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禽源的禽Ⅰ型副黏病毒株毒力、免疫原性及抗原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华丽 华炯钢 +5 位作者 徐辉 何永强 刘光清 李双茂 云涛 倪征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6,共5页
从病死的鸡、鹅、鸽中分离到3株禽I型副黏病毒(CPMV、GPMV、PPMV)。毒力测定结果显示,CPMV、GPMV的毒力与鸡新城疫病毒(NDV)F48E9株的毒力相似,为强毒型;PPMV的毒力与鸡NDVLaSota株的毒力相似,为自然弱毒株。对该分离株F基因裂解位点的... 从病死的鸡、鹅、鸽中分离到3株禽I型副黏病毒(CPMV、GPMV、PPMV)。毒力测定结果显示,CPMV、GPMV的毒力与鸡新城疫病毒(NDV)F48E9株的毒力相似,为强毒型;PPMV的毒力与鸡NDVLaSota株的毒力相似,为自然弱毒株。对该分离株F基因裂解位点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PMV、GPMVF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K-R-Q-K-R-F117,符合强毒株的序列特征;PPMV F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G-R-Q-G-R-L117,属于弱毒株的特征性序列。将该3株病毒制成灭活疫苗,分别免疫鸡,结果都能诱导鸡体产生较高水平的HI抗体;再分别以CPMV、GPMV攻击免疫鸡群,结果显示免疫鸡群可得到保护,而非免疫鸡群被攻击后全部致死。用HI方法检测3株病毒与Lasota株之间的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LaSota与GPMV两毒株间的抗原性无明显差异,LaSota与CPMV、PPMV两毒株间的抗原性有较小的差异。本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禽Ⅰ型副黏病毒的致病机制和新型疫苗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ⅰ型副黏病毒 毒力 免疫原性 HI抗体
下载PDF
禽Ⅰ型副黏病毒各种禽源分离株对4种禽类的致病性
2
作者 韦天超 韦平 +6 位作者 韦正吉 韦信贤 王林果 磨美兰 黄淼章 黄钰缤 李康然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8-102,共5页
选取从临床感染禽Ⅰ型副黏病毒(APMV-1)的鸡、鹅、鸽、鹌鹑、珍珠鸡、孔雀、画眉鸟等7种禽类病例分离到的9个代表性毒株,分别对鸡、鹌鹑、鹅和鸽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除鸽源毒株gxp22对鸡和鹅无致病力外,其他8个分离毒株对鸡... 选取从临床感染禽Ⅰ型副黏病毒(APMV-1)的鸡、鹅、鸽、鹌鹑、珍珠鸡、孔雀、画眉鸟等7种禽类病例分离到的9个代表性毒株,分别对鸡、鹌鹑、鹅和鸽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除鸽源毒株gxp22对鸡和鹅无致病力外,其他8个分离毒株对鸡、鹌鹑和鹅都有较强的致病力,死亡率为60%~100%,试验鸡表现的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最明显,鹅的比较明显,鹌鹑的则最不明显;3个鸽源分离株对鸽的致病力都很强,死亡率均为100%。所有毒株对4种禽类的致病性与其临床特征相符。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9个分离株除鸽源分离株gxp22外,均为泛嗜性的新城疫强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ⅰ型副黏病毒 致病性 人工感染试验 死亡率
下载PDF
一株鸭源禽Ⅰ型副黏病毒毒力测定及诱导免疫应答研究
3
作者 张济培 谭华龙 +3 位作者 陈冈 曾强 张福英 陈建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68-1174,共7页
试验旨在测定一株从番鸭中分离获得的禽Ⅰ型副黏病毒(GSFY株)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性,并将其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番鸭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GSFY株的平均致死时间(mean death time,MDT)为71h,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ntracerebral path... 试验旨在测定一株从番鸭中分离获得的禽Ⅰ型副黏病毒(GSFY株)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性,并将其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番鸭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GSFY株的平均致死时间(mean death time,MDT)为71h,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ntracerebral pathogenicity index,ICPI)为1.75,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ntravenous pathogenicity index,IVPI)为2.49;GSFY株F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其与鸡源Chicken/China/Guangxi 9/2003株同源性最高,为97.1%,且二者均处于基因Ⅶ型分支,综合以上结果确定其为禽Ⅰ型副黏病毒基因Ⅶ型强毒株。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疫苗进行3次免疫后对番鸭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3次免疫后第7天抗体效价平均值达到6log2,第21天抗体效价平均值达到8log2,用GSFY毒株攻击免疫番鸭,当抗体滴度>5log2时,保护率达100%。本研究结果为生产实践制订鸭预防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免疫程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禽ⅰ型副黏病毒 生物学特性 遗传特性 油乳剂灭活疫苗
下载PDF
太子参须对禽Ⅰ型副黏病毒疫苗的增强作用
4
