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联合浅层X线治疗女性胸部瘢痕疙瘩疗效评价
1
作者 谢凯 刘国艳 +3 位作者 曹楠 谢卫星 王秀环 武宜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792-794,共3页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穿支(internal mammary artery perforator,IMAP)皮瓣联合术后浅层X线治疗女性患者胸部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创面修复采用IMAP皮瓣,术后联合浅层X线治疗的8例女性胸部瘢...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穿支(internal mammary artery perforator,IMAP)皮瓣联合术后浅层X线治疗女性患者胸部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创面修复采用IMAP皮瓣,术后联合浅层X线治疗的8例女性胸部瘢痕疙瘩患者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合并窦道、感染4例,局部破溃2例,瘢痕疙瘩范围3.5 cm×5 cm~11 cm×5 cm。所有患者术后IMAP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胸部功能、乳房形态均较满意。随访期间,供受区无瘢痕增生复发,未见放射相关癌变,牵拉、疼痛、瘙痒症状明显缓解。结论:采用IMAP皮瓣联合浅层X线治疗女性胸部瘢痕疙瘩,可有效降低术区张力,获得较好的胸部功能及乳房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内动脉 穿皮瓣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内窥镜下离断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对乳沟重建假体隆乳术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艳 李京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75-78,80,共5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离断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对乳沟重建假体隆乳术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将收治的120例(240侧)隆乳求美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内窥镜辅助下离断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乳沟... 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离断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对乳沟重建假体隆乳术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将收治的120例(240侧)隆乳求美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内窥镜辅助下离断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乳沟重建假体隆乳术64例(128侧);对照组行传统内窥镜辅助下假体隆乳术56例(112侧)。观察组在内窥镜辅助下离断胸大肌下缘起点,常规置入假体,然后比较两组术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求美者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观察组术后随访满意率为98.43%(63/64),明显高于对照组89.29%(50/5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者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乳房外观优良率分别为96.88%和85.71%;乳沟形态优良率分别为100%和75.00%;乳房活动度优良率分别为98.43%和89.29%;乳房手感优良率分别为98.43%和85.7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窥镜下离断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乳沟重建假体隆乳术,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出血较少、乳房外形及乳沟形成良好,能提高求美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乳术 内窥镜辅助 离断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 乳沟 假体
原文传递
CTA预选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的受区血管 被引量:5
3
作者 金贻婷 储呈玉 +5 位作者 张薇 富丽娜 汤伟军 董佳生 徐华 邹强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4期330-336,共7页
