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禾顶囊壳两个变种对草坪禾草的致病性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石仁才 商鸿生 王美南 《草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52-56,共5页
采用人工接种法测定了禾顶囊壳燕麦变种和小麦变种对主要草坪禾草的致病性。供试草种包括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高羊茅、硬羊茅、细弱剪股颖、匍匐剪股颖和狗牙根等。结果表明 ,两个变种都引起全蚀病的典型症状 ,病... 采用人工接种法测定了禾顶囊壳燕麦变种和小麦变种对主要草坪禾草的致病性。供试草种包括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高羊茅、硬羊茅、细弱剪股颖、匍匐剪股颖和狗牙根等。结果表明 ,两个变种都引起全蚀病的典型症状 ,病株根系、根状茎、根颈和基部叶鞘等部位变褐色或黑色而腐烂 ,叶片黄化 ,植株瘦弱矮小。小麦变种的致病力与燕麦变种相当或略高。供试草种间发病程度明显不同 ,狗牙根、匍匐剪股颖和细弱剪股颖发病最重 ,多年生黑麦草较轻。在我国尚未发现燕麦变种 ,小麦变种发生亦不广泛 ,二者都具有检疫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顶囊壳 草坪 禾草 致病性 小麦变种 燕麦变种
下载PDF
紫外线(UV)照射禾顶囊壳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袁红旭 商鸿生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4-99,共6页
紫外线照射禾谷顶囊壳(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的子囊孢子,孢子存活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呈指数下降,剂量效应关系式符合S=e-λD(S为存活率;D为照射剂量)。受UV照射后,... 紫外线照射禾谷顶囊壳(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的子囊孢子,孢子存活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呈指数下降,剂量效应关系式符合S=e-λD(S为存活率;D为照射剂量)。受UV照射后,孢子萌发率也随照射时间增加呈指数下降,处理孢子可产生各种畸形芽管;形态正常的芽管也较对照生长缓慢。研究结果还表明,紫外照射后,病菌出现细胞壁破裂和细胞质外渗现象,这种现象随着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紫外线处理使一些孢子致病性下降。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延长照射时间可增加弱致病性突变体出现的几率,但过大剂量的辐射则降低了这一几率。照射时间为10~15min,即存活率为015~010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顶囊壳 生物效应 紫外线照射 作物 真菌 小麦
下载PDF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对草坪禾草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商鸿生 王美南 《草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0-43,共4页
应用人工接种法测定了禾顶囊壳小麦变种中国菌系对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匍茎剪股颖、高羊茅、硬羊茅和狗牙根等 6种草坪禾草 2 4个品种的致病性。结果表明 ,该菌对供试各草种都能正常致病 ,引起典型全蚀病症状。大多数供试品种的... 应用人工接种法测定了禾顶囊壳小麦变种中国菌系对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匍茎剪股颖、高羊茅、硬羊茅和狗牙根等 6种草坪禾草 2 4个品种的致病性。结果表明 ,该菌对供试各草种都能正常致病 ,引起典型全蚀病症状。大多数供试品种的病根率和病根严重度都很高 ,属于感病类型 ,仅匍茎剪股颖的绿宝石品种具有中度抗侵入性和高度抗侵染性 ,高羊茅Shorter品种和硬羊茅参试品种具有中度抗侵染性。由于该菌引起的小麦全蚀病在我国分布广泛 ,可以提供大量菌源侵染草坪禾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草坪禾草 全蚀病 致病性 症状 病根率
下载PDF
禾草对禾顶囊壳玉米变种的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石仁才 商鸿生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89-93,共5页
利用人工接菌方法测定了10种草坪禾草,包括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紫羊茅、中华结缕草、硬羊茅、草地早熟禾、加拿大早熟禾、匍匐剪股颖、细弱剪股颖、狗牙根;13种禾本科牧草,包括一年生黑麦草、鸭茅、碱茅、扁穗冰草、沙生冰草、披碱... 利用人工接菌方法测定了10种草坪禾草,包括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紫羊茅、中华结缕草、硬羊茅、草地早熟禾、加拿大早熟禾、匍匐剪股颖、细弱剪股颖、狗牙根;13种禾本科牧草,包括一年生黑麦草、鸭茅、碱茅、扁穗冰草、沙生冰草、披碱草、老芒麦、杂交小米草、猫尾草、弯叶画眉草、无芒雀麦、百喜草、苏丹草;以及4种禾本科作物,包括燕麦、甜高粱、小麦、玉米对禾顶囊壳玉米变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多数供试禾草对其具有免疫能力,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草地早熟禾、小麦高度抗侵染;无芒雀麦和玉米具有中等程度的抗侵染能力,但抗侵入能力较差;高粱属的苏丹草和甜高粱中度感病,属于中感作物。多年生黑麦草和草地早熟禾品种间存在着抗病性差异,有免疫品种和高抗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禾草 禾本科牧草 禾顶囊壳玉米变种 抗病性
