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棘孢木霉JM-1菌株对麦根腐离蠕孢的拮抗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眉 吴斌 +3 位作者 徐德坤 王升吉 辛相启 姜珊珊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92-96,共5页
为了研究木霉菌JM-1菌株对麦根腐离蠕孢CY6菌株的拮抗机制,本研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明确JM-1菌株的分类地位,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显微观察,分析JM-1菌株对CY6菌株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木霉菌JM-1菌株为棘孢木霉(Trich... 为了研究木霉菌JM-1菌株对麦根腐离蠕孢CY6菌株的拮抗机制,本研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明确JM-1菌株的分类地位,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显微观察,分析JM-1菌株对CY6菌株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木霉菌JM-1菌株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可通过空间和营养竞争抑制CY6菌株的生长,抑菌率为77.22%;显微观察发现,棘孢木霉JM-1对CY6菌株有明显的重寄生作用,同时,JM-1菌株可产生某些抗生物质,使CY6菌株的菌丝、分生孢子发生变形和消解。因此,棘孢木霉JM-1菌株可通过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和抗生作用等多重生防机制抑制麦根腐离蠕孢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孢木霉 麦根腐离蠕孢 拮抗机制
下载PDF
麦田土壤中麦根腐离蠕孢菌量消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天宇 徐芳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2期67-72,共6页
关中粮田土壤中麦根腐离蠕孢繁殖体量于9月底前后处于低峰,小麦秋苗期有所上升,冬春逐渐减少,4月上旬前后达到另一个最低点。以后随着病害的发生发展,菌量回升,收麦前后达到最高峰。小麦后复种玉米或休闲的地块,菌量随病残体的分解而逐... 关中粮田土壤中麦根腐离蠕孢繁殖体量于9月底前后处于低峰,小麦秋苗期有所上升,冬春逐渐减少,4月上旬前后达到另一个最低点。以后随着病害的发生发展,菌量回升,收麦前后达到最高峰。小麦后复种玉米或休闲的地块,菌量随病残体的分解而逐渐减少,下季小麦播种时达最低点。导致小麦灌浆期离蠕孢叶斑病流行的大量接种体源于本田麦株发病过程中菌量的积累,而非染菌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腐病/麦根腐离蠕孢 菌量消长
下载PDF
小麦根腐离蠕孢菌诱导小麦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崔素萍 左豫虎 董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5-8,共4页
为了明确小麦受小麦根腐离蠕孢侵染后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方法在受小麦根腐离蠕孢菌侵染后的小麦叶片中扩增β-1,3-葡聚糖酶基因,然后对侵染后的小麦叶片总RNA进行Northern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克隆到了β-1,3-葡... 为了明确小麦受小麦根腐离蠕孢侵染后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方法在受小麦根腐离蠕孢菌侵染后的小麦叶片中扩增β-1,3-葡聚糖酶基因,然后对侵染后的小麦叶片总RNA进行Northern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克隆到了β-1,3-葡聚糖酶基因,该基因在小麦被侵染12 h时开始表达,在48 h后未见表达。对照中未见表达。可推断出此β-1,3-葡聚糖酶基因是被小麦根腐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um)侵染后诱导表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根腐离蠕孢 β-1 3-葡聚糖酶基因 克隆
下载PDF
离蠕孢属1新种和7个国内新记录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广宇 张天宇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84-86,共3页
报道了离蠕孢属1个新种,陕西离蠕孢(Bipolaris shaansiensis sp.nov.)。和7个国内新记录种,澳大利亚离蠕孢(B.australiensis)、坚壁离蠕孢(B.crustacea)、鼠尾草离蠕孢(B.salviniae)、夏威夷离蠕孢(B.hawaiiensis)、佩利金离蠕孢(B.pere... 报道了离蠕孢属1个新种,陕西离蠕孢(Bipolaris shaansiensis sp.nov.)。和7个国内新记录种,澳大利亚离蠕孢(B.australiensis)、坚壁离蠕孢(B.crustacea)、鼠尾草离蠕孢(B.salviniae)、夏威夷离蠕孢(B.hawaiiensis)、佩利金离蠕孢(B.peregianensis)、小麦生离蠕孢(B.triticicola)和玉米离蠕孢(B.zeae)。对新种进行了拉丁文描述和绘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离蠕孢 新种 新记录种
下载PDF
小麦β-1,3-葡聚糖酶性质及其对小麦根腐离蠕孢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崔素萍 董琳 左豫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4-7,共4页