目的:术前及术中评估中国人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internal mammary artery perforator, IMAP)解剖特点,探讨IMAP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DIEP)皮瓣乳房重建受区血管的成功率。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 目的:术前及术中评估中国人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internal mammary artery perforator, IMAP)解剖特点,探讨IMAP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DIEP)皮瓣乳房重建受区血管的成功率。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98例DIEP皮瓣一期乳房重建病例进行分析,分为IMAP组32例,胸廓内动脉组66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多普勒超声评估血管。自2017年1月起,73例同时术前行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TA)评估血管。分析所有病人患侧IMAP分布位置和管径,以及作为受区血管的使用率。结果:98例病人中,IMAP 66例(67.3%)位于第二肋间,直径(1.33±0.66) mm,24例(24.5%)位于第三肋间,直径(0.86±0.28) mm,8例(8.2%)位于第四肋间,直径(0.65±0.15) mm。98例DIEP皮瓣重建病人中,32例(32.7%)使用IMAP作为受区血管,其中28例(87.5%)位于第二肋间,4例(12.5%)位于第三肋间。在病人特征和皮瓣并发症等方面,IMAP组与胸廓内动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CTA和超声检查双重定位的73例病人中,29例(39.7%)使用IMAP,远高于仅行超声检查的12.0%(3/25)(P=0.01)。结论:IMAP是一种可靠的DIEP皮瓣一期乳房重建受区血管。术前CTA检查可提高IMAP的使用成功率。IMAP作为受区吻合血管可简化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胸壁损伤、避免牺牲胸廓内血管主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乳房重建 腹壁下动脉穿皮瓣 受区血管 内动脉肋间穿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作为受区血管在游离皮瓣移植乳房再造中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杨涛 李景云 +3 位作者 高艳丽 王慧 李倩 李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17期1408-1410,共3页
目的:研究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用作游离皮瓣乳房再造的受区血管的可能性及其应用.方法:新鲜成人女性尸体2具,自胸廓内动静脉起始处灌注乳胶颜料,观察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的基本走形、穿出点位置等.选择10例适合游离皮瓣乳房再... 目的:研究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用作游离皮瓣乳房再造的受区血管的可能性及其应用.方法:新鲜成人女性尸体2具,自胸廓内动静脉起始处灌注乳胶颜料,观察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的基本走形、穿出点位置等.选择10例适合游离皮瓣乳房再造的乳腺癌患者开展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作为受区血管的临床手术研究,对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胸廓内血管走形稳定、血管直径较为理想,1~4肋间穿支直径达1mm以上,第3、4穿支较为粗大.1 0例乳房再造患者,随访6个月~1年,术后效果好,无严重并发症,无明显功能障碍,患者满意度高.结论:胸廓内血管及其肋间穿支是良好的游离皮瓣移植乳房再造的受区血管,解剖容易,不损伤重要组织,术后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廓内血管 肋间穿 受区血管 游离皮瓣乳房再造
下载PDF
胸廓内血管及其穿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5
作者 范冷艳 吴晋宝 《解剖学通报》 1983年第3期221-224,共4页
为配合吻合血管的胸前部皮瓣移植,我们对与皮瓣密切相关的胸廓内血管及其穿支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的研究。本文在76具成人尸体上,(男42,女34)(大多数尸体经动脉注入着色乳胶)观察和测量了作为胸三角肌区皮瓣的内侧血管主干:胸廓内动脉、静... 为配合吻合血管的胸前部皮瓣移植,我们对与皮瓣密切相关的胸廓内血管及其穿支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的研究。本文在76具成人尸体上,(男42,女34)(大多数尸体经动脉注入着色乳胶)观察和测量了作为胸三角肌区皮瓣的内侧血管主干:胸廓内动脉、静脉及其穿支的位置、外径,各肋间隙的宽度,胸横肌的止点。在手术显微镜下测量了胸廓内动脉穿支的外径;另外对二例新鲜材料,作了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径 横肌 止点 穿 第一肋 第二肋 穿动脉 血管 内动脉 肋间隙
下载PDF
胸廓内动脉第二肋间隙穿支皮瓣修复胸骨前肿物切除后创面
6
作者 王书军 温从吉 +2 位作者 倪清干 李连 刁永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第2肋间隙穿支皮瓣在胸骨前肿物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月笔者科室收治8例胸骨前肿物患者,术后病理示瘢痕疙瘩5例,基底细胞癌2例,鳞状细胞癌1例。术中将肿物完整切除后送病理显示边缘...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第2肋间隙穿支皮瓣在胸骨前肿物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月笔者科室收治8例胸骨前肿物患者,术后病理示瘢痕疙瘩5例,基底细胞癌2例,鳞状细胞癌1例。术中将肿物完整切除后送病理显示边缘基底阴性后,解剖胸廓内动脉第2肋间隙穿支皮瓣旋转修复创面,供瓣区皮下充分游离后减张缝合。结果: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功能及形态较为满意。结论:胸廓内动脉第2肋间隙穿支皮瓣适用于胸骨前肿物切除后创面的修复,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 穿皮瓣 创面修复 肿物 瘢痕疙瘩
下载PDF
不带背阔肌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峰 孙涛 +2 位作者 周坚龙 薛建波 李学渊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第11期1546-1548,共3页
