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禾谷多粘菌传麦类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剑平 陈炯 +1 位作者 郑滔 程晔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8,共5页
综述了近10年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禾谷多粘菌生态学、传播病毒特性、超微结构特征、体内病毒粒子观察、所传播的麦类病毒种类、基因组序列测定、血清学关系、病毒自发缺失突变及其机理、病害发生规律以及抗源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禾谷多粘菌 麦类病毒 传播媒介 生态学 超微结构 基因组 血清学 病害发生规律 抗源筛选
下载PDF
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的简易提取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阮义理 邹皖和 陈剑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65-67,共3页
简化了的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edingham)休眠孢子提取方法为:洗净干燥麦根,经高速粉碎机粉碎,称1g浸泡于15ml 1%偏磷酸钠和0.25%吐温20的混合提取液中,4℃下过夜。在强度为1000KHz的超声波发生器上处理45min,过滤,在血球计... 简化了的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edingham)休眠孢子提取方法为:洗净干燥麦根,经高速粉碎机粉碎,称1g浸泡于15ml 1%偏磷酸钠和0.25%吐温20的混合提取液中,4℃下过夜。在强度为1000KHz的超声波发生器上处理45min,过滤,在血球计数板上计0.03mm^3的体眠孢子数。此提取法省去了组织捣碎机捣碎和低速离心等程序,因此工效比原方法提高3倍以上。比较了简化与不简化2种方法提取不同大麦品种根部所得的孢子数量,探讨了样品放置在超声波发生器上不同部位对休眠孢子提取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多粘菌 休眠孢子 提取
下载PDF
大麦根中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堆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3
3
作者 程晔 陈剑平 洪健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0-34,共5页
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禾谷多粘菌PolymyxagraminisLed.休眠孢子堆的超微结构。休眠孢子堆仅分布于寄主根表皮细胞中。休眠孢子堆形状不一,有的呈球状,有的呈律状,少则由几十个,多则由数百个紧密排列的休眠孢子组成。休眠... 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禾谷多粘菌PolymyxagraminisLed.休眠孢子堆的超微结构。休眠孢子堆仅分布于寄主根表皮细胞中。休眠孢子堆形状不一,有的呈球状,有的呈律状,少则由几十个,多则由数百个紧密排列的休眠孢子组成。休眠孢子彼此通过刺突连接,细胞壁分4层,第三层局部区域结构松散,可能与初生游动孢子萌发孔有关。成熟休眠孢子细胞质丰富,细胞质膜内侧含有大量脂质粒,细胞质中央含一个细胞核,围围分布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细胞器。成熟的休眠孢子在越夏前大多数已释放初生游动孢子,只剩下空壳。表面凹陷是已释放游动孢子的休眠孢子一个特征。本文还讨论了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在病害流行学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多粘菌 休眠孢子堆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禾谷多粘菌原质团和游动孢子囊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剑平 MJ Adams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94-98,共5页
本文描述了禾谷多粘菌原质团和游动孢子囊的超微结构。单核的原质团经分裂,形成多核原质团,进而发育成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中形成许多次生游动孢子。原质团和游动孢子囊中的次生游动孢子均含有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 本文描述了禾谷多粘菌原质团和游动孢子囊的超微结构。单核的原质团经分裂,形成多核原质团,进而发育成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中形成许多次生游动孢子。原质团和游动孢子囊中的次生游动孢子均含有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具膜小管、脂质粒和核糖体等细胞器。成熟的游动孢子囊中还可见游离的鞭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多粘菌 原质团 游动孢子囊
下载PDF
大麦黄花叶病及其真菌介体禾谷多粘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剑平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2年第1期1-10,共10页
