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校离村”与“教育进城”:新时代乡村学校发展的格局转变与治理转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丽群 熊燕妮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82,共7页
乡村学校的“离村”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进城、人口锐减,深层原因则在于中国的乡村形态正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发生巨变。乡村学校在国家极力保留的政策导向下仍逐渐走向自然消失,布点减少、规模小微、村落“退场”并迅速向城镇集聚,教... 乡村学校的“离村”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进城、人口锐减,深层原因则在于中国的乡村形态正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发生巨变。乡村学校在国家极力保留的政策导向下仍逐渐走向自然消失,布点减少、规模小微、村落“退场”并迅速向城镇集聚,教育的重心上移,且乡村学校不再“定居静止”于乡村,而是“迁徙流动”于城乡。乡村学校的问题出在乡村,但治理的向度不只是乡村。构建新时代乡村学校的治理体系,一是治理理念上要从城乡二元对立转向城乡互融共生;二是治理范式上要从立足村庄内部转向着眼于县域整体;三是治理方法上从被动回应性治理转向前瞻科学性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学校离村 教育进城 教育治理 教育
下载PDF
民国时期华北农民的离村与社会变动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汉国 王印焕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4-142,共9页
农民纷纷离开久居的村庄外出谋生,是民国时期华北农村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其时的农民离村,虽大多为连年的灾荒和不堪重负的捐税等因素所致,但农民离村过程中所发生的人口由农业向城市工商业的转移、高密度区域向低密度区域的自然调... 农民纷纷离开久居的村庄外出谋生,是民国时期华北农村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其时的农民离村,虽大多为连年的灾荒和不堪重负的捐税等因素所致,但农民离村过程中所发生的人口由农业向城市工商业的转移、高密度区域向低密度区域的自然调配,以及通过迁徙所带来的人的思想观念上的变化等,无疑有利于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变革。诚然,由于民国时期华北农民的离村多为生计所迫,迁徙的无序性,加之政府缺乏有效的管理,大量的农民离村也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农民离村 社会变动
下载PDF
近代农民离村与城市社会问题 被引量:19
3
作者 彭南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8-93,共6页
近代中国农民离村现象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失,农业生产衰退;其次,造咸畸形城市;再次,构成中国近代土匪横行、军阀混战的社会基础。中国近代农民离村不同于英、美等西方国家,它是在半殖... 近代中国农民离村现象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失,农业生产衰退;其次,造咸畸形城市;再次,构成中国近代土匪横行、军阀混战的社会基础。中国近代农民离村不同于英、美等西方国家,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发生的。如果说西方先发工业化国家的农民离村只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暂时阵痛,那么,近代中国则不是不吞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农民离村的苦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离村 负面效应 城市社会问题
下载PDF
20世纪20~30年代江苏农民离村原因探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芳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6-60,共5页
20世纪 2 0~ 3 0年代是中国近代史上农民离村的重要时段 ,其多元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原因主要有人地矛盾的加剧、自然经济的解体、灾荒的直接推力以及城乡收益位差的驱动等。剖析近代农民离村问题 。
关键词 20~30年代 江苏 农民离村 社会原因
下载PDF
农民“离村”的社会经济效应——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背景 被引量:6
5
作者 池子华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2-70,共9页
本文以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背景 ,概述农民“离村”的社会经济效应 ,认为 ,“离村”现象主要是农村经济衰退的产物。农民大量“离村” ,对农村经济社会影响至巨 :精壮劳动力流失“不仅减削生产力 ,而且失去优秀人才以为农村改进之基本... 本文以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背景 ,概述农民“离村”的社会经济效应 ,认为 ,“离村”现象主要是农村经济衰退的产物。农民大量“离村” ,对农村经济社会影响至巨 :精壮劳动力流失“不仅减削生产力 ,而且失去优秀人才以为农村改进之基本” ;造成耕地撂荒和“有地无粮”现象的严重化。尽管农民离村对农村社会经济不无小补 ,但总的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村 年龄结构 农民 社会经济 20世纪
下载PDF
“学校离村”的乡村教育新动向及其社会文化隐忧——兼与“文字上移”提法商榷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晔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8-122,共5页