背阔肌肌皮瓣(LDMF)作为复合组织瓣的一种,既可以修复大的凹陷形缺陷,又可作为动力重建。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手术并不需要行功能重建,一同切取肌肉和皮肤的肌皮瓣,不仅对供区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受区外形还显得臃肿,影响美观。穿支皮瓣... 背阔肌肌皮瓣(LDMF)作为复合组织瓣的一种,既可以修复大的凹陷形缺陷,又可作为动力重建。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手术并不需要行功能重建,一同切取肌肉和皮肤的肌皮瓣,不仅对供区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受区外形还显得臃肿,影响美观。穿支皮瓣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它的出现与皮动脉显影技术的提高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皮瓣 动脉 背阔肌 供区 受区 复合组织瓣 穿血管 动脉穿 血管 肌皮
下载PDF
胸背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同侧前臂钱端创面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功林 章鸣 +1 位作者 蔡国荣 郭翱 《中国伤残医学》 2008年第3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带蒂皮瓣修复 前臂离断 遗留创面 动脉穿 同侧 肘关节功能 部分缺失
下载PDF
以胸廓内动脉穿支为蒂的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整复面部瘢痕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林 朱婵 +3 位作者 贾晶 周林 张卓 舒茂国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1-247,共7页
目的探讨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行术前血管评估,选取合适的胸廓内动脉穿支并以其为蒂,行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整复面部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9月—202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1例符合入... 目的探讨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行术前血管评估,选取合适的胸廓内动脉穿支并以其为蒂,行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整复面部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9月—202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部瘢痕患者,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16~58(31±12)岁,瘢痕面积7 cm×5 cm~14 cm×9 cm,均采用以胸廓内动脉穿支为蒂的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整复。手术分2期或3期进行,术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胸廓内动脉血管穿支进行评估。Ⅰ期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置入术,于胸壁置入1个额定容量为400~600 mL的圆柱形扩张器,扩张3~4个月,注水量为扩张器额定容量的1.2~1.5倍。Ⅱ期行瘢痕切除+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术,皮瓣切取面积为9 cm×7 cm~16 cm×10 cm。将皮瓣血管蒂(胸廓内动脉肋间穿支血管)与面动静脉或者颞浅动静脉进行端端吻合,供区创面直接缝合。5例患者因皮瓣蒂部臃肿在Ⅱ期术后3~6个月行Ⅲ期皮瓣修薄术。在末次手术后6个月统计皮瓣存活、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塞姆斯温斯坦单丝测验评价皮瓣感觉,将皮瓣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进行对比来评价色泽,采用利克特5级量表评价患者的疗效满意度。结果末次手术后6个月,11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良好。1例患者皮瓣移植术后出现静脉危象,行二次血管吻合后皮瓣成活;1例患者在Ⅰ期扩张器置入术后出现血肿,清除后未影响后续治疗;所有患者均无感染、扩张器外露等并发症发生。末次手术后6个月,患者皮瓣感觉:9例达到保护性感觉减弱及以上,1例保护性感觉缺失,1例仅存在深部触压觉;患者皮瓣色泽:3例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非常接近,6例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接近,2例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有差异;患者的疗效满意度:2例非常满意,6例满意,2例一般满意,1例有点不满意。结论对于大面积面部瘢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行术前血管评估,选取合适的单一胸廓内动脉穿支作为血管蒂进行预扩张胸三角皮瓣游离移植整复安全有效。术后患者面部皮瓣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接近,并可恢复部分感觉,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面部 穿皮瓣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显微外科手术 皮肤扩张术 内动脉
原文传递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中与胸廓内血管吻合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达疆 李赞 +6 位作者 周晓 章一新 周波 吕春柳 唐园园 易亮 罗振华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159-166,共8页