作者 陈珍 张炎达 +6 位作者 施少华 黄翠琴 潘慧青 杨荣平 赵齐 刘荣昌 黄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38,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剂型太子参须对禽I型副黏病毒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将240只4日龄雏番鸭随机分成3个太子参须试验组(太子参须针剂组、太子参须颗粒组、太子参须提取干粉组)和未给药免疫组,除未给药免疫组外,其他组按每天每只鸭0.5... 为了探讨不同剂型太子参须对禽I型副黏病毒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将240只4日龄雏番鸭随机分成3个太子参须试验组(太子参须针剂组、太子参须颗粒组、太子参须提取干粉组)和未给药免疫组,除未给药免疫组外,其他组按每天每只鸭0.5 mL或0.5 g口服给药,连用7 d。7日龄时,各组番鸭均颈背部皮下注射禽I型副黏病毒灭活疫苗,于不同时间点进行体重测定、抗体检测、免疫器官指数测定。结果显示,与未给药免疫组相比,各太子参须试验组免疫21 d后的体重显著升高(P<0.05),且太子参须提取干粉组至免疫后35 d仍最优;免疫后14、21、28 d和35 d,太子参须提取干粉组的抗体水平显著提升(P<0.05);免疫后5 d和7 d,各太子参须试验组番鸭平均胸腺指数显著增高(P<0.05),至免疫后21 d,太子参须针剂组番鸭平均胸腺指数仍显著增高(P<0.05);免疫后5、7、14 d和21 d,太子参须提取干粉组番鸭的平均脾脏指数和平均法氏囊指数均显著增高(P<0.05)。结果表明,太子参须提取干粉组对禽I型副黏病毒番鸭体重、抗体水平、免疫器官指数有显著促进作用。本试验为太子参须制剂对禽I型副黏病毒疫苗的增强效果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须 禽ⅰ型副黏病毒 抗体效价 免疫器官指数
下载PDF
马源禽Ⅰ型副黏病毒HN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5
作者 梁丹洁 欧莹 +7 位作者 李春英 蒋家霞 张欣明 孙翔翔 曾咏芳 周师师 吴军 熊毅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3年第7期59-62,共4页
为了解禽Ⅰ型副黏病毒的跨种传播以及对HN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运用RT-PCR方法,扩增马源禽I型副黏病毒广西分离株M10株的HN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M10株的HN基因片段长度约为2.0kb,ORF为1716个碱基,编码... 为了解禽Ⅰ型副黏病毒的跨种传播以及对HN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运用RT-PCR方法,扩增马源禽I型副黏病毒广西分离株M10株的HN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M10株的HN基因片段长度约为2.0kb,ORF为1716个碱基,编码571个氨基酸;ORF区与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0.9%-99.2%,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8.6%-98.6%。在同源性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绘制禽I型副粘病毒HN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M10株与参考毒株YG03、NDV-03、FP1等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ⅰ型副黏病毒 HN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应用免疫胶体金试验对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快速鉴别诊断 被引量:2
6
作者 郝桂兰 程雷 +2 位作者 陈昌海 徐正军 刘耀兴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免疫胶体金试验 禽ⅰ型副黏病毒 快速鉴别诊断 症状 病理变化 病毒分离 病毒鉴定
下载PDF
广东鸽源禽Ⅰ型副黏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蔡绍鑫 焦培荣 +7 位作者 高诗敏 何琴 刘大伟 薛国聪 张桂红 辛朝安 廖明 任涛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7-351,共5页
为了解广东地区鸽源禽Ⅰ型副黏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选择从该地区分离到的4株鸽源禽Ⅰ型副黏病毒(SD-55株、JM-11株、SZ-14株、ZQ-17株)进行了F基因的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这4株病毒的F蛋白裂解位点均符合禽Ⅰ型副黏病毒强毒株裂... 为了解广东地区鸽源禽Ⅰ型副黏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选择从该地区分离到的4株鸽源禽Ⅰ型副黏病毒(SD-55株、JM-11株、SZ-14株、ZQ-17株)进行了F基因的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这4株病毒的F蛋白裂解位点均符合禽Ⅰ型副黏病毒强毒株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的分子特征,与中国大陆鸽源APMV-1分离株Pigeon/YN-P1相比,相似率在95%以上。将其与GenBank中的18株鸽源禽Ⅰ型副黏病毒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并绘制系统进化树,发现分离株SD-55株、JM-11株、SZ-14株位于以意大利分离株Pigeon/Italy/1166/00为代表的欧洲进化分支,而ZQ-17株位于以美国分离株Pigeon/U.S.(TX)/98为代表的美洲进化分支,经鉴定以上4株病毒均为基因Ⅵb1型禽Ⅰ型副黏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源禽ⅰ型副黏病毒 F基因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广东鸽禽Ⅰ型副黏病毒基因Ⅶ型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少方 邹永新 +2 位作者 廖新权 张桂红 刘思伽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9年第8期40-43,共4页
