模组所需样本量为75例,故随机抽取75例作为建模组、其余30例作为验证组,分析建模组孤立性肺结节不同性质患者一般资料、CT征象、生化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独立影响因子,并建立预测模型。用验证组临床资料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组临床资料代入预测模型,根据预测概率绘制ROC曲线评估该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建模组75例病例中,良性肺结节43例(57.33%)、恶性肺结节32例(42.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良性、恶性肺结节患者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磨玻璃密度、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癌胚抗原(CE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M-CSF、β-Catenin水平与建模组孤立性肺结节性质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毛刺征(β=1.572,OR=1.612,95%CI=1.475~2.159)、分叶征(β=1.484,OR=1.650,95%CI=1.408~2.184)、血管集束征(β=1.292,OR=1.674,95%CI=1.466~2.198)、磨玻璃密度(β=1.307,OR=1.785,95%CI=1.501~2.263)、CEA(β=0.915,OR=1.797,95%CI=1.505~2.199)、NSE(β=0.920,OR=1.824,95%CI=1.618~2.218)、M-CSF(β=0.859,OR=1.765,95%CI=1.506~2.301)、β-Catenin(β=0.867,OR=1.806,95%CI=1.542~2.325)是影响建模组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建立的联合模型ROC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评估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0.50%、特异度为75.26%、AUC为0.880(95%CI=0.802~0.935)、阳性似然比为4.05、阴性似然比为0.12、阳性预测值为82.80%、阴性预测值为89.90%。结论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磨玻璃密度及CEA、NSE、M-CSF、β-Catenin水平升高是影响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联合模型评估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CT征象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Β-连环蛋白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NOD样受体蛋白3和Toll样受体4表达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张燕 刘健 +1 位作者 黄富琴 王烜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8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Toll样受体4(TLR4)表达与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收治的197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进... 目的探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Toll样受体4(TLR4)表达与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川北医学院附属三台医院收治的197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进行驱梅治疗后血清转阴者纳入转阴组(n=88),未进行驱梅治疗者纳入梅毒组(n=45),接受驱梅治疗后血清固定者纳入固定组(n=64)。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n=5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NLRP3、TLR4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TLR4、NLRP3 mRNA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各组PBMCs中TLR4、NLRP3 mRNA表达水平比较,梅毒组>转阴组>对照组>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白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比较,对照组>转阴组>梅毒组>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L-1β、IL-4、IL-10及IL-18水平比较,对照组<转阴组<梅毒组<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血清固定患者TLR4、NLRP3 mRNA表达与IFN-γ、IL-2呈正相关,与IL-1β、IL-4、IL-10、IL-18呈负相关(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NLRP3、TLR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样受体蛋白3 TOLL样受体4 梅毒血清固定 相关性 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相关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天花粉蛋白对人PBMC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离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广宇 汪丽 +2 位作者 毕黎琦 李洪军 何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650-652,共3页
目的:研究天花粉蛋白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T淋巴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揭示其免疫调节作用机理。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天花粉蛋白对PBMC在植物血凝素-M(PHA-M)刺激下分泌IL-2、IL-6水平的... 目的:研究天花粉蛋白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T淋巴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揭示其免疫调节作用机理。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天花粉蛋白对PBMC在植物血凝素-M(PHA-M)刺激下分泌IL-2、IL-6水平的影响;用膜片钳技术检测天花粉蛋白对T淋巴细胞膜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影响。结果:天花粉蛋白促进正常人PBMC在PHA-M刺激下分泌IL-2和IL-6;增大T淋巴细胞膜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电流强度。结论:天花粉蛋白可通过增大T淋巴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电流强度及促进PBMC分泌IL-2和IL-6,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蛋白 细胞因子 膜片钳技术 放射免疫分析法 电压依赖性钾通道 中药 免疫调节 PBMC
下载PDF
血清金属硫蛋白1H、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对骨肉瘤患儿免疫靶向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14
作者 宋东建 甘君龄 +1 位作者 苏萌 刘秋亮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2期1305-130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金属硫蛋白1H(MT1H)、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骨肉瘤(OS)患儿免疫靶向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52例OS患儿,均采取α干扰素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治疗前、治疗12周后检测OS患儿的血清MT1H、MIF水平。记录OS患儿的治... 目的探讨血清金属硫蛋白1H(MT1H)、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骨肉瘤(OS)患儿免疫靶向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52例OS患儿,均采取α干扰素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治疗前、治疗12周后检测OS患儿的血清MT1H、MIF水平。记录OS患儿的治疗效果,将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儿纳入有效组,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患儿纳入无效组。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患儿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OS患儿免疫靶向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12周后,OS患儿血清MT1H、MI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2例患儿中,治疗有效35例,治疗无效17例。有效组患儿治疗后碱性磷酸酶(ALP)、MT1H、MIF水平均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ALP、MT1H、MIF高水平均是OS患儿免疫靶向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T1H和MIF水平对OS患儿免疫靶向治疗疗效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1H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骨肉瘤 免疫靶向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存活素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15