为了明确小麦根腐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um)侵染小麦后被诱导表达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所编码的β-1,3-葡聚糖酶的性质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β-1,3-葡聚糖酶的一级结构、信号肽和跨膜结构进行了预测分析... 为了明确小麦根腐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um)侵染小麦后被诱导表达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所编码的β-1,3-葡聚糖酶的性质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β-1,3-葡聚糖酶的一级结构、信号肽和跨膜结构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β-1,3-葡聚糖酶是一种分泌型碱性蛋白酶,主要存在于胞外。将克隆到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构建成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后,分离纯化得到了原核表达的β-1,3-葡聚糖酶,对其在体外对小麦根腐离蠕孢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的研究发现,β-1,3-葡聚糖酶对小麦根腐离蠕孢具较强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根腐离蠕孢 β-1 3-葡聚糖酶 抑菌作用
下载PDF
草坪草离蠕孢叶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婕 迟明亮 刘淑艳 《菌物研究》 CAS 2009年第2期89-93,共5页
对草坪离蠕孢叶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害由禾草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引起。该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最适温度为3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5℃,而孢子的致... 对草坪离蠕孢叶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害由禾草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引起。该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最适温度为3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5℃,而孢子的致死温度则为55℃;该菌对酸碱度的适应能力较强,中性偏酸性的条件对菌丝的生长有利,而pH值为8.0时最易产孢;各碳源对菌丝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不同碳源对产孢量的影响很大,单糖和双糖利于产孢,多糖对产孢的影响不大。氮源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非常重要,无机氮效果较好,硝态氮好于氨态氮,有机氮效果最差。花粉、叶面物质和草坪草汁液可促进孢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草 禾草离蠕孢 菌丝生长 孢子萌发
下载PDF
温室条件下AM真菌和禾草内生真菌对根腐离蠕孢侵染黑麦草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邓杰 李芳 段廷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3-113,共11页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侵染禾草内生真菌(E+)和未侵染禾草内生真菌(E-)的黑麦草种子为材料,设立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根内球囊霉(AM)和不接AM真菌的对照(NM)处理,并在上述处理下植物生长6周后,在植物根部(B+根)和叶...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侵染禾草内生真菌(E+)和未侵染禾草内生真菌(E-)的黑麦草种子为材料,设立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根内球囊霉(AM)和不接AM真菌的对照(NM)处理,并在上述处理下植物生长6周后,在植物根部(B+根)和叶片(B+叶)接种病原菌根腐离蠕孢,以不接种病原菌(B-)的处理作为对照,病原菌接种2周后,通过测定菌根侵染率、发病率、叶绿素含量、光合指标、P含量、SOD活性以及MDA和H 2O 2浓度的变化,研究AM真菌和禾草内生真菌互作对病原菌侵染后黑麦草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接种病原菌的黑麦草发病率为2.50%~31.25%。AM真菌和禾草内生真菌的存在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率,促进P吸收和光合作用的进行,增加生物量的积累。与NME-对照相比,侵染禾草内生真菌和接种AM真菌的处理降低了叶部接种病原菌的黑麦草发病率,降幅为32.00%~92.00%。叶片和根部接病原菌的黑麦草,AM真菌和禾草内生真菌共同作用时,植物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总P含量和SOD酶活性分别提高132.25%和132.17%、56.00%和134.48%、37.69%和40.77%、41.51%和38.17%、95.65%和11.72%(P<0.05),MDA和H 2O 2浓度分别降低31.36%和24.45%以及58.62%和22.22%(P<0.0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AM真菌和禾草内生真菌能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病性,且二者共存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禾草内生真菌 根内球囊霉 根腐离蠕孢
下载PDF
两种同时提取小麦根腐离蠕孢菌DNA和RNA的方法比较
8
作者 王珍 崔素萍 +1 位作者 崔丽琴 左豫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77-280,共4页