近十年来,乡村学校大量急剧消失的现象和态势,应概括为"学校离村",这是与"学校进村"相背而行的乡村教育新动向,这一动向的直接后果是大量乡村学校的急速消亡,进而很大程度上致使村落消亡和乡村社会瓦解加速、乡村文... 近十年来,乡村学校大量急剧消失的现象和态势,应概括为"学校离村",这是与"学校进村"相背而行的乡村教育新动向,这一动向的直接后果是大量乡村学校的急速消亡,进而很大程度上致使村落消亡和乡村社会瓦解加速、乡村文化"失地"、中华文化生态遭遇破坏和乡村少年文化人格健全"土壤"缺失等问题,这些由"学校离村"带来的社会文化隐忧将是深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离村 “文字上移” 教育 社会文化
下载PDF
清末民国农民离村进城刍探 被引量:4
7
作者 周楠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0-222,206,共4页
通过对清末民国时期离村农民流向的量化分析,可以看出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究其原因,有人口膨胀的巨大压力;有社会动荡经济结构变革的冲击;有天灾人祸的直接推动;有城市发展的引力。是政治、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 通过对清末民国时期离村农民流向的量化分析,可以看出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究其原因,有人口膨胀的巨大压力;有社会动荡经济结构变革的冲击;有天灾人祸的直接推动;有城市发展的引力。是政治、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的农民大量进城带来了复杂多元的社会效应。致使城市劳动力市场受到巨大影响,对日益衰退的农村经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但同时又顺应了近代社会转型的需要,冲击了传统的封建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国 农民 离村进城
下载PDF
精英离村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影响——以南阳Z村为个案的调查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向东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1-13,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打工潮"冲击着乡村社会的每个角落,精英的离村直接影响着乡村的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呼唤"国家在场":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乡村教育,建构乡村文化网络,倡导精英返乡等是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举措。
关键词 农民离村 文化建设
下载PDF
观念与阐释:小农政治认知与转型期江南农民离村的叙事悖论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发根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9-108,共10页
小农社会是专制统治的基础,专制权力进一步塑造并强化了小农社会。这种社会形态成为传统社会统治阶级乡村政策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诉求。集中表现为:通过政治权力将农民束缚、分散于土地之上,以强化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控制,防范农民被“他... 小农社会是专制统治的基础,专制权力进一步塑造并强化了小农社会。这种社会形态成为传统社会统治阶级乡村政策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诉求。集中表现为:通过政治权力将农民束缚、分散于土地之上,以强化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控制,防范农民被“他者”组织动员。从而使得传统中国社会长期停留于农业时代,小农观念植根于社会思维之中。到了近代,特别是19世纪末期至全面抗战前夕,伴随着工业文明影响之全球化现象的出现,在比较利益下,农民大量离村转向城市工商业。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时关注江南乡村的学者在叙事中几乎将这一进步现象视为乡村危机之因应,他们的相关主张在本质上与小农政治诉求异曲同工,是逆时代潮流以回归人身依附关系为特征的传统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 阐释 小农政治 工业文明 农民离村
下载PDF
离村儿童的社会适应与学业成绩研究——以四川省某镇X学校和Y小学为个案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梅 《基础教育》 2013年第3期105-112,共8页
为了解离村上学儿童的社会适应情况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以四川省盆周山区某镇中心校X学校和中心小学Y小学381名学生为个案样本,并采用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在总的社会适应方面,离村上学儿童要低... 为了解离村上学儿童的社会适应情况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以四川省盆周山区某镇中心校X学校和中心小学Y小学381名学生为个案样本,并采用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在总的社会适应方面,离村上学儿童要低于非离村上学儿童,离村上学对儿童社会适应存在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对低年级的儿童尤为明显;第二,对于不同性别的儿童而言,女生在学习适应和生活适应上要显著高于男生;第三,社会适应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这就说明儿童的社会适应越高,对其学业就越有利。因此,盆周山区儿童离村上学的低社会适应会对其学业造成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村儿童 社会适应 学业成绩
下载PDF
农民离村与近代中国社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英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4-49,共6页