下载PDF
利用PCR扩增的核糖体DNAs鉴定禾顶囊壳菌和瓶梗霉(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丽丽 S.THEISON +1 位作者 康振生 H.BUCHENAUER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z1期1-4,共4页
小麦全蚀病是由禾顶囊壳菌引起的小麦根部病害 ,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用传统的方法鉴别和区分病原菌与非致病菌花费时间长而且有时不准确。本研究利用PCR技术 ,扩增了 15个禾顶囊壳菌和瓶梗霉分离株的核糖体DNAs,并用限制性内切酶D... 小麦全蚀病是由禾顶囊壳菌引起的小麦根部病害 ,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用传统的方法鉴别和区分病原菌与非致病菌花费时间长而且有时不准确。本研究利用PCR技术 ,扩增了 15个禾顶囊壳菌和瓶梗霉分离株的核糖体DNAs,并用限制性内切酶DdeI酶切后电泳 ,结果表明 ,该法可有效鉴别禾顶囊壳菌和瓶梗霉这 2个不同的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 PCR 禾顶囊壳 瓶梗霉
下载PDF
禾顶囊壳4个变种对禾本科牧草的致病性研究
6
作者 刘亚萍 王美南 +2 位作者 井金学 商鸿生 饶旭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58-961,共4页
采用人工接种法测定了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燕麦变种、玉米变种和禾谷变种对4种禾本科牧草鸭茅、披碱草、苇状羊茅和无芒雀麦的致病性。结果表明,除禾顶囊壳玉米变种Ggm01菌株对披碱草没有致病性外,4个变种对供试的其它牧草都有致病性,且... 采用人工接种法测定了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燕麦变种、玉米变种和禾谷变种对4种禾本科牧草鸭茅、披碱草、苇状羊茅和无芒雀麦的致病性。结果表明,除禾顶囊壳玉米变种Ggm01菌株对披碱草没有致病性外,4个变种对供试的其它牧草都有致病性,且能产生全蚀病的典型症状。其中小麦变种和燕麦变种对供试牧草的致病性强于禾谷变种,玉米变种致病性最弱。各变种的菌株存在着致病性分化。小麦变种Ggt9813菌株对苇状羊茅和披碱草的致病性强于燕麦变种,发病严重度均达到50%以上。目前在我国尚未发现燕麦变种,小麦变种主要出现在北方地区,在牧草上的发生亦不广泛,因此二者具有检疫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顶囊壳 禾本科牧草 致病性 全蚀病
下载PDF
禾顶囊壳对小麦初生根和次生根的侵染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左广胜 郑彦周 +1 位作者 李雪梅 刘常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09-212,共4页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是侵染小麦根部引起全蚀病害的致病菌,采用室内盆栽接种方法,研究了全蚀病菌——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对小麦初生根与次生根侵染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初生根易感全蚀病菌,是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的主要侵染部位,而次生根相...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是侵染小麦根部引起全蚀病害的致病菌,采用室内盆栽接种方法,研究了全蚀病菌——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对小麦初生根与次生根侵染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初生根易感全蚀病菌,是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的主要侵染部位,而次生根相对抗病,其发病轻重与次生根的生理年龄和小麦品种的抗病性有关,小麦8793-8较76120抗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的侵染。研究结果对认识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的致病机理以及利用抗病品种控制该病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初生根 次生根 禾顶囊壳 全蚀病
下载PDF
不同种子处理剂对小麦全蚀病防治效果影响分析
8
作者 刘三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由于小麦全蚀病作为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其会通过子囊菌亚门造成小麦变种,阻碍其生长。因此,为避免对农业经济造成影响,本文结合实际思考,首先,简要分析了小麦全蚀病的基本概述,其次同时试验论证的方式,细致讲解了本试验所需的材料以及... 由于小麦全蚀病作为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其会通过子囊菌亚门造成小麦变种,阻碍其生长。因此,为避免对农业经济造成影响,本文结合实际思考,首先,简要分析了小麦全蚀病的基本概述,其次同时试验论证的方式,细致讲解了本试验所需的材料以及操作方法。最后,通过结果分析的方式,对本试验进行讨论。以期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种子处理剂 小麦全蚀病 禾顶囊壳
下载PDF