获得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RNA和DNA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以小麦根腐离蠕孢菌为原料,分别采用溶菌酶法和液氮研磨法破碎真菌细胞壁提取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吸收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核酸完整性和纯度检测。结... 获得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RNA和DNA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以小麦根腐离蠕孢菌为原料,分别采用溶菌酶法和液氮研磨法破碎真菌细胞壁提取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吸收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核酸完整性和纯度检测。结果表明:2种方法在提取DNA时都同时得到了高质量的RNA;PCR检测结果表明DNA完整性比较高,2种方法得到的DNA质量相当;溶菌酶法中得到的RNA质量优于液氮法。利用溶菌酶破壁法提取小麦根腐离蠕孢菌DNA的提取体系可用于RNA的提取,为小麦根腐离蠕孢菌核酸的DNA和RNA的同时提取提供了一种简便、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根腐离蠕孢 核酸 溶菌酶 提取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下载PDF
长穗离蠕孢引起暗色丝孢霉病一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吕桂霞 沈永年 +3 位作者 陈伟 秦春玲 刘维达(指导) 吴绍熙(指导)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分离和鉴定1株引起颅内感染的罕见病原菌。方法从患者脑脊液取材、涂片及培养,并经小鼠致病性研究重现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根据直接镜检和培养的菌落形态及显微镜下分生孢子的大小、排列及芽管形成的位置等特征,鉴定为长穗离蠕孢,... 目的分离和鉴定1株引起颅内感染的罕见病原菌。方法从患者脑脊液取材、涂片及培养,并经小鼠致病性研究重现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根据直接镜检和培养的菌落形态及显微镜下分生孢子的大小、排列及芽管形成的位置等特征,鉴定为长穗离蠕孢,并经动物试验证实其致病性。在小鼠脑组织标本中可见菌丝及类似厚壁孢子的肿胀细胞,菌丝分隔且有色素,与暗色丝孢霉病相符。结论该病例为国内首报的由长穗离蠕孢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其致病力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穗离蠕孢 暗色丝孢霉病 病因
原文传递
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玉米离蠕孢dsRNA病毒的检测及带毒菌株的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亚娇 栗秋生 +2 位作者 吴玉星 李聪聪 孔令晓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7-1436,共10页
玉米小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造成玉米大幅减产。真菌病毒能够在真菌体内进行复制和繁殖,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潜在资源。为了明确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玉米离蠕孢ds RNA病毒的多样性及生物学特性,为玉米小斑病的防控提... 玉米小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造成玉米大幅减产。真菌病毒能够在真菌体内进行复制和繁殖,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潜在资源。为了明确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玉米离蠕孢ds RNA病毒的多样性及生物学特性,为玉米小斑病的防控提供潜在生防资源,本研究采用单孢分离的方法分离纯化玉米小斑病菌150株,通过ds RNA提取及凝胶检测的方法检测带毒率,从分离的150株玉米离蠕孢中获得10株带有ds RNA病毒的菌株。通过电镜观察及RT-PCR方法验证发现5个菌株带有Bipolaris maydis partitivirus病毒。通过原生质体脱毒的方法获得无毒菌株后比较带毒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胞外酶的分泌。结果发现Bipolaris maydis partitivirus病毒降低了玉米离蠕孢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显著降低其致病力及淀粉酶的分泌。本研究明确了河北省玉米离蠕孢ds RNA病毒的多样性,明确了携带Bipolaris maydis partitivirus病毒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为玉米小斑病的防控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 dsRNA病毒 离蠕孢partitivirus病毒 生物学特征 致病力
原文传递
草坪草离蠕孢叶枯病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振宇 侯新村 张志国 《中国草地》 CSCD 2000年第3期42-47,共6页
Bipolarissorokiniana能浸染草坪禾草叶片形成梭形病斑 ,并可导致芽腐、苗枯、根腐、茎基腐、鞘腐等症状 ;病原菌在 10~ 40℃下能够生长 ,最适生长温度为 2 5℃ ;病原菌分生孢子在不同萌发条件中以水平萌发较好 ;分生孢子萌发需要空气... Bipolarissorokiniana能浸染草坪禾草叶片形成梭形病斑 ,并可导致芽腐、苗枯、根腐、茎基腐、鞘腐等症状 ;病原菌在 10~ 40℃下能够生长 ,最适生长温度为 2 5℃ ;病原菌分生孢子在不同萌发条件中以水平萌发较好 ;分生孢子萌发需要空气条件 ,但对营养要求不严格 ;在 2 0~ 35℃下分生孢子均可萌发 ,以 2 8℃下萌发最好 ;八种不同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表明 ,5 0 %施保功可湿性粉剂 15 0 0倍液效果较好 ,其抑菌圈直径和抑制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 46 .2mm和 81.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蠕孢叶枯病 草坪病害 发生规律 药剂防治