2007年在广东某发病鸽群中分离到一株鸽禽Ⅰ型副黏病毒(GM01),经测定,其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为76h,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3,在鸡和鸡胚上为中等毒力病毒。应用RT-PCR对F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序,结果表明该F蛋白裂解位点处氨基... 2007年在广东某发病鸽群中分离到一株鸽禽Ⅰ型副黏病毒(GM01),经测定,其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为76h,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3,在鸡和鸡胚上为中等毒力病毒。应用RT-PCR对F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序,结果表明该F蛋白裂解位点处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是典型的强毒株序列。用DNASTAR软件对GM01株F基因片段与国内外相关的NDV参考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M01株与Chicken/Gx/14/2005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8.6%和98.4%;与Pigeon-Gxp40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8.5%和98.7%,在遗传进化树中位于同一个分支,同属于基因Ⅶ型;与国内代表性弱毒疫苗株LaSota毒株和NDV强毒株F48E9的核苷酸及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4.1%和86.5%及86.3%和8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ⅰ型副黏病毒 分离鉴定 F基因序列分析 基因Ⅶ
原文传递
禽Ⅰ型副黏病毒不同禽源株P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特征分析
9
作者 钟登科 魏建超 +2 位作者 黄兵 于可响 张训海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1-726,共6页
采用RT-PCR技术对禽Ⅰ型副黏病毒鸡源分离株(WF00C)、鹅源分离株(WF00G)和鸽源分离株(WF00P)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毒株的P基因最大ORF的长度均为为1188bp,编码395个氨基酸。P蛋白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WF00C株... 采用RT-PCR技术对禽Ⅰ型副黏病毒鸡源分离株(WF00C)、鹅源分离株(WF00G)和鸽源分离株(WF00P)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毒株的P基因最大ORF的长度均为为1188bp,编码395个氨基酸。P蛋白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WF00C株和WF00G株与NA-1、ZJ1、FP1/02、PX2/03、Duck/1/05、SP02和SRZ03的同源性较高,WF00P株与意大利鸽源分离株IT-227/82、2736/00和法国鸽源分离株99106、99299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且WF00C株、WF00G株和WF00P株均与传统疫苗株或弱毒株HB92、LaSota、Clone30和B1以及国内标准强毒株F48E9的遗传距离较大,这预示目前流行的APMV-1已经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异。V蛋白羧基端氨基酸比对分析发现,APMV-1V蛋白的特有序列有较高的一致性,即氨基酸序列(132KKG134)和V蛋白羧基端的5个Cys残基位点在所有的毒株中是高度保守的,但在138~170位和201~240位存在较大的变异,APMV-1毒株V蛋白羧基端氨基酸的突变呈现"基因型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ⅰ型副黏病毒 P蛋白 V蛋白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鸽源Ⅰ型禽副黏病毒HN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文华 宋建领 +4 位作者 朱建波 肖雷 王金萍 李志华 张念祖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5期68-71,共4页
以分离自云南省的一株鸽源禽I型副黏病毒YN-P1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出HN基因片段,然后将其克隆至T载体中。经PCR鉴定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测序后拼接得出HN基因的全序列。测序结果显示,YNP1毒株HN基因... 以分离自云南省的一株鸽源禽I型副黏病毒YN-P1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出HN基因片段,然后将其克隆至T载体中。经PCR鉴定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测序后拼接得出HN基因的全序列。测序结果显示,YNP1毒株HN基因为1 716 nt。通过与参考毒株比较HN基因序列,发现所研究毒株YN-P1与TW95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88.3%;与ZJ1/Go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源病毒 HN基因 序列分析 同源性 RT-PCR
下载PDF
鹅Ⅰ型禽副黏病毒F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DNA免疫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金顶 廖明 +1 位作者 赵明秋 辛朝安 《中国兽医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11,共5页