作者 马丽丽 付长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8-351,356,共5页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B(P15INK4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MDS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Survivin、P15INK4B阳...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B(P15INK4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MDS患者15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Survivin、P15INK4B阳性表达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预后随访,比较不同预后患者Survivin、P15INK4B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Survivin、P15INK4B对MDS的诊断价值,以及对MDS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及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15INK4B阳性表达率及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150例MDS患者中50例病死,1年生存率为66.67%(100/150),病死组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高于存活组,P15INK4B mRNA表达水平低于存活组(均P<0.05)。Survivin、P15INK4B对MDS均有较高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均P<0.05)。Survivin、P15INK4B对MDS患者不良预后均有较高评估价值,两者联合检测的评估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MDS患者Survivin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15INK4B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两者均可用于MDS的诊断及不良预后的评估,联合检测有更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存活素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2B 预后 联合检测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刚度调控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汪洋 黄丽珊 +4 位作者 姚舜 黄子祥 张力 张辉 王业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3,共9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外基质刚度变化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基于成功构建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并制备不同刚度(0.7 k Pa、40 k Pa)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基底,将大鼠原代NSCs于不同刚度...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外基质刚度变化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基于成功构建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并制备不同刚度(0.7 k Pa、40 k Pa)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基底,将大鼠原代NSCs于不同刚度基底上培养。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 (piezo type 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 component 1,Piezo1) sh RNA质粒转染NSCs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标志物双皮质醇(doublecortion,DCX)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细胞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组织及NSCs细胞中Piez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0.7 k Pa基质刚度组相比,40 k Pa基质刚度组中DCX阳性细胞数增加,而GFAP阳性细胞数减少,Piezo1蛋白表达量上升。脊髓损伤大鼠损伤组织Piezo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sham)组。40 k Pa基质刚度条件下沉默Piezo1后,DCX阳性细胞数减少,而GFAP阳性细胞数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制研究发现,沉默Piezo1导致IV型胶原及纤连蛋白表达下降。重组纤连蛋白逆转了Piezo1 sh RNA对NSCs分化的影响,即DCX阳性细胞数增加,而GFAP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 综上可见,硬基底刚度通过促进Piezo1蛋白表达,上调IV型胶原及纤连蛋白表达,从而调控NSCs细胞分化。本研究为基于生物材料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 神经干细胞 基质刚度 纤连蛋白
下载PDF
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可溶性B7-H4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静 张虹宇 +2 位作者 张磊 赵仰光 王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99-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可溶性B7-H4蛋白(sB7-H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3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2)行动... 目的:探讨卵巢癌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可溶性B7-H4蛋白(sB7-H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3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2)行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n=51)行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卵巢血流参数指标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变化及血清癌胚抗原CEA、CA125、sB7-H4水平变化,随访3年,记录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23%高于对照组的61.54%(P<0.05)。治疗后观察组PI、RI值较对照组升高,RSV值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CA125、sB7-H4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78.43%高于对照组3年生存率为57.69%(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CIK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对于化疗中药物的使用及剂量大小仍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选择最优药物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动脉灌注化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25 可溶性B7-H4蛋白
下载PDF