不同碳、氮源组合对小麦全蚀病菌产生胞外β-1,3-葡聚糖酶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余永廷 谢媛媛 +1 位作者 黄丽丽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利用改进的MS液体培养基,通过改变碳、氮源组合,分别在振荡培养小麦全蚀病菌7,14,21 d时(26℃,150 r/min),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培养滤液中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分别以小麦茎秆、叶片,玉米茎秆、叶片... 利用改进的MS液体培养基,通过改变碳、氮源组合,分别在振荡培养小麦全蚀病菌7,14,21 d时(26℃,150 r/min),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培养滤液中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分别以小麦茎秆、叶片,玉米茎秆、叶片和根系为碳源与不同氮源组合,培养滤液中β-1,3-葡聚糖酶活性有明显差异,其中以小麦叶片为碳源时酶活性最高,以玉米根系为碳源时酶活性较低,但两者之间酶活性无明显差异。培养基中加入有机氮时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加入无机氮,但两种有机氮培养基中的酶活性变化趋势完全不同。以牛肉膏为氮源时,在小麦全蚀病菌培养7 d时培养滤液中的酶活性最高,且酶活性随病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以蛋白胨为氮源时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在病菌培养21 d时最高。以上结果表明,供试各组合中以牛肉膏为氮源、小麦叶片为碳源的组合为最佳组合,7 d时有相对较高的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菌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β—1 3-葡聚糖酶 MS培养基 碳源 氮源
下载PDF
小麦全蚀病菌的致病力及寄主范围测定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怀谷 王裕中 +1 位作者 史建荣 沈素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2-24,共3页
用从江苏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地区分离到的 13个代表性菌株 ,接种小麦、水稻、燕麦 ,对其进行致病力强弱测定 ,结果显示 :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和生活力存在差异 ,表明江苏省小麦全蚀病病菌存在致病力分化 ;供试菌株对不同寄主作物的致病力也... 用从江苏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地区分离到的 13个代表性菌株 ,接种小麦、水稻、燕麦 ,对其进行致病力强弱测定 ,结果显示 :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和生活力存在差异 ,表明江苏省小麦全蚀病病菌存在致病力分化 ;供试菌株对不同寄主作物的致病力也不相同 ,播种后第 3 5d调查发现 ,参试菌株对小麦的致病力最强 ,对燕麦的致病力最弱 ,对水稻的致病力居中。由此确认江苏省小麦全蚀病病原菌为全蚀病菌小麦变种。通过接种鉴定 ,明确了病菌的寄主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菌 致病力 寄主范围 禾顶囊壳 防治
下载PDF
小麦全蚀病菌胞外β-1,3-葡聚糖酶的产生和部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旭丽 黄丽丽 +2 位作者 康振生 郭蔼光 刘铜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8-633,共6页
本文就小麦全蚀病菌胞外-1,3-葡聚糖酶的产生和部分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全蚀病菌能够产生胞外-1,3-葡聚糖酶。在供试的三种培养基中,最佳产酶培养基为改进的MS培养基。当以改进的MS为基础培养基时,最佳碳源为麦麸皮;最佳... 本文就小麦全蚀病菌胞外-1,3-葡聚糖酶的产生和部分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全蚀病菌能够产生胞外-1,3-葡聚糖酶。在供试的三种培养基中,最佳产酶培养基为改进的MS培养基。当以改进的MS为基础培养基时,最佳碳源为麦麸皮;最佳氮源为牛肉浸膏;产酶的最适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培养温度为26℃,250ml三角瓶中装培养基量为50ml时接菌量为4块菌饼(直径5mm)。另外,对酶的部分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酶最适作用温度和pH分别为60℃和7.0,在50℃以下以及pH 5.5~7.5范围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改进MS培养基 培养条件 酶学性质
下载PDF
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初步鉴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正坪 王立新 +2 位作者 李荣禧 杜微 索凤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2-135,共4页
对巴彦淖尔盟地区采集分离的小麦全蚀病菌 ,进行形态、培养性状、致病性测定等方面的研究 ,初步鉴定该地区小麦全蚀病菌为顶囊壳属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 .triticiJ .Walker)。
关键词 小麦 全蚀病 病原菌 鉴定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下载PDF
