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RT-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施少华 程龙飞 +3 位作者 陈红梅 傅光华 杨维星 黄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1-13,共3页
参照GenBank上登录的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检测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的RT-PCR方法。该方法能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扩增出1条400 bp的特异片段,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弱毒、鸭瘟病毒、鸭1型肝炎... 参照GenBank上登录的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检测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的RT-PCR方法。该方法能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扩增出1条400 bp的特异片段,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弱毒、鸭瘟病毒、鸭1型肝炎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等均不能扩增出目的片段。敏感性试验显示该RT-PCR方法最低可检测出10 pg的病毒核酸。因此,该RT-PCR方法可用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1型副黏病毒 强毒株 RT—PCR
下载PDF
蛋鸭感染禽1型副黏病毒的调查及致病性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傅光华 傅秋玲 +7 位作者 黄瑜 程龙飞 陈红梅 万春和 施少华 陈珍 陈翠腾 林建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5-448,共4页
为了调查蛋鸭禽1型副黏病毒的感染状况,以RT-PCR技术对2011年以来采自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和江苏六省(区)的495份蛋鸭样品进行了禽1型副黏病毒的检测,并测定了部分禽1型副黏病毒分离株对不同日龄麻鸭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六省... 为了调查蛋鸭禽1型副黏病毒的感染状况,以RT-PCR技术对2011年以来采自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和江苏六省(区)的495份蛋鸭样品进行了禽1型副黏病毒的检测,并测定了部分禽1型副黏病毒分离株对不同日龄麻鸭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六省(区)份蛋鸭的禽1型副黏病毒的阳性感染率高低不一,为3.4%-10.7%,揭示了禽1型副黏病毒在我国蛋鸭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禽1型副黏病毒感染可致死低日龄麻鸭,其中基因VII型鸭源分离株对麻鸭的致死率高于基因IX型,且随着麻鸭日龄的增长其致死率降低,即呈现日龄易感性差异,开产麻鸭感染禽1型副黏病毒则表现为产蛋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鸭 禽1型副黏病毒 流行病学 致病性
下载PDF
企鹅源禽1型副黏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施少华 黄瑜 +4 位作者 程龙飞 傅光华 陈红梅 陈珍 苏敬良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0-14,共5页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企鹅源禽1型副黏病毒BP01的演化,根据GenBank登录的鹅源禽1型副黏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运用RT-PCR方法于国内外首次测定了企鹅源禽1型副黏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其全长为15192nt。经分析表明BP01病毒基因组与SF02株和...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企鹅源禽1型副黏病毒BP01的演化,根据GenBank登录的鹅源禽1型副黏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运用RT-PCR方法于国内外首次测定了企鹅源禽1型副黏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其全长为15192nt。经分析表明BP01病毒基因组与SF02株和ZJ1株等鹅源禽1型副黏病毒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1%和99.0%;与IT-227/82和dove/Italy/2736/00等鸽源禽1型副黏病毒同源性分别为90.2%和88.1%;而与Hert/33和LaSota等鸡源禽1型副黏病毒的同源性最低,仅分别为87.9%和83.2%。对F基因第47~435nt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和F基因第334~1682nt进行HinfⅠ、BstOⅠ、RsaⅠ酶切位点分析,确定BP01株病毒为基因Ⅶ型。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的特性,经预测发现BP01株病毒F蛋白的七肽重复序列分别在第143~189位氨基酸残基和第461~503位氨基酸。通过对主要毒力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发现,水禽源与其它源F蛋白有14个氨基酸不同,HN蛋白上有2个氨基酸的不同,而P蛋白有20个氨基酸的不同,且在第151~166位氨基酸存在一个明显的突变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鹅 禽1型副黏病毒 全基因组 序列测定 功能基因分析