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中,与受区胸廓内血管吻合方式的选择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游离DIEP皮瓣移植即刻... 目的探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中,与受区胸廓内血管吻合方式的选择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游离DIEP皮瓣移植即刻或延期再造乳房的病例资料。所有皮瓣都只携带一侧腹壁下血管蒂,皮瓣4区远端全部去除,全部单纯选择胸廓内血管作为受区血管。根据皮瓣血管蒂和胸廓内血管的具体解剖情况选择相应的吻合方式,包括:(1)两端法;(2)近端1支法;(3)近端2支法;(4)近端主干及属支法;(5)远端1支法;(6)近端端侧吻合法。术后对皮瓣成活情况、乳房形态、乳腺癌有无复发,以及供区伤口愈合情况进行随访。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0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8.7±3.5)岁,范围27~65岁,其中即刻乳房再造有109例,二期乳房再造99例,切取DIEP皮瓣质量为295~640 g,平均410 g,皮瓣长(23.9±0.8)cm、宽(12.2±0.5)cm、厚(4.3±0.4)cm,血管蒂长度为(10.9±0.3)cm,其中194例DIEP皮瓣血管蒂有2支伴行静脉,14例血管蒂有1支伴行静脉。173例有1支胸廓内静脉,35例有2支胸廓内静脉。血管吻合方法:采用两端法89例,近端1支法49例,近端2支法35例,近端主干及属支法25例,远端1支法7例,近端端侧吻合法3例。208例中有2例皮瓣术后坏死,包括1例两端法和1例近端1支法,原因分别为血管蒂扭转和静脉回流障碍,都予以直接去除坏死的皮瓣,1例采用假体置入再造乳房,另外1例受区直接闭合,其余206例皮瓣完全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影响。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22.6个月,1例发生脑转移,进一步接受内科治疗,未出现乳腺癌复发病例。结论根据DIEP皮瓣血管蒂和胸廓内血管的具体解剖情况灵活选择血管吻合方法,可以确保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手术的安全性,并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廓内血管 动静脉吻合 腹壁下动脉穿皮瓣 乳房再造
原文传递
保留肋骨的胸廓内血管显露及吻合技术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重建乳房中的应用
11
作者 曾昂 朱琳 +4 位作者 刘志飞 王晓军 张海林 白明 王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76-1379,共4页
目的探讨在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移植乳房重建或修复胸壁缺损时,采用保留肋骨的胸廓内血管显露及吻合技术改善受区畸形的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9月,收治11例乳癌术后女性患者。年龄33~6... 目的探讨在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移植乳房重建或修复胸壁缺损时,采用保留肋骨的胸廓内血管显露及吻合技术改善受区畸形的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9月,收治11例乳癌术后女性患者。年龄33~65岁,平均42岁。其中10例行DIEP皮瓣移植二期乳房重建术;1例因放疗后胸壁慢性溃疡,采用DIEP皮瓣移植修复胸壁缺损。皮瓣切取范围18 cm×9 cm^28 cm×12 cm。术中分离胸廓内血管时,采用保留肋骨的血管分离技术,并将胸廓内动、静脉和腹壁下动、静脉端端吻合。腹壁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11例患者均成功应用保留肋骨的胸廓内血管显露及吻合技术。血管显露操作时间38~65 min,平均52 min;显露的胸廓内血管长度为1.3~2.2 cm,平均1.7 cm。术后DIEP皮瓣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2个月。10例乳房重建患者外形满意,1例胸壁修复患者溃疡无复发。无1例出现胸壁术区疼痛不适,无胸壁凹陷畸形发生。结论 DIEP皮瓣移植乳房重建或修复胸壁缺损术中,采用保留肋骨的胸廓内血管显露及吻合技术安全、有效,能减少受区胸壁凹陷畸形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廓内血管显露及吻合技术 腹壁下动脉穿皮瓣 乳房重建
原文传递
扩张的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血管增压在面颈部瘢痕整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云菡 黄昕 +7 位作者 李海洲 高雅姗 顾舒晨 邝依敏 骆申英 张泽伟 顾斌 昝涛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3-320,共8页
目的总结扩张的胸廓内动脉穿支(IMAP)皮瓣联合血管增压在面颈部瘢痕整复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2年9月—202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2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创伤后面颈部瘢痕患者,其... 目的总结扩张的胸廓内动脉穿支(IMAP)皮瓣联合血管增压在面颈部瘢痕整复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2年9月—202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2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创伤后面颈部瘢痕患者,其中男18例、女5例,年龄11~58岁,均采用扩张的IMAP皮瓣整复。Ⅰ期根据瘢痕部位和范围在前胸置入1个或2个合适额定容量的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术中注意保护IMAP、锁骨上动脉胸支和胸外侧动脉,术后注入生理盐水进行扩张。