湖北省潜江市发生的小麦全蚀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明祖 韩群营 +1 位作者 付艳平 肖炎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2-114,共3页
1998年从湖北省潜江市采集小麦全蚀病株 ,分离获致病菌。根据对病菌形态、生理特性和对不同寄主致病力研究结果 ,认为潜江的小麦全蚀病菌为禾顶囊壳菌小麦变种 (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 .tritici)。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菌 禾顶囊壳菌小麦变种 鉴定
下载PDF
小麦全蚀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及再生菌株的致病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颖 王刚 王美南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9-32,共4页
分别利用崩溃酶、溶壁酶、纤维素酶和蜗牛酶酶解小麦全蚀病菌,进行原生质体的制备试验.结果显示,4种酶均能消化该菌细胞壁,获得一定数量的原生质体;产生原生质体效率最高的是溶壁酶,该酶在浓度为16 mg/mL时产生的原生质体数量最多,最佳... 分别利用崩溃酶、溶壁酶、纤维素酶和蜗牛酶酶解小麦全蚀病菌,进行原生质体的制备试验.结果显示,4种酶均能消化该菌细胞壁,获得一定数量的原生质体;产生原生质体效率最高的是溶壁酶,该酶在浓度为16 mg/mL时产生的原生质体数量最多,最佳的酶解时间为2~3 h,最适作用温度为28℃.制备的原生质体可以再生并与原始出发菌株具有相同的致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ses graminis var.tritici) 原生质体 全蚀病 致病性
下载PDF
陕西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及其主要特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美南 商鸿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78-82,共5页
从陕西省发生小麦全蚀病的 2 3个县 (市、区 )采集的病根分离出 63个禾顶囊壳菌株 ,对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分离菌株有性态和附着枝形态与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相同 ,其菌落生长适温为 2 0~ 2 5℃ ,最适 p H... 从陕西省发生小麦全蚀病的 2 3个县 (市、区 )采集的病根分离出 63个禾顶囊壳菌株 ,对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分离菌株有性态和附着枝形态与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相同 ,其菌落生长适温为 2 0~ 2 5℃ ,最适 p H为 6.0~ 8.0 ,L-半胱氨酸对大多数分离菌株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而燕麦汁有强烈的抑制作用。63个菌株全部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 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 J.Walker)。陕西菌株对供试禾谷作物致病性由强到弱顺序为小麦、高粱、水稻、糜子、玉米、黑麦和燕麦。其中小麦高度感病 ,燕麦高度抗病 ,玉米可正常发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陕西
下载PDF
小麦对全蚀病抗性的快速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渊钰 郑青松 +3 位作者 李伟 孙海燕 张爱香 陈怀谷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03-1009,共7页
为建立一种小麦对全蚀病抗性的快速评价方法,将催芽2d的小麦种子置于垫有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在每个种子根中部接一个直径3mm的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的菌碟,25℃下室内培养5d,量取根上病斑的长度,利用病斑的平均长度确定小麦品种的抗病性以及... 为建立一种小麦对全蚀病抗性的快速评价方法,将催芽2d的小麦种子置于垫有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在每个种子根中部接一个直径3mm的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的菌碟,25℃下室内培养5d,量取根上病斑的长度,利用病斑的平均长度确定小麦品种的抗病性以及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用已知抗性的品种和已知致病力的菌株对该方法进行检验,得到了相符合的结果;用该方法对多个菌株的致病力进行测定,所得结果与盆栽法测定的结果有较高的相关性。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小麦对全蚀病抗性的评价,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用该方法对58株全蚀病菌的致病力和53个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菌株间致病力有明显差异;小麦品种抗性水平普遍较低,中抗品种仅占13.2%,其余均为感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小麦全蚀病 致病力 抗病性评价
下载PDF
小麦全蚀病菌致病性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商鸿生 袁红旭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34-638,共5页