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是一种土传真菌,传播10种植物病毒。在大麦上,它传播大麦黄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Mosaic Vrius,BaYMV)和大麦温和性花叶病毒(Barley Mild Mosaic Virus,BaMMV)。由于此二种病毒在大麦上所引起的症状相... 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是一种土传真菌,传播10种植物病毒。在大麦上,它传播大麦黄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Mosaic Vrius,BaYMV)和大麦温和性花叶病毒(Barley Mild Mosaic Virus,BaMMV)。由于此二种病毒在大麦上所引起的症状相似,故统称大麦黄花叶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花叶病 禾谷多粘菌 病毒
下载PDF
禾谷多粘菌对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的传播及其土壤侵染潜力的测定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剑平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3年第4期379-384,共6页
从大田侵染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的小麦病根中挑取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堆,接种受侵染小麦品种扬麦4号,经砂培养纯化,获得5个禾谷多粘菌分离物,但都为无毒。无毒多粘菌休眠孢子堆接种表现WSSMV症状的小麦,经培养可饲获病毒,并... 从大田侵染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的小麦病根中挑取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堆,接种受侵染小麦品种扬麦4号,经砂培养纯化,获得5个禾谷多粘菌分离物,但都为无毒。无毒多粘菌休眠孢子堆接种表现WSSMV症状的小麦,经培养可饲获病毒,并可经接咱后将病毒传播给无病小麦,供试的4个大小麦禾谷多粘菌分离物都可对大小进行交叉侵染,产生同样数量的游动孢子产量。供试5个病土和2个无病土样品,都具有强大持多粘菌侵染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多粘菌 小麦 梭条花叶病毒
下载PDF
禾谷多粘菌分离、培养、接种及用于大麦抗黄花叶病的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剑平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37-243,共7页
通过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休眠孢子分离接种感病大麦品种,并进行砂培养,获得13个纯化了的禾谷多粘菌分离物,且其中3个带有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用分别带有BaYMV和大麦温和花叶病毒(BMMV)的英国禾谷多粘菌分离物的游动孢子... 通过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休眠孢子分离接种感病大麦品种,并进行砂培养,获得13个纯化了的禾谷多粘菌分离物,且其中3个带有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用分别带有BaYMV和大麦温和花叶病毒(BMMV)的英国禾谷多粘菌分离物的游动孢子接种13个中国大麦品种,以及用BaMMV摩擦接种36个中外大麦品种,抗性鉴定结果游动孢子接种与摩擦接种一样,均与田间鉴定结果一致,且大麦对BaYMV的抗性与对BaMMV的抗性一致,从而这2种接种方法可用于大麦品种(系)和育种中间体对BaYMV抗性的快速鉴定和筛选。游动孢子或休眠孢子接种方法还可有效地鉴定大麦对禾谷多粘菌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花叶病 禾谷多粘菌 鉴定
下载PDF
我国禾谷多粘菌地理分布和生理分化研究
8
作者 阮义理 邹皖和 王卉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0-215,共6页
调查我国26 个省、市、自治区,93 个县市,183 个取样点,1 373 个大、小麦根样本。根据休眠孢子出现频率(有休眠孢子样本数/总样本数)和每克麦根休眠孢子数,将我国禾谷多粘菌的分布区分为3 个,多菌区包括江、浙、沪... 调查我国26 个省、市、自治区,93 个县市,183 个取样点,1 373 个大、小麦根样本。根据休眠孢子出现频率(有休眠孢子样本数/总样本数)和每克麦根休眠孢子数,将我国禾谷多粘菌的分布区分为3 个,多菌区包括江、浙、沪、皖、赣、湘、鄂和鲁的大部分和川、陕小部分,冀个别地区;少菌区包括豫大部和晋、甘小部或个别地区;其余地区为无菌区。分布区主要在长江、黄河和淮河中下游流域。禾谷多粘菌的分布范围比大麦黄花叶病等 3 种病毒病的分布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多粘菌 地理分布 生理分化
下载PDF
大麦品种对禾谷多粘菌的抗性
9
作者 阮义理 邹皖和 王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295-297,共3页
1989~1994年在浙江省嘉善、宁波和浦江,江苏省盐城和上海市等5地大麦黄花叶病重病田,用休眠孢子定量法评价399价大麦品种对禾谷多粘菌的抗性。结果免疫和高抗品种0份,抗64份,中抗到高感335份。大麦不同品种对禾谷多粘菌的抗性,有... 1989~1994年在浙江省嘉善、宁波和浦江,江苏省盐城和上海市等5地大麦黄花叶病重病田,用休眠孢子定量法评价399价大麦品种对禾谷多粘菌的抗性。结果免疫和高抗品种0份,抗64份,中抗到高感335份。大麦不同品种对禾谷多粘菌的抗性,有极显著差异,孢子数相差近14倍。抗大麦黄花叶病的品种数远多于抗禾谷多粘菌的品种数。在抗禾谷多粘菌的品种中,仅不到半数品种高抗大麦黄花叶病。经统计分析,大麦品种间抗禾谷多粘菌与抗病毒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多粘菌 大麦黄花叶病毒 大麦品种 抗性评价
下载PDF