原文传递
山东小麦蠕孢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眉 姜珊珊 +3 位作者 吴斌 王升吉 赵玖华 辛相启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117-120,共4页
本研究首先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5株在山东采集分离的小麦根腐病菌进行了鉴定,后采用刺伤接种法对菌株的致病性进行了测定。鉴定结果表明,25个菌株均为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aker],属半知菌亚门离... 本研究首先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5株在山东采集分离的小麦根腐病菌进行了鉴定,后采用刺伤接种法对菌株的致病性进行了测定。鉴定结果表明,25个菌株均为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aker],属半知菌亚门离蠕孢属真菌。接种试验表明,25个麦根腐离蠕孢菌株均具有致病性,但从系统聚类图可以看出,不同菌株间存在致病力分化,可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力类型,其中,中等致病力菌株为优势菌株。同时,菌株的致病力强弱与其地理来源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根腐病 麦根腐离蠕孢 病原鉴定 致病力分析
下载PDF
小麦茎基腐病原菌定量检测方法构建及应用
13
作者 李广胜 李月娇 +3 位作者 孙淑琴 王丽 冯学良 杨秀荣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天津地区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状况并开展防控预测,针对小麦茎基腐两大主要病原菌假禾谷镰刀菌和小麦根腐离蠕孢菌,建立病原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体系。基于病原菌ITS序列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Fpg-qrt-F/R和Bs-qrt-F/R,扩增片... 为进一步明确天津地区小麦茎基腐病发病状况并开展防控预测,针对小麦茎基腐两大主要病原菌假禾谷镰刀菌和小麦根腐离蠕孢菌,建立病原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体系。基于病原菌ITS序列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Fpg-qrt-F/R和Bs-qrt-F/R,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298 bp和116 bp。以病原菌基因组为标准品构建实时荧光定量标准曲线,建立了病原菌含量检测方法,并对天津地区小麦茎基腐发病田小麦根际土壤及麦种中携带假禾谷镰刀菌和小麦根腐离蠕孢菌的含量进行了定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发病田块小麦根际土壤中假禾谷镰刀菌基因组含量为0.3438~77.6867 pg.g^(-1),小麦根腐离蠕孢基因组含量为1.6853~844.2290 pg.g^(-1)。此外对15个不同地区的小麦种子进行检测,其中假禾谷镰刀菌检出率为40%,麦种带菌量为0.2617~0.2690 pg.g^(-1),未检出小麦根腐离蠕孢。本研究建立了病原菌荧光定量检测体系,摸清了天津地区小麦茎基腐的发病情况,确定了病田土壤中小麦茎基腐病原菌菌量的最低阈值,为相关土传病害的发生提供早期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 假禾谷镰刀菌 小麦根腐离蠕孢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几种生物制剂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毒力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博 刘苹 +4 位作者 张悦丽 马立国 祁凯 李长松 齐军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6-371,共6页
为探索生物制剂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控效果,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了6种生物制剂对禾谷镰刀菌、刺腐霉菌和小麦离蠕孢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申嗪霉素、乙蒜素和春雷霉素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中申嗪霉素的毒力最强,对禾谷镰刀菌、刺腐霉菌和小... 为探索生物制剂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控效果,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了6种生物制剂对禾谷镰刀菌、刺腐霉菌和小麦离蠕孢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申嗪霉素、乙蒜素和春雷霉素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中申嗪霉素的毒力最强,对禾谷镰刀菌、刺腐霉菌和小麦离蠕孢菌的EC50值分别为0.350 2 mg·L-1、0.864 5mg·L-1和0.134 1mg·L-1,乙蒜素对刺腐霉菌和小麦离蠕孢菌的EC50值分别为2.957 3 mg·L-1和2.342 7mg·L-1,春雷霉素对刺腐霉菌和禾谷镰刀菌的EC50值分别为0.864 5 mg·L-1和5.090 9mg·L-1。室内盆栽试验表明,申嗪霉素和乙蒜素对禾谷镰刀菌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春雷霉素,防治效果分别为75.73%和74.68%;乙蒜素对刺腐霉菌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6.28%;申嗪霉素和乙蒜素对离蠕孢菌的防效分别为87.68%和83.25%。综上所述,申嗪霉素和乙蒜素能有效抑制禾谷镰刀菌、刺腐霉菌和小麦离蠕孢菌三种病原菌的生长,对小麦根腐病防治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根腐病 禾谷镰刀菌 刺腐霉菌 离蠕孢 生物制剂