下载PDF
雏番鸭基因IX型禽1型副黏病毒分离鉴定及F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傅光华 程龙飞 +8 位作者 温名根 施少华 陈翠腾 傅秋玲 陈红梅 万春和 刘荣昌 林群群 黄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共4页
自发病死亡雏番鸭中分离到一株(XBT14株)基因Ⅸ型禽1型副黏病毒,该病毒可引起雏鸭明显神经症状及急性死亡,致死率达44.4%;病毒融合(F)蛋白裂解位点处具有强毒株特有的多碱性氨基酸序列(112RRQRR↓F117),与Gen Bank数据库中已发布... 自发病死亡雏番鸭中分离到一株(XBT14株)基因Ⅸ型禽1型副黏病毒,该病毒可引起雏鸭明显神经症状及急性死亡,致死率达44.4%;病毒融合(F)蛋白裂解位点处具有强毒株特有的多碱性氨基酸序列(112RRQRR↓F117),与Gen Bank数据库中已发布的基因IX型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7%-99.9%,与基因VII型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5.5%-86.6%。该分离株与近来报道的GD09-2等基因IX型毒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以上结果表明对水禽致死性的禽1型副黏病毒呈现基因型多样性,水禽禽1型副黏病毒病的防控日益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番鸭 禽1型副黏病毒 基因Ⅸ 分离鉴定 F基因
下载PDF
番鸭源禽1型副黏病毒HN基因主要抗原结构域和V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5
作者 傅光华 程龙飞 +3 位作者 施少华 陈红梅 彭春香 黄瑜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7,101,共5页
为构建番鸭源禽1型副黏病毒HN主要抗原结构域(HNd)和V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经PCR及融合PCR分别从重组质粒pMDHN和pMDP中扩增HN基因主要结构域和V基因cDNA。将HNd经KpnⅠ和BamHⅠ双酶切、V基因用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分别定向插入真核载体... 为构建番鸭源禽1型副黏病毒HN主要抗原结构域(HNd)和V基因融合表达载体,经PCR及融合PCR分别从重组质粒pMDHN和pMDP中扩增HN基因主要结构域和V基因cDNA。将HNd经KpnⅠ和BamHⅠ双酶切、V基因用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分别定向插入真核载体pcDNA3的多克隆位点相应的酶切位点中,对2个单表达质粒pcDNAHNd和pcDNAV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利用融合PCR技术扩增出HNd-V基因,定向克隆至pcDNA3的EcoRⅠ和XhoⅠ酶切酶切位点之间,转化感受态细胞后,经PCR反应初筛后,对阳性克隆进行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对单表达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结果表明:HNd和V基因已被正确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成功构建了2个基因的单表达质粒pcDNAHNd和pcDNAV;对融合重组质粒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表明,HNd-V融合基因正确克隆进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载体pcDNAHNd-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源 禽1型副黏病毒 HN基因主要结构域 V基因 融合表达载体
下载PDF
鸭源基因Ⅸ型禽1型副黏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白泉阳 傅光华 +7 位作者 程龙飞 傅秋玲 刘荣昌 施少华 陈红梅 万春和 林建生 黄瑜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68-1873,共6页