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侵染及传毒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兆丰 陈笑瑜 +2 位作者 朱坤 于嘉林 刘仪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2-358,共7页
在人工气候箱内 ,以小麦为寄主建立了专性寄生禾谷多粘菌 (Polymyxagraminis)的侵染体系 ,使P .graminis能够快速大量繁殖 ,生活史缩短为 1 3~ 1 5d。简化了单孢子堆分离以及病根表面消毒等分离纯化方法 ,对接种菌源材料、寄主苗龄、... 在人工气候箱内 ,以小麦为寄主建立了专性寄生禾谷多粘菌 (Polymyxagraminis)的侵染体系 ,使P .graminis能够快速大量繁殖 ,生活史缩短为 1 3~ 1 5d。简化了单孢子堆分离以及病根表面消毒等分离纯化方法 ,对接种菌源材料、寄主苗龄、温度、pH值及营养液成分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定 ,优化完善了P .graminis的砂培条件。建立了针对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yellowmosaicvirus,WYMV)的稳定高效室内传毒体系。在此体系上 ,真菌传带病毒的效率可达 70 % ,机械接种病毒后的小麦显症时间可缩短至 30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多粘菌 侵染 真菌传毒 植物病害
下载PDF
禾谷多粘菌游动孢子侵染小麦的若干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施志新 王道本 李国庆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47-351,共5页
测定了温度,pH值和Zn^(2+)等因子对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游动孢子侵染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游动孢子侵染的最适温度为10~25℃,5℃以下和30℃以上侵染率显著下降,35℃时不能侵染;侵染的最适pH值为7.0~7.5,当pH值≤4.5或≥9.0... 测定了温度,pH值和Zn^(2+)等因子对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游动孢子侵染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游动孢子侵染的最适温度为10~25℃,5℃以下和30℃以上侵染率显著下降,35℃时不能侵染;侵染的最适pH值为7.0~7.5,当pH值≤4.5或≥9.0时不能侵染.Zn^(2+)浓度为0.004~0.04ppm时,侵染逐渐下降,0.4ppmZn^(2+)溶液完全阻止侵染.采用Zn^(2+)溶液(8ppm)冲洗法测得游动孢子侵染小麦初生根的最短时间为90分钟,5~8小时侵染达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禾谷多粘菌 浸染
下载PDF
“禾谷多粘菌传小麦线状病毒研究”获重大突破性进展
12
作者 陈国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99-99,共1页
关键词 禾谷多粘菌传小麦线状病毒 小麦 黄花叶病毒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 风轮状内含体 膜状体
下载PDF
禾谷多粘菌生态学、超微结构及其传播的燕麦花叶病毒基因组合序列研究
13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禾谷多粘菌 生态学 超微结构 传播途径 燕麦 花叶病毒 基因组合
下载PDF
禾谷多粘菌游动孢子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剑平 M.J.亚当斯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6-220,共5页
本文描述了寄生在大麦根部的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ed.的次生游动孢子的超微结构,包括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脂质粒、排泄泡、小囊、具膜小囊、核糖体以及鞭毛基体(Kinetosome)和鞭毛杆等细胞器。游动孢子中未见微体... 本文描述了寄生在大麦根部的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ed.的次生游动孢子的超微结构,包括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脂质粒、排泄泡、小囊、具膜小囊、核糖体以及鞭毛基体(Kinetosome)和鞭毛杆等细胞器。游动孢子中未见微体。同时也在电镜下观察了游动孢子接触和穿透根细胞时所形成的管腔(Rohr)和棘杆(Stachel)以及游动孢子穿透细胞壁的详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多粘菌 游动孢子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一种快速同步检测小麦黄花叶病毒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的方法 被引量:10
15
作者 缪倩 季英华 +3 位作者 任春梅 魏利辉 周益军 程兆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5-599,共5页