下载PDF
木薯新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4
15
作者 时涛 李超萍 +3 位作者 蔡吉苗 刘先宝 林春花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3期457-463,共7页
2008和2009年在对木薯主产区病害的普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命名为离孺孢叶斑病。形态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褐色,基细胞膨大呈半球形,成熟的分生孢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具5~8个隔膜,表明其为狗尾草离孺孢。ITS序... 2008和2009年在对木薯主产区病害的普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叶斑病,命名为离孺孢叶斑病。形态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分生孢子梗丛生,褐色,基细胞膨大呈半球形,成熟的分生孢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具5~8个隔膜,表明其为狗尾草离孺孢。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和一株狗尾草离孺孢(EF452444)的序列同源性为99%。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DA培养基、28℃、pH7和光暗交替是菌落生长最适条件,D-葡萄糖和硝酸钠是其最适碳氮源,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和致死温度分别为28℃和55℃5min。10种杀菌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咪鲜胺(25%咪鲜胺EC)的EC50值最小,抑菌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离蠕孢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下载PDF
几种真菌对3种常见冷季型草坪草的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春杰 南志标 +5 位作者 崔嵩 胡玉骄 李东明 李强 李悦 李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5-77,共3页
以我国北方常见的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perenne)和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为材料,将细交链孢(Alternariaalternata)、根腐离蠕孢(Bipolarissorokiniana)、枝孢(Cladosporiumherbarum)、新月弯... 以我国北方常见的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perenne)和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为材料,将细交链孢(Alternariaalternata)、根腐离蠕孢(Bipolarissorokiniana)、枝孢(Cladosporiumherbarum)、新月弯孢(Curvularialunata)、德氏霉(Drechslerasp )、燕麦镰孢(Fusariumave naceum)、锐顶镰孢(F acuminatum)、尖镰孢(F oxysporum),腐皮镰孢(F solani)和粉红粘帚霉(Glio cldiumroseum)10种分离自草坪草的真菌接种,进行离体叶片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细交链孢、根腐离蠕孢、德氏霉、腐皮镰孢、粉红粘帚霉和枝孢对高羊茅具有明显的致病性;根腐离蠕孢、燕麦镰孢和锐顶镰孢对黑麦草有明显的致病性;而仅根腐离蠕孢对早熟禾有较明显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季型草坪草 致病性 细交链孢 根腐离蠕孢 腐皮镰孢 粉红粘帚霉 真菌
下载PDF
新疆小麦黑胚籽粒分离鉴定初报 被引量:6
17
作者 栾丰刚 羌松 +1 位作者 马德英 日孜旺古丽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57-360,共4页
对采自南北疆的31个县市119份小麦样品,初步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新疆地区小麦黑胚病籽粒的分离物以细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C.G.Nees]和小麦根腐离蠕孢[Biplarissorokiniana(Sacc.)Shoem]为主,同时分离到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 对采自南北疆的31个县市119份小麦样品,初步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新疆地区小麦黑胚病籽粒的分离物以细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C.G.Nees]和小麦根腐离蠕孢[Biplarissorokiniana(Sacc.)Shoem]为主,同时分离到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KunzeexPers.)Wiltshire]、芽枝霉[Cladosporumspp.]、匍枝霉[Stemphyliumspp.]、镰刀菌[Fusariumspp.]、球黑孢霉[Nigrosporasphaerica(Sacc.)Mason],但出现的几率不大。在吐鲁番地区小麦黑胚籽粒中分离到喙状突脐霉(拟)[Exserohilumrostratum(Drech)Leo.&Sug.],在和静的黑胚籽粒中,匍枝霉[Stemphyliumspp.]分离率较多,同时分离出小麦生链格孢[AlternariatriticicolaVasantRa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小麦 黑胚病 病原 分离 鉴定 细链格孢 根腐离蠕孢 喙状突脐霉 匍枝霉 生链格孢
下载PDF
黄淮地区主推小麦品种对根腐病抗性的初步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艳峰 王利民 +5 位作者 张一凡 贺小伦 袁虹霞 邢小平 丁胜利 李洪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66,71,共6页