Ⅱ期行皮瓣转移术,术前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明确优势IMAP。切除面颈部瘢痕,形成面积为9 cm×7 cm~28 cm×12 cm的创面,术中注意保留颞浅动静脉或面动静脉穿支。以优势IMAP为蒂,根据瘢痕切除后创面面积和位置设计皮瓣:对于中小面积的创面,采用IMAP单蒂皮瓣转移修复;对于缺损面积较大者,利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评价前胸各血管的供血范围,当IMAP不足以供养整块皮瓣时,利用锁骨上动脉胸支或胸外侧动脉进行血管增压,设计双蒂皮瓣。根据供受区间的距离,选择带蒂或游离转移皮瓣。转移皮瓣后再次行ICGA判断皮瓣血供。将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统计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个数、额定容量、注射生理盐水量和扩张周期,优势IMAP位置,采用皮瓣总个数和不同血管蒂类型皮瓣个数、皮瓣面积,Ⅱ期术后皮瓣存活情况、供受区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共置入25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额定容量为200~500 mL,注射生理盐水量855~2055 mL,扩张周期4~16个月。术前在第2肋间(20侧)或第3肋间(5侧)探及优势IMAP。共切取25个扩张皮瓣,其中2个IMAP带蒂皮瓣、11个IMAP游离皮瓣、4个锁骨上动脉胸支带蒂+IMAP游离皮瓣、8个IMAP+胸外侧动脉游离皮瓣,皮瓣面积10 cm×8 cm~30 cm×14 cm。Ⅱ期术后3例患者出现皮瓣尖端坏死,经常规换药后愈合;1例患者IMAP和面动脉吻合处出现血管蒂局部扭转、血栓栓塞,手术探查取出血栓、重新吻合血管后,血供恢复正常。14例患者在Ⅱ期术后1~6个月进行了皮瓣修薄手术。随访4个月~9年,所有患者皮瓣外观良好,面颈部功能改善,供区可见线性瘢痕形成;1例女性患者出现明显乳头移位,双侧乳房不对称。结论扩张IMAP皮瓣颜色、质地与面颈部皮肤组织匹配,且切取后对胸部供区的损伤小,联合血管增压可灵活设计双蒂皮瓣,进一步改善血供,扩大皮瓣切取面积,是大面积面颈部瘢痕整复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面部 瘢痕 穿皮瓣 内动脉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血管增压
原文传递
嵌合(穿支)皮瓣的定义分类和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莉 魏在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2-235,共4页
颌面部和四肢常因严重创伤或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形成复杂的复合组织缺损,应用单一的组织瓣修复常难以达到满意效果,同期进行两个或多个独立皮瓣手术时间长、难度大,分期进行延迟手术时间,增加患者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嵌合皮瓣"的概念... 颌面部和四肢常因严重创伤或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形成复杂的复合组织缺损,应用单一的组织瓣修复常难以达到满意效果,同期进行两个或多个独立皮瓣手术时间长、难度大,分期进行延迟手术时间,增加患者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嵌合皮瓣"的概念是Hallock在1991年首次提出,报道了股前外侧皮瓣和股直肌瓣的复合组织瓣,并认为嵌合皮瓣为复合皮瓣类型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 复合组织瓣 供区 动脉 受区 血管 血管体区 肩胛下动脉 动脉 旋髂深动脉
下载PDF
应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乳腺癌术后高位放射性溃疡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保国 宋慧锋 +6 位作者 许明火 高全文 陈帅 王珏 王芳 周忠志 柴家科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适合老年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高位放射性溃疡的整复方法。方法自2006年1月以来,共收治12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术后胸部高位放射性溃疡患者,年龄55~79岁,溃疡面积为8 cm×10 cm^13 cm×15 cm,最深者伴有肋骨和胸骨坏死,... 目的探讨适合老年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胸部高位放射性溃疡的整复方法。方法自2006年1月以来,共收治12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术后胸部高位放射性溃疡患者,年龄55~79岁,溃疡面积为8 cm×10 cm^13 cm×15 cm,最深者伴有肋骨和胸骨坏死,采用对侧胸廓内动脉第2~4肋间前穿支岛状皮瓣进行整复,皮瓣面积为10 cm×11 cm^14 cm×16 cm,伴有肋骨和胸骨坏死者同期清除死骨,并行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 12例胸廓内动脉肋间前穿支岛状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6个月至4年,无再次溃疡发生。结论利用健侧乳房松垂皮肤形成的胸廓内动脉肋间前穿支岛状皮瓣血供恒定,且修复老年女性乳腺癌术后胸部高位放射性溃疡的效果良好,术区损伤小,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性溃疡 内动脉穿岛状皮瓣 老年
原文传递