通过RT PCR扩增出鹅Ⅰ型禽副黏病毒GPMV/QY97 1株F蛋白基因的cDNA ,并将F基因cDNA克隆到含CMV启动子的pCI载体上 ,构建这一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 GPMVF ,以此质粒肌肉注射 3周龄非免疫鸡 ,并分别于免疫后第 2、4、6周通过ELISA方法检测... 通过RT PCR扩增出鹅Ⅰ型禽副黏病毒GPMV/QY97 1株F蛋白基因的cDNA ,并将F基因cDNA克隆到含CMV启动子的pCI载体上 ,构建这一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 GPMVF ,以此质粒肌肉注射 3周龄非免疫鸡 ,并分别于免疫后第 2、4、6周通过ELISA方法检测抗体水平。结果证明 ,用重组质粒pC GPMVF免疫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F基因 重组质粒 DNA免疫 特异性抗体 免疫应答 基因工程疫苗
下载PDF
浅谈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
12
作者 毛瑞学 肖永仁 李翠菊 《吉林畜牧兽医》 2020年第1期33-33,共1页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鹅类养殖业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大,随着规模的增大,各种流行性疾病、传染病相对应的也会越来越多,而这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鹅副黏病毒病。该病又叫“鹅类新城疫”,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鹅类养殖业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大,随着规模的增大,各种流行性疾病、传染病相对应的也会越来越多,而这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鹅副黏病毒病。该病又叫“鹅类新城疫”,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该病会导致鹅类发生腹泻、呼吸困难、神经症状、肠道黏膜出血等症状,在鹅的各个年龄阶段均有发生,又以幼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该类疾病最早于1997年在我国华南地区发现,而后陆续蔓延至全国范围内,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鹅类养殖业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疾病 神经症状 呼吸困难 病毒 幼鹅 肠道 我国华南地区 禽ⅰ型副黏病毒
下载PDF
一株经鸭胚传递的鸭副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纪巍 刁有祥 +4 位作者 王明亮 马艳芳 孙宁 孙法良 吴焕荣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6-461,共6页
从表现疑似副黏病毒症状的1日龄雏鸭和死亡鸭胚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HA、HI和病毒中和反应鉴定为副黏病毒,命名为SDFCH株。按常规方法测得SDFCH株的生物学毒力指标MDT、ICPI和IVPI分别为56.6 h、1.78和2.59,鸭胚半数致死量LD50为10^-8.5,... 从表现疑似副黏病毒症状的1日龄雏鸭和死亡鸭胚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HA、HI和病毒中和反应鉴定为副黏病毒,命名为SDFCH株。按常规方法测得SDFCH株的生物学毒力指标MDT、ICPI和IVPI分别为56.6 h、1.78和2.59,鸭胚半数致死量LD50为10^-8.5,表明SDFCH株为副黏病毒强毒株。用分离病毒对11日龄鸭胚和7日龄雏鸭攻毒,孵化出的雏鸭和攻毒的雏鸭均出现明显的剖检变化。根据GenBank中NDV F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3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了鸭源Ⅰ型禽副黏病毒(APMV-1)SDFCH株的F基因。与已发表副黏病毒F基因相关序列对比结果表明:SDFCH株与鸭、鹅源副黏病毒的同源性较高,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在96.4%-98.0%之间,而与Lasota株同源性较低,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仅为84.4%和87.9%。表明该毒株相对于传统的Lasota株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F基因 生物学毒力指标
原文传递
鸽源新城疫病毒辽宁分离株LNPPMV17全基因测序与遗传演化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百利 刘承惠 +1 位作者 徐静怡 李冰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99,共6页
为了研究鸽源禽Ⅰ型副黏病毒辽宁分离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根据GenBank公布的鸽源禽Ⅰ型副黏病毒Pi/SH/CH/0168/2013毒株设计16对引物,对辽宁分离株全基因分段进行扩增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依次拼接得到病毒的全基因组,然后... 为了研究鸽源禽Ⅰ型副黏病毒辽宁分离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根据GenBank公布的鸽源禽Ⅰ型副黏病毒Pi/SH/CH/0168/2013毒株设计16对引物,对辽宁分离株全基因分段进行扩增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依次拼接得到病毒的全基因组,然后进行序列的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分离株基因全长15192 nt,并命名为LNPPMV17。F0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结合F蛋白全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辽宁分离株属于ClassⅡ基因Ⅵ型;并发现鸽副黏病毒M蛋白第36和68位点氨基酸与其他禽类副黏病毒有明显不同,这种差异可以作为区别其他禽类Ⅰ型副黏病毒的标志;全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国内鸽源禽Ⅰ型副黏病毒的同源性较高,这可能是近年来赛鸽业迅速发展,鸽子流通增加,交叉感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ⅰ型副黏病毒 全基因测序 遗传进化分析 辽宁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