卵巢癌患者造血前B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蛋白表达和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水平及其临床检测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玉锋 薛芳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62-665,670,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造血前B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蛋白(HPIP)表达和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及其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卵巢癌患者为实验组(68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21例)。收集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年龄...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造血前B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蛋白(HPIP)表达和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及其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卵巢癌患者为实验组(68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21例)。收集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癌抗原125(CA125)、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复发]。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PIP蛋白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电阻抗法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计算术前NLR。随访并记录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绘制Kaplan-Meier曲线及采用Log-rank检验行生存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HPIP蛋白阳性表达率及术前NLR>3.24占比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HPIP蛋白表达及术前NLR水平与卵巢癌患者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复发有关(均P<0.05)。HPIP蛋白低表达及术前NLR低水平卵巢癌患者OS和DFS长于HPIP蛋白高表达及术前NLR高水平患者(均P<0.05)。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HPIP蛋白表达及术前NLR水平与卵巢癌患者OS和DFS有关(均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HPIP蛋白表达及术前NLR水平升高,与患者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和复发以及DFS和O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造血前B细胞白血病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蛋白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总生存期 无病生存期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肝素结合蛋白联合炎性细胞因子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19
作者 邵丽娇 王鑫 +3 位作者 闫丽静 牛艳慧 于娣 李宁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813-817,854,共6页
目的探究肝素结合蛋白(HBP)联合炎性细胞因子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6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即为研究组,同期选择在我院收治的肺炎患者126例为肺炎组和在我院体检... 目的探究肝素结合蛋白(HBP)联合炎性细胞因子在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6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即为研究组,同期选择在我院收治的肺炎患者126例为肺炎组和在我院体检健康的人群126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组患者入院后进行为期28d预后状况跟踪,根据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45例、生存组81例。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检测血清中HB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中HBP与IL-6、IL-8、IL-10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BP、IL-6、IL-8、IL-10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和肺炎组血清中HBP、IL-6、IL-8水平显著升高,与肺炎组相比,研究组HBP、IL-6、IL-8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和肺炎组血清中IL-10水平显著降低,与肺炎组相比,研究组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中HBP水平与IL-6、IL-8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IL-10呈负相关关系(P<0.05)。死亡组血清中HBP、IL-6、IL-8的水平与生存组相比显著升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HBP、IL-6、IL-8、IL-10联合预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AUC值(Z=8.728,P=0.003;Z=10.046,P<0.001;Z=10.694,P<0.001;Z=6.402,P=0.006)。结论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中HBP水平和炎性细胞因子IL-6、IL-8明显升高,IL-10明显降低,HBP联合炎性细胞因子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蛋白 炎性细胞因子 重症肺炎 脓毒症 预后
下载PDF
牛至香酚对LPS免疫应激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和肠道细胞因子、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吕明其 陈颖清 +5 位作者 吴晓晴 李健 廖吕燕 吴樟强 黄一帆 马玉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目的】旨在探究牛至香酚是否能有效改善脂多糖(LPS)免疫应激小鼠免疫功能的损伤。【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牛至香酚低、中、高剂量组。牛至香酚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25、50、100 mg·kg^(-1)的剂量灌胃... 【目的】旨在探究牛至香酚是否能有效改善脂多糖(LPS)免疫应激小鼠免疫功能的损伤。【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牛至香酚低、中、高剂量组。牛至香酚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25、50、100 mg·kg^(-1)的剂量灌胃牛至香酚,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按10 mL·kg^(-1)的剂量灌胃橄榄油,每日1次,连续14 d。第15天时,牛至香酚组和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8 mg·kg^(-1)LPS,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6 h后采集血液和肠道组织,检测小鼠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L-10)含量和肠道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L-10)、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NF-α、IL-10、IL-1β含量上升(P>0.05),IL-6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模型组回肠和结肠组织TNF-α、IL-6、IL-1β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回肠和结肠组织ZO-1 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肠组织Occludin、Claudin-1 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2)与模型组相比,牛至香酚试验组小鼠血清IL-6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IL-1β含量显著下降(P<0.05);牛至香酚高剂量组血清TNF-α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牛至香酚中、高剂量组血清IL-10含量显著上升(P<0.05)。(3)同模型组相比,牛至香酚中、低剂量组回肠组织IL-1β、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牛至香酚中、高剂量组回肠组织ZO-1、Occludin 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牛至香酚高剂量组结肠组织IL-10 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TNF-α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Occludin、Claudin-1 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结论】牛至香酚通过改变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和肠道细胞因子、紧密连接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调节LPS免疫应激小鼠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至香酚 小鼠 免疫应激 肠道 细胞因子 紧密连接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