我国水禽中流行的禽1型副黏病毒(APMV-1)除基因Ⅶ外,基因Ⅸ型APMV-1日渐增多,且呈现基因型多样性。本研究基于鸭源基因Ⅸ型APMV-1的F基因特异性序列,建立了一种可快速检测基因Ⅸ型APMV-1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该方法仅能特异性检... 我国水禽中流行的禽1型副黏病毒(APMV-1)除基因Ⅶ外,基因Ⅸ型APMV-1日渐增多,且呈现基因型多样性。本研究基于鸭源基因Ⅸ型APMV-1的F基因特异性序列,建立了一种可快速检测基因Ⅸ型APMV-1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该方法仅能特异性检出基因Ⅸ型APMV-1,其检测敏感性高达100拷贝/μL,重复试验批间变异系数小于5%;应用该方法对人工感染鸭组织和采集的临床样品分别进行检测,其结果与常规RT-PCR检测、病毒分离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100.0%,96.1%和90.1%,81.8%。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基因Ⅸ型APMV-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为该病临床样品检测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手段,适于鸭源基因Ⅸ型APMV-1感染的病原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禽1型副黏病毒 基因Ⅸ TAQMAN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原文传递
雏番鸭感染禽副黏病毒1型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傅光华 黄瑜 +4 位作者 程龙飞 施少华 彭春香 林芳 林建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9-772,共4页
从呼吸困难、肠道粘膜出血、胰腺大量白色坏死点为特征的7日龄病死雏番鸭的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发现该病毒为多形性有囊膜病毒,表面有呈辐射状分布的纤突;血清学鉴定表明,能在4℃下凝集鸡和鸽红细胞,其血凝活性能被NDV标准... 从呼吸困难、肠道粘膜出血、胰腺大量白色坏死点为特征的7日龄病死雏番鸭的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发现该病毒为多形性有囊膜病毒,表面有呈辐射状分布的纤突;血清学鉴定表明,能在4℃下凝集鸡和鸽红细胞,其血凝活性能被NDV标准阳性血清特异性抑制。该病毒对10日龄SPF鸡胚的半数致死量(ELD50)和平均致死时间(MDT)分别为10-8.5/0.1 mL和63.2 h,对番鸭胚成纤维细胞的TC ID50为10-6.32/0.1 mL。经静脉和腿部肌肉两种途径分别接种10日龄雏番鸭和非免疫雏鸡,均可引起发病死亡,并从死亡雏番鸭和雏鸡中可回收到原攻击病毒。依据以上结果表明所分离病毒为中等偏强毒力的禽副黏病毒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番鸭 病毒1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鸭源禽副黏病毒1型YH_(99) V株的毒力测定和致病特性分析
8
作者 何永强 梁华丽 +3 位作者 华炯钢 云涛 倪征 李双茂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1,共4页
从浙江省某麻鸭养殖基地的产蛋下降病鸭生殖器官内分离到1株致产蛋锐减、不致鸭死亡的病毒,经鉴定该病毒属于禽副黏病毒1型,命名为YH99V株。该毒株经动物回归试验能成功诱导鸭发病并回收同样的病毒,通过SPF鸡胚盲传至第9代时致病性突然... 从浙江省某麻鸭养殖基地的产蛋下降病鸭生殖器官内分离到1株致产蛋锐减、不致鸭死亡的病毒,经鉴定该病毒属于禽副黏病毒1型,命名为YH99V株。该毒株经动物回归试验能成功诱导鸭发病并回收同样的病毒,通过SPF鸡胚盲传至第9代时致病性突然增强,第11代出现血凝特性,第15代血凝价趋于稳定,鸡胚半数致死量EF15ELD50为10-4.8。MDT、ICPI和IVPI毒力学指标测定以及毒力相关基因序列结构分析表明,分离株的MDT为112h,ICPI为0.225,IVPI为0.41;YH99 V株F0蛋白裂解位点(112~117位)区域氨基酸推导序列为Gly-Arg-Gln-Gly-Arg-Leu,与弱毒株相一致。证明该毒株为新城疫弱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1 YH99V株 毒力 致病特性
下载PDF
猪副黏病毒病家族
9
作者 毕玉海 李志杰 +1 位作者 吴昊 丁壮 《猪业科学》 2007年第12期70-72,共3页
猪副黏病毒病(porcine paramyxovirus disease)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系列猪病,包括蓝眼病(blue eye disease)、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梅那哥病毒病(menangle virus disease)及我国出现的猪副黏病毒病(本研究室称之为猪源禽... 猪副黏病毒病(porcine paramyxovirus disease)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系列猪病,包括蓝眼病(blue eye disease)、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梅那哥病毒病(menangle virus disease)及我国出现的猪副黏病毒病(本研究室称之为猪源禽1型副黏病毒病,即猪源新城疫),给养猪业带来了重大损失。本文简单介绍猪副黏病毒病家族各成员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蓝眼病 尼帕病毒 梅那哥病毒 猪源禽1型副黏病毒
下载PDF
鸭病毒性疾病流行病学和相关知识
10
作者 卢绪秀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第8期47-48,共2页
本文对鸭禽副黏病毒1型感染和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这两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病毒性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综述,主要是流行病学和疫苗方案。
关键词 病毒1 高致病性流感H5N1病毒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