针对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在症状、传播途径、发生规律等方面高度相似、难以用常规手段鉴定的问题,根据两种病毒基因序列的异同点设计了三条引物CWWY-R2、CW1-F2和WY1-F2,以植物总RNA为模板、CWWY-R2为引物反... 针对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在症状、传播途径、发生规律等方面高度相似、难以用常规手段鉴定的问题,根据两种病毒基因序列的异同点设计了三条引物CWWY-R2、CW1-F2和WY1-F2,以植物总RNA为模板、CWWY-R2为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通过优化建立了一种同步检测两种病毒的反应体系:cDNA1.6μL,引物(10μmol.L-1)各0.4μL,10×PCR Buffer(不含Mg2+)2μL,dNTPs(10mmol.L-1 each)0.4μL,Taq DNA聚合酶(5U.μL-1)0.8μL,MgCl2(25mmol.L-1)0.8μL,ddH2O 13.2μL,合计20μL;PCR反应条件:94℃预变性5min,94℃50s,50℃50s,72℃90s,共30个循环,72℃延伸10min。WYMV和CWMV的PCR扩增预期目的片段分别为508和918bp。利用该方法对江苏高邮、扬州和大丰的样本进行检测,它们分别为WYMV、WYMV、CWMV单一侵染,证明该方法准确性较高,可用于两种病害同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黄花叶病毒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 禾谷多粘菌 复合PCR
下载PDF
小麦品种对梭条斑花叶病毒病抗病特性的研究——Ⅰ.抗病性与抗病毒和抗介体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建军 李祥 侯明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研究了小麦抗病品种SK-4、SN7859和感病品种8201-69、81-5对梭条斑花叶病毒病的抗病性与其抗病毒(WSSMV)和抗传毒介体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ed.)的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与它们抗病毒的能力一致;与它们抗... 研究了小麦抗病品种SK-4、SN7859和感病品种8201-69、81-5对梭条斑花叶病毒病的抗病性与其抗病毒(WSSMV)和抗传毒介体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ed.)的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与它们抗病毒的能力一致;与它们抗传毒介体的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尽一致。具体表现为抗病品种SK-4抗病毒和抗介体能力均强,SN7859抗病毒能力强,但抗介体能力较弱;感病品种81-5抗病毒能力弱,但抗介体能力较强,而8201-69则抗病毒和抗介体的能力均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梭条斑花叶病毒 禾谷多粘菌 抗病性
下载PDF
小麦病毒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17
作者 杨荣明 《农家致富》 2014年第24期34-35,共2页
江苏省小麦病毒病主要为虫传或病原真菌传播的病毒病害,如由灰飞虱传播的小麦条纹叶枯病,由禾谷多粘菌传播的小麦梭条斑花叶病,由蚜虫传播的小麦黄矮病,均为局部偶发性病害。一、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又称小麦黄花叶病,为... 江苏省小麦病毒病主要为虫传或病原真菌传播的病毒病害,如由灰飞虱传播的小麦条纹叶枯病,由禾谷多粘菌传播的小麦梭条斑花叶病,由蚜虫传播的小麦黄矮病,均为局部偶发性病害。一、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又称小麦黄花叶病,为土传病毒病,由土壤中禾谷多粘菌传播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引起,危害小麦。江苏省主要在沿江、里下河、沿淮等地区发生。一般病田减产10%~50%,重者绝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黄矮病 病毒病害 防治方法 发生特点 梭条斑花叶病毒 蚜虫传播 禾谷多粘菌 黄花叶病
下载PDF
小麦梭条花叶病发生及防治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国祥 林凯 +4 位作者 黄玉富 于世来 沈向明 纪如贵 朱明海 《上海农业科技》 2005年第3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小麦梭条花叶病 发生面积 禾谷多粘菌 90年代 危害程度 种植面积 防治技术 发生规律 病毒病 减产 土壤 田块
下载PDF
寄生大小麦根部的一种半知菌的形态特征
19
作者 杜金歧 陈永萱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1-44,共4页
有一种半知菌寄生于大、小麦及禾本科杂草根部,其表现症状、菌体形态与禾谷多粘菌易于混淆.在根部细胞内见到的是它的念珠状菌丝体或由菌丝形成的微菌核.它不能传播大麦黄花叶病毒和小麦黄花叶病毒.该菌能在 PDA 培养基上生长,产生平展... 有一种半知菌寄生于大、小麦及禾本科杂草根部,其表现症状、菌体形态与禾谷多粘菌易于混淆.在根部细胞内见到的是它的念珠状菌丝体或由菌丝形成的微菌核.它不能传播大麦黄花叶病毒和小麦黄花叶病毒.该菌能在 PDA 培养基上生长,产生平展、具粘质、黑色的菌落,其中有线状和念珠状菌丝,菌丝大都埋入基质.分生孢子梗极短,产生在线状菌丝上.分生孢子无色、单孢、呈稍弯的长椭圆形.鉴定为Microdochium bolleyi(Sprayue)de Hoog & Hermanides-Nijh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知菌 禾谷多粘菌 麦类 根部
下载PDF
本刊主编陈剑平研究员荣获第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20
作者 吴敬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01-201,共1页
关键词 陈剑平 光华工程科技奖 植物病毒学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禾谷多粘菌 青年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