利用弱致病性白化突变菌株与强致病菌株进行有性重组,研究了小麦全蚀病菌(禾项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mis var.tritici)致病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以接种株地上部干重为致病性指标时,该菌对小麦的致病性为数量遗传性状,估... 利用弱致病性白化突变菌株与强致病菌株进行有性重组,研究了小麦全蚀病菌(禾项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mis var.tritici)致病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以接种株地上部干重为致病性指标时,该菌对小麦的致病性为数量遗传性状,估计控制致病性的基因数为5~7个.弱致病菌株与强致病菌株杂交F1代致病性由弱至强呈连续分布,子代致病性的平均水平接近种亲代致病性的平均值.致病性的遗传力为54.36%~71.00%,平均为62.32%.致病性表型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菌落颜色与致病性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白化突变菌株 野生强致病菌株 有性重组
下载PDF
水稻全蚀菌生物学研究
18
作者 姚健民 刘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1-22,共2页
水稻全蚀病是辽宁省近年发现的新病害,其病原菌为禾顶囊壳菌水稻变种。病原菌菌落初期白色绒毛状,后期菌落变灰褐色至黑褐色,气生菌丝较多;在5 ~32 ℃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28 ℃;对pH 值适应范围较广,最适pH 为7-5 ;对水稻... 水稻全蚀病是辽宁省近年发现的新病害,其病原菌为禾顶囊壳菌水稻变种。病原菌菌落初期白色绒毛状,后期菌落变灰褐色至黑褐色,气生菌丝较多;在5 ~32 ℃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28 ℃;对pH 值适应范围较广,最适pH 为7-5 ;对水稻致病力很强,主要危害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全蚀病 禾顶囊壳 水稻变种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鉴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秋娥 曹克强 +3 位作者 胡同乐 王树桐 杨军玉 王培培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21,共4页
2007年从河北省的保定、石家庄、邢台小麦主产区采集小麦全蚀病株,共分离得到62个菌株,对其所属的变种类型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根据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特性以及在小麦、高粱、水稻、玉米、燕麦等禾本科作物上的致病性,初... 2007年从河北省的保定、石家庄、邢台小麦主产区采集小麦全蚀病株,共分离得到62个菌株,对其所属的变种类型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根据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特性以及在小麦、高粱、水稻、玉米、燕麦等禾本科作物上的致病性,初步认定测定的所有菌株均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var.tritici)。进一步采用4个变种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在所有菌株中扩增出870bp的条带,该片段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特异性片段,证实所测菌株均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 病原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翠 燕照玲 +1 位作者 施艳 王振跃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100,共4页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全蚀病菌的变种类型,2011年从河南省郑州、许昌、开封、周口、漯河、商丘和驻马店等地采集小麦全蚀病株,并对其所属的变种类型进行了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经过分离、纯化,共得到74个菌株,根据形态及生理特...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全蚀病菌的变种类型,2011年从河南省郑州、许昌、开封、周口、漯河、商丘和驻马店等地采集小麦全蚀病株,并对其所属的变种类型进行了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经过分离、纯化,共得到74个菌株,根据形态及生理特性的测定结果,初步确定所有菌株均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采用小麦全蚀病菌4个变种的特异性引物分别对菌株DNA进行PCR扩增,所有菌株均获得大约870bp的条带,进一步确定所采菌株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温室测定74个菌株对小麦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全蚀病菌株以中强致病力为主,不同地区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全蚀病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鉴定 致病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