在近代中国,随着农村经济的衰落和农民生活的贫困,农民离村问题日益严重。农民离村的根源在于外国资本主义对农村自然经济的打击、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榨取以及天灾人祸对农民的侵害。农民离村冲击了农村经济,给城市造成了巨大压力,... 在近代中国,随着农村经济的衰落和农民生活的贫困,农民离村问题日益严重。农民离村的根源在于外国资本主义对农村自然经济的打击、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榨取以及天灾人祸对农民的侵害。农民离村冲击了农村经济,给城市造成了巨大压力,并且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同时,农民离村对近代中国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离村 近代中国 社会问题
下载PDF
试析农民离村对近代乡村发展的影响——以20世纪20~30年代的江苏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5-41,共7页
20世纪20-30年代是全国农民离村的重要时段。江苏省的农民离村兼具普遍性和典型性,表现出规模大、主动性强以及流向以城市非农产业为主的特点。这对近代乡村的发展造成了多元影响:资金与技术的回流反哺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乡村... 20世纪20-30年代是全国农民离村的重要时段。江苏省的农民离村兼具普遍性和典型性,表现出规模大、主动性强以及流向以城市非农产业为主的特点。这对近代乡村的发展造成了多元影响:资金与技术的回流反哺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乡村精英和精壮劳力的流失又造成了农村发展的空心化;在物质和社会影响的基础上,农民离村的冲击波已经触及到根深蒂固的传统乡土观念,促使农民在价值观念、宗族意识及思维模式等方面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离村 社会转型 江苏
下载PDF
试析农民离村与乡村观念变革——以20世纪20—30年代的江苏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祥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8-85,共8页
20世纪 2 0— 30年代是近代农民大规模离村的重要时段。本文选取兼具普遍性和典型性的江苏作为考察对象 ,试图从离村对农民传统价值观的冲击以及对农民宗法、家庭观念的改塑等方面 ,来探析农民离村与近代乡村传统观念变革之间的关系 ,... 20世纪 2 0— 30年代是近代农民大规模离村的重要时段。本文选取兼具普遍性和典型性的江苏作为考察对象 ,试图从离村对农民传统价值观的冲击以及对农民宗法、家庭观念的改塑等方面 ,来探析农民离村与近代乡村传统观念变革之间的关系 ,并以此透视农民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多重复杂心态及其社会心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离村现象 观念 20世纪20-30年代 江苏 传统价值观 家庭观念 传统宗法
下载PDF
民国时期冀鲁豫农民离村的逃荒性及其社会后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印焕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6-69,共4页
受时代条件所限,逃荒性成为民国时期冀鲁豫农民商村过程中的突出特征。无论是以乞讨为目的,还是以外出谋生为目的,农民高村都呈现出浓郁的逃荒色彩。农民高村的逃荒性带给社会许多不良后果,在激发与流入地居民矛盾、扰乱社会治安的同时... 受时代条件所限,逃荒性成为民国时期冀鲁豫农民商村过程中的突出特征。无论是以乞讨为目的,还是以外出谋生为目的,农民高村都呈现出浓郁的逃荒色彩。农民高村的逃荒性带给社会许多不良后果,在激发与流入地居民矛盾、扰乱社会治安的同时,还产生了两个危害社会的群体——盗匪与乞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离村 逃荒性 社会后果 民国时期 盗匪 乞丐
下载PDF
偏远山区离村走读儿童的社会适应困境与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戴岳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5-128,共4页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不断推进,全国各地大规模撤并乡村小学、教学点,改变了以往"上学就在家门口"的村村办学模式,农村孩子必须从小离家外出求学,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离村上学儿童。偏远山区儿童在离村走读的过程中面...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不断推进,全国各地大规模撤并乡村小学、教学点,改变了以往"上学就在家门口"的村村办学模式,农村孩子必须从小离家外出求学,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离村上学儿童。偏远山区儿童在离村走读的过程中面临社会适应的困境,表现为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适应障碍。全社会应高度关注离村上学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促进山区儿童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村上学儿童 学校布局调整 山区 社会适应
下载PDF
脱农离村群体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研究——基于社会流动角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永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8-115,共8页
通过对472名河南省脱农离村者和338名农村及城市居民的调查,了解到河南省脱农离村者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仍然留在农村者,但是尚未实现成功社会流动的群体与已经实现成功社会流动的群体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社会阶层、收入水平... 通过对472名河南省脱农离村者和338名农村及城市居民的调查,了解到河南省脱农离村者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仍然留在农村者,但是尚未实现成功社会流动的群体与已经实现成功社会流动的群体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社会阶层、收入水平和学历对脱农离村群体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都有一定影响,其中,学历的影响尤为重要。可以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学历教育的改革优化、社区和单位提供支持等办法,利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契机,为脱农离村群体提供实现上升流动的机遇,以全面提高他们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农离村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社会流动