胸廓内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联合放射治疗女性胸部瘢痕疙瘩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勇 肖海涛 +5 位作者 刘晓雪 曹畅 伍俊良 姚兵 陈媛 许学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96-1200,共5页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穿支(internal mammary artery perforator,IMAP)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术后放射治疗女性患者胸部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15例胸部瘢痕疙瘩女性患者。年龄28~75岁,平均45.2岁。患者瘢痕疙瘩病...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穿支(internal mammary artery perforator,IMAP)螺旋桨皮瓣修复结合术后放射治疗女性患者胸部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15例胸部瘢痕疙瘩女性患者。年龄28~75岁,平均45.2岁。患者瘢痕疙瘩病史1~28年,中位时间6年。病因:毛囊炎致继发性瘢痕疙瘩7例,心脏手术后4例,皮肤擦刮伤2例,蚊虫叮咬1例,原因不明1列。瘢痕疙瘩范围为5 cm×3 cm~17 cm×6 cm。采用IMAP螺旋桨皮瓣修复胸部瘢痕疙瘩切除后创面,皮瓣切取范围7 cm×5 cm~14 cm×8 cm;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均行放射治疗。结果术后所有IMAP螺旋桨皮瓣均成活良好,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无毛细血管扩张或切口裂开发生,随访期间未见放射相关的癌变。患者对术后乳房外形、对称性均较满意。13例(86.7%)瘢痕疙瘩区域痒痛症状缓解,供受区瘢痕未见明显增生复发;2例复发(13.3%),继续给予保守治疗。结论采用IMAP螺旋桨皮瓣修复女性患者胸壁瘢痕疙瘩切除后创面,可更好地保留乳房外形;联合术后早期放射治疗可有效降低瘢痕疙瘩复发率,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内动脉穿 螺旋桨皮瓣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应用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41例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手术创面 被引量:2
16
作者 戚征 孟湉 +7 位作者 宋可新 冯程 梁铮韵 李文博 张福泉 孔令燕 丁宁 王友彬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635-63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手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应用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手术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分为2个阶... 目的探讨应用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手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应用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手术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胸部胸廓内动脉穿支供血区正常皮肤深层,扩张器每周注水;第2阶段,扩张量达到预期扩张目标后取出扩张器,同时切除瘢痕疙瘩,并以相应的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为蒂形成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切除后创面。术后围手术期进行辅助放疗和高压氧治疗。术后随访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记录复发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共纳入41例患者,男20例,女21例,年龄24~64岁,平均32.1岁。平均患病时间11.9年;瘢痕疙瘩大小平均约9 cm×8 cm;置入扩张器数量1~4枚,容量80~600 ml,平均300 ml;平均注水时间约3个月。术中切取扩张穿支皮瓣大小平均约9 cm×8 cm。术后随访4~19个月,平均8.6个月,2例(4.9%)合并小面积皮瓣远端皮肤坏死;5例(12.2%)出现部分切口瘢痕增生,随访期内无完全复发病例出现。36例(87.8%)患者认为手术效果满意,5例(12.2%)患者认为手术效果可以接受。结论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是治疗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手术创面的有效方法,可为创面修复提供足够的皮肤组织量,其血液供应稳定,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外科皮瓣 预扩张内动脉穿皮瓣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讨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中与胸廓内血管吻合方式的选择"
17
作者 刘春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167-168,共2页
该文从以下4个方面对"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中与胸廓内血管吻合方式的选择"一文进行讨论:(1)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的供区静脉数量;(2)单蒂DIEP皮瓣乳房再造需要吻合几支腹壁下静脉;(3)单蒂DIEP皮瓣乳房再造... 该文从以下4个方面对"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乳房再造术中与胸廓内血管吻合方式的选择"一文进行讨论:(1)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的供区静脉数量;(2)单蒂DIEP皮瓣乳房再造需要吻合几支腹壁下静脉;(3)单蒂DIEP皮瓣乳房再造何时需要增加额外的静脉回流;(4)提出单蒂DIEP皮瓣乳房再造的静脉吻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论 廓内血管 动静脉吻合 腹壁下动脉穿皮瓣 乳房再造