为了给根腐病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以小麦根腐病病原菌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LK030093分离物为接种菌株,对黄淮麦区主推的89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室内盆栽苗期抗性和田间病圃成株期抗性鉴定,并采用病情指数法进行了... 为了给根腐病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以小麦根腐病病原菌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LK030093分离物为接种菌株,对黄淮麦区主推的89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室内盆栽苗期抗性和田间病圃成株期抗性鉴定,并采用病情指数法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中没有免疫和高抗品种;在室内盆栽接种鉴定中,仅郑麦9962表现为抗病,平安8号和周麦24表现为中抗,淮川916、西农919等33个品种表现感病,平安3号、济麦23等53个品种表现高感,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1.12%、2.25%、37.08%和59.55%;在田间病圃成株期鉴定中,洛麦22、泛麦5号表现为抗病,郑麦9962、阜麦936等19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周麦27、济麦20等35个品种表现为感病,兰考906、石麦12等33个品种表现为高感,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2.25%、21.35%、39.33%和37.08%。可见,黄淮麦区主推品种对小麦根腐病的整体抗性较差,需要尽快加强抗病资源筛选和抗病育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地区 小麦品种 麦根腐离蠕孢 根腐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3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病害防治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春明 韩青梅 +1 位作者 黄丽丽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5-60,共6页
采用分生孢子萌发率和菌落直径比较了3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主要致病菌小麦根腐离蠕孢(B ip olaris sorok injana)和链格孢霉(A lternaria a lterna ta)的毒力作用,并在温室盆载和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进行了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 采用分生孢子萌发率和菌落直径比较了3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主要致病菌小麦根腐离蠕孢(B ip olaris sorok injana)和链格孢霉(A lternaria a lterna ta)的毒力作用,并在温室盆载和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进行了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同种杀菌剂不同浓度之间存在明显毒力差异。从分生孢子萌发率看,敌力脱浓度为0.250μL/mL时对小麦黑胚病2种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高达99%以上,代森锰锌浓度为350μg/mL时的抑制率达94.5%以上,而多菌灵浓度为500μg/mL时的抑制率不到40%,远远低于以上两种药剂。从菌落直径看,敌力脱的致死中浓度(EC50)值最小,对小麦黑胚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小麦灌浆初期对温室盆栽和田间小区种植的感病品种丰舞981于人工接种前2 d和接种后4 d分别喷施3种杀菌剂,小麦黑胚率调查结果与室内抑菌实验结果相似,敌力脱和代森猛锌对小麦黑胚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而多菌灵效果较差。接种病原菌后4 d喷药处理的防病效果明显优于接种前2 d的喷药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黑胚病 孢子萌发率 菌落直径 小麦根腐离蠕孢 链格孢霉
下载PDF
日本结缕草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贾凤姣 王义勋 +2 位作者 尹少华 向培建 黄俊斌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81-85,共5页
从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发病叶片上分离得到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Bipolarishawaiiensis。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其中以蔗糖为最适碳源,以KNO3为最适氮源... 从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发病叶片上分离得到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Bipolarishawaiiensis。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其中以蔗糖为最适碳源,以KNO3为最适氮源;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7~9。菌丝的致死温度为70℃/15min。PDA平板药剂筛选结果表明,30%爱苗的抑菌效果最好,15%三唑酮的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缕草 离蠕孢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