下载PDF
少数民族离村上学儿童的社会适应——基于对Y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乡镇中心学校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岳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7-221,共5页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以后,少数民族地区大量的儿童必须离村上学。通过对Y省几个县的乡镇中心学校的田野调查,发现生活和成长环境的剧烈变动使少数民族儿童面临乡村习俗与城市文明、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出现社会生活、学业发展...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以后,少数民族地区大量的儿童必须离村上学。通过对Y省几个县的乡镇中心学校的田野调查,发现生活和成长环境的剧烈变动使少数民族儿童面临乡村习俗与城市文明、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出现社会生活、学业发展的一系列适应困境。促进离村上学儿童健康快乐的生活,应该成为当下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儿童 离村上学 布局调整 社会适应
下载PDF
人的发展:工业文明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江南离村农民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发根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9-58,共10页
人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工业文明对于推动这一历史进程意义重大。"农民离村"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通常被视为乡村危机的基本特征。但在江南地区,农民离村的主要动力源于工业化迅速发展带来... 人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工业文明对于推动这一历史进程意义重大。"农民离村"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通常被视为乡村危机的基本特征。但在江南地区,农民离村的主要动力源于工业化迅速发展带来的比较利益。农民离村冲击了传统乡村社会权力结构,个人的主体性得以发展,尤其是对于被视为传统社会弱势群体的妇女,她们地位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现代性演变令人瞩目;此外,与传统社会农民上升性社会流动路径的单一性不同,工业化带动了离村农民向上社会流动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农民离村 工业文明 权力结构 社会流动
下载PDF
民国时期甘宁青地区农民离村与社会影响述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尚季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27-131,共5页
民国时期,甘宁青地区农民离村现象严重,影响社会发展至巨。沉重的苛税是农民离村的首因;次则为马家军阀抓兵拉夫;此外天灾频繁、外货涌入和战祸频仍也是重要因素。斯时农民离村后的主要谋生方式是进入城市做工、住家、逃难和求学,部分... 民国时期,甘宁青地区农民离村现象严重,影响社会发展至巨。沉重的苛税是农民离村的首因;次则为马家军阀抓兵拉夫;此外天灾频繁、外货涌入和战祸频仍也是重要因素。斯时农民离村后的主要谋生方式是进入城市做工、住家、逃难和求学,部分转入它村继续垦荒,或转入土匪的行列。农民离村加剧了农村经济的破产,增添了城市生存压力,使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但离村者向故土回馈资金和技术,又通过创办杂志积极传播新思潮,对促生甘宁青社会向近代化进发起到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甘宁青地区 农民离村 社会影响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离村脱农女性群体概述——以河南省21个村庄的调查为中心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现岭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15-18,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村女性脱农离村步伐加快,但人数仍远远落后于男性。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是女性脱农的前提条件,而升学是女性脱农最主要的方式,从而显得脱农女性整体文化水平较高。从脱农女性的流向看,她们缺乏跨阶层的长距离流动机...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村女性脱农离村步伐加快,但人数仍远远落后于男性。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是女性脱农的前提条件,而升学是女性脱农最主要的方式,从而显得脱农女性整体文化水平较高。从脱农女性的流向看,她们缺乏跨阶层的长距离流动机会,绝大多数生活在社会中层或中下层,并有部分女性脱农后沦为城市的底层。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农村女性要想真正离开农村走进城市并安定下来,还存在着许多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离村脱农 女性群体 河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