原文传递
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颈前组织缺损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晶 朱晓雪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31期3989-3991,共3页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颈前组织缺损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2012年3月—2013年8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9例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颈前组织缺损过程中所采用的护理措施、护理方法,归纳总结胸...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颈前组织缺损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2012年3月—2013年8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9例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颈前组织缺损过程中所采用的护理措施、护理方法,归纳总结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颈前组织缺损护理常规。结果随访2~16个月,本组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皮瓣外形满意,无需二次手术修补皮瓣。结论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术后给予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可提高皮瓣成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肿瘤 内动脉穿皮瓣 围术期护理 颈前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在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赵梓岐 牟国煜 +3 位作者 王娅 汪菲 王洪江 蔡振刚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46~73岁,平均55.5岁,其... 目的探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46~73岁,平均55.5岁,其中5例为局部晚期乳腺癌,1例为晚期乳腺癌。病程4个月至5年,中位时间20.1个月。4例患者行术前化疗。术中切除原发病灶后,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达10 cm×15 cm^21 cm×31 cm,单独采取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或联合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胸壁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1例患者对侧乳房体积较大,同期行乳房缩小和乳房成形术。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情况,以及肿瘤是否复发。结果6例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切取范围为5 cm×12 cm^10 cm×23 cm,其中3例联合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进行修复,两叶皮瓣每叶面积范围为5 cm×15 cm^7 cm×18 cm,6例患者皮瓣均成活,其中5例创面一期愈合,1例背部供区因张力稍大,出现皮下积液,经换药、引流后切口延期愈合。术后随访1~17个月,平均7.5个月,术区皮肤平整,皮瓣外观良好,对肩关节及腰部活动无影响,肿瘤均无局部复发,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结论应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后巨大胸壁软组织缺损,无需血管吻合,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穿皮瓣 内动脉 背阔肌肌皮瓣 缺损 皮肤软组织
原文传递
背阔肌肌皮瓣的血管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夏有辰 李比 +5 位作者 陈小迅 杨欣 马建勋 邹力君 王建伟 张卫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瓣与血供的关系,为肌皮瓣的再划分、转位及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大体解剖学、血管X线造影方法,对48例尸体背阔肌进行观察,并回顾背阔肌肌皮瓣进行临床应用31例的效果。结果背阔肌肌皮瓣有多个血供来源,其中胸...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瓣与血供的关系,为肌皮瓣的再划分、转位及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大体解剖学、血管X线造影方法,对48例尸体背阔肌进行观察,并回顾背阔肌肌皮瓣进行临床应用31例的效果。结果背阔肌肌皮瓣有多个血供来源,其中胸背动脉主干分布于背阔肌外上部。恒定地分出内侧支和外侧支,具有各自分布区域。背阔肌内下部由肋间动脉和腰动脉供应。据X线造影所见,它们与胸背动脉分支间吻合明显,口径在320~550μm之间。背阔肌表面皮肤血供均来自深方肌皮穿支,越向内下方,穿支间吻合稀疏,口径亦细小。临床应用肌皮瓣做肿物切除后创面修复,乳房再造,修复小腿缺损等共31例,术后肌皮瓣30例完全成活,1例肌皮瓣远端早期出现部分血运障碍征象,经对症处理后,血运逐步改善,伤口延期愈合。结论背阔肌肌皮瓣,按其动脉分支及其吻合特点可分为3个部分,为整体或部分分离、转位或移植,保持肌功能提供血管解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肌皮瓣 动脉穿皮瓣